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資源的變化 (1)從水資源的數量來看.工農業(yè)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將導致需水量增加.在很多地方特別是城市.需水量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可供水量增長速度. (2)從水資源的質量來看.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排放的廢棄物質不斷增加.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很多污染物質得不到處理而進入水體.導致水體污染.可用的水資源減少.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讀“某地區(qū)土地利用變化圖”,分析回答問題:

(1)此圖反映了該地區(qū)的                過程,從1976到1996該區(qū)域空間結構的變化體現在:土地利用上:                                                                 

交通條件上:在1976年只有水運和普通公路,到1986、1996具體變化體現在:

                                                                             

(2)該過程中使圖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環(huán)境污染包括:   ___污染、____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

(3)如果你作為農民,可能在待開發(fā)土地上種植______   __、_____   __、副食品等生產。

(4)促進圖中城市發(fā)展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題:

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① 三峽庫區(qū)地質地貌復雜,地表土層貧瘠,保土保水能力極差,生態(tài)環(huán)境先天脆弱。

多年來,由于這一地區(qū)人口暴漲和不合理的經濟行為,使這一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森林減少,植被下降,水土流失: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十分嚴重。以庫區(qū)秭歸縣為例,全縣40萬畝耕地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高達12萬畝;占30%:全縣坍塌滑坡多達500多處,干旱、山洪、大風災害年年都有。

② 三峽移民安置的難點在于農村移民的安置,然而,庫區(qū)的土地資源卻恰恰非常不

利于大農業(yè)后靠安置移民。以淹沒各類土地達6.6萬畝的云陽縣為例。云陽縣土地資源的特點是:農耕地少;非耕地多;水田少,旱地多;平地厚地少,坡地薄地多;成片地少,零星地多,另外,三峽工程所淹沒的4.82萬畝耕地雖然只占全縣耕地面積的4.8%,但淹沒的卻多是江河谷地經過上百年開墾出來的良田好地,受淹后庫區(qū)四周所剩的荒山草坡大多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水源缺乏,交通不便。在八年移民試點中曾在云陽投資1736萬元開發(fā)土地1.76萬畝,但其中多數耕地都因質量很差,又缺乏必要的配套設施(如水源、交通等),而無法發(fā)揮真正的安置效益。由于庫區(qū)多數地方經濟基礎薄弱,不僅很少有大型企業(yè),而且現有的中小企業(yè)也嚴重虧損。同時,由于農村移民的生產技能較低,真正能自謀職業(yè)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

(1)閱讀材料分析三峽庫區(qū)環(huán)境人口容量低的自然方面原因有哪些? (3分)

(2)三峽庫區(qū)環(huán)境人口容量低的社會經濟方面原因有哪些?(2分)

(3)該地區(qū)農業(yè)生產從其投入上看屬于__________密集型農業(yè) ,農產品商品率        

   (填高或低)(2分)

(4)該地區(qū)農業(yè)普及推廣機械化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3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從全球看,因為降水空間分布不均,水資源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區(qū)差異,水資源的地區(qū)分布不均導致我國一些地區(qū)和世界許多國家用水緊張。據統(tǒng)計,全世界60%的地區(qū)面臨供水不足的問題,很多國家鬧“水荒”。據此回答1~2題。
1、近幾年來世界上感到水資源不足的國家明顯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蒸發(fā)加劇
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調節(jié)氣候的作用減弱
C、人口增加,工農業(yè)迅速發(fā)展,需水量大增
D、水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用一點就少一點
2、水資源不足是制約我國北方經濟發(fā)展的“瓶頸”,解決北方缺水的可行性措施是①大面積人工降雨②跨流域調水③因地制宜,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退耕還牧④節(jié)約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⑤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以1990年世界人口、糧食、資源以及工業(yè)污染的變化數值為依據,提出一個“人口增長、自然資源與環(huán)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圖所示。

  材料二:《人民日報》1990年4月3日報道:過去,咸海漁產豐富,沿海數百萬居民受益。而今,它的水面縮小了40%,周邊寸草不生,成了鹽堿化嚴重的不毛之地!

  咸海蒙受災害的根源在哪里?幾千年來,是阿姆河和錫爾河給了它生命。后來,兩河沿岸為了發(fā)展棉生產,挖水渠、修堤壩,不斷擴大灌溉面積,結果棉花產量翻了一番,咸海的生態(tài)平衡卻被打破。兩河流入咸海的水量大大減少,補償不了自然蒸發(fā)的湖水,水面逐年下降,干涸面積日益擴大。

  據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分析,今后人均占有糧食在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2)從模型曲線上可以看出,為了人類的根本利益,目前應當________。

(3)材料反映出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系是________

(4)以此為借鑒,為協調人類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我們必須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在我國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讀下面四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新中國歷年出生人口的變化。

材料二  我國每年新增人口消耗占當年新增財富的百分比。

材料三  我國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

項目

耕地面積

森林面積

年產礦石

水資源

總量

第4位

第6位

第3位

第6位

人均

第67位

第121位

第80位

第110位

材料四  1990年第四次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國內地的數據。

項目

總人口

(萬人)

年齡結構(%)

每十萬人中學、大學程度人數

城鎮(zhèn)人口比重(%)

O~14歲

15~64歲

≥65歲

1990年

113368

27.69

66.81

5.5

1422

26.23

2000年

126583

22.89

70.15

6.96

3611

36.09

(1)分析材料一,說明1950年和1984年出生人數較少的原因。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高速增長。從人口和經濟的關系看,分析材料二所反映的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

(3)分析材料四中所反映出的我國人口問題和相應的成就。

(4)分析材料二、三、四,說明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人口、資源和環(huán)境間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國家,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世界人均的1/4,其中尤以華北平原為甚。華北平原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規(guī)模開采地下水,破壞了地下水的平衡。?

下表為華北平原某些城市采用地下水的統(tǒng)計。

地區(qū)

名稱

中心

位置

補給模數

(×104m3/km2·a)

實際開采模數

(×104m3/km2·a)

中心位

埋深(m)

唐山市

東礦區(qū)

東林

30

54.5

26.85

唐山市區(qū)

水泥廠

30

42.8

48.60

北京市

近郊區(qū)

東郊

50~60

80.0~100.0

40.00

保定市區(qū)

色織廠

25

66.8

30.51

保定市

一畝泉

一畝泉村

30

85.4

22.65

石家莊市區(qū)

第一印染廠

30

147.4

31.32

邯鄲化工區(qū)

樹脂廠

15

83.2

32.50

安陽市區(qū)

 

30

56.6

15.70

(1)從表中可以看出,當地最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是________,其危害是______________。?

(2)從上圖可以看出,北京市平原區(qū)地下水埋深最深的時候出現在_________(季節(ji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80年的埋深過程線出現A、B兩個波谷,而1999年和2000年只出現一個波谷,這說明北京市平原地區(qū)的用水結構出現了什么變化?理由是什么???(3)防止華北平原上面所示生態(tài)問題的逐步惡化,你有什么合理化建議?

(4)云南麗江古城內四通八達的水渠和小河,都從高山上流下來,清澈見底,是古城的血液,小河與古城連為一體,小河伸向哪里,古城就伸向哪里,家家門前都能見到小河,在這里隨處都能挖到泉水,你會真正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①“小河伸向哪里,古城就伸向哪里”說明什么?

②麗江古城中小河的水源補給形式包括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