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選出正確的一項

A、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功用的文章叫說明文。
B、《綠色蟈蟈》用平實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蟈蟈的特征和生活的習性。
C、蟈蟈和螳螂一樣,不存在著同類相食的現(xiàn)象。
D、《綠色蟈蟈》是英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
A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新教材完全解讀·八年級語文·上(江蘇版 新課標) 蘇教版 新課標 題型:048

空氣向下擠壓

空氣是向下擠壓的嗎?

 、偌偃缬幸晦1米高的烙餅,每張烙餅有一定的重量,而且每一張烙餅都受到本身上面所有烙餅的總重量的向下________。底層烙餅受到的壓力最大,頂層烙餅受到的壓力最小。如果你從底層取出0.2米高的一摞餅,同時從頂層也取出0.2米高的一摞餅,那么,前者的張數(shù)一定比后者的多?諝夂瓦@些摞起來的餅的

情況是一樣的。

 、诳諝庥稍S多微粒構(gòu)成,這樣的微粒叫做分子。針尖大的那么一點空間可以容納的分子竟超過1萬億個!它們像摞起來的烙餅那樣________在一起,所以在最靠近地面的一層空氣里,分子最多。

山頂?shù)目諝馐遣皇潜壬焦鹊目諝廨p?

 、凵巾斏虾吞炜罩械目諝獗容^稀薄,分子間的距離也比較大,這就像在上層的一摞烙餅彼此的間距要相對大一點是一樣的。越往高處去,空氣越稀薄,所以登山運動員和飛機駕駛員必須戴上氧氣面罩,幫助呼吸。

  ④你也許看見過充填著氦氣的氣球。氦氣比空氣輕得多。比空氣輕的氣球離開地面往上升,穿過稀薄的空氣層,就像軟木塞在水槽里往上升一樣。但是氣球不能永遠上升。當它升高到幾千米之后,那里的空氣十分稀薄,十分輕,氣球就不比同體積的空氣輕了。

為什么山頂上比山谷里冷?

  ⑤a當你爬上高山或飛入高空,情況就不同了,你會感到很冷。b這是因為在廣闊無垠的天空,空氣層由濃密變得非常稀薄。c世界上有許多高山,山頂上終年積雪。d越往高處去,分子間的距離越大,空氣就會變得越稀薄,也越輕和越冷。

摩擦能生熱嗎?

 、拶N近地球表面的分子是________在一起的。它們并不靜止,而是運動著,彼此________著。當它們互相摩擦時,就變得熱起來。這樣,你就不難明白同一地區(qū)的空氣壓力所產(chǎn)生的兩種不同效果。在空氣稀薄和分子之間距離大的山頂上白雪皚皚,在空氣分子擠得比較緊,它們互相摩擦而生熱的山谷中卻溫暖如春,百花盛開。

 、弋斈阌脙蓚手掌很快地反復摩擦時,會感到皮膚逐漸地熱起來,因為手的皮膚也是由分子構(gòu)成的。

  ⑧摸一摸剛用過的打氣筒,你會感到熱,那是因為分子在那里互相擠壓和摩擦過。

(1)

“一摞餅”的“摞”與“摞起來”的“摞”有什么區(qū)別?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2)

給文中橫線處填上最恰當?shù)囊唤M詞

[  ]

A.

推擠  擠壓  堆擠  擠壓

B.

擠壓  堆擠  推擠  擠壓

C.

擠壓  堆擠  擠壓  推擠

D.

堆擠  推擠  擠壓  擠壓

(3)

第⑤段中四句話排序有誤,正確的順序應當是

[  ]

A.

a b c d

B.

a c b d

C.

b c a d

D.

b d a c

(4)

選出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

A.

第①段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B.

第②段運用了打比方和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

C.

第⑦、⑧兩段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D.

這四部分可以顛倒順序,它們之間并無緊密聯(liá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廣西自治區(qū)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匠人與大師
梁衡
 、僭谏鐣铣B牭浇心橙藶椤按髱煛,有時是尊敬,有時是吹捧。又常不滿于某件作品,說有“匠氣”。匠人與大師到底有何區(qū)別?
  ②匠人在重復,大師在創(chuàng)造。一個匠人,比如木匠,他總在重復做著一種式樣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練程度和技術(shù)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縫更嚴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還是一個木匠。大師則絕不重復,他設計了一種家具,下一個肯定又是一個新樣子。判斷他的高下是有沒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匠人總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藝兒做得更多、更快、更絕;大師則早就不稀罕這玩意,而在不斷構(gòu)思新東西。
 、劢橙嗽趯嵺`層面,大師在理論層面。匠人從事具體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經(jīng)驗豐富,但還沒從經(jīng)驗上升到理論。雖然這些經(jīng)驗體現(xiàn)和驗證了規(guī)律,但還不是規(guī)律本身。大師則站在理論的層面上,靠規(guī)律運作。面對一片瓜地,匠人忙著一個一個去摘瓜,大師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對一大堆數(shù)字,匠人滿頭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師只需輕輕給出一個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藝,偶有一得,守之為本;大師視鮮花掌聲為過眼煙云,進取不竭,心猶難寧。
 、芙橙溯^單一,大師善綜合。我們常說一技之長,一招鮮,吃遍天,這是指匠人,大師則不靠這,他縱橫捭闔,運籌帷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因為凡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都是在引進、吸收、對比、雜交、重構(gòu)等大綜合之后才出現(xiàn)的。當匠人靠一技之長,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壓人一籌時;大師則把這一技收來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磚、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樓。牛頓、愛因斯坦成為物理大師并不只因物理,還有更重要的數(shù)學、哲學等。而成為一個社會科學方面的大師要求就更高,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們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毛澤東則是當時中國政治、軍事、文學的寶典。
 、葸@就是大師與匠人的區(qū)別。研究這個區(qū)別毫無貶損匠人之意,大師是輝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貴的鋪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師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將軍也需要士兵。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需要人們有一個較高的追求目標。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將軍總是在優(yōu)秀的士兵中成長起來的。當他不滿足于打槍、投彈的重復而由單一到綜合,由經(jīng)驗到理性,有了戰(zhàn)役、戰(zhàn)略的水平時他就成了將軍。____a____雖然從匠人而成為大師的總是少數(shù),但這種進取精神是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古語說,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這個社會就不堪設想。
 、尬覀兛赡茉趯嶋H業(yè)績上達不到大師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師的思路,比如力求創(chuàng)新,不要重復,不要竊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對事物要有識別、有目標、有追求。力雖不逮,心向往之。在個人有了這樣一種心理,就會有所上進;在民族有了這樣一個素質(zhì),就會生機勃勃;在社會有了這樣一個氛圍,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社會。
(有刪減)
1.對文章各部分內(nèi)容及相互關(guān)系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
A.第①段提出“匠人與大師有何區(qū)別”這一話題,引出下文。
B.第②到第④段闡述匠人和大師三個方面的區(qū)別,三段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guān)系。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為大師的進取精神是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動力,緊承上文深入論述。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師思路對個人、民族和社會都有幫助,收束全文。
2.根據(jù)上下文判斷應插入文中第⑤段畫橫線a處的論據(jù)是(     )
A.魯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當他在技術(shù)層面已經(jīng)純熟,不滿足于斧鋸的重復,而進軍建筑設計、構(gòu)造原理時,就成了建筑大師。
B.一個畫家,當他成為繪畫大師時,他藝術(shù)生命中起關(guān)鍵作用的早已不是繪畫,而是科學、文學、哲學等。
C.居里夫人把諾貝爾獎章送給小女兒當玩具,但是接著她又得了一個諾貝爾獎。
D.季羨林先生的學術(shù)成就早為學界公認,但晚年仍筆耕不輟,又在散文寫作上創(chuàng)出一片新天地。
3.依據(jù)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對“大師”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大師需要創(chuàng)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與技藝,不斷構(gòu)思新的東西。
B.在“實踐層面”和“理論層面”之間,大師站在“理論層面”,靠規(guī)律運作。
C.在學科綜合性運用方面,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大師比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大師要求更高。
D.大師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藝,視鮮花掌聲為過眼煙云,進取不竭。
4.下列對第⑤段畫線句子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畫線句引用“古語”證明觀點,使得說理有出處、有根據(jù),更具說服力。
B.畫線句是證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師也需要匠人”這個觀點的。
C.本段引用了畫線句“古語”和拿破侖的名言說理,可知本段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對第⑤段論證的總結(jié),又與第六段的論證相互勾連。
5.下列對選文語言特點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說理,詼諧風趣,說理生動。
B.文章句式多變,短句、長句兼用,錯落有致,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如第④段。
C.文章用語準確,如第⑥段劃線的“可能”一詞,既強調(diào)了“我們”和大師之間的業(yè)績差距,又兼顧到特殊情況。
D.文章巧用文言,如“力雖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簡潔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四川省仁壽縣聯(lián)誼學校九年級上學期半期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⑴兒子比我高了。
⑵一天,我看他打蔫,就習慣地摸摸他的頭。他猛地一偏腦袋,表示不喜歡被愛撫。但我已在這一瞬的觸摸中,知道他在發(fā)燒。
⑶“你病了!蔽艺f!班,我還以為是睡覺少了呢。媽媽,我該吃點什么藥?”他問。
⑷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連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剛想到家里專儲柜里找體溫表,突然怔住。因為我當過許多年的醫(yī)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幾乎沒有去過醫(yī)院。 ⑸“你都這么大了,你得學會生病以后怎么辦。”我說。
⑹“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辦。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⑺也許這樣逼問一個生病的孩子是一種殘忍。但我知道總有一天他必須獨立面對疾病。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生病以后該怎么辦。
⑻“假如你最終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忍著。你們早晚會回家!眱鹤诱f!坝行┎∈遣荒苋痰,早一分鐘是一分鐘。得了病以后最應該做的事是上醫(yī)院!薄皨寢,你的意思是讓我今天獨自去醫(yī)院看?”他說。在病中,孩子依然聰敏!罢。”我咬著牙說,生怕自己會改變主意。“那好吧……”他扶著腦門說,不知是虛弱還是思考!澳愕酵饷嫒ァ虻摹。然后到××醫(yī)院。先掛號,記住,要買一個本……”我說!笆裁幢?”他不解!熬褪遣v本。然后到內(nèi)科,先到分號臺,護士讓你到幾號診室你就到幾號,坐在門口等。查體溫的時候不要把人家的體溫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著。“媽媽,你不要說了!眱鹤由硢≈ぷ诱f。
⑼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滾燙的手說:“媽媽這就領(lǐng)著你上醫(yī)院。”他掙開來,說:“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我要去找一支筆,把你說的這個過程記下來,我好照著辦。”
⑽兒子搖搖晃晃地走了。從他剛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鍛煉他,也該領(lǐng)著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點點,讓他先有個印象,以后再按圖索驥....。雖說很可能留不下記憶的痕跡,但來日方長,又何必在意這病中的分分秒秒。
⑾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我雖然知道醫(yī)院是一個緩慢的地方,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⑿雖然我?guī)缀蹩梢院翢o疑義地判定兒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尋找什么適宜做看病鍛煉的病種,這是最好的選擇,但我還是深深地譴責自己。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會教他獨自去看病。萬一他以后遇到獨自生病的時候,一切再說吧。我只要這一刻他在我身邊!
⒀終于,走廊上響起了熟悉的腳步,只是較平日有些拖沓。我開了門,倚在門上。
⒁“我已經(jīng)學會了看病。打了退燒針,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好多了。這真是件挺麻煩的事。不過,也沒有什么!眱鹤域湴恋匦肌S盅a充說:“你讓我記的那張紙,有的地方順序不對。”
⒂我看著他,勇氣又漸漸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將要不斷地磨煉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煉自己。
⒃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包括生病在內(nèi)的許多苦難。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聊勝于無。
【小題1】聯(lián)系語境,解釋第⑽段中加點的詞語。(2分)
按圖索驥:                                                             
【小題2】請用簡潔的詞語概括“兒子”獨自去醫(yī)院看病過程中“我”的心理變化。(3分)
( 后悔 )——(       )—— (       )——(      )
【小題3】揣摩第⑻段畫線句中“咬著牙”這個短語,分析它在表達上的好處。(3分)
                                                                        
                                                                        
【小題4】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開頭獨句成段,強調(diào)“兒子”長大了,為下文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作鋪墊。 后悔后悔后悔后悔
B.第⑹段“我”逼問“兒子”和第⑻段“喋喋不休地指教”,表現(xiàn)母親是一個冷漠的人。
C.文章最后一段的議論,起到了升華主題、深化中心的作用。
D.文中的“兒子”愿意接受磨煉,在母親的指點下,學會了獨自去醫(yī)院看病。
【小題5】你怎樣理解第⒃段畫線句?(4分)
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曾從長輩口授的“路線圖”中獲得過什么益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四川省九年級上學期半期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⑴兒子比我高了。

⑵一天,我看他打蔫,就習慣地摸摸他的頭。他猛地一偏腦袋,表示不喜歡被愛撫。但我已在這一瞬的觸摸中,知道他在發(fā)燒。

⑶“你病了!蔽艺f!班蓿疫以為是睡覺少了呢。媽媽,我該吃點什么藥?”他問。

⑷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連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剛想到家里專儲柜里找體溫表,突然怔住。因為我當過許多年的醫(yī)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幾乎沒有去過醫(yī)院。 ⑸“你都這么大了,你得學會生病以后怎么辦。”我說。

⑹“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辦。找你!彼芍裨谛亍!凹偃缥也辉谀?”“那我就……就找我爸!

⑺也許這樣逼問一個生病的孩子是一種殘忍。但我知道總有一天他必須獨立面對疾病。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生病以后該怎么辦。

⑻“假如你最終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忍著。你們早晚會回家!眱鹤诱f!坝行┎∈遣荒苋痰,早一分鐘是一分鐘。得了病以后最應該做的事是上醫(yī)院!薄皨寢專愕囊馑际亲屛医裉飒氉匀メt(yī)院看。俊彼f。在病中,孩子依然聰敏。“正是!我咬著牙說,生怕自己會改變主意。“那好吧……”他扶著腦門說,不知是虛弱還是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醫(yī)院。先掛號,記住,要買一個本……”我說。“什么本?”他不解!熬褪遣v本。然后到內(nèi)科,先到分號臺,護士讓你到幾號診室你就到幾號,坐在門口等。查體溫的時候不要把人家的體溫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著。“媽媽,你不要說了。”兒子沙啞著嗓子說。

⑼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滾燙的手說:“媽媽這就領(lǐng)著你上醫(yī)院!彼麙觊_來,說:“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我要去找一支筆,把你說的這個過程記下來,我好照著辦。”

⑽兒子搖搖晃晃地走了。從他剛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鍛煉他,也該領(lǐng)著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點點,讓他先有個印象,以后再按圖索驥....。雖說很可能留不下記憶的痕跡,但來日方長,又何必在意這病中的分分秒秒。

⑾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我雖然知道醫(yī)院是一個緩慢的地方,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⑿雖然我?guī)缀蹩梢院翢o疑義地判定兒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尋找什么適宜做看病鍛煉的病種,這是最好的選擇,但我還是深深地譴責自己。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會教他獨自去看病。萬一他以后遇到獨自生病的時候,一切再說吧。我只要這一刻他在我身邊!

⒀終于,走廊上響起了熟悉的腳步,只是較平日有些拖沓。我開了門,倚在門上。

⒁“我已經(jīng)學會了看病。打了退燒針,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好多了。這真是件挺麻煩的事。不過,也沒有什么!眱鹤域湴恋匦肌S盅a充說:“你讓我記的那張紙,有的地方順序不對!

⒂我看著他,勇氣又漸漸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將要不斷地磨煉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煉自己。

⒃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傆幸惶欤阋x我遠去,獨自面對包括生病在內(nèi)的許多苦難。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聊勝于無。

1.聯(lián)系語境,解釋第⑽段中加點的詞語。(2分)

按圖索驥:                                                             

2.請用簡潔的詞語概括“兒子”獨自去醫(yī)院看病過程中“我”的心理變化。(3分)

( 后悔 )——(       )—— (       )——(      )

3.揣摩第⑻段畫線句中“咬著牙”這個短語,分析它在表達上的好處。(3分)

                                                                        

                                                                        

4.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開頭獨句成段,強調(diào)“兒子”長大了,為下文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作鋪墊。 后悔后悔后悔后悔

B.第⑹段“我”逼問“兒子”和第⑻段“喋喋不休地指教”,表現(xiàn)母親是一個冷漠的人。

C.文章最后一段的議論,起到了升華主題、深化中心的作用。

D.文中的“兒子”愿意接受磨煉,在母親的指點下,學會了獨自去醫(yī)院看病。

5.你怎樣理解第⒃段畫線句?(4分)

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曾從長輩口授的“路線圖”中獲得過什么益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廣西桂林市2011年中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匠人與大師

梁衡

 、僭谏鐣铣B牭浇心橙藶椤按髱煛保袝r是尊敬,有時是吹捧。又常不滿于某件作品,說有“匠氣”。匠人與大師到底有何區(qū)別?

  ②匠人在重復,大師在創(chuàng)造。一個匠人,比如木匠,他總在重復做著一種式樣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練程度和技術(shù)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縫更嚴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還是一個木匠。大師則絕不重復,他設計了一種家具,下一個肯定又是一個新樣子。判斷他的高下是有沒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匠人總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藝兒做得更多、更快、更絕;大師則早就不稀罕這玩意,而在不斷構(gòu)思新東西。

  ③匠人在實踐層面,大師在理論層面。匠人從事具體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經(jīng)驗豐富,但還沒從經(jīng)驗上升到理論。雖然這些經(jīng)驗體現(xiàn)和驗證了規(guī)律,但還不是規(guī)律本身。大師則站在理論的層面上,靠規(guī)律運作。面對一片瓜地,匠人忙著一個一個去摘瓜,大師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對一大堆數(shù)字,匠人滿頭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師只需輕輕給出一個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藝,偶有一得,守之為本;大師視鮮花掌聲為過眼煙云,進取不竭,心猶難寧。

 、芙橙溯^單一,大師善綜合。我們常說一技之長,一招鮮,吃遍天,這是指匠人,大師則不靠這,他縱橫捭闔,運籌帷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因為凡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都是在引進、吸收、對比、雜交、重構(gòu)等大綜合之后才出現(xiàn)的。當匠人靠一技之長,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壓人一籌時;大師則把這一技收來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磚、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樓。牛頓、愛因斯坦成為物理大師并不只因物理,還有更重要的數(shù)學、哲學等。而成為一個社會科學方面的大師要求就更高,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們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毛澤東則是當時中國政治、軍事、文學的寶典。

 、葸@就是大師與匠人的區(qū)別。研究這個區(qū)別毫無貶損匠人之意,大師是輝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貴的鋪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師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將軍也需要士兵。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需要人們有一個較高的追求目標。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將軍總是在優(yōu)秀的士兵中成長起來的。當他不滿足于打槍、投彈的重復而由單一到綜合,由經(jīng)驗到理性,有了戰(zhàn)役、戰(zhàn)略的水平時他就成了將軍。a雖然從匠人而成為大師的總是少數(shù),但這種進取精神是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古語說,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這個社會就不堪設想。

 、尬覀可能在實際業(yè)績上達不到大師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師的思路,比如力求創(chuàng)新,不要重復,不要竊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對事物要有識別、有目標、有追求。力雖不逮,心向往之。在個人有了這樣一種心理,就會有所上進;在民族有了這樣一個素質(zhì),就會生機勃勃;在社會有了這樣一個氛圍,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社會。

(有刪減)

(1)

對文章各部分內(nèi)容及相互關(guān)系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  ]

A.

第①段提出“匠人與大師有何區(qū)別”這一話題,引出下文。

B.

第②到第④段闡述匠人和大師三個方面的區(qū)別,三段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guān)系。

C.

第⑤段指出追求成為大師的進取精神是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動力,緊承上文深入論述。

D.

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師思路對個人、民族和社會都有幫助,收束全文。

(2)

根據(jù)上下文判斷應插入文中第⑤段畫橫線a處的論據(jù)是

[  ]

A.

魯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當他在技術(shù)層面已經(jīng)純熟,不滿足于斧鋸的重復,而進軍建筑設計、構(gòu)造原理時,就成了建筑大師。

B.

一個畫家,當他成為繪畫大師時,他藝術(shù)生命中起關(guān)鍵作用的早已不是繪畫,而是科學、文學、哲學等。

C.

居里夫人把諾貝爾獎章送給小女兒當玩具,但是接著她又得了一個諾貝爾獎。

D.

季羨林先生的學術(shù)成就早為學界公認,但晚年仍筆耕不輟,又在散文寫作上創(chuàng)出一片新天地。

(3)

依據(jù)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對“大師”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大師需要創(chuàng)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與技藝,不斷構(gòu)思新的東西。

B.

在“實踐層面”和“理論層面”之間,大師站在“理論層面”,靠規(guī)律運作。

C.

在學科綜合性運用方面,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大師比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大師要求更高。

D.

大師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藝,視鮮花掌聲為過眼煙云,進取不竭。

(4)

下列對第⑤段畫線句子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

畫線句引用“古語”證明觀點,使得說理有出處、有根據(jù),更具說服力。

B.

畫線句是證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師也需要匠人”這個觀點的。

C.

本段引用了畫線句“古語”和拿破侖的名言說理,可知本段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

D.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對第⑤段論證的總結(jié),又與第六段的論證相互勾連。

(5)

下列對選文語言特點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說理,詼諧風趣,說理生動。

B.

文章句式多變,短句、長句兼用,錯落有致,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如第④段。

C.

文章用語準確,如第⑥段加粗的“可能”一詞,既強調(diào)了“我們”和大師之間的業(yè)績差距,又兼顧到特殊情況。

D.

文章巧用文言,如“力雖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簡潔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王鼎鈞《那樹》(有刪改),完成1—6題。
       ①那棵樹立在那條路邊上已經(jīng)很久很久了。認識那棵樹的人都說,有一年,臺風連吹兩天兩夜,附近的樹全被吹斷,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樹屹立不動,而且據(jù)說,連一片樹葉都沒有掉下來。這真令人難以置信。據(jù)說,當這一帶還沒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陸上臺風緊急警報聲中,總有人到樹干上旋渦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②那的確是一株堅固的大樹,幾丈以外的泥土下,還看出有樹根的伏脈。在夏天的太陽下挺著頸子急走的人,會像獵犬一樣奔到樹下,吸一口濃陰,仰臉看千掌千指托住陽光,看指縫間漏下來的碎汞。
       ③于是鳥來了,鳥叫的時候,幾丈外幼稚園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④于是情侶止步,夜晚,樹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樹,那沉默的樹,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蔭庇的土地。
       ⑤但是,這世界上還有別的東西,柏油路、高壓線、公寓樓房……那樹被一重又一重死魚般的灰白色包圍,連根須都被壓路機碾進灰色之下,但樹頂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襯托,綠得更深沉。
       ⑥不久,計程車像饑蝗擁來。在車輪揚起的滾滾黃塵里,在一片焦躁惱怒的喇叭聲里,那一片清陰不再有用處。公共汽車站搬了,水果攤搬了,幼稚園也搬了。只有那樹屹立不動,連一片葉也不落下。那一蓬蓬葉子照舊綠,綠得很。
       ⑦啊,啊,樹是沒有腳的。樹是世襲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樹離根,根離土,樹即毀滅。
       ⑧這天,一個喝醉了的駕駛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對準樹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專家宣判那樹要償命。于是這一天來了,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這次屠殺安排在深夜進行,為了不影響馬路上的交通。夜很靜,像樹的祖先時代,星臨萬戶,天象莊嚴。
       ⑨尸體的肢解和搬運連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見地上有碎葉,葉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綠著。緩緩的,清道婦一路揮帚出現(xiàn),掃到樹根,她們圍著年輪站定。一個說,昨天早晨,她掃過這條街,樹仍在,住在樹干里的螞蟻大搬家,由樹根到馬路對面,流成一條細細的黑河。她用作證的語氣說,她從沒有見過那么多螞蟻,那一定是一個螞蟻國。她甚至說,有幾個螞蟻像蒼蠅一般大。她一面說,一面用掃帚劃出大移民的路線,汽車的輪胎幾次將隊伍切成數(shù)段,但秩序毫不紊亂。老樹是通靈的,它預知被伐,將自己的災禍先告訴體內(nèi)的寄生蟲。于是弱小而堅忍的民族,決定遠征,一如當初它們遠征而來。每一個黑斗士在離巢后,先在樹干上繞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這是那個鄉(xiāng)下來的清道婦說的。這就是落幕了,它們來參加樹的葬禮。
       ⑩兩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為了割下這顆生滿虬須的大頭顱,劊子手貼近它做了個陷阱,切斷所有的動脈靜脈。時間仍然是在夜間,這一夜無星無月,黑得像一塊仙草冰。他們帶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鎬來,帶工作燈來,人造的強光把舉鎬揮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樓的窗簾上,跳躍奔騰如巨無霸。……不過這一切都過去了,F(xiàn)在,日月光華,周道如砥,已無人知道有過這么一棵樹,更沒有人知道幾千條斷根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柏油下悶死。
1、下列詞語中,加橫線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

A、倒(tān)       周道如(dǐ) 
B、須(zhá)       毫不亂(wěn)
C、骨(luǒ)       舉揮斧(gǎo) 
D、序(zhì)       子手(kuài)
2、從選文①—④段看,“那樹”為人類作了哪些貢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文第⑤段中“那樹被一重又一重死魚般的灰白色包圍,連根須都被壓路機碾進灰色之下, 但樹頂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襯托,綠得更深沉!币痪浔憩F(xiàn)了“那樹”怎樣的品質(zh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文對伐木工人挖走樹根的描寫耐人尋味,請賞析第⑩段中的劃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作者主要以第三人稱進行敘述,但有幾處是引用他人的話,這些引用的傳說起到了豐富文章內(nèi)容、深化主題的作用。 
B、第⑧段中“夜很靜,像樹的祖先時代,星臨萬戶,天象莊嚴”一語渲染了樹被伐倒之時莊嚴、悲壯的氣氛。 
C、選文以議論結(jié)尾,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觀點: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不應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
D、選文運用擬人手法,賦予“那樹”真實的性靈,給人以沉重的悲劇感。
6、根據(jù)市政規(guī)劃,你家附近將要修建一個文化宮,以豐富市民生活,一棵百年古樹將面臨被屠戮的命運。為了讓“那樹”的悲劇不再上演,你將如何說服市政規(guī)劃局局長,請寫下你要說的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題網(wǎng)九年級上語文蘇教版 蘇教版 題型:048

讀下面的短文,回答下題。

懶惰的智慧

凱利

 、傥覀儚男【吐犻L輩們說起懶漢,仿佛懶惰很不體面。實際上,沒有這些懶漢,恐怕就沒有社會的進步;沒有這些懶漢,即使勤勞的人,恐怕一生中也只會是單調(diào)乏味的勞作。

  ②人類的一切進步想必都出自懶漢們想少走幾步路的良苦用心。我們的遠祖住在條件惡劣的山洞里,每次想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邊才行。于是他們發(fā)明了最初的水桶,用水桶可以把足夠一天飲用的水一次提回家去。不過,倘若他們懶得連提水桶也不愿意,下一步不用說就是修建管道了,水可以順著管道從溪邊一直流進他們的屋子里。為了不必挑水翻山,水泵和水車就被發(fā)明了出來,這都是懶漢們后來的成就。同樣,我們的某個祖先想到湖對岸去又不愿意沿著湖邊繞過去,第一條船就誕生了,它是把一段樹干掏空以后做成的。

 、蹞(jù)說,一百多年前,有個叫漢弗萊·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臺討厭的蒸汽發(fā)動機旁邊,每當操縱杠桿敲下來,就把廢蒸汽放出來。他是個懶漢,覺得這活兒太累人,于是在機器上裝了幾條鐵絲和螺栓,這樣,閥門就可以靠這些東西自動開關(guān)了。這么一來,他不但可以脫身走掉,玩?zhèn)痛快,而且發(fā)動機的功率立刻提高了一倍。他懶洋洋地發(fā)現(xiàn)了往復式發(fā)動機活塞的原理。

  ④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機械都帶有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可不是勤快的農(nóng)夫,他們不在乎整天在田地上走路。這個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坐著干活的人想到的。正是懶惰激勵了發(fā)明。

 、葑罱艹龅墓こ處煛祟悇訖C的研究者弗蘭克·B·吉爾布萊思,常常把各行各業(yè)工人的勞動動作拍成影片,判斷一種工作最少可以有幾個動作完成。他發(fā)現(xiàn),最優(yōu)秀的工人毫無例外地全是懶漢,人們可以向這些人學習的東西最多,他懶得連一個多余動作都不肯做。勤快一些的工作效率要低得多,因為他不在乎把力氣花在多余的動作上。一個稱職的領(lǐng)導人也同樣懶惰;凡是能吩咐別人為他干的事,他絕不親躬。

 、蘧竦膽卸枰餐瑯哟龠M了人類的進步。許多重要的規(guī)則和定理都是懶漢想出來的。這些人想在腦力勞動上尋找捷徑。確立萬有引力定律的準是懶漢。他們探究各種互不相關(guān)的現(xiàn)象的根源,他們討厭這種吃苦受累的事情。想想看,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自由落體定律,那么,要確定蘋果從枝頭落到地上的時間,要確定貓從離地一英里的氣球上掉在地上用多久,這該會多么麻煩!想想看,如果某些懶漢不曾建立“2+2=4”的規(guī)則,我們在生活里將會遇上多復雜的局面,將會碰到多么令人精疲力盡的麻煩!

 、咂鋵,正是懶漢承擔了促進文明發(fā)展的重任,F(xiàn)在是認真看待這些懶漢的時候了。因為這些懶漢身上寄托著人類的希望。

(選自《讀者文摘》,有刪改)

(1)

你是怎樣理解文中“懶惰”的含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從兩個方面闡述了“懶惰”作用。請分別概括文章的分論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對原文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

A.

文章對人們所不齒的“懶惰”進行了嶄新的詮釋,運用大量事例證明了“懶惰”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B.

第②自然段以時間為序,著重以用水為例,最終目的在于證明:隨著“偷懶”程度的加深,人類的勞動強度在不斷減輕。

C.

文章所舉事例有的是對人、事的具體敘述,有的則為簡要的概括敘述。這些事例緊扣所要論述的觀點,典型而精當。

D.

從結(jié)構(gòu)上看,第②-⑤自然段與第⑥自然段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但從內(nèi)容上看,后者應是在前者基礎上的遞進。

(4)

結(jié)合本文觀點,聯(lián)系自身經(jīng)歷和體驗,談談你對“懶惰”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初三語文第二學期期末試卷(二) 題型:048

閱讀議論文,并回答問題

不怕“跌”

  走路時,偶然跌一跤是常有的;剛起來,又摔了一跤,雖不多見,也不足奇?墒俏覀儾荒芤驗槠饋磉可能摔跤就不起來了。我們應該不怕“跌”——不怕失敗,不怕犯錯誤,永遠向前。

  在工作中,失敗和犯錯誤是常有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由片面到全面,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人們往往是經(jīng)過千百次的“跌”,才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諺語就深刻地指明了成功的必由之路。

  愛迪生發(fā)明電燈就有不怕“跌”的精神。他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試驗六千多次,終于找到了最為理想的燈絲——鎢絲。在科學事業(yè)上,百折不撓的精神是多么可貴呀!

  今天,培養(yǎng)不怕“跌”的精神,對青年來說不更為重要嗎?我們青年是國家的棟梁、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魯迅曾經(jīng)說過:“我每看運動會時常這樣想: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至是中國將來的脊梁!

  朋友們,讓我們發(fā)揚不怕“跌”的精神永遠前進吧!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下列哪一項?選擇答案,在括號內(nèi)寫出它的字母。

[  ]

A.失敗是成功之母。

B.在科學事業(yè)上,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

C.怕“跌”本身就是最大的錯誤。

D.我們應該不怕“跌”——不怕失敗,不怕犯錯誤,永遠向前。

2.為什么說“在工作中,失敗和犯錯誤是常有的!?在文中用括號標明。

3.文中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高度概括并贊揚愛迪生精神的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正確判斷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句式,并準確分析句子在文中表達作用的是下列哪一項。選擇答案,在括號內(nèi)寫出它的字母。

[  ]

A.以設問句式對青年人提出應培養(yǎng)不怕“跌”精神的要求。

B.以設問句式對青年人提出應培養(yǎng)不怕“跌”精神的重要性,加深了語意,加強了語氣。

C.以反問句式加深語意,加強語氣。

D.以設問句式對青年人提出應培養(yǎng)不怕“跌”精神的要求,引起思考,加深語意。

6.議論文中往往也使用記敘的表達方式,與記敘文中的記敘(見本卷記敘文《藤野先生》選段)相比較,本文畫橫線處記敘語句的特點是:________(A.具體、生動B.簡練、概括);其作用是證明論點。(將所選答案的字母寫在橫線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