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A.這道題經(jīng)老師一講,他茅塞頓開,立刻做出了這道題! 
B.學(xué)校的噴泉隨著音樂變換的時候,遠遠看去,真是煙波浩淼,美不勝收! 
C.江蘇自古人杰地靈,文化發(fā)達,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 
D.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
A.這道題經(jīng)老師一講,他茅塞頓開,立刻做出了這道題! 
B.學(xué)校的噴泉隨著音樂變換的時候,遠遠看去,真是煙波浩淼,美不勝收! 
C.江蘇自古人杰地靈,文化發(fā)達,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  
D.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名著閱讀(15分)

1.下列選項中,作品、人物、情節(jié)搭配錯誤的一項是(▲)(3分)

  A.《駱駝樣子》——小福子——難產(chǎn)而死

  B.《湯姆.索亞歷險記》——蓓姬——洞中歷險

  C.《魯濱遜漂流記》——魯濱遜——從野人手中救下“星期五”

  D.《童年》——阿廖沙——把白桌布扔進染缸,被外祖父打得失去知覺

2.填空。(4分)

  (1)《朝花夕拾》中給“我”買《山海經(jīng)》的人是       。

  (2)《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        (人名)戰(zhàn)勝了傷寒,第四次跨過死亡的門檻,在去基輔之前來到烈士公墓悼念戰(zhàn)友。

  (3)《格列佛游記》中格列佛在       (國名)曾用兩根特制的圓棍彈琴,國王、王后聽了都非常滿意。

  (4)《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戴宗有道術(shù),綁四個甲馬,可日行八百里,他的江湖綽號是      。

3.閱讀下面文字,完成題目。(8分)

    悟空打死小妖,變作它的模樣,來到妖怪母親門前,叫開了門,道:“我是平頂山蓮花洞差來請老奶奶的!钡搅硕䦟娱T下,閃著頭往里觀看,見那正當(dāng)中高坐著一個老媽媽。

    悟空見了,在二門外捂著臉,脫脫的哭起來。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況先哄了他的寶貝,又打殺他的小妖,卻為何而哭?他當(dāng)年曾下九鼎油鍋,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點淚兒。只為想起唐僧取經(jīng)的苦惱,他就淚出痛腸,心想道:“老孫既顯手段,變做小妖,來請這老怪,沒有個直直的站了說話道理,一定見他磕頭才是。我為人做了一場好漢,止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即五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為他使碎了肝肺,用盡了心。一卷經(jīng)能值幾何?今日卻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風(fēng)訊?喟!算來只為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際也沒奈何,撞將進去,朝上跪下道:“給奶奶磕頭!崩瞎謫柕溃骸澳闶悄抢飦淼?”悟空道:“平頂山蓮花洞,二位大王差來請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順的兒子!”就叫抬出轎來。

    (節(jié)選自《西游記》第三十四回,有改動)

(1)選文中孫悟空說“兩界山(即五行山)師父救了我”,請聯(lián)系選文之前的情節(jié),用簡潔的語言說說孫悟空被壓兩界山的原因。(4分)

(2)選文中,一向堅強勇敢的孫悟空卻“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這反映了他什么樣的性格特點?(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廣西自治區(qū)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
畢淑敏
 。1)雨天,花花綠綠的傘填滿每條街道,到處堵車。我大清早出門,趕到讀書的學(xué)院,還差一分鐘就要上課。
 。2)“今天你晚了!笨创箝T兼打鈴的老師傅說。他瘦而黑,像一根鐵釘。別的同學(xué)都住校,唯有我走讀。開學(xué)才幾天,他這是第一次同我講話!安煌!蔽胰鐾染团堋拇箝T口到教室的路很長,就算跑得再快,也來不及。課堂紀(jì)律嚴(yán)格,我只想將損失減少到最小。
 。3)上課鈴聲在我背后響起,像一條鞭子抽我雙腿。遲到就遲到吧,紀(jì)律雖嚴(yán),健康還是最重要的。我的腳步遲緩下來,仿佛微風(fēng)將息的風(fēng)車。鈴聲還在寧靜而悠遠地響著,全然沒有即將沉寂的細弱。只要鈴聲響著,我就不該停止奔跑。終于,到了。老師和同學(xué)們都在耐心地傾聽著,等待鈴聲終結(jié)。
  (4)放學(xué)時,我走過大門,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謝?墒牵f什么好呢?說“謝謝您把鈴繩拽得那么久”嗎?我想在學(xué)校里,最好的謝意莫過于學(xué)生對勤雜工的尊敬,便很鄭重地問:“老師傅,您貴姓?”“免貴……”他告訴我姓氏。我的腦子里管記憶姓氏的區(qū)域,似乎被蟲蛀過,總是容易搞錯。不過這難不住我,我創(chuàng)造了聯(lián)想方式。比如,聽了看門師傅的姓氏,我腦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簾洞的景象。一群猴子在亂竄……
 。5)上學(xué)三年,我認(rèn)真稱呼他的機會并不多。唯有恰恰趕在上課鈴響之時,我經(jīng)過校門,才會恭恭敬敬地稱他一聲:“侯師傅好!彼羰且粋人,會沖著我寬厚地笑笑。有時圍著做飯、植花的其他師傅,我便格外響亮地招呼他,表示對他的尊重。周圍的人看著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其后,便會有悠長的鈴聲響起,像盤旋的鴿群,陪伴我走進教室。當(dāng)我安穩(wěn)地坐在課桌前,鈴聲才像薄霧一般散去!翱撮T的老頭兒拽著鈴繩睡著了!蓖勒f。只有我知道這秘密。我永遠不會說,說出來,便破壞了這一份溫情,這一番默契,這一份溫情,這一片愛心。
  (6)我以優(yōu)異的成績、良好的品行畢業(yè)了。我拎著沉重的書包走出校門,最后一次對鐵釘一樣的老人說:“侯師傅好!”他瞅瞅四下無人,很親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說一件事!
  (7)“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躊躇著,“我只是想告訴你……唉,不說了,不說了……”他蒼老的頭在秋風(fēng)中像蘆花一般擺動著,臉色因為窘迫,像生了紅銹。
 。8)“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好奇心發(fā)作!八麄冋f你是成心的。我說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著一粒砂糖,慈祥地看著我。
 。9)“您快說嘛,侯師傅!”聽這口氣,與我有關(guān),我忙不迭地追問。
  (10)“你千萬別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孫……”
1.選出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   )
A.小說第(1)段運用了景物描寫的方法,為下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B.小說第(5)段加粗的“秘密”,是指老師傅為了使我不遲到特意將鈴繩拽久些,讓悠長的鈴聲陪我走進教室。
C.小說第(7)(8)(10)段中的省略號的作用都是表示內(nèi)容的省略。
D.小說的語言很有特點,生動形象,富有童趣。
2.小說的結(jié)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請你從文中找出小說的伏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段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小說的主人公是誰?這位主人公具有哪些性格特征?
描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小說中的“我”,當(dāng)聽到老師傅說出“你千萬別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孫……”的一剎那,你是怎么想的呢?請用文字表達出來。(要求:想象合理,符合人物性格,不超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文,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①孔子列國周游時,他和弟子們被陳蔡兩國大軍圍困荒野。為避免承擔(dān)殺天下大賢的惡名,他們只是圍而不殺,等其糧絕餓死?鬃颖銕ьI(lǐng)弟子們,就地采擷野菜為食,將名為“藜藿”的野菜制成湯羹,那時候,這種野菜只有貧困下賤之人才會采食,滋味寡淡,難以下咽?鬃訁s欣欣然吃下野菜湯,講道:昔年堯帝就住在簡陋的茅屋中,吃粗糧,喝的也是這藜藿制成的湯羹。在被圍困的日子里,孔子一直慷慨講經(jīng)誦歌,弦音不絕,直至楚兵解圍。從此,孔子甘之如飴的藜藿湯羹,被看作清貧困頓卻不失氣節(jié)的象征。
②今人將植物分類中隸屬于藜科藜屬的植物,統(tǒng)稱為藜,也就古人所說的藜藿。春日,藜萌發(fā)出嫩芽,可以采摘作為野菜,古時為貧賤人所食。例如白居易寫青年士子尚未發(fā)跡時的貧困模樣:“布衾不周體,藜茹才充腹。”意思是衣衫襤褸,權(quán)且采藜為食。相比于藜藿的低賤,精美的肉類和糧食則被稱為膏粱,古人將“藜藿”和“膏粱”作為一對反義詞,分別指貧賤與富貴。
③待到秋季,原本鮮嫩的藜可以長到近一人高,變成一大叢亂蓬蓬的野草。此時選取干燥的枝條,可以制作拐杖。魏晉時“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原本隱居山林不問俗務(wù),卻被司馬師求賢若渴的姿態(tài)打動了——在得知山濤老母親年邁時,親賜了一根“藜杖”。那時候,“藜杖”被看作子女盡孝道時,應(yīng)為父母準(zhǔn)備的生活用品。司馬師此舉,意味將山濤之母當(dāng)作自己的生母一般侍奉,也難怪山濤為他死心塌地地效命。而實際上,干枯的藜并不足夠結(jié)實,或許古人是將幾根藜杖捆綁在一起使用,所謂的“藜杖”,還是象征意義大于實用價值。
④藜,在我國極為常見,是一年生草本,產(chǎn)于我國南北各地,生于路旁、荒地、田間、房前屋后。李時珍稱,某些種類的藜莖紫紅色,又名“胭脂菜”“鶴頂草”。古代方士采石練丹,將其或搗亂煮成干粉,或燒為灰粉,可用于提煉硫磺、礬石等礦物,并用于制作汞和砒霜。至于民間,則因藜中多含堿,燒為灰土可用于洗滌衣物,故而稱這為“灰滌菜”,而后簡化為“灰菜”或“灰灰菜”。
明朝《野菜譜》中將藜稱為灰條,曰:“灰條處灰條,采采何辭勞。野人當(dāng)年飽藜藿,兇歲得此為佳肴!但如果食用過量,有可能導(dǎo)致皮膚浮腫,甚至出血,所以明清時即使在民間,除非饑荒歲月,否則很少有人將藜當(dāng)作野菜食用。倒是有人將含堿的藜葉搗爛,涂抹于蚊蟲叮咬之處,用于消腫解毒。藜的莖枝燒成灰后,涂抹可治瘊子,或用于將痣點掉,可謂古人廉價的美容藥品。         (選自《博物》2014年第三期)
小題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說明內(nèi)容。
小題2:請指出本文第①段表達方式,并分析其作用。
小題3:第⑤段劃線句使用了      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
小題4: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寫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采用了并列式結(jié)構(gòu),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條理分明,層次清晰。
B.古人將“藜藿”和“膏粱”作為一對反義詞,分別指貧賤與富貴。這種用法從修辭角度看是借代。
C.“或許古人是將幾根藜杖捆綁在一起使用,所謂的‘藜杖’,還是象征意義大于實用價值”,若去掉加點詞,文義改變。這個詞語的使用,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zhǔn)確性。
D.結(jié)合本文學(xué)到的知識,對唐朝詩人陳子昂的詩句“肉食謀何失?藜藿緬縱橫!”正確的理解是:朝庭官員們的決策多么錯誤,以致于那些清貧困頓卻不失氣節(jié)的人流離失所,背井離鄉(xiā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