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9重點中學聯(lián)考)(7分)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得知,一品紅是觀賞葉子的大薊科植物,其切口處常有乳汁分泌,乳汁凝聚后堵塞切口和導管,妨礙水分吸收,與百合、康乃馨和玫瑰等其他花卉相比較難保鮮。因此花農和花店老板都很傷腦筋。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丙組進行了一項試驗。
(1)材料用具:一品紅鮮枝若干,100 mL燒杯3個,酒精燈,溫度計,1%CuSO4等。
(2)研究課題:一品紅保鮮方法的探究。
(3)實驗原理:活細胞具有分泌功能,而高溫、Cu2+可能導致細胞內 ,從而導致細胞死亡。
(4)方法步驟:
a、取三個燒杯編號為1、2、3,1號加清水50 mL,2號加 ,3號加 。
b、選取 的一品紅枝條若干,隨機平均分成三組。
c、分別將三組枝條同時插入1、2和3號燒杯,并注意在 培養(yǎng)。
d、定時觀察記錄三組一品紅枝條脫水情況。
(5)預期結果和分析:2、3號組比1號組一品紅枝條萎蔫推遲,理由是 。
(6)實驗結論:熱(高溫)殺和藥(化學試劑)殺切口處細胞均能 。
水體污染已是世界性問題。為探究菖蒲(一種濕地植物)對污水的凈化作用,某研究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
①從4個不同地點采集生活污水(1號)、工業(yè)污水(2號)、混合污水(3號)、人工池塘水(4號)。
②分別測定4種水樣的BOD(即水中有機污染物經(jīng)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總氧量)和總氮含量。
③取等量的上述4種水樣,分別加入到4個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將等重量的4份菖莆分別在4個容器中水培養(yǎng)15 d,定期觀察、記錄。結果表明菖莆在各種水樣中生長良好。
④取經(jīng)過菖蒲處理的4種水樣,再次測定其BOD(單位:mg·L-1)和總氮含量(單位:mg·L-1),數(shù)據(jù)整理后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4種水樣中,有機污染物濃度最高的是____▲____。4號在實驗中起____▲____作用。
(2)該實驗中,可以通過觀察菖蒲的____▲____等生理指標來比較其在各種水樣中的生長態(tài)勢。
(3)其他研究發(fā)現(xiàn),水浮蓮、水花生、金魚藻等濕地植物對污水的凈化效果與菖蒲相似。但在實際操作中,對水浮蓮、水花生這類外來物種的應用必須謹慎,以防止它們對當?shù)厣鷳B(tài)系統(tǒng)的危害。原因是這些物種____▲____。
(4)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以小麥種子為實驗材料嘗試設計探究不同pH的酸雨對種子萌發(fā)率的影響。
①實驗自變量:不同pH的酸雨。
②實驗設計思路:____▲____。
③實驗預期結果與分析:(寫出3種即可)
第一種:____▲____。
第二種:____▲____。
第三種:____▲____。
環(huán)境污染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環(huán)境中也有繼續(xù)保持正常生命活動的特性,這種特性稱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對篩選具有凈化環(huán)境的植物種類和保護環(huán)境有積極意義。
(1)一項研究表明,植物對SO2的抗性與葉片上氣孔密度和氣孔大小等有關。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
被測植物 | 平均受害面積 (%) | 氣孔 | |
氣孔密度 (個/mm2) | 每個氣孔面積 (mm2) | ||
甲植物 | 13.5 | 218 | 272 |
乙植物 | 33.4 | 162 | 426 |
丙植物 | 57.7 | 136 | 556 |
①該研究說明,植物對SO2的抗性與氣孔的密度呈______________關系,和每個氣孔的面積呈_____________關系。
②在SO2污染嚴重的地區(qū),最好選擇表中________________植物為行道樹種。
(2)工業(yè)生產中產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設計實驗研究酸雨對植物的毒害作用。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除圖中特別說明的外,其他條件甲、乙均
實驗結果表明,“酸雨”使植物葉片變黃,而對照實驗中的植物沒有變黃。該實驗說明“酸雨”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影響。
參照上述裝置和試劑以小麥種子為實驗材料嘗試設計實驗,探究2種不同pH的酸雨對種子萌發(fā)率的影響。
①探究的問題:不同pH的酸雨對小麥種子萌發(fā)率的影響。
②作出的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實驗步驟(簡要敘述):
④實驗預期結果與分析(實驗預期結果多種多樣,寫出其中3種并加以分析):
環(huán)境污染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的環(huán)境中也有繼續(xù)保持正常生命活動的特性,這種特性稱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對篩選具有凈化環(huán)境的植物種類和保護環(huán)境有積極意義。
(1)一項研究表明,植物對SO:的抗性與葉片上氣孔密度和氣孔大小等有關。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
| 平均受害面積 (%) | 氣孔 | |
被測植物 | 氣孔密度(個/m2) | 每個氣孔面積 (mm2) | |
甲植物 | 13.5 | 218 | 272 |
乙植物 | 33.4 | 162 | 426 |
丙植物 | 57.7 | 136 | 556 |
環(huán)境污染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的環(huán)境中也有繼續(xù)保持正常生命活動的特性,這種特性稱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對篩選具有凈化環(huán)境的植物種類和保護環(huán)境有積極意義。
(1)一項研究表明,植物對SO:的抗性與葉片上氣孔密度和氣孔大小等有關。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
|
平均受害面積 (%) |
氣孔 |
|
被測植物 |
氣孔密度(個/m2) |
每個氣孔面積 (mm2) |
|
甲植物 |
13.5 |
218 |
272 |
乙植物 |
33.4 |
162 |
426 |
丙植物 |
57.7 |
136 |
556 |
①該研究說明,植物對SO2的抗性與氣孔的密度呈 關系,與每個氣孔的面積呈 關系。
②在SO2污染嚴重的地區(qū),最好選擇表中 植物為行道樹種。
(2)工業(yè)生產中產生的SO: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設計實驗研究酸雨對植物的毒害作用。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除圖中有特別說明外,其他條件甲、乙均相同):
實驗結果表明,"酸雨"使植物葉片變黃,而對照實驗中的植物沒有變黃。該實驗說明"酸雨"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影響。
參照上述裝置和試劑以小麥種子為實驗材料嘗試設計實驗,探究2種不同pH的酸雨對種子萌發(fā)率的影響。①探究的問題:不同pH的酸雨對小麥種子萌發(fā)率的影響。
②作出的假設: 。
③實驗步驟(簡要敘述):
④實驗預期結果與分析(實驗預期結果多種多樣,寫出其中3種并加以分析):
第Ⅰ卷(必做,共88分)
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60分)
1.D 解析:綜合考查了有關細胞代謝、免疫、遺傳以及生命活動調節(jié)等內容中的四種重要的物質。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一種抗體只能與相應的抗原結合,一種tRNA只能轉運一種特定的氨基酸,因此以上三種物質都具有特異性。而胰島素可以作用于體內的各種細胞,不具有特異性。故答案選D。
2.D 解析:動物通過再生又形成了新的器官,器官的形成是細胞分裂、分化的結果,從遺傳的角度講,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再生能力的形成是在進化過程中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再生由于只形成了部分器官,沒有形成個體,所以不能體現(xiàn)出細胞的全能性。故答案選D。
3.D 解析:白細胞穿過毛細血管壁以及在吞噬過程中能做變形運動,原因是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此過程屬于胞吞,需要消耗ATP。白細胞能吞噬所有病原體,不具有特異性,屬非特異性免疫。故答案選D。
4.C 解析:DNA的復制發(fā)生在細胞核內(線粒體、葉綠體的基質中也可復制),暗反應發(fā)生在葉綠體的基質中,氨基酸的脫水縮合發(fā)生在核糖體上,以上各生理過程均不發(fā)生在膜上。葉綠體內水的光解,發(fā)生在葉綠體類囊體的薄膜上。故答案選C。
5.A 解析:該圖表示的是一條mRNA上有多個核糖體依次合成蛋白質的過程,由于每個核糖體供用同一條mRNA,所以合成的蛋白質應是相同的。轉錄的模板是核糖核酸,核糖核苷酸是構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單位,故B不正確。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核糖體最終應在細胞核中形成,而且葉綠體中的少量DNA也可轉錄出mRNA,可見mRNA的形成場所主要在細胞核中,所以D不正確。
6.A 解析: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等物質的含量會明顯提高,使細胞質的滲透壓增加,提高了細胞的吸水能力,但不一定能提高細胞對無機鹽的吸收能力。這種能力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能力,這種特性是可遺傳的?扇苄蕴呛桶被岬任镔|的含量明顯提高是淀粉水解酶和蛋白質的水解酶活性增強,從而使淀粉和蛋白質大量水解造成的。因此最合理的解釋是A選項。
7.D 解析:種群增長率為零時,種群數(shù)量達到環(huán)境容納量(即K值),此時種群數(shù)量不在繼續(xù)增加或減少。故答案選D。
8.B 解析: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時,吸收氧氣的量等于放出CO2的量;只進行無氧呼吸時,只放出CO2;酵母菌既有有氧呼吸,同時又有無氧呼吸時,O2的吸收量小于的CO2的量。所以,酵母菌既有有氧呼吸,同時又有無氧呼吸時,在裝置2中的氣壓增大,使液滴向左移動;而裝置1中由于NaOH溶液會吸收細胞呼吸放出的CO2, 所以裝置中的氣壓回減小,導致液滴向左移動。故答案選B。
9.D 解析:A項中性溶液準確; B項Na著火用沙土覆蓋 ;C項負極反應為: Al + 4OH - -3e - =AlO2- +2H2O,故選D。
10.B 解析:A項1mol甲基中含有9NA個電子;C項醋酸為弱酸,不完全電離,離子總數(shù)小于2NA; D項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3.01×1023個;故選B。
11.A 解析:B項能用;C項SO2+Cl2+2H2O=H2SO4+2HCl失去漂白作用;D項銀鏡反應用來檢驗含醛基的物質;故選A。
12.D 解析:A項為 Al3++3NH3?H2O=Al(OH)3↓+3NH4+ ;
B項為Ca2++2OH-+2HCO3-=CaCO3↓+2H2O+CO32- ;
C項醋酸為弱酸,應寫化學式;故選D。
13.B 解析: ②不是化學平衡; ⑥平衡的移動應使顏色變淺,顏色變深是體積縮小,濃度變大造成的,故選B。
14.A 解析:A項聚氯乙烯保鮮膜有毒,不適合用來包裝熟食;故選A。
15.C 解析:A項 Na2CO3溶液中CO32-水解使c (Na+)與c (CO32-)之比大于2:1;
B項醋酸為弱酸,不完全電離,c (H+)之比小于2:
D項比值為1:2;故選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