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對古代詩歌情感的鑒賞 詩歌是抒情的語言藝術.準確鑒賞詩歌的關鍵在于把握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一般有以下一些感情種類:①惜別之情,②黍離之情,③思鄉(xiāng)之情,④懷古之情,⑤諷喻之情,⑥報國之情,⑦詠景之情,⑧戀友之情.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其中“柳”諧音“留”,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如答不是關鍵而叉能自圓其說者,可酌情給分)

2.詩眼分別是“動”、“多”。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宮殿中的千門萬戶也似乎在閃動。宮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特別多。這兩句不僅把星月照耀下宮殿巍峨清麗的夜景活畫出來了,而且寓合著帝居高遠的頌圣味道,虛實結合,形神兼?zhèn),語意含蓄雙關,因這兩字,全聯(lián)境界全出。

3.(1)不一致;古行宮寥落。

    (2)托物言情(寄情于物);委婉、含蓄;樂景寫哀(反襯)。

    (3)不完全相同。兩首詩都表達了宮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韓詩表現(xiàn)了宮女對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沖破樊籠的愿望;而元詩流露出無可奈何、懷舊度日以了殘生的情絲。

4.(1)那深秋的細雨給千家萬戶掛上簾幕;傍晚落目的余暉,給樓臺酒上了淡淡的一層金色,晚風中不時傳來悠揚的笛聲。

    (2)渴望歸隱林  用典(兩題只要大意對就可酌情給分)

5.(1)參考一:一個狂風大作的寒夜,作者住在江邊,狂風卷起房子一樣高的浪頭,江濤長嗎不止,水下的魚龍都被驚動了。這既是寫景,也是在寫作者翻騰不已的憂憤心情。參考二:夜泊江灣,江景凄寒,濤人思潮翻滾,對江長嘯,以至驚動了水底魚龍,掀起狂風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洶涌翻騰。(作者用夸張的手法)景物間寄托了強烈的憂憤之情。

    (2)下片的“草草興亡休問,功名淚,谷欠盈掬”,交代了作者的感情。朝廷偏安,無心抗敵;作者為國立功、收復失地的遠大理想無法實現(xiàn),心中痛苦萬分。所以該句所說的難以盡吐的感情,應是心系國事、報國無門的憂憤痛心之情。

6.(1)比喻極小的名和利。表明了詩人對追名逐利的否定和厭棄。

    (2)都對陶淵明憤世嫉俗、脫離塵世的隱居生活,表示理解、贊賞和向往。

7.(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兩句是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時,報國無門”的思想感情。

    (2)自月升到月落,詩人不曾合眼,身倦;詩人心事重重,徹夜難眠,心倦。

8.①詩史  詩圣  五言律詩

    ②戍鼓斷人行;有弟皆分散;無家問生死;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寫出兩句即可)

    ③詩人思念故鄉(xiāng),感情上覺得故鄉(xiāng)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亮。這樣寫便突出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意思對即可)

9.①春夏之交,氣候變暖,明蛙已經開始歡唱;但蛙聲忽然停歇,所以覺得怪。尾句交代了原因:氣候又變寒了!肮帧弊纸沂玖舜合闹唬瑲夂蛘寒的特點。

    ②視覺――游子春衫單、桃花飛盡;味覺――野梅酸;表現(xiàn)天已變暖的感覺。聽覺――-蛙聲歇;觸覺――東風寒;表現(xiàn)“寒”的感覺。

10.以蟬喻人,說明自己生活環(huán)境惡劣,政治上不得意,言論上受壓制;比喻手法,兩句字字說蟬,也字字說自己,在這里物我一體。

11.景中情。一、二句說茅齋的極度低矮狹窄,而且連江上的燕子都頻頻而來,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煩惱,三、四句細致描寫燕子在屋內的活動,在精細的描寫中包含著心緒不寧的袖情。全詩借燕子引出禽鳥亦若欺人的感慨。(如答“情中景”,只要能自圓其說也應酌情給分)

12.(1)A D(這兩項錯誤同源。蘇軾這首詞是紀實抒情,不是追憶往昔。與其他謫官不同,蘇軾對異地風物不加排斥,他心胸開闊善于發(fā)現(xiàn)美、贊頌美。在我國詞史上謳歌海南之春,蘇軾開先河。)

    (2)要點:①詩人將同一個字間隔重復使用。②“嘲字”,錯落有致,音調明朗,突出對“春”的遣染,別有一番情趣。(如持異議,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13.①應填一“見”字。秋風雖可聞、可觸、司感而似乎不可見,因為它是無形的。但我們又可從樹葉黃落,百卉凋零中,真切地見到秋光秋色,秋容秋態(tài),從而更生動傳神。②羈旅在外的游予的孤寂情懷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悠長的思念。

14.梁的評論是正確的。詩人把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離騷》《逍遙游》和神話傳說化入詞中,通過抻奇的想象使夢境與生活、歷史與現(xiàn)實融為一體,構戰(zhàn)氣勢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它與詩人其他作品的清麗、婉約確實很不相同。

15.①秋草、寒林、斜日、寂寂江山搖落處

    ②湘心無琦吊豈知?當世沒有人能了解自己的際遇心情。(賈誼不知“我”吊賈誼,如屈原不知賈誼吊屈原;同樣際遇之人不能彼此相知,何況當世之人。)

    ③借古喻今

16.《尋陸鴻漸不遇》全詩緊扣詩題,一、二句寫“尋”到郊外和郊外環(huán)境,“野徑人桑贏”一句簡潔而生動地勾畫出一幅郊外農村圖景。三、四句寫“尋”到家門,點染出家門口淡雅質樸的景色。五、六句寫“不遇”!坝ァ庇帧皢枴保鷦拥貙懗鲈娙藢と瞬挥龅男那。七、八句寫鄰入回答,明白如話而有情趣。詩人通過對陸鴻漸居家環(huán)境的推寫和鄰人的答話,從側面寫出陸鴻漸的性格、情趣,全詩寫得層次井然流暢和諧!秾る[者不遇》寫得簡潔含蓄,明白如話,開頭一句因不遇而問,二、三、四句都是童子做答。一問一答,情趣盎然。輕松、文哲、童子、白云繚繞的遠山組合成一幅沖淡、清遠的圖畫。三、    四句給人留下邈遠的想象空間。隱者雖末遇,但隱者遠離塵世、淡遠飄逸的形象仿佛浮現(xiàn)在眼前。(能從內容和寫法上作比較具體的賞析,賞析較細致深入者給滿分。如有不同見解,只要能自圓其說可酌情給分。)

17.(1)不同意。從首尾兩句來看,送別二字都在點題。(本題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

    (2)通過擬人手法,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熱愛眷戀之情。

18.其含義不盡相同。“夕殿下珠簾”似有意為之,因為是“夕”時而下,毆外已是“流螢飛復息”;而“卻下水晶簾”似無意而為之,因為早已“夜久”,而實際上更是主人公想用“下簾”來隔斷思念,不想也罷的心情寫照,展示了主人公復雜的內心世界,可謂字少情多。這兩首詩的前兩句都是寫景,但前者是以景起興,后者是景中見人,景中生情。兩詩都是思婦詩,但謝詩大膽直露,熱情奔放,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的婦女形象;李濤則委婉含蓄,朦朧深沉,為我們塑造了一一個含羞沉穩(wěn)的婦女形象,體現(xiàn)了偉大作家風格的多樣化。這兩首詩同題同體,主題都是宮怨,但謝詩中女主人公的“怨”是“忙怨”,是對對方的牽掛、關愛;李詩中的女主人公則是“閑怨”,更多的是對對方的失望。兩詩都未蓍一個“怨”字,而字里行間卻無不流露出怨意,以此見詩家“不著意字,盡得風流”之真意。這兩首詩都融人、物、景、情于一體,但謝詩的人、物、景、情平列于畫面之上,  缺少一種深層的構思,不易引發(fā)讀者透過畫面作更深的追索玩昧;李詩則雖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tài)的刻畫,卻處處指向主人公的內心世界,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19.(1)①“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huán)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tài)美。②“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圈,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2)答案可以有兩種,答其中一種即可。①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傊~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②不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說柳絮飄飛,著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并非曠達之語。(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0.寫詩人尋訪不得之后的想象;與首句呼應,仍然從奏樂環(huán)境著筆;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歡快;一個“疑”字,寫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覺;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通感),別具一格。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