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3mol/L稀硝酸.濃硝酸.氫氧化鈉溶液 (2)通入CO2一段時間.關閉彈簧夾.將裝置⑤中導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燒瓶內(nèi) (3)Cu + 4HNO3(濃)= Cu(NO3)2 + 2NO2↑ + 2H2O (4)將NO2轉(zhuǎn)化為NO 3NO2 + H2O =2HNO3 + NO (5)裝置③中液面上方氣體仍為無色.裝置④中液面上方氣體由無色變?yōu)榧t棕色 (6)a c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HNO3的性質(zhì).化學基本實驗設計和評價能力.(1)根據(jù)裝置特點和實驗目的.裝置⑤是收集NO.裝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因為要驗證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裝置③中應該盛放稀硝酸. (2)由于裝置中殘存的空氣能氧化NO而對實驗產(chǎn)生干擾.所以滴加濃HNO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時間CO2趕走裝置中的空氣.同時也需將裝置⑤中導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燒瓶內(nèi)防止反應產(chǎn)生的NO氣體逸出. (3)Cu與濃HNO3反應生成Cu(NO3)2.NO2.H2O:Cu + 4HNO3(濃)=Cu(NO3)2 + 2NO2↑ +2 H2O. (4)裝置②中盛放H2O.使NO2與H2O反應生成NO:3NO2 + H2O=2HNO3 + NO. (5)NO通過稀HNO3溶液后.若無紅棕色NO2產(chǎn)生.說明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HNO3裝置的液面上方?jīng)]有顏色變化即可說明之.裝置④中盛放的是濃HNO3.若濃HNO3能氧化NO則裝置④液面的上方會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 (6)要證明是Cu(NO3)2濃度過低或是溶解了NO2導致裝置①中溶液呈綠色.一是可設計將溶解的NO2趕走再觀察顏色變化.二是增加溶液中Cu(NO3)2溶液的濃度觀察反應后的顏色變化.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9?中山模擬)有機物A的結(jié)構(gòu)簡式是  它可以通過不同的反應得到下列物質(zhì):
回答:
(1)A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
羧基、羥基
羧基、羥基

(2)寫出由A制取B的化學方程式:

(3)寫出A制取C的有機反應類型:C:
消去反應
消去反應
;A與
NaOH(或Na2CO3等其它合理答案)
NaOH(或Na2CO3等其它合理答案)
反應生成D.
(4)1molC在一定條件下與Br2水溶液、H2反應,消耗兩種物質(zhì)最多依次為
1
1
、
4
4
mol.
(5)芳香族化合物F是A的同分異構(gòu)體,1molF可以和3mol NaOH發(fā)生中和反應;F苯環(huán)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種.寫出F一種可能的結(jié)構(gòu)簡式
(或、
(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學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質(zhì)的遞變規(guī)律,并討論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選用的試劑如下,鎂條、鋁條、鋁粉、鈉、新制的Na2S溶液,新制的氯水,0.5mol/L的鹽酸,3mol/L的鹽酸,酚酞試液,其設計的實驗方案及部分實驗現(xiàn)象如下表: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①將一小塊金屬鈉放入滴有酚酞試液的冷水中 鈉塊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閃亮的小球,做不定向移動,隨之消失,溶液變紅色
②將表面積大致相同的鎂條和鋁條(均已用砂紙打磨過,分別投入足量的相同體積的0.5mol/L的鹽酸中 鎂條劇烈反應,迅速產(chǎn)生大量的無色氣體,而鋁條反應不十分劇烈,產(chǎn)生無色氣體,鎂條消失比鋁條快
③將新制的氯水滴加到新制的Na2S溶液中
④將相同質(zhì)量的鎂條(已用砂紙打磨過)和鋁粉分別投入到足量的相同體積的0.5mol/L的鹽酸和3mol/L的鹽酸中 劇烈反應產(chǎn)生氣體,但鋁粉消失比鎂條快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③的現(xiàn)象是
生成淡黃色沉淀
生成淡黃色沉淀
,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S2-+Cl2=2Cl-+S↓
S2-+Cl2=2Cl-+S↓

(2)由實驗③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是
氯原子的得電子能力比硫原子強(或其它合理答案)
氯原子的得電子能力比硫原子強(或其它合理答案)
;
(3)由實驗②可得出決定化學反應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反應物本身的性質(zhì)
反應物本身的性質(zhì)

(4)實驗④中,因為鋁粉消失所用的時間短,因此,該同學得出結(jié)論:鋁比鎂易失電子,該結(jié)論是否正確?
 (填是或否)
(5)通過實驗④說明要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可
增大反應物的濃度
增大反應物的濃度
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
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一種c(H+)=1×10-3mol·L1的酸和一種c(OH)= 1×10-3 mol· L1堿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

A.濃的強酸和稀的強堿溶液反應       B.濃的弱酸和稀的強堿溶液反應

C.等濃度的強酸和弱堿溶液反應       D.生成了一種強酸弱堿鹽

分析:題中兩溶液中的c(H+)= c(OH),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強酸強堿等體積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F(xiàn)溶液呈酸性,說明酸過量,且必須是弱酸。以此得答案B。

注意:中和反應后溶液的酸堿性由兩方面決定。該題給出c(H+)= c(OH),故應從酸堿用量考慮。如未理解題意,極易從鹽的水解進行分析,故易錯選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氨的合成與應用是當今重要研究內(nèi)容之一。不同溫度、壓強下,合成氨平衡體系中NH3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見下表(N2和H2起始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3)。

壓強(Mpa)

氨的平

衡含量(%)

 

溫度(℃)

0.1

10

20

30

60

100

200

15.3

81.5

86.4

89.9

95.4

98.8

300

2.2

52.0

64.2

71.0

84.2

92.6

400

0.4

25.1

38.2

47.0

65.2

79.8

500

0.1

10.6

19.1

26.4

42.2

57.5

600

0.05

4.5

9.1

13.8

23.1

31.4

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利用表中數(shù)據(jù)推斷得出合成氨的反應是__________反應(填“放熱”、“吸熱”或“無熱量變化”)。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200℃和100MPa時,平衡體系中NH3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最高,而實際工業(yè)生產(chǎn)不選用該條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條件下,對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的合成氨反應達平衡后,其他條件不變時,若同時壓縮容器的體積和升高溫度達新平衡后,與原平衡相比,請將有關物理量的變化的情況填入下表中(填“增大”、“減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

 

反應速率

平衡常數(shù)K

氨的體積分數(shù)

變化情況

 

 

 

 

(4)將1molH2和1molN2通入一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作用下,反應達到平衡,測得NH3的物質(zhì)的量為0.3mol,此時若移走0.5molH2和0.5molN2,則反應達到新的平衡時,NH3的物質(zhì)的量為_____________(選填答案編號)。

A.0.3mol     B.0.15mol     C.小于0.15mol    D.大于0.15mol,小于0.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氨的合成與應用是當今重要研究內(nèi)容之一。不同溫度、壓強下,合成氨平衡體系中NH3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見下表(N2和H2起始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3)。

壓強(Mpa)
氨的平
衡含量(%)
溫度(℃)
0.1
10
20
30
60
100
200
15.3
81.5
86.4
89.9
95.4
98.8
300
2.2
52.0
64.2
71.0
84.2
92.6
400
0.4
25.1
38.2
47.0
65.2
79.8
500
0.1
10.6
19.1
26.4
42.2
57.5
600
0.05
4.5
9.1
13.8
23.1
31.4
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利用表中數(shù)據(jù)推斷得出合成氨的反應是__________反應(填“放熱”、“吸熱”或“無熱量變化”)。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200℃和100MPa時,平衡體系中NH3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最高,而實際工業(yè)生產(chǎn)不選用該條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條件下,對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的合成氨反應達平衡后,其他條件不變時,若同時壓縮容器的體積和升高溫度達新平衡后,與原平衡相比,請將有關物理量的變化的情況填入下表中(填“增大”、“減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
 
反應速率
平衡常數(shù)K
氨的體積分數(shù)
變化情況
 
 
 
(4)將1molH2和1molN2通入一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作用下,反應達到平衡,測得NH3的物質(zhì)的量為0.3mol,此時若移走0.5molH2和0.5molN2,則反應達到新的平衡時,NH3的物質(zhì)的量為_____________(選填答案編號)。
A.0.3molB.0.15molC.小于0.15molD.大于0.15mol,小于0.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