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①說明文為了把事物的特征說清楚,一般只采用平實說明。 A、√ B、× ②以說明事物為主的說明文中,也可以有描寫。 A、√ B、× ③阿西莫夫的兩篇科普說明文語言簡明平實,是事理說明文。 A、√ B、× ④《時間的腳印》是以邏輯順序為說明順序的事理說明文,語言生動有趣。 A、√ B、×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判斷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悼念瑪麗·居里》選文回答問題。
①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jié)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jīng)作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zhì)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后者,它們?nèi)Q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②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仆,她的極端的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會的嚴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總是抑郁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fā)生誤解——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shù)氣質(zhì)來解釋的少見的嚴肅性。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xié)地并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③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取得,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在難以想象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
④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1.下列四項,哪一項不屬于對居里夫人偉大人格的陳述? ( )
A.她堅強,意志純潔,嚴于律己
B.她極端謙虛,甘做社會公仆
C.由于社會的嚴酷和不平等,她心情抑郁,外貌嚴肅
D.她處事客觀,公正不阿
2.你能說出居里夫人最偉大的科學功績和最突出的品格特點嗎?
3.選文中點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文字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對居里夫人敬仰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文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主觀愿望?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1輕巧奪冠優(yōu)化訓練 八年級語文上 北京課改版 題型:048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說“疑”未解之惑,未識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謂之“疑”。在客觀事物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這個“疑”字。科學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發(fā)明。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科學上的重大突破,理論上的重大創(chuàng)造,技術(shù)上的重大發(fā)明,往往就是從“疑”開始的!疤O果為什么落在地上?”這個“疑”,對于探索“萬有引力”的牛頓曾有極大的啟示;“水開了,壺蓋為什么跳起來?”這個“疑”,使瓦特發(fā)現(xiàn)了蒸汽的力量;“掛燈搖擺的幅度無論大小,為什么時間都是一樣?”這個“疑”,使伽利略發(fā)現(xiàn)了等時性原理。這些自然現(xiàn)象,皆是人們生活中經(jīng)常所見。然而,尋常人熟視無睹,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對此產(chǎn)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宋朝思想家張載說得好:“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
①“疑似之跡,不可不察”。②見“疑”,決不可“諱疑”而應當“解疑”。……(省略了五句話,見第15題)
對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學,也要敢于疑。亞里士多德曾斷言:“物體從高空落下,快慢與其重量成正比”。這個斷言,流傳了1 800年,伽利略卻要重新用實驗再檢查它是不是真理。他拿著兩只大小不同的鐵球,跑到比薩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實驗。結(jié)果證明亞里士多德的斷言是錯誤的。不僅如此,伽利略還從中掌握了物體運動軌道,推動了力學的發(fā)展。敢于對權(quán)威的結(jié)論見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礙,打開真理的大門。不懷疑“電磁波穿過空氣屋就會一去不復返”的結(jié)論,馬克尼就不可能用導線把信號送過大西洋,開創(chuàng)無線電事業(yè);不懷疑格林關(guān)于人體血液“遍布全身就在體內(nèi)完全消耗干凈”的說法,哈維就不會發(fā)現(xiàn)人體血液循環(huán)的真理。電磁場、原子能的發(fā)現(xiàn),相對論、量子論的提出,生物進化論、元素周期表的創(chuàng)立,不都是敢于對權(quán)威的錯誤論斷挑戰(zhàn)的結(jié)果嗎?
“疑”就是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就是提倡科學的探索,不被陳規(guī)舊章束縛頭腦,不隨主觀臆想亂下判斷,不因權(quán)威之言捆住手腳,敢想,敢干,敢于在科學上“掀翻天地重扶起”。這不是虛無主義者的懷疑一切,而是不執(zhí)迷于一切權(quán)威的結(jié)論。在實現(xiàn)“四化”的進軍途中,身為科學技術(shù)大軍的戰(zhàn)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1.本文作者提出的希望是什么?
________
2.第3段共有7句話。第①②句已標出。下面a~e五句的順序混亂,請根據(jù)句子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重新排列句序。
a.利比息在研究從海藻中提取碘時,發(fā)現(xiàn)在母液底部,沉著一層深褐色的液體,具有刺鼻的臭味。
b.他在自傳中提到這件事說:“從那以后,除非有非?煽康膶嶒灨鶕(jù),我再也不憑空地自造理論了!
c.這件事對利比息的教育很深。
d.是疑不疑,主觀臆斷,強不知以為知,那就會走到真理面前卻失之交臂,悔恨終身。
e.利比息想當然,認為這是“氯化碘”。法國波拉德在做同樣的實驗時,對深褐色的液體細加研究,發(fā)現(xiàn)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種新的元素:溴。
________是第③句,________是第④句,________是第⑤句,________是第⑥句,________是第⑦句。
3.在文中用橫線畫出與“……的發(fā)現(xiàn),……的提出,……的創(chuàng)立,不都是敢于對權(quán)威的錯誤論斷挑戰(zhàn)的結(jié)果嗎?”內(nèi)容上相照應的句子。
4.作者引用的名人的話中,屬于道理論據(jù)的是(只摘抄一處即可)
________
5.全文可分為哪三部分?用“/”在下面段的序號中標出。
1 2 3 4 5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輕巧奪冠優(yōu)化訓練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 題型:048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從前有一人,生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但他天資穎慧,生性好奇。他喂養(yǎng)了許多鳥雀,饒有興味地欣賞其啁啾,聊以自娛。他極為驚異地發(fā)現(xiàn),那些鳥兒運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氣,能隨心所欲地叫出各種聲音,皆好聽極了。一日晚間,他在家聽到附近傳來一種聲音,十分悠揚,遂臆斷為一只小鳥,出去捕之。路上,遇見一位牧童,正在吹著一根木管,同時手指在上面按動著,忽而捂住某些孔眼,忽而放開,使木管發(fā)出了那種響聲,宛然喈喈鳥語,不過發(fā)音方式迥然不同。他驚詫不已,并在好奇心驅(qū)使下,送給牧童一頭牛犢,換取了那支笛子。他通過思索意識到:假使牧童未從此地路過,他將永遠不會曉得,處然界有兩種產(chǎn)生聲音和樂音的方法。他決定離家出走,意欲經(jīng)歷一些其他奇事。
……
這時他以為自己無所不曉了,可他捉到一只蟬后,卻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無知和愕然之中:無論堵住蟬口還是按住蟬翅,他都甚至無法減弱蟬那極其尖銳的鳴叫聲,而不見蟬顫動軀殼或其他什么部位。他把蟬體翻轉(zhuǎn)過來,看見胸部下方有幾片硬而薄的軟骨,以為響聲發(fā)自軟骨的振動,便將其折斷,欲止住蟬鳴。但是一切終歸徒然;乃至他用針刺透了蟬殼,也沒有將蟬連同其聲音一道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斷定,那鳴聲是否發(fā)自軟骨。從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識太貧乏了,問他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的,他坦率地說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篤信還會有上百種人所不知的、難以想像的方法。
我還可以試舉另外許多例子,來闡釋大自然在生成其事物中的豐富性,其方式在感覺與經(jīng)驗尚未向我們啟示之時,都是我們無法設想的,即便經(jīng)驗有時仍不足以彌補我們的無能。故此,倘若我不能準確地斷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應當受到寬宥的,況且我從未聲言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我懂得它會以某種不同于我們?nèi)魏我芏鹊姆绞叫纬。對于握在我們手心的蟬兒,都難以弄明白其嗚聲生自何處,因而對于處在遙遠天際的彗星,不了解其成因何在,更應予以諒解了。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我還可以試舉另外許多例子,來闡釋大自然在生成其(①)事物中的豐富性,其(②)方式在感覺與經(jīng)驗尚未向我們啟示之時,都是我們無法設想的,即便經(jīng)驗有時仍不足以彌補我們的無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語言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它們都是為了共同說明一個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前后兩句畫線句(特別留意加粗的詞語),說說那人的態(tài)度有了怎樣的變化,這變化說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為什么要不厭其煩地細致描寫那人找尋蟬的發(fā)聲原理的過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對于這兩段文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第一句中“人跡罕至的地方”“天資穎慧,生性好奇”為下文那人不知道其他的發(fā)聲方法而又能不斷地探索作了鋪墊。
B.為了能展現(xiàn)那人在不斷發(fā)現(xiàn)的知識面前的震驚,作者先后用了“極為驚異”“驚詫不置”“前所未有的無知和愕然”等語句,這樣既避免了重復,又表現(xiàn)出了情緒的起伏。
C.“遂臆斷為一只小鳥”和“這時他以為自己無所不曉了”一樣,展現(xiàn)出了那人的輕率和過分自信。
D.最后“他感到自己的知識太貧乏了,問他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的,他坦率地說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篤信還會有上百種人所不知的、難以想像的方法”,正好印證了作者所說的“知識愈淺薄的人,愈欲夸夸其談;相反,學識豐富倒使人在判斷某些新事物時,變得甚為優(yōu)柔寡斷。”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1輕巧奪冠·優(yōu)化訓練 語文 八年級下冊。ㄌK教版) 銀版 蘇教版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