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組加粗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問:“何以戰(zhàn)?” / 是以謂之“文”也 B、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C、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 夫大國,難測也 D、安求其能千里也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月考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加粗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問:“何以戰(zhàn)?” / 是以謂之“文”也
B、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C、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 夫大國,難測也
D、安求其能千里也 / 安能辨我是雄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中考真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加粗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問:“何以戰(zhàn)?”/是以謂之“文”也
B.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C.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夫大國,難測也
D.安求其能千里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9年四川省資陽市中考語文試題
題型:013
[ ]
A.問:“何以戰(zhàn)?”/是以謂之“文”也
B.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C.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夫大國,難測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
石簣數(shù)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為清絕: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橋待月記》,有刪節(jié))
【注】①羅紈(wán):絲織品。②午未申:指午時、未時、申時三個時辰,相當于現(xiàn)在從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的這一段時間。③夕舂:夕陽。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1)梅花為寒所勒——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嵐設(shè)色之妙——設(sh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組句中加粗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①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②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B.①猿則百叫無絕 ②月景尤為清絕
C.①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為寒所勒 ②歌吹為風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和《與朱元思書》描寫的對象各不相同,但是兩位作者卻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請從對待風景和對待世俗社會兩個角度寫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完成問題。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體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瘢苊娲坦讶苏,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本文選自_________,它是西漢________(人名)整理的,按戰(zhàn)國時期秦、齊、楚、趙等十二國次序編訂而成的。
2.解釋句中加粗詞語的意思。
⑴朝服衣冠( )
⑵今齊地方千里( )
⑶臣之妻私臣( )
⑷王之蔽甚矣( )
3.下列各組加粗詞中,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郡下,詣太守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C.徐公不若君之美 更若役,復若賦
D.能謗譏于市朝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⑴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對相關(guān)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鄒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國安邦之道,對齊王納諫,終使齊國大治。
B.曹劌勸諫魯莊公“取信于民”,終使弱小的魯國戰(zhàn)勝強大的齊國。
C.墨子巧言善辯,成功地勸阻楚王放棄攻打宋國的打算。
D.諸葛亮直言進諫,勸勉劉禪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僭谟钪嬷,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為我們的太陽系只有40多億年的歷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的歷史了?梢酝葡,在那些比太陽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級的生物。這些生物的智慧也許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他們看我們,也許就像我們看螞蟻一般,即使我們中間的那些偉大人物,在他們看來也不過爾爾。
②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拙。無論是令人厭惡的蒼蠅蚊子,還是美麗可人的鮮花綠草;無論是高深莫測的星空,還是不值一提的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shù)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質(zhì)創(chuàng)造了這樣豐富多彩的生命,而人類卻不能制造出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xiàn),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體共有一萬億多個細胞,這么多的細胞不僅能夠相互協(xié)調(diào),而且每個細胞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殊分工,每個細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絕對不會混淆,從而使整個人體處于高度有序的狀態(tài)。在近百年的時間中,人體細胞盡管更替許多次,但這種秩序并不會改變。最不可思議的恐怕要數(shù)我們的大腦了,它使人有喜怒哀樂,能夠思維,能夠理解、想像。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學原則,在創(chuàng)造各種物質(zhì)以至人體的時候運用了各種美的規(guī)律,比如對稱性、協(xié)調(diào)性等等,使人體、花朵等表現(xiàn)出難以形容的美。要造出這樣的一個人來,讓一萬億個細胞協(xié)調(diào)工作,是人類的智慧所不能勝任的。
、鄞笞匀恢詣(chuàng)造出會思維的生物,也許是有深意的。宇宙創(chuàng)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人是自然發(fā)展的高級階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tài),其高級之處就在于他會思維、能夠理解、有自我意識。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宇宙(或者說自然)借我的眼睛來觀看她自己,借我的嘴來表達她自己,說出她億萬年來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從這個角度可以說,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所以,人僅有的一點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并不屬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過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因此,人對大自然的種種誤解,也許是自然對她自己的誤解吧。
、苓@樣看來,我就只是宇宙機體上的一個部分,一個器官,就如同大腦是我們身體的一個器官一樣,人與宇宙本來就是一體的。宇宙是一個大生命,而我只是這個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么,讓我們愛護自然就像愛護我們自己的身體一樣吧。
1、第①段中,作者為什么肯定地認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劃線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段運用了什么方法來論證“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是相開見絀”的,請從下面的選項選擇正確的答案( 。
A、擺事實
B、講道理
C、對比
D、比喻
4、如何理解下列加粗詞語的意思。
①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體現(x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自然之所以創(chuàng)造出會思維的生物,也許是有深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的論述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長期以來,人們總以自然的主人自居,而本文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你贊同這個觀點嗎?請簡要說明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江蘇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問題。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前人之述備矣 眾妙畢備,以為妙絕(林嗣環(huán)《口技》)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沈復《幼時記趣》)
C.予觀夫巴陵勝狀 驢不勝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驢》)
D.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司馬遷《陳涉世家》)
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文言文閱讀。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下面加粗詞語在句中的意思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過清
④乃記之而去
A.探求 稍微 冷清 離開
B.探求 沒有 冷清 離開
C.請教 沒有 清白 走了
D.請求 一點點 冷清 離開
2.辨析下面各組語句中加粗的詞,詞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居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不可久居
B.是 是進亦憂,退亦憂 問今是何世
C.去 乃記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鳥樂
D.異 或異二者之 為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3.對下列語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或異二者之為 譯:不同于以上兩種行為。
B.處江湖之遠 譯:住在很遠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沒有這種人,我追隨投奔誰呢?
D.以其境過清 譯:這里的環(huán)境有青青的草。
4.對以上兩個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這句話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是“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運用了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
C.甲文中關(guān)于“先憂后樂”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來抒發(fā)自己偉大的政治抱負。
D.〖甲〗、〖乙〗兩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北京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桃花源記》選段,完成問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①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儆啵河邪姹緦懽鳌扳拧
1、下列各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項是( 。
A、良田 無論
B、絕境 問津
C、問訊 間隔
D、交通 妻子
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便要還家 要:_____________
(2)欣然規(guī)往 規(guī):_____________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郡太守遣人尋向所志,劉子驥聞之欣然規(guī)往。作者寫這些內(nèi)容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