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言語句的朗讀,句中語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B.余∕聞之也久 
C.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D.卿∕今當涂掌事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文言語句的朗讀,句中語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B.余∕聞之也久 
C.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D.卿∕今當涂掌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文言文閱讀,回答文后各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

文段中與“進亦憂”相照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退亦憂”相照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朗讀下列句子,語意停頓明顯不正確的一句是 ( )

A. 先天下之憂/而憂 B.然則/何時而樂耶

C.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D.吾/誰與歸

[  ]

(3)

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不認為物質(zhì)豐富就高興,不認為個人有所失就悲傷。

B.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不把事物好當作高興的事,不把個人不順利當作悲哀的事。

D.不因為物質(zhì)豐富而高興,不因為個人不順就悲哀。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現(xiàn),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許日以還。天大寒,硯冰豎,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爺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勁本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袍蔽衣處其間,略無慕艷蓋。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你知道下列加粗詞的含義嗎?請解釋。
(1)其欣悅                             俟____________
(2)媵人持沃灌                      湯____________
(3)同舍生皆綺繡                   被____________
(4)白玉之環(huán)                         腰____________
2.你理解下列文言語句的意思嗎?請翻譯。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表現(xiàn)自己求學的艱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從作者的讀書經(jīng)歷中悟出了哪些學習秘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tài)度可取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1)錄畢,送之                   走_______________
(2)白玉之環(huán)                       腰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余幼時/即嗜學
B.益慕圣賢/之道
C.無/鮮肥滋味之享
D.燁然/若神人
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②段將同舍生的豪華穿戴和作者的作對比,體現(xiàn)作者的精神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宋濂無書讀,天寒抄錄;求師難,恭敬詢問;生活苦,以學為樂。這種求學精神對你有什么啟示?請結合實際,談談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一)文言文閱讀(20分)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題1】、用“/”標示出下列句子朗讀時的停頓。(2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小題2】、解釋下列劃線詞語。(4分)
A.故不意也 ()B.以頭地耳()
C.天下縞素()D.寡人矣()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6分)
(1)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
(2)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小題4】、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秦王極力描繪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萬”的場景,目的是用武力來恫嚇唐雎。
B.唐雎用專諸、聶政、要離這些庸夫因怒行刺的故事,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
C.文中唐雎挺劍而起要與秦王拼命這一情節(jié),強烈表達作者要頌揚正義的思想感情。
D.無論秦王是真屈服還是假屈服,“長跪而謝”都表明唐雎在較量中取得了勝利。
【小題5】、文中秦王對唐雎的態(tài)度、情感有一個變化過程,請根據(jù)文段內(nèi)容簡要概括這一過程,并說說秦王是一個怎樣的人?(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屆福建省連江縣文筆中學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20分)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題1】、用“/”標示出下列句子朗讀時的停頓。(2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小題2】、解釋下列劃線詞語。(4分)

A.故不意也 ()B.以頭地耳()
C.天下縞素()D.寡人矣()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6分)
(1)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
(2)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小題4】、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秦王極力描繪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萬”的場景,目的是用武力來恫嚇唐雎。
B.唐雎用專諸、聶政、要離這些庸夫因怒行刺的故事,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
C.文中唐雎挺劍而起要與秦王拼命這一情節(jié),強烈表達作者要頌揚正義的思想感情。
D.無論秦王是真屈服還是假屈服,“長跪而謝”都表明唐雎在較量中取得了勝利。
【小題5】、文中秦王對唐雎的態(tài)度、情感有一個變化過程,請根據(jù)文段內(nèi)容簡要概括這一過程,并說說秦王是一個怎樣的人?(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金題金卷叢書 初中畢業(yè)班熱點測試金卷、語文 題型:04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

下列句中加粗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

非不深也 園林沼寬暢

B.

革非不堅利也 可汗大點

C.

然而不勝 不以木為之

D.

攻親戚所畔 輟耕壟上

(2)

用“/”標出下邊句子朗讀時應停頓的地方。

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3)

各寫出兩個含有下面句中加粗字的成語。

(1)多助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道者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對課文的理解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天時不如地利”!叭铩薄捌呃铩倍紭O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難以攻破,所以說“天時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著以守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地利不如人和”。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這樣雙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強調(diào)守城條件之有利。

③從守城一方的失利我們可以推斷:攻城一方盡管沒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因此無堅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做例子,充分論證了“人和”對奪取一切戰(zhàn)爭勝利的極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啟發(fā)君主們應如何打好仗,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

⑤文章在論證了“人和”對戰(zhàn)爭的重要性后,又順勢推論出“人和”在治理整個國家中的作用。

[  ]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5)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比較閱讀蘇軾兩篇作品,完成下列各題。

【甲】水調(diào)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句中加粗的詞語。

把酒問青天(   。

無與為樂者(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不知/天上宮闕

B.我/欲乘風歸去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D.相與/步于中庭

3)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①請寫出與“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相對應的作品原句。

②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甲、乙兩篇均寫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時,甲表現(xiàn)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乙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兩篇都寫月,甲以美麗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創(chuàng)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傳神的文字,描繪了空靈澄澈的景象。

C.甲篇中的“嬋娟”指月中的仙女;乙篇中的“閑人”指無所事事之人。

D.甲、乙兩篇分別是詞和散文,體裁不同決定了語言風格的不同:前者浪漫灑脫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練含蓄饒有余味。

5)仔細體會以上兩篇作品的詩情文義,談談你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的認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注釋]①[吳起]戰(zhàn)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等待。③[歟yú]句末語氣詞。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①尊君在?_________
②諾,期返而。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字詞:
①陳太丘與友行___________
②相而去____________
③故人來,與之食___________
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___
3.根據(jù)語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
A.期日/中
B.對/子罵父
C.下車/引之
D.故人至/暮不來
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對“守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請結合文段內(nèi)容談談你對“守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比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洞鹬x中書書》
  【乙】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杜c朱元思書》
1、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實是/欲界之仙都                            
B.蟬/則千轉不窮
C.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D.水/皆縹碧
2、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曉霧將,猿鳥亂鳴(消散)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跑)
C.未復有能其奇者(參與,這里指欣賞)
D.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通“返”)
3、甲文中統(tǒng)領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總領下文寫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兩文都是寫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對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熱愛之情。但兩文的思想格調(diào)不盡一樣,甲文全篇充滿樂觀情趣,而乙文則暗含作者對塵世生活的厭棄之情,從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比較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5題。

【甲】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節(jié)選)

【乙】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記)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以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瓕W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光陰消逝),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明顯的警戒)!

(《李生論善學》)

1.解釋下列句中黑體實詞的含義:

⑴不亦說乎?                  ⑵李生說之                         

⑶學而不厭                    ⑷王生益慍                         

2.下列句中黑體的“之”與“前人之述備矣”中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學而時習之        B.學者之大忌

C. 擇善而從之        D.是以謂之‘文’也

3.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 學而/不思則罔        B. 可以為師/矣

C. 蓋/學貴善思          D. 請銘之坐/右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⑵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

5.這兩篇文章都講到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即學習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認為什么樣的人才是“善學者”?(用原文中的詞語回答)這對我們又有怎樣的啟發(f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