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方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雨說,我來了,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 B.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 C.我也曾是孩子和你們一樣地愛玩。 D.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上海市青浦區(qū)2011年中考二模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標準大考卷·國標語文AB卷 蘇教版 八年級上冊 題型:048
閱讀《鄉(xiāng)愁》一文,完成1-6題。
二十年前離開臺灣的時候,一個女友交在我手中三只扎成一團的牛鈴。在那個時代里,沒有什么人看重鄉(xiāng)土的東西。還記得,當年的臺北也沒有成衣賣。要衣服穿,就得去洋裁店。拿著剪好的料子,坐在小板凳上翻那一本本美國雜志看中了的款式,就請裁縫給做,而紐扣,也得自己去城里配。那是一個相當崇洋的時代,也因為,那時臺灣有的東西不多。
當我接過照片左方的那一串牛鈴時,問女友哪里弄來的,她說是鄉(xiāng)下拿來的東西,要我?guī)е。搖搖那串鈴,它們響得并不清脆,好似有什么東西卡在喉嚨里似的,一碰它們,就咯咯地響上那么一會兒。
將這串東西當成了一把故鄉(xiāng)的泥土,它也許不夠芳香也不夠肥沃,可是有,總比沒有好。就把它帶了許多年,擱在箱子里,沒怎么特別理會它。
等我到了沙漠的時候,丈夫發(fā)覺了這串鈴,拿在手中把玩了很久,我看他好似很喜歡這串東西的造型,將這三個鈴,穿在鑰匙圈上,從此一直跟住了他。
以后我們家中有過風鈴和竹條鈴,都只掛了一陣就取下來了。居住的地區(qū)一向風大,那些鈴啊,不停地亂響,聽著只覺吵鬧。不如沒風的地方,偶爾有風吹來,細細碎碎地灑下一些音符,那種偶爾才得的喜悅,是不同凡響的。
以后又買過成串成串的西班牙鈴鐺,它們發(fā)出的聲音更不好,比咳嗽還要難聽,就只有掛著當裝飾,并不去聽它們。
一次我們住在西非奈及利亞,在那物質上吃苦、精神上亦極苦的日子里,簡直找不到任何使人快樂的力量。當時,丈夫日也做、夜也做,公司偏偏賴賬不給,我看在眼里心疼極了,心疼丈夫,反而歇斯底里地找他吵架。那一陣,兩個人吵了又好,好了又吵,最后常常抱頭痛哭,不知前途在哪里,而經濟情況一日壞似一日,那個該下地獄去的公司,就是硬吃人薪水還扣了護照。
這個故事,寫在一篇叫做《五月花》的中篇小說中去,好像集在《溫柔的夜》這本書里,在此不再重復了。
就在那樣沮喪的心情下,有一天丈夫回來,給了我照片右方的那兩只好似長著爪子一樣的鈴。我坐在帳子里,接過這雙鈴,也不想去搖它們,只是漠漠然。
丈夫對我說:“聽聽它們有多好,你聽——”接著他把鈴鐺輕輕一搖。那一聲微小的鈴聲,好似一陣微風細雨吹拂過干裂的大地,一絲又一絲余音,繞著心房打轉。方要沒了,丈夫又輕輕一晃,那是今生沒有聽過的一種清脆入谷的神音,聽著、聽著,心里積壓了很久的郁悶這才變做一片湖水,將胸口那堵住的墻給化了。
這兩只鈴鐺,是丈夫在工地里向一個奈及利亞工人換來的,用一把牛骨柄的刀。
丈夫沒有什么東西,除了那把不離身的刀子。惟一心愛的寶貝,為了使妻子快樂,換取了那副鈴。那是一把好刀,那是兩只天下最神秘的銅鈴。
有一年,我回臺灣來教書,一個學生拿了一大把銅鈴來叫我挑。我微笑著一個一個試,最后挑了一只相當不錯的。之后,把那兩只奈及利亞的銅鈴和這一只中國鈴,用紅線穿在一起。每當深夜回家的時候,門一開就會輕輕碰到它們。我的家,雖然歸去時沒有燈火迎接,卻有了聲音,而那聲音里,唱的是:“我愛著你。”至于左邊那一串被女友當成鄉(xiāng)愁給我的三個牛鈴,而今的土產,禮品店,正有大批新新的在賣。而我的鄉(xiāng)愁,經過了萬水千山之后,卻覺得,它們來自四面八方,那份滄桑,能不能只用這片腳踏的泥土就可以彌補,倒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1.“牛鈴”是朋友送給“我”的故鄉(xiāng)土產,為什么“我”把牛鈴“帶了許多年,擱在箱子里,沒怎么特別理會它”?請依據課文內容作簡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出與其他三項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
[ ]
A.居住的地區(qū)一向風大,那些鈴啊,不停地亂響,聽著只覺吵鬧。不如沒風的地方,偶爾有風吹來,細細碎碎地灑下一些音符。
B.搖搖那串鈴,它們響得并不清脆,好似有什么東西卡在喉嚨里似的。
C.那一聲微小的鈴聲,好似一陣微風細雨吹拂過干裂的大地,一絲又一絲余音,繞著心房打轉。
D.那是今生沒有聽過的一種清脆入谷的神音,聽著、聽著,心里積壓了很久的郁悶這才變做一片湖水,將胸口那堵住的墻給化了。
3.請選出下列說法中符合作者表達原意的兩項
[ ]
A.二十年前,“我”離開臺灣時,朋友從鄉(xiāng)下給“我”帶來三個牛鈴,因為城里的店里買不到。
B.文中還提及風鈴、竹鈴、西班牙鈴,意在表現作者非常喜歡鈴鐺。
C.“我”的丈夫用他心愛的牛骨柄刀換回一對聲音非常動聽的鈴鐺,化解了“我”在異國的“鄉(xiāng)愁”。
D.“我的家,雖然歸去時沒有燈火迎接,卻有了聲音,而那聲音里,唱的是:‘我愛著你’!币庠诒磉_一種感受,沒有燈火迎接,是說愛人未在身邊,但鈴鐺是丈夫、學生送的,鈴聲又說著“我愛著你”,可見這兩件東西給“我”帶來了寂寞中的慰藉。
E.作者借鈴鐺傳達了一種感受,故土并不僅僅是自己的出生之地,有“愛”的地方就是“故鄉(xiāng)”,一旦離開,都會牽動鄉(xiāng)愁。
4.為何作者說奈及利亞鈴是天下最神秘的銅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回到臺灣之后,她的鄉(xiāng)愁完全得到慰藉了嗎?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詩句這樣比喻“鄉(xiāng)愁”: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請根據上文內容,為“鄉(xiāng)愁”另設兩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初一語文第一學期期中試卷(一) 題型:048
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象牛毛,象花針,象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 ]著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xiāng)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1.文中“可別惱”指的是
[ ]
A.雨是最尋常的。
B.一下就是三兩天。
C.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D.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2.與文中的“人家”相同的一句是
[ ]
A.人家都不怕,就你怕。
B.你把東西快給人家送回去吧。
C.這個村子有百十戶人家。
D.原來是你呀,差點沒把人家嚇死!
3.上文描繪了________圖,突出了春雨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點。
4.用“‖”標出上文的層次,指出前后景色的不同點。
答:________
5.“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的“逼”字的意思是哪兩項
[ ]
A.強迫(你去看那小草)。
B.說小草顏色青得使人不能不注意它,極言小草色青。
C.小草靠近了人的眼睛。
D.本句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
6.“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中的“烘托”的意思是
[ ]
7.“斜織”一詞在文中表達的意思是
[ ]
A.描繪出雨絲在柔和春風吹拂中傾斜著、互相交錯著飄落下來的樣子。
B.描繪風不大、柔和,只能把雨絲吹傾斜、交錯,不會使雨點橫飛。
8.指出加粗短語所使用修辭方法及其作用正確的是
[ ]
A.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方法,形象、生動、充分地寫出春雨連綿不斷,令人煩惱。
B.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方法,形象、生動、充分地寫出春雨的細密、閃爍、連綿不斷的樣子。
C.用排比、對比的修辭方法,寫出春雨又細又密閃閃發(fā)光的樣子。
D.用比喻、對比的修辭方法,形象突出地寫出春雨閃光發(fā)亮連綿不斷的樣子。
9.文中括號[ ]內應填入的詞語是
[ ]
10.“像花針”一句寫出了春雨的特點是
[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漁人甚異之(異:認為……奇特非凡) | B.無論魏晉(無論:不要說) |
C.處處志之(志:記。 | D.尋病終(尋:不久) |
A.乃不知有漢乃重修岳陽樓 |
B.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
C.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其真無馬邪 |
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本在冀州之南 |
A.便要還家。 | B.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 |
C.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 D.苛政猛于虎。 |
A.誤入桃花源的漁人驚異地看到,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樂,沒有壓迫,沒有紛爭,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這完全是中國農耕文明時代“大同社會”的形象體現。 |
B.在聽了漁人對外界的介紹后,桃源人嘆惋不已,從上下文可以推知,他們感嘆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脫了外界的紛爭與禍亂。 |
C.作者既描繪了桃花源里一幅鮮活的人間生活的圖景,又極力表現了它的似有似無,尋覓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
D.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記敘層次清楚,環(huán)環(huán)相扣,結構嚴謹,語言簡潔平易,樸實自然。 |
A.“天涯”指很遠的地方;“若”和“比”都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
B.“城闕”這里指京城,當時的京城是長安。 |
C.“君”在詩中指杜少府;“離別意”,離別的情意;“宦游”指離開家鄉(xiāng)出外做官。 |
D.“岐”同“歧”,“歧路”即“岔路”,指分手的路口。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溫州市2014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實驗班)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