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面句子與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A.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B.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寒光照鐵衣,朔氣傳金柝。

  C.路轉山回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D.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信。

10、A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下面句子與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A.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B.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寒光照鐵衣,朔氣傳金柝。

  C.路轉山回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D.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雙色筆記八年級語文(上) 題型:013

下面句子與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  ]

A.閉之,則左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右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蔓不枝,中通外直,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C.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D.聽婦前致辭:三男鄴城戌。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下面的句子與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     ]

A.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責攸之、煒、允之慢,以告先帝之靈。
B.吾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C.透過荔枝樹林,我望著遠遠的田野,地里還有工作的農(nóng)民,辛勤地分秧插秧。
D.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全國中考熱點 語文 初三 題型:013

下面的句子與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  ]

A.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B.乃重修岳陽樓,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C.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心憂炭賤愿天寒,可憐身上衣正單。

D.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中考語文基礎知識試題精選(最新修訂版)初三 題型:013

下面的句子與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  ]

A.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子,孫又生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清。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

C.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花繽紛。

D.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中考語文基礎知識試題精選(最新修訂版)初三 題型:013

下面的句子與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  ]

A.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lián)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傲然挺立,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堅強不屈的守衛(wèi)他們家鄉(xiāng)的哨兵?

B.他們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最甜的生活。

C.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D.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chuàng)造了和創(chuàng)造著中國的歷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全國中考熱點 語文 初三 題型:013

下面各句與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A.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和平而安靜的夜。

B.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

C.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D.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別人釀造最甜的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

菠菜能為電腦提供能量

奇云

菠菜是卡通人物大力水手的“超級食物”,只要有了菠菜,他就力大無比,神勇無敵。

不知是否從這里獲得了靈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馬克鮑多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開發(fā)出一種以菠菜葉綠素中的蛋白質為能量來源的新型電池?茖W家表示,這種清潔型電池具有便攜無污染等特點,經(jīng)過進一步的改進,有望投入生產(chǎn),未來人們借助這一技術完全可以用菠菜等來為筆記本電腦等供電。他們的研究成果發(fā)表在《納米通訊》上。

鮑多小組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他們用一個特殊的儀器測出菠菜綠葉在早上九點鐘時的陽光照耀下,葉面竟有15微安的電流,電流雖然很小,如果菠菜綠葉的面積擴大.則電流可隨著增強。根據(jù)對菠菜綠葉產(chǎn)生電流的分析研究,科學家們指出,綠葉發(fā)電是因為綠葉的光電作用和光合作用是同時發(fā)生的。當太陽光照射到綠葉上時,綠葉中的葉綠素就能吸收光能,并且從水分中奪取電子。這些奪來的電子不斷地自由活動前,用固定的電場使它們定向移動,就形成電子流,這就是綠葉電流。在進一步研究中發(fā)現(xiàn),綠葉在進行光合作用時,不但能把水分解為氫和氧,而且還能把氫分解為帶正電和負電的粒子,即能直接把太陽能轉換成電能。

因此,研究人員參照太陽能電池的制造原理,利用生物技術手段發(fā)明了這種新型電池。他們首先從菠菜葉的葉綠素中分離出多種蛋白質,經(jīng)過特殊處理,涂在透明的氧化物結晶片上,而后在其最上方再加上一層有機導電材料,做成一個類似三明治的裝置。當光照射到這個三明治上時,裝置內的菠菜蛋白質就會發(fā)生光合作用從而釋放電子,傳到下一層的金屬層形成電流。

由于蛋白質分子體積很小,并且在離開原有自然環(huán)境時將失去活性,因此提取蛋白質的過程十分復雜。他們便將這些蛋白質分子與一種卵磷脂混合,這種卵磷脂能在蛋白質分子外形成保護層,為其創(chuàng)造類似植物內的生存環(huán)境。

目前,這種新型電池裝置最多只能持續(xù)工作21天,其能量轉換率也較低,只能將12%的光能換成電能。不過,科學家相信能量轉換率在未來有可能達到20%,屆時這種新型植物電池將比目前市場上的太陽能硅電池更為高效。經(jīng)過進一步的改進,這種清潔型電池有望投入生產(chǎn),不久的將來,您的掌上電腦就能用上綠色能源了!

1.下列對“新型電池”這一概念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新型電池是科學家最新研制出來的,一種完全用菠菜的葉子作為能量來源的。非常便于攜帶而又清潔無污染的綠色能源。

B.新型電池是科學家最新研制出來的,一種從菠菜中提取蛋白質來作為能量的,非常便于攜帶而又清潔無污染的綠色能源。

C.新型電池是科學家最新研制出來的,一種完全用菠菜作為能量來源的,非常便于攜帶而又清潔無污染的綠色能源。

D.新型電池是科學家最新研制出來的,一種以菠菜葉綠素中蛋白質為能量來源的,非常便于攜帶而又清潔無污染的綠色能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美國已經(jīng)研制出了一種以菠菜葉綠素的蛋白質為能量來源的便于攜帶而又清潔無污染的新型電池。

B.鮑多小組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他們用一個特殊的儀器測出菠菜綠葉在早上九點鐘時葉面竟有15微安的電流,電流雖然很小,如果菠菜綠葉的面積擴大,則電流隨著增強。

C.利用提取菠菜葉綠素中的蛋白質為能量來源而開發(fā)出來的一種新型電池,既便于攜帶又清潔無污染。

D.因為綠葉的光電作用和光合作用是同時發(fā)生的,所以綠葉也能夠發(fā)電,而且當太陽光照射到綠葉上時,綠葉中的葉綠素就能吸收光能,并且從水分中奪取電子。

3.文章的開頭有何特點?你喜歡這樣的開頭嗎?為什么?

4.文中的畫線句子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10分)

境與象 袁行霈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范疇。在西方文論里恐怕還難以找到一個與它相當?shù)母拍詈托g語。人或以為“意境”一詞創(chuàng)自王國維,其實不然。早在王國維提倡意境說之前,已經(jīng)有人使用意境一詞,并對詩歌的意境作過論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拋開王國維的意境說,但也不可為它所困。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實踐出發(fā),聯(lián)系古代文藝理論,我們可以在廣闊的范圍內總結古代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經(jīng)驗,探索古典詩歌表現(xiàn)意境的藝術規(guī)律,為今天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評論提供有益的借鑒。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這四個字本沒有什么不好,也許因為用濫了,反給人以膚淺的感覺。我所說的“主觀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所以我有時索性用“情志”這個提法。我所謂“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種,這是常識:無須贅言。至于意境相加則是一種很膚淺的說法,任何一部辭典,也不會把“交融”解釋為“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于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這里還有一個境和象的關系問題。劉禹錫所謂“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fā)揮。然而,只要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繹),聯(lián)系自己欣賞詩歌的心理活動來考察這個問題,就不難發(fā)現(xiàn),境和象的關系并不這樣簡單,對劉禹錫這句話的發(fā)揮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論境與象的關系,首先應當承認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雖然說“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認這一點。細讀其《董氏武陵集紀》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贊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lóng磨)群形,糾紛舛(chuǎn錯誤,錯亂)錯,逐意奔走!笨梢妱⒂礤a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意境超出于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猶如從地面飛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圍的東西包圍著、壅塞著,所看到的是一些具體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廣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體景物的一片氣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入意境。善于讀詩和鑒賞詩的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讀詩進入意境的時候,自己的心好像長上了翅膀,自由地飛翔于一個超越時空的無涯無涘的世界之中。

所謂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對意象的理解卻不限于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薄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薄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薄凹娂娔貉┫罗@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薄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薄皹谴寡┕现薅,鐵馬秋風大散關!币陨线@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么合身。

總之,境與象的關系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該是: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后的升華。意象好比細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為云,則有了云的千姿百態(tài)。那飄忽的、變幻的、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詩的意境。這恐怕是每一個善于讀詩,可以與之談詩的人都會有的體驗。

1..下列說法,與文章內容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

A.詩歌的意境不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簡單組合,而是兩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讓讀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審美境界。

B.談論境和象的關系,必須承認“境生于象”;而劉禹錫所說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認了“沒有象就沒有境”這個關系。

C.大凡善于讀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詩歌的意境,恰如廣袤無垠的世界,讀者的心就如長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間。

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論來解釋和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顯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

2..對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引用“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逐意奔走”,意在證明長期以來人們對劉禹錫“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發(fā)揮是正確的。

B.借用杜甫“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這兩句詩,意在形象地闡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這一詩歌意境鑒賞理論。

C.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最見意境的詩句,是為了說明中國古典詩歌在意境創(chuàng)造方面的資源是豐富多樣的。

D.用“意象好比細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這一比喻是為了形象描述詩歌意象審美活動時的心理體驗。

3..文中畫線處填上最恰當?shù)木渥邮牵?nbsp;     )(2分)

A.境生于象外

B.境超乎象

C.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D.一個個象的和即境

4..作者在文中對哪些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請分點列出這些觀點。(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