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不經(jīng)之談 混世魔王 銜玉而涎 憊懶人物
B、懵懂頑童 嫵媚風流 陳摶老祖 牲醴香煙
C、標致人物 風流倜儻 萬幾宸翰 孽根禍胎
D、煙靄密布 瘦削不堪 沉寂鈍響 少不更事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08 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
A、不經(jīng)之談 混世魔王 銜玉而涎 憊懶人物
B、懵懂頑童 嫵媚風流 陳摶老祖 牲醴香煙
C、標致人物 風流倜儻 萬幾宸翰 孽根禍胎
D、煙靄密布 瘦削不堪 沉寂鈍響 少不更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2 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
A、胳膊 些須 遍體鱗傷 自言自語
B、堅韌 辜負 漫不經(jīng)心 不經(jīng)之談
C、誘惑 放誕 心安理得 理曲詞窮
D、伶俐 布讓 奮不顧身 星羅棋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胳膊 些須 遍體鱗傷 自言自語

B、堅韌 辜負 漫不經(jīng)心 不經(jīng)之談

C、誘惑 放誕 心安理得 理曲詞窮

D、伶俐 布讓 奮不顧身 星羅棋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胳膊 些須 遍體鱗傷 自言自語

B、堅韌 辜負 漫不經(jīng)心 不經(jīng)之談

C、誘惑 放誕 心安理得 理曲詞窮

D、伶俐 布讓 奮不顧身 星羅棋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西桂林中學09-1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筆 墨 祭

    ①書法藝術在總體上是一種形式美,它與人品的關系曲折錯綜許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卻有一副奇崛的筆墨,而沙場猛將的字跡倒未必有殺伐之氣中國傳統(tǒng)文人面壁十年,博覽諸子,行跡萬里,宦海浮沉,文化人格的吐納幾乎是一個渾沌的秘儀,不可輕易窺探;而當文化人格折射為書法形式時,又會增加幾層別樣的云靄

    ②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趙孟頫,他的書法確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卻又嶙嶙峋峋地有著許多前人風范的沉淀清代書法評論家包世臣說,見到一幅趙孟頫的墨跡,乍看全是趙孟頫,但仔細一看,這個過于純凈的趙孟頫就不可能是趙孟頫趙孟頫學過二王,學過李北海,學過褚河南,沒有這些先師們的痕跡,趙孟頫只剩了一種字形,顯然是贗品

    ③這個論斷著實高妙像趙孟頫這么復雜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結構匯聚和深化的結果已經(jīng)匯聚、熔化成了一個卓然獨立的大家,竟可以一一尋其脈絡,并在墨跡上指認出來,這種現(xiàn)象,與人們平時談藝時津津樂道的“溶匯百家而了無痕跡”正好相悖這里,展露了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特征

    ④“溶匯百家而了無痕跡”的情況也是有的,主要出現(xiàn)在早期創(chuàng)業(yè)者群體中,如王羲之,曾悉心學習過衛(wèi)夫人的書法,后來又追慕鐘繇和張芝,還揣摩過其他許多秦漢以來的碑跡他自稱隸勝鐘而草勝張,終于融會貫通而攀上萬世矚目的書學峰巔要在王羲之行書中一一辨認出他師法過的前代書家的痕跡,不太容易,但是,當高峰樹起之后,它也就成了后世書家不能不繼承的遺產(chǎn)繼承者又成了高峰,遺產(chǎn)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疊的迷宮,使一代代子孫既富足又惶恐,即使力求創(chuàng)新也擺脫不了遺傳的干系蘇東坡算是敢于獨立創(chuàng)新的了,但清代翁方綱卻一眼看破,說蘇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帶有晉賢風味的那一種二王余緒的遠代流注,連蘇東坡也逃不過

⑤這就是可敬可嘆的中國文化不能說完全沒有獨立的人格,但傳統(tǒng)的磁場緊緊地總攝著全盤,再強悍的文化個性也在前后牽連的網(wǎng)絡中層層損減本該健全而響亮的文化人格越來越趨于群眾性的互滲和耗散互滲于空間便變成一種社會性的認同,互滲于時間便變成一種承傳性定勢個體人格在這兩種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維艱生命的發(fā)射多多少少屈從于群體惰性的熏染,剛直的靈魂被華麗的重擔漸漸壓彎請看,僅僅是一支毛筆,就負載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許無奈

——(節(jié)選自余秋雨的《文化苦途·筆墨祭》,有刪改)

1.第③段末尾:“這里,展露了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特征”請簡要說明這種“重要特征”的內(nèi)容(4

答:                                                                       

                                                                  

 

2.第⑤段說:“個體人格在這兩種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維艱”請用原文詞語回答這“兩種力量”的具體含義(不超過15字) (4

答:這“兩種力量”是指:

   (1)                                                                       

   (2)                                                              

 

3.第⑤段開頭說:“這就是可敬可嘆的中國文化”為什么說是“可敬可嘆”的?請摘引原文加以簡要說明(4

①說“可敬”是因為                                                          

                                                                           

②說“可嘆”是因為                                                         

                                                                           

 

4.下面列有一些對本文內(nèi)容的理解,選出符合原文意思的幾項(6(  。

A.文品與人品、書品與人品是不完全一致的,其關系曲折錯綜

B.傅青主認為,趙孟頫的書法有甜媚之弊,但也沉淀著許多前人的風范

C.包世臣說:“乍看全是趙孟頫”這個“趙孟頫”和后面的“一種字形”所指相同

D.文章舉蘇東坡的例子是為了說明要完全擺脫傳統(tǒng)的影響很不容易

E.末段中說:“剛直的靈魂被華麗的重擔漸漸壓彎”“華麗的重擔”這個比喻指的是個人的名和利等等

F.文章最后說:“請看,僅僅是一支毛筆,就負載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許無奈”“一支毛筆”比喻“書法”,“文人”泛指所有的“文化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拓展。

喜歡蘇東坡(節(jié)選)

方方

  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歡的詩人亦不計其數(shù)。但往往詩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愛;人品相當不錯的,詩文卻不過爾爾。而像蘇東坡這樣詩文書畫和人品道德都趨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實在是鳳毛麟角。所以,我總覺得自從有了蘇東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國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對比下顯得黯然失色。

  喜歡蘇東坡當然最先是由他的詩文開始。對于蘇子詩文,用什么樣的溢美之詞都不覺得有過。在中國,如若游歷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飲酒,人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提到蘇東坡,仿佛離了蘇東坡,山、水、月都會大為遜色。歷史上最具文化意義的山是廬山,將廬山寫得最有意味的是蘇東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義的水是西湖,將西湖寫得最為傳神的也是蘇東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蘇東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詞盡廢”。無論蘇東坡是在思親,或在懷舊,無論他自品孤傲,或自作瀟灑,無論他心情暢快,或心情苦悶,總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幾乎可列入同類作品“之最”。當年神宗皇帝每逢“舉箸不食”時,人們就知道他必是在讀蘇東坡的文章;學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愛蘇子詩文,每日讀之不肯放手,其妻難以忍受,章便為蘇而休了妻。一個人的才華到了這種地步,實在是讓人除卻佩服仰慕,再無話可說。

  蘇東坡之讓無數(shù)的后人崇敬和偏愛,除了他的才華蓋世,還因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曠達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義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層次豐富,太具魅力,人們不由自主地為他傾倒。他的人生經(jīng)歷也算是夠坎坷的了,因為才華太出眾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貶于黃州,浪跡于天涯。最后還上了個“元祐黨人碑”,累及子女。觀其一生,其實他并沒有過多少太平寧靜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沒有因了這些而整日蓬頭垢面哀哀切切,見人便“痛訴革命家史”。困惑雖有過,煩惱也有過,但這些到底也還是如同煙云從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從不停滯。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熱愛著生活,樂觀著人生,使他的天才橫溢一生:他一戲墨,就創(chuàng)立了中國文人畫;他一寫字,就有著驚世的書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傳出“東坡肉”“東坡餅”諸類佳肴;他一穿戴,就使“東坡帽”“東坡屐”民間長存;他一說笑,就讓和尚成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蘇東坡稍一動彈,就會留下一道濃重的文化色彩。一個人能活得如此舉足輕重,那該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國的文化倘若將蘇東坡連根須帶枝蔓地挖取出來.我相信整個中國文化史都會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蘇東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讓我們后人真正見識到什么叫做天才詩人,什么叫做大家氣度。

  我喜歡蘇東坡有些入迷,甚至聽不得別人不喜歡蘇東坡。如有聽之,便一定是紅下臉來,意欲一爭高低。這種態(tài)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問:如果你同蘇東坡活在同一時代,你是不是會嫁給他?只要蘇東坡肯娶我的話,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為世上第一個閱讀蘇東坡詩文的人,能一天到晚聽到蘇東坡談笑風生的人該是怎樣的幸福!

(1)文章第二段開頭說“喜歡蘇東坡當然最先是由他的詩文開始”,結合全文,說說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三段中“為他傾倒”的原因是什么?(不超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跳躍性較大,初讀時似覺多余,但仔細琢磨又覺得與前面渾然一體,請具體分析這一段的作用及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

A.這篇文章寫得成功,除文辭優(yōu)美外,還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描寫;既有夸張,又有比喻;既有總寫,又有分寫。

B.第二段具體列舉,先列舉蘇東坡寫廬山,寫西湖、寫中秋的詩句,后列舉神宗、章元弼的例子,角度不同,但目的一致。

C.“困惑雖有過,煩惱也有過,但這些到底也還是如同煙云從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從不停滯”一句比喻生動形象,寫出了蘇東坡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悟性。

D.“中國的文化倘若將蘇東坡連根須帶枝蔓地挖取出來,我相信整個中國文化史都會因之而失重”一句描寫極有新意,毫不夸張的寫出了蘇軾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份量。

E.這篇文章有一定的氣勢:布局方面,從古代的蘇東坡寫到作者自己及家中先生,絲毫不亂;語言方面,多用排比句,層層推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拓展。

喜歡蘇東坡(節(jié)選)

方方

  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歡的詩人亦不計其數(shù)。但往往詩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愛;人品相當不錯的,詩文卻不過爾爾。而像蘇東坡這樣詩文書畫和人品道德都趨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實在是鳳毛麟角。所以,我總覺得自從有了蘇東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國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對比下顯得黯然失色。

  喜歡蘇東坡當然最先是由他的詩文開始。對于蘇子詩文,用什么樣的溢美之詞都不覺得有過。在中國,如若游歷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飲酒,人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提到蘇東坡,仿佛離了蘇東坡,山、水、月都會大為遜色。歷史上最具文化意義的山是廬山,將廬山寫得最有意味的是蘇東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義的水是西湖,將西湖寫得最為傳神的也是蘇東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蘇東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詞盡廢”。無論蘇東坡是在思親,或在懷舊,無論他自品孤傲,或自作瀟灑,無論他心情暢快,或心情苦悶,總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幾乎可列入同類作品“之最”。當年神宗皇帝每逢“舉箸不食”時,人們就知道他必是在讀蘇東坡的文章;學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愛蘇子詩文,每日讀之不肯放手,其妻難以忍受,章便為蘇而休了妻。一個人的才華到了這種地步,實在是讓人除卻佩服仰慕,再無話可說。

  蘇東坡之讓無數(shù)的后人崇敬和偏愛,除了他的才華蓋世,還因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曠達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義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層次豐富,太具魅力,人們不由自主地為他傾倒。他的人生經(jīng)歷也算是夠坎坷的了,因為才華太出眾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貶于黃州,浪跡于天涯。最后還上了個“元祐黨人碑”,累及子女。觀其一生,其實他并沒有過多少太平寧靜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沒有因了這些而整日蓬頭垢面哀哀切切,見人便“痛訴革命家史”。困惑雖有過,煩惱也有過,但這些到底也還是如同煙云從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從不停滯。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熱愛著生活,樂觀著人生,使他的天才橫溢一生:他一戲墨,就創(chuàng)立了中國文人畫;他一寫字,就有著驚世的書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傳出“東坡肉”“東坡餅”諸類佳肴;他一穿戴,就使“東坡帽”“東坡屐”民間長存;他一說笑,就讓和尚成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蘇東坡稍一動彈,就會留下一道濃重的文化色彩。一個人能活得如此舉足輕重,那該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國的文化倘若將蘇東坡連根須帶枝蔓地挖取出來.我相信整個中國文化史都會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蘇東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讓我們后人真正見識到什么叫做天才詩人,什么叫做大家氣度。

  我喜歡蘇東坡有些入迷,甚至聽不得別人不喜歡蘇東坡。如有聽之,便一定是紅下臉來,意欲一爭高低。這種態(tài)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問:如果你同蘇東坡活在同一時代,你是不是會嫁給他?只要蘇東坡肯娶我的話,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為世上第一個閱讀蘇東坡詩文的人,能一天到晚聽到蘇東坡談笑風生的人該是怎樣的幸福!

(1)文章第二段開頭說“喜歡蘇東坡當然最先是由他的詩文開始”,結合全文,說說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三段中“為他傾倒”的原因是什么?(不超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跳躍性較大,初讀時似覺多余,但仔細琢磨又覺得與前面渾然一體,請具體分析這一段的作用及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

A.這篇文章寫得成功,除文辭優(yōu)美外,還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描寫;既有夸張,又有比喻;既有總寫,又有分寫。

B.第二段具體列舉,先列舉蘇東坡寫廬山,寫西湖、寫中秋的詩句,后列舉神宗、章元弼的例子,角度不同,但目的一致。

C.“困惑雖有過,煩惱也有過,但這些到底也還是如同煙云從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從不停滯”一句比喻生動形象,寫出了蘇東坡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悟性。

D.“中國的文化倘若將蘇東坡連根須帶枝蔓地挖取出來,我相信整個中國文化史都會因之而失重”一句描寫極有新意,毫不夸張的寫出了蘇軾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份量。

E.這篇文章有一定的氣勢:布局方面,從古代的蘇東坡寫到作者自己及家中先生,絲毫不亂;語言方面,多用排比句,層層推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喜歡蘇東坡(節(jié)選) 

方  方

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歡的詩人亦不計其數(shù)。但往往詩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愛;人品相當不錯的,詩文卻不過爾爾。而像蘇東坡這樣詩文書畫和人品道德都趨于完善都富于魅力者實在是鳳毛麟角。所以,我總覺得自從有了蘇東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國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對比下顯得黯然失色。

喜歡蘇東坡當然最先是由他的詩文開始。對于蘇子詩文,用什么樣的溢美之詞都不覺得有過。在中國,如若游歷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飲酒,人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提到蘇東坡,仿佛離了蘇東坡,山、水、月都會大為遜色。歷史上最具文化意義的山是廬山,將廬山寫得最有意味的是蘇東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義的水是西湖,將西湖寫得最為傳神的也是蘇東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蘇東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詞盡廢”。無論蘇東坡是在思親,或在懷舊,無論他自品孤傲,或自作瀟灑,無論他心情暢快,或心情苦悶,總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幾乎可列入同類作品“之最”。當年神宗陛下每逢“舉箸不食”時,人們就知道他必是在讀蘇東坡的文章;學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愛蘇子詩文,每日讀之不肯放手,其妻難以忍受,章便為蘇而休了妻。一個人的才華到這種地步,實在是讓人除卻佩服和仰慕,再無話可說。

蘇東坡之讓無數(shù)的后人崇敬和偏愛,除了他的才華蓋世,還因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曠達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義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層次豐富,太具魅力,人們不由自主地為他傾倒。他的人生經(jīng)歷也算是夠坎坷的了,因為才華太出眾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貶于黃州,浪跡于天涯,最后還上了個“元祐黨人碑”,累及子女。觀其一生,其實他并沒有過多少太平寧靜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沒有因了這些而整日蓬頭垢面哀哀切切,見人便“痛訴革命家史”。困惑雖有過,煩惱也有過,但這些到底也還是如同煙云從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從不停滯。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熱愛著生活,樂觀著人生,使他的天才橫溢一生:他一戲墨,就創(chuàng)立了中國文人畫;他一寫字,就有著驚世的書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傳出“東坡肉”、“東坡餅”諸類佳肴;他一穿戴,就使“東坡帽”、“東坡屐”民間長存;他一說笑,就讓和尚成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蘇東坡稍一動彈,就會留下一道濃重的文化色彩。一個人能活得如此舉足輕重,那該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國的文化倘若將蘇東坡連根須帶枝蔓地挖取出來,我相信整個中國文化史都會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蘇東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讓我們后人真正見識到什么叫做天才詩人,什么叫做大家氣度。

我喜歡蘇東坡有些入迷,甚至聽不得別人不喜歡蘇東坡。如有聽之,便一定是紅下臉來,意欲一爭高低。這種態(tài)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問:如果你同蘇東坡活在同一時代,你是不是會嫁給他?只要蘇東坡肯娶我的話,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為世上第一個閱讀蘇東坡詩人的人,能一天到晚聽到蘇東坡談笑風生的人該是怎樣的幸福!

文章第二段開頭說“喜歡蘇東坡當然最先是由他的詩文開始”,結合全文,說說為什么?

                                                                  

                                                                 

作者在第三段中“為他傾倒”的原因是什么?(不超過20字)

                                                               

文章最后一段跳躍性較大,初讀時似覺多余,但仔細琢磨又覺得與前面渾然一體,請具體分析這一段的作用及好處。

                                                                

                                                                

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A、這篇文章寫得成功,除文辭優(yōu)美外,還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描寫;既有夸張,又有比喻;既有總寫,又有分寫。

B、第二段具體列舉,先列舉蘇東坡寫廬山、寫西湖、寫中秋的詩句,后列舉神宗、章元弼的例子,角度不同,但目的一致。

C、“困惑雖有過,煩惱也有過,但這些到底也還是如同煙云從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從不停滯”一句比喻生動形象,寫出了蘇東坡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悟性。

D、“中國的文化倘若將蘇東坡連根須帶枝蔓地挖取出來,我相信整個中國文化史都會因之而失重”一句描寫極有新意,毫不夸張地寫出了蘇軾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份量。

E、這篇文章有一定的氣勢:布局方面,從古代的蘇東坡寫到作者自己及家中先生,絲毫不亂;語言方面,多用排比句,層層推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巷   柯靈

    巷,是城市建筑藝術中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一幅古雅沖淡的圖畫。這種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靜的深閨,輕易不肯拋頭露面。你要在這種城市里住久了,和她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機會看見她,接觸到她優(yōu)嫻貞靜的風度。她不是鄉(xiāng)村的陋巷,湫隘破敗,泥濘坎坷,雜草亂生,兩旁還排列著錯落的糞缸。她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鱗次櫛比的人家,擁擠得喘不過氣;小販憧憧來往,黝黯的小門邊,不時走出一些趿著拖鞋的女子,頭發(fā)亂似臨風飛舞的秋蓬,眼睛里網(wǎng)滿紅絲,臉上殘留著隔夜的脂粉,頹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胡同,滿目塵土,風起處刮著彌天的黃沙。

這種小巷,隔絕了市廛的紅塵,卻又不是鄉(xiāng)村風味。她又深又長,一個人耐心靜靜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她又是那么曲折,你望著前面,好像已經(jīng)堵塞了,可是走了過去,一轉彎,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靜。那里常是悄悄的,寂寂的,不論什么時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寧靜的黃昏,可以聽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圍墻擋在兩邊,斑斑駁駁的苔痕,墻上掛著一串串的藤蘿,簡直像古樸的屏風。墻里常是人家的后園,修竹森森,天籟細細;春天還常有幾枝嬌艷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從墻頭殷勤地搖曳紅袖,向行人招手。走過幾家墻門,都是緊緊地著著,不見一個人影,因為那都是人家的后門。偶然躺著一只狗,但是決不會對你狺狺地狂吠。

小巷的動人處就是她無比的悠閑,只要你到巷里去躑躅一會,心情就會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種和平的靜穆,而不是陰森和肅殺,它鬧中取靜,別有天地,仍是人間。它可能是一條現(xiàn)代的烏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樂賬,一部興衰史,可是重門疊戶,諱莫如深,夕陽影里,野草閑花,燕子低飛,尋覓舊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氣氛,凈化一切,籠罩一切,使人忘憂。

你是否覺得勞生草草,身心兩乏?我勸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將息,會使你消除疲蘇,緊張的心弦得到調(diào)整。你如果有時情緒煩燥,心境悒郁,我勸你到小巷里負手行吟一陣,你一定會豁然開朗,怡然自得,物我兩忘。你有愛人嗎?我建議不要帶了她去什么名園勝境,還是利用晨昏時節(jié),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們倆可以隨意談天,心貼得更近,在街上那種貪婪的睨視,惡意的斜覷,巷里是沒有的;偶然呀的一聲,墻門口顯現(xiàn)出一個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簡出的姑娘,看見你們,會嬌羞地返身回避了。

巷,是人海洶洶中的一道避風塘,給人帶來安全感;是城市喧囂擾攘中的一帶洞天幽境,勝似皇家的閣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愛逐臭爭利、錙銖必較的,請到長街鬧市去;愛輕嘴薄舌、爭正論非的;請到茶館酒樓去;愛鑼鼓鉦鏜、管弦嗷嘈的,請到歌臺劇院去;愛寧靜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歡迎你!

1.(1)第二段中,作者對“鄉(xiāng)村的陋巷”和“上海的里弄”都作了描述,根據(jù)這些描述,分明用三個評述性的詞語概括出它的各自的特點。

答:鄉(xiāng)村的陋巷                    、          。

    上海的里弄           、          、          。

   (2)這些描述襯托了“巷”的什么特點?也用三個評述性詞語來表達。

答:襯托了“巷”的           、          、          。

2.第三段說“走過幾家墻門,都是緊緊地關著,不見一個人影”,而第五段卻說“墻門口

顯現(xiàn)出一個人影”,從作者的寫作意圖角度考慮,這種寫法是否矛盾?為什么?

                                                                              

                                                                              

3.文章中對“巷”所用的代詞一忽兒是“她”,又忽兒是“它”,這種用法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

 A.文章開頭用兩個比喻句形象地表現(xiàn)了“巷”在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又作為全文的綱領,展開下文;結尾含蓄婉曲,表達了作者贊美“巷”的意義所在。

 B.第三段中“你望著前面,好像已經(jīng)堵塞了,可是走了過去,一轉彎……”這正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寫照,嶄新的前景使人心境豁然開朗。

 C.第四段中,作者說小巷“可能是一條現(xiàn)代的烏衣巷”但又反劉禹錫《烏衣巷》的詩意,盡管“家家有一本哀樂帳,一部辛酸史”,但全然沒有今非昔比的傷感。

 D.文章隱含了作者對這不平等社會的不滿情緒,為排遣這種怨氣,這“小巷”便成了好的去處。一進小巷,便別有洞天,雖是人間,但勝似天堂,寵辱偕忘。

 E.最后一段,鋪陳蕓蕓眾生、社會百相,句式整齊而富有變化,人以群分,應各歸其所;言辭簡潔卻鋒芒犀利,一個“請”字,實則是一個“滾”字。作者愛悅直書紙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文

巷,是城市建筑藝術中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一幅古雅沖淡的圖畫。

這種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靜的深閨,輕易不肯拋頭露面。你要在這種城市里住久了,和她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機會看見她,接觸到她優(yōu)嫻貞靜的風度。她不是鄉(xiāng)村的陋巷,湫隘破敗,泥濘坎坷,雜草亂生,兩旁還排列著錯落的糞缸。她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鱗次櫛比的人家,擁擠得喘不過氣;小販憧憧來往,黝黯的小門邊,不時走出一些趿著拖鞋的女子,頭發(fā)亂似臨風飛舞的秋蓬,眼睛里布滿紅絲,臉上殘留著隔夜的脂粉,頹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胡同,滿目塵土,風起處刮著彌天的黃沙。

這種小巷,隔絕了市廛的紅塵,卻又不是鄉(xiāng)村風味。她又深又長,一個人耐心靜靜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她又是那么曲折,你望著前面,好像已經(jīng)堵塞了,可是走了過去,一轉彎,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靜。那里常是悄悄的,寂寂的,不論什么時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寧靜的黃昏,可以聽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圍墻擋在兩邊,斑斑駁駁的苔痕,墻上掛著一串串的藤蘿,簡直像古樸的屏風。墻里常是人家的后園,修竹森森,天籟細細;春天還常有幾枝嬌艷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從墻頭殷勤地搖曳紅袖,向行人招手。走過幾家墻門,都是緊緊地關著,不見一個人影,因為那都是人家的后門。偶然躺著一只狗,但是決不會對你汪汪地狂吠。

小巷的動人處就是她無比的悠閑,只要你到巷里去躑躅一會兒,心情就會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種和平的靜穆,而不是陰森和肅殺,它鬧中取靜,別有天地,仍是人間。它可能是一條現(xiàn)代的烏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樂賬,一部興衰史,可是重門疊戶,諱莫如深,夕陽影里,野草閑花,燕子低飛,尋覓舊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氣氛,凈化一切,籠罩一切,使人忘憂。

你是否覺得勞生草草,身心兩乏?我勸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獎勵,會使你消除疲勞,緊張的心弦得到調(diào)整。你如果有時情緒煩躁,心境悒郁,我勸你到小巷里行吟一陣,你一定會豁然開朗,怡然自得,物我兩忘。你有愛人嗎?我建議不要帶了她去什么名園勝境,還是利用晨昏時節(jié),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們倆可以隨意談天,心貼得更近,在街上那種貪婪的睨視、惡意的斜覷,巷里是沒有的;偶然呀的一聲,墻門口顯現(xiàn)出一個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簡出的姑娘,看見你們,會嬌羞地返身回避了。

巷,是人海洶洶中的一道避風塘,給人帶來安全感;是城市喧囂擾攘中的一帶洞天幽境,勝似皇家的閣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愛逐臭爭利、錙銖必較的,請到長街鬧市去;愛輕嘴薄舌、爭正論非的,請到茶館酒樓去;愛鑼鼓鉦鏜、管弦嗷嘈的,請到歌臺劇院去;愛寧靜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歡迎你!

1.1)第二段中,作者對“鄉(xiāng)村的陋巷”和“上海的里弄”都作了描述,根據(jù)這些描述,分別用三個評述性的詞語概括出它們各自的特點。

答:鄉(xiāng)村的陋巷              、        。

上海的里弄       、        、      

2)這些描述襯托了“巷”的什么特點?也用三個評述性詞語來表達。

答:襯托了“巷”的               、        。

2.第三段說“走過幾家墻門,都是緊緊地關著,不見一個人影”,而第五段卻說“墻門口顯現(xiàn)出一個人影”,從作者的寫作意圖角度考慮,這種寫法是否矛盾?為什么?

3.文章中對“巷”所用的代詞一忽兒是“她”,又忽兒是“它”,這種用法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A.文章開頭用兩個比喻句形象地表現(xiàn)了“巷”在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又作為全文的綱領,展開下文;結尾含蓄婉曲,表達了作者贊美“巷”的意義所在。

B.第三段中“你望著前面,好像已經(jīng)堵塞了,可是走了過去,一轉彎……”,這正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寫照,嶄新的前景使人心境豁然開朗。

C.第四段中,作者說小巷“可能是一條現(xiàn)代的烏衣巷”,但又反用劉禹錫《烏衣巷》的詩意,盡管“家家有一本哀樂賬,一部辛酸史”,但全然沒有今非昔比的傷感。

D.文章隱含了作者對這不平等社會的不滿情緒,為排遣這種怨氣,這“小巷”便成了好的去處。一進小巷,便別有洞天,雖是人間,但勝似天堂,寵辱偕忘。

E.最后一段,鋪陳蕓蕓眾生、社會百相,句式整齊而富有變化,人以群分,應各歸其所;言辭簡潔卻鋒芒犀利,一個“請”字,實則是一個“滾”字。作者愛悅直書紙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