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鏡焦距實驗序號物屏距離L第一次成像第二次成像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小組同學在做“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發(fā)光物體與光屏之間的距離L確定時,將凸透鏡從發(fā)光物體處緩慢向光屏移動的過程中,有時能在光屏上成兩次清晰的像,有時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時不能在光屏上成像.為了研究產生這些現(xiàn)象的條件,該小組同學進行實驗,并將每次實驗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及現(xiàn)象記錄在表中.
凸透鏡
焦距f
實驗
序號
物屏
距離L
(厘米)
第一次成像 第二次成像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像的
大小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像的
大小
10厘米 1 49 14 35 放大 35 14 縮小
2 45 15 30 放大 30 15 縮小
3 40 20 20 等大 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4 35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5厘米 5 80 20 60 放大 60 20 縮小
6 64 24 40 放大 40 24 縮小
7 60 30 30 等大 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8 55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數(shù)據(jù)中像距v物距u的變化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結論:
同一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距V隨物距U的增大而減小
同一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距V隨物距U的增大而減小
;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數(shù)據(jù)中物距與像距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結論:同一凸透鏡,當
物屏距離L
物屏距離L
一定,移動凸透鏡能在光屏上成兩次像時,
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
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
;
(3)繼續(xù)分析比較表格是物屏距離L與凸透鏡焦距f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得出的結論:在
物屏距離L大于凸透鏡的4倍焦距
物屏距離L大于凸透鏡的4倍焦距
條件下,移動凸透鏡,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縮小的像.
(4)分析比較實驗序號③⑦可得出的結論:
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小組同學在做“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發(fā)光物體與光屏之間的距離L確定時,將凸透鏡從發(fā)光物體處緩慢向光屏移動的過程中,有時能在光屏上成兩次清晰的像,有時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時不能在光屏上成像。為了研究產生這些現(xiàn)象的條件,該小組同學進行實驗,并將每次實驗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及現(xiàn)象記錄在下表中。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數(shù)據(jù)中像距v物距u的變化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數(shù)據(jù)中物距與像距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結論:同一凸透鏡,當_____________一定,移動凸透鏡能在光屏上成兩次像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繼續(xù)分析比較表格是物屏距離L與凸透鏡焦距f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得出的結論: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條件下,移動凸透鏡,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縮小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網小明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他們用發(fā)光二極管代替蠟燭做光源,并在光屏上畫出一組等距的平行線,使相鄰兩線的距離等于發(fā)光二極管的高度d,如圖所示.他們按正確的方法安裝并調節(jié)好實驗裝置,在光具座上固定焦距為f1的凸透鏡,按表一中的物距依次進行實驗,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并將相應的像距與像在光屏上的高度記錄在表一中.然后他們換用焦距為f2的凸透鏡,重復上述實驗,并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二中.(已知f1<f2
 表一(凸透鏡的焦距為f1)                                                        
實驗
序號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
高度
4 30 20 0.7d
5 24 24 1.0d
6 14 84 6.0d
表二(凸透鏡的焦距為f2
實驗
序號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
高度
1 30 15 0.5d
2 20 20 1.0d
3 14 35 2.5d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
 
等數(shù)據(jù)中的物距與像距的變化關系及像的大小,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不同的凸透鏡,當它們成實像時,物距相同,像距不同,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l、2與3或4、5與6等數(shù)據(jù)中的物距與像距的變化關系及像的大小,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萊蕪)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
(1)小明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實驗(如圖),要使蠟燭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蠟燭向
調整.
(2)當物距小于焦距時,小明左右移動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下來他應該
C
C
(填字母代號)
A.上下移動光屏去接收
B.將光屏放到凸透鏡左側去接收
C.取走光屏,直接通過凸透鏡觀察
(3)通過實驗,小明總結的三個實驗結論如下表,其中正確的實驗序號是
1、2
1、2

實驗 物距(u) 像的性質 像距(v)
序號 實虛 大小 正倒
l u>2f 實像 縮小 倒立 f<v<2f
2 f<u<2f 實像 放大 倒立 v>2f
3 u<f 虛像 放大 倒立  
(4)小明又做了一次實驗,首先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然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且靠近凸透鏡的位置,結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若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應將光屏向
遠離
遠離
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填“遠離”或“靠近”),才能使蠟燭的像變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實驗小組在實驗室中利用總長度為100cm的光具座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得到了表中的數(shù)據(jù):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u+v/cm
1 60 12 倒立、縮小的實像 72
2 30 15 倒立、縮小的實像 45
3 20 20 40
4 15 30 倒立、放大的實像 45
5 12 60 倒立、放大的實像 72
(1)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第3次實驗中像的性質是
倒立等大的實像
倒立等大的實像
,則該透鏡的焦距是
10cm
10cm

(3)對比l、5或2、4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蠟燭和光屏互換位置后仍得到清晰的像,這說明光路具有
可逆性
可逆性

(4)在某次實驗中,通過調節(jié)在光屏上得到了倒立、縮小的像.現(xiàn)在固定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把蠟燭向凸透鏡靠攏,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該怎樣移動:
光屏應遠離凸透鏡
光屏應遠離凸透鏡

(5)要想得到燭焰正立、放大的虛像,應使蠟燭距凸透鏡
小于10cm
小于1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