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利用如圖17所示的裝置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guī)律時.首先將彈簧的B端固定.再用兩個測力計沿相同方向拉A端.使A端到達某一點O并記錄下該點的位置.然后在表格中記錄下兩個拉力的大小與方向.再用一個測力計拉彈簧A端.仍將A端拉伸到O點.記錄下此時拉力的大小與方向.實驗中兩次將彈簧A端都拉伸到同一點O的目的是: .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圖17所示是小麗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的實驗裝置.

(1)在實驗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鏡,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一支蠟燭A,小麗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小心移動,人眼一直在   (選填“玻璃板前A蠟燭一側、玻璃板后B蠟燭一側”)觀察,直至A蠟燭的像與B蠟燭位置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下面表格中的數據是小麗測量的四組像和物體到玻璃板的距離.實驗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讀數均正確,在分析數據時發(fā)現實驗序號為②的數據不等,你認為造成兩個距離不等的原因可能是(   )

A.選用的玻璃板太厚         B.選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斷蠟燭B與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出現了較大偏差

實驗序號

物到玻璃板的距離/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離/cm

15.30

23.15

25.60

28.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17所示是小麗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的實驗裝置.

(1)在實驗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鏡,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  ▲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一支蠟燭A,小麗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小心移動,人眼一直在(選填“玻璃板前A蠟燭一側、玻璃板后B蠟燭一側”)觀察,直至A蠟燭的像與B蠟燭位置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下面表格中的數據是小麗測量的四組像和物體到玻璃板的距離.實驗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讀數均正確,在分析數據時發(fā)現實驗序號為②的數據不等,你認為造成兩個距離不等的原因可能是( ▲ )

A.選用的玻璃板太厚         B.選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斷蠟燭B與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出現了較大偏差

實驗序號

物到玻璃板的距離/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離/cm

15.30

23.15

25.60

28.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甲所示,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手電筒里的反光裝置相當于凹面鏡(如圖乙),它可以讓小燈泡發(fā)出的光又遠又直,這種設計應用了光在反射過程中,光路是________的原理。

小欣猜想:聲音也有反射現象,凹形面對聲音是否也有類似的作用呢?于是,小欣利用雨傘和機械手表進行了下列探究活動:

(l)如圖16丙所示,水平放置并固定雨傘,他把耳朵貼在傘柄上,逐漸改變耳朵在傘柄上的位置,直到聽到周圍的聲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記下這個位置A。這說明聲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時,凹形面對聲音有________的作用。

(2)為了進一步探究凹形面對聲音的作用,他把一塊機械手表掛在傘柄上的A點,當他的耳朵位于三米遠的B點時(B與A在同一水平高度),聽不到手表聲。經過擒到分析,他又找到另一把相同的雨傘,在做了必要的調試后,終于聽剄了手表聲。那么這兩把傘的擺放方式應該如圖17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華、小玲和小強分別設計了如圖17所示的三個裝置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
(1)在小華設計的圖甲這個實驗中,電流產生的熱量多少是通過
液柱上升的高度
液柱上升的高度
體現出來的,像這種用能直接觀測的量來顯示不容易直接觀測的量的方法叫“轉換法”,這種方法在物理學研究中經常用到,請舉一例:
利用電流表指針的偏轉顯示電流大小
利用電流表指針的偏轉顯示電流大小


(2)在小玲設計的圖乙中,將R1和R2串聯接入電路中,這是為了保證
電流和通電時間
電流和通電時間
相同;
(3)在小強設計的圖丙中,小強在燒瓶中裝的是煤油,請問他為什么不選擇在燒瓶中裝滿更容易獲得的水?
煤油比熱容小
煤油比熱容小

(4)在小華進行的圖甲實驗中,發(fā)現裝有
鎳鉻合金絲
鎳鉻合金絲
可樂瓶中溫度計的示數升高的快.這表明: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導體的電阻越
,產生的熱量越多.
(5)對比三個同學的設計,談談他們的優(yōu)缺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市某中學有一個“溫度計探究”綜合實踐活動小組,開展了有關溫度計的專題探究。他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17世紀時,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曾設計過一種溫度計,其結構為:一根麥稈粗細的玻璃管,一端與雞蛋大小的玻璃泡相連,另一端豎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內吸入一段水柱,根據管內水柱的高度的變化,可測出相應的環(huán)境溫度。為了探究“伽利略溫度計”的工作過程,課題小組的同學按照資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圖所示的測溫裝置,圖中A為一給小塑料瓶,B為飲料吸管,通過一個軟木塞與A連通,管的下端豎直插在一個大水槽中,使吸管內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經過討論,課題組精心設計了一份實驗方案,并認真地進行實驗探究: 


(1)在不同溫度下,課題組分別測出了對應的水柱高度h,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2)根據表中數據,計算出空格M內的相鄰高度的高度差數值為   m,通過表中數據分析,可得出結論:                             
①水柱高度h隨溫度的升高而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對應的溫度值,則吸管上溫度的數值從上往下看,依次是由        (選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3)通過實驗探究,課題組同學還發(fā)現,若用此“伽利略溫度計”來測溫度,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其中主要的不足之處是           (至少寫出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