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兩漢魏晉時代的察舉制與九品中正制的共同點是 A.導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權地位的形成 B.主要形式是鄉(xiāng)舉里選C.選官不重門第與出身 D.直接導致士族制度的形成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知能達標訓練】

1.D(從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概念人手,A、B、C均為現(xiàn)象,D為本質特征。)  2.D(從是否起到“限制地方割據(jù)勢力”的作用出發(fā)分析各個選項。) 

3.B(注意把歷史事件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評價。) 

4.C(解此題的關鍵在于讀懂史料,明確詩的含義在于分析劉邦得天下的原因。從“入關便解約三章”中可認識到劉邦得民心的原因。故選C) 

5.B  6.C(評價歷史人物最主要的出發(fā)點在于看他(她)對歷史發(fā)展起了促進或阻礙作用。故選C。) 

7.D  8.B(7-8題。分析“根本原因”從政治和經濟的關系切入,“主要原因”從三代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入手。) 

9.C

10.(1)歷史上多把亡吳的根由歸之于女色,羅隱的詩一反傳統(tǒng)觀念,破除了“女人是禍水”的論調。崔詩提出了奸臣亡國的歷史教訓,對女禍亡國論進行了駁斥。 (2)陸詩直言吳王的亡國是由于他自己所行之事無道,并非因為西施比其他后妃更能蠱惑他。 (3)羅詩、崔詩和陸詩對吳亡原因的分析正確。 (4)李白的詩指出西施入吳后,成為吳王的寵妃,夫差從此日日夜夜在姑蘇臺里宴飲歌舞,最終國破身亡。李白旨在諷喻唐玄宗沉迷酒色,迷戀楊貴妃。

1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孔子、孟子主張是任賢愛民,實行仁政?鬃犹岢觥叭省钡膶W說,孟子加以繼承并發(fā)展為“仁政”學說。儒家學說對后世影響很大,西漢董仲舒適應君主專制的需要,在先秦儒家仁義學說之外,吸取了陰陽家神化君權的學說和法家尊君抑臣的思想,提出了“大一統(tǒng)”思想。從此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

春秋時期,道家代表老子主張“無為”。老子勸告統(tǒng)治者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社會,應該順應時勢和民心,這樣才能天下大治,即“無為則無不為”。秦漢以后,每逢大亂平息,人民急需休養(yǎng)生息之時,無為而治的思想便受到重視,如漢朝初年、唐朝初年、明朝初年等。

戰(zhàn)國時期,法家代表韓非子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國家,實行“法治”。這種理論被秦王贏政所采用,成為他滅六國,建立專制體制的理論根據(jù)。秦統(tǒng)一后的許多措施就是法家理論的應用。秦漢以后,法家作為一個學派消失,但重視法的作用,強調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思想卻被人們繼承下來。

【綜合能力訓練】

1.思路分析:可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從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外交等方面尋找“值得頌揚和自豪”的論據(jù)。如同意第二種觀點,從以上方面中西方的對比中得出中國的農業(yè)文明已遠不足與西方工業(yè)文明相比的結論。如同意第一種觀點,論據(jù)如下:康熙統(tǒng)治時期,經濟上,調整統(tǒng)治政策,生產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人口和耕地面積大量增加;江南和廣東地區(qū),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手工業(yè)部門增多,規(guī)模擴大。政治上,中央集權鞏固,疆域遼闊,成為亞洲東部最大的國家;平定國內叛亂,加強對西藏、臺灣管轄,邊疆地區(qū)得到開發(fā),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得到鞏固。外交上,收復臺灣,反擊沙俄入侵,簽訂邊界條約,維護了國家主權及統(tǒng)一。

如同意第二種觀點,論據(jù)如下:康熙統(tǒng)治時期,經濟上,中國自然經濟仍占統(tǒng)治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而西方商品經濟取代了自然經濟,機器生產開始取代手工生產。政治上,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腐朽,人民受到殘酷統(tǒng)治;而西方已確立起先進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享有較多自由權利。外交上中國閉關自守,盲目自大,而西方對外開放,同時進行殖民擴張,大力發(fā)展海外貿易。科技文化上,中國大興文字獄,科技文化漸失活力;而西方啟蒙運動的興起,思想解放,科學與技術迅速發(fā)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傊,中國的農業(yè)文明已遠不足以同西方工業(yè)文明相比。

考生答題思路超出此者,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圓其說,均為合理答案。

 

w.w.w.k.s.5.u.c.o.m

www.ks5u.com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