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劃線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至丹以荊卿為計,始禍焉(招致)
B、始于其址(筑舍定居)
C、抑其成敗之跡(原本)
D、微風浪(振動)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中劃線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至丹以荊卿為計,始禍焉(招致)
B、始于其址(筑舍定居)
C、抑其成敗之跡(原本)
D、微風浪(振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山東省高一5月月考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篇節(jié)選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六國論(節(jié)選)   蘇轍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六 國 論(節(jié)選)  李幀

     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是時,東諸侯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國也;其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異也。兵連禍結,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

1.對下面句中加線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 以二國秦                委:舍棄            暴秦之欲無    厭:滿足

B. 夫韓、魏不能獨秦        當:抵擋            始禍焉        速:招致

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    向使:原先的使命    革滅盡        殆:將要

D. 未可專以罪秦也            罪秦:認為秦有罪    族秦者秦也     族秦:滅掉秦全族

2.下列四組句劃線詞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杳不知其所也                    B。因得以自于其間矣

 以余觀                             蓋失強援,不能獨

C.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D。未有能愈秦國也

當與秦相較,未易量                  而四國休息

3.下面的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      )

A. 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然而天下的諸侯卻又要憑借韓、魏來掩護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強和韓、魏的團結,從而抵制秦國。

B. 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 使韓、魏沒有東顧之憂,而為天下的諸侯挺身而出,來抵御秦兵。

 C.其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異也:六國沉溺于武力攻打,習慣于爾虞我詐,弱肉強食,這與秦國相比沒有什么不同。

D.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 只是他們最終沒有攻克秦國,反倒替秦做了許多事,因此,六國最終是自己削弱自己。

4.比較蘇洵與蘇轍、李幀的《六國論》,對三篇文章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

A.這三篇《六國論》均為史論文章,本意都不在悲嘆六國的滅亡,而是采用借古諷今的寫法,諷諫當朝統(tǒng)治者要以六國為鑒。因此結尾都談到現(xiàn)實問題,委婉地告誡當朝者要記取歷史教訓。

B.蘇洵說的“弊在賂秦”主要是指韓、魏、楚說的,而韓、魏之所以“賂秦”,是因為與秦接壤,“為積威之所劫!比绻仗K轍說的六國“厚韓親魏”,做韓、魏的后援,“賂秦”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梢姼缸佣说幕玖鍪墙咏。

C.三篇《六國論》的作者對六國滅亡的原因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蘇洵認為六國破滅的原因在于以地賂秦;蘇轍認為原因在于六國“不知厚韓親魏以擯秦!崩顜J為六國破滅的原因是“自弱而取夷滅”。

D.蘇轍認為六國應該“厚韓親魏以擯秦”的觀點是基本正確的,李楨認為“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是應該肯定的。只是局限于生活的時代,他們都不可能從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去看秦統(tǒng)一六國是歷史的必然。

5.翻譯(10分)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3分)

②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4分)

③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兩篇節(jié)選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六國論(節(jié)選)  蘇轍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六 國 論(節(jié)選)  李幀
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是時,東諸侯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國也;其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異也。兵連禍結,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
小題1:對下面句中加線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以二國秦委:舍棄暴秦之欲無厭:滿足
B.夫韓、魏不能獨秦當:抵擋始禍焉速:招致
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向使:原先的使命革滅盡殆:將要
D.未可專以罪秦也罪秦:認為秦有罪族秦者秦也族秦:滅掉秦全族
小題2:下列四組句劃線詞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杳不知其所B.因得以自于其間矣
以余觀蓋失強援,不能獨
C.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D.未有能愈秦國也
當與秦相較,未易量                 而四國休息
小題3:下面的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     )
A.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然而天下的諸侯卻又要憑借韓、魏來掩護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強和韓、魏的團結,從而抵制秦國。
B.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 使韓、魏沒有東顧之憂,而為天下的諸侯挺身而出,來抵御秦兵。
C.其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異也:六國沉溺于武力攻打,習慣于爾虞我詐,弱肉強食,這與秦國相比沒有什么不同。
D.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 只是他們最終沒有攻克秦國,反倒替秦做了許多事,因此,六國最終是自己削弱自己。
小題4:比較蘇洵與蘇轍、李幀的《六國論》,對三篇文章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A.這三篇《六國論》均為史論文章,本意都不在悲嘆六國的滅亡,而是采用借古諷今的寫法,諷諫當朝統(tǒng)治者要以六國為鑒。因此結尾都談到現(xiàn)實問題,委婉地告誡當朝者要記取歷史教訓。
B.蘇洵說的“弊在賂秦”主要是指韓、魏、楚說的,而韓、魏之所以“賂秦”,是因為與秦接壤,“為積威之所劫!比绻仗K轍說的六國“厚韓親魏”,做韓、魏的后援,“賂秦”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梢姼缸佣说幕玖鍪墙咏。
C.三篇《六國論》的作者對六國滅亡的原因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蘇洵認為六國破滅的原因在于以地賂秦;蘇轍認為原因在于六國“不知厚韓親魏以擯秦!崩顜J為六國破滅的原因是“自弱而取夷滅”。
D.蘇轍認為六國應該“厚韓親魏以擯秦”的觀點是基本正確的,李楨認為“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是應該肯定的。只是局限于生活的時代,他們都不可能從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去看秦統(tǒng)一六國是歷史的必然。
小題5:翻譯(10分)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3分)
②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4分)
③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德州市躍華學校高一5月月考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篇節(jié)選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六國論(節(jié)選)  蘇轍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六 國 論(節(jié)選)  李幀
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是時,東諸侯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國也;其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異也。兵連禍結,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
【小題1】對下面句中加線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以二國秦委:舍棄暴秦之欲無厭:滿足
B.夫韓、魏不能獨秦當:抵擋始禍焉速:招致
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向使:原先的使命革滅盡殆:將要
D.未可專以罪秦也罪秦:認為秦有罪族秦者秦也族秦:滅掉秦全族
【小題2】下列四組句劃線詞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杳不知其所B.因得以自于其間矣
以余觀蓋失強援,不能獨
C.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D.未有能愈秦國也
當與秦相較,未易量                 而四國休息
【小題3】下面的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     )
A.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然而天下的諸侯卻又要憑借韓、魏來掩護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強和韓、魏的團結,從而抵制秦國。
B.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 使韓、魏沒有東顧之憂,而為天下的諸侯挺身而出,來抵御秦兵。
C.其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異也:六國沉溺于武力攻打,習慣于爾虞我詐,弱肉強食,這與秦國相比沒有什么不同。
D.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 只是他們最終沒有攻克秦國,反倒替秦做了許多事,因此,六國最終是自己削弱自己。
【小題4】比較蘇洵與蘇轍、李幀的《六國論》,對三篇文章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A.這三篇《六國論》均為史論文章,本意都不在悲嘆六國的滅亡,而是采用借古諷今的寫法,諷諫當朝統(tǒng)治者要以六國為鑒。因此結尾都談到現(xiàn)實問題,委婉地告誡當朝者要記取歷史教訓。
B.蘇洵說的“弊在賂秦”主要是指韓、魏、楚說的,而韓、魏之所以“賂秦”,是因為與秦接壤,“為積威之所劫!比绻仗K轍說的六國“厚韓親魏”,做韓、魏的后援,“賂秦”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梢姼缸佣说幕玖鍪墙咏摹
C.三篇《六國論》的作者對六國滅亡的原因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蘇洵認為六國破滅的原因在于以地賂秦;蘇轍認為原因在于六國“不知厚韓親魏以擯秦。”李幀認為六國破滅的原因是“自弱而取夷滅”。
D.蘇轍認為六國應該“厚韓親魏以擯秦”的觀點是基本正確的,李楨認為“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是應該肯定的。只是局限于生活的時代,他們都不可能從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去看秦統(tǒng)一六國是歷史的必然。
【小題5】翻譯(10分)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3分)
②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4分)
③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伶官傳序
歐陽修
  ①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芄史狡涫⒁才e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1.下列劃線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盛衰之——理:規(guī)律。
B.與吾為兄弟——約:訂立盟約
C.抑其成敗之跡——本:原本,本來
D.憂勞可以國——興:使……興盛
2.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     ]
①世言晉王將終也 ②臣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③而智勇多困所溺 ④必先得成竹胸中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C.①與②不同、叟c④相同!
D.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3.下面對這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選文第②為敘事,所舉的人物極富形象性,神態(tài)如生,如寫晉王李克用寥寥數(shù)語表現(xiàn)了他憤恨填膺的神態(tài)。
B.選文第③段為議論!翱芍^壯哉”“ 何其衰也”兩句大起大落,緊緊抓住一興一亡進行對比,十分鮮明地推導出成敗由人的道理。
C.第④段與第③段在論述上共同的不足之處在于,沒有提供莊宗小看“忽微”、沉溺于逸樂的史實,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論證的力量。
D.文章主要論述后唐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歷史教訓,側重闡明國家的盛衰在于“人事”, 意在告誡當朝者,要吸取后唐莊宗寵幸伶人而身死國滅的歷史教訓,力戒驕奢,勵精圖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用“/”給第④中無標點的句子斷句。
  故 方 其 盛 也 舉 天 下 之 豪 杰 莫 能 與 之 爭 及 其 衰 也 數(shù) 十 伶 人 困之 而 身 死 國 滅 為 天 下 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年人教版高一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五課 荊軻刺秦王練習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碧釉唬骸胺畬④娨愿F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今行而無 信:相信。

B.計不知所出耳顧:不過,只是。表示輕微的轉折。

C.秦王必見臣說:通“悅”,喜歡,高興。

D.進兵北地略:掠奪、奪取。

2.從后兩段文字內容看,對荊軻形象評價有誤的一項是(   )

A.擅長辭令,一席話以誠感人,終使樊將軍甘心自刎獻首。

B.果斷堅決,見太子丹“不忍”,便“私見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計,正確判斷行刺秦王的關鍵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為取“信物”誘使樊將軍自刎。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2)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浙江省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6—20題。(共17分,選擇題每題2分)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①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選自《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

①督亢:現(xiàn)在河北省涿州市東南一帶,是燕國土地肥沃的地方。

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今行而無信:相信。

B.計不知所出耳顧:不過,只是。表示輕微的轉折。

C.秦王必見臣說:通“悅”,喜歡,高興。

D.進兵北地略:掠奪、奪取。

2.對下列句中劃線詞語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秦王購金千斤            ② 秦遇將軍,可謂深矣

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④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從后兩段文字內容看,對荊軻形象評價有誤的一項是(  )

A.擅長辭令,一席話以誠感人,終使樊將軍甘心自刎獻首。

B.果斷堅決,見太子丹“不忍”,便“私見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計,正確判斷行刺秦王的關鍵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為取“信物”誘使樊將軍自刎。

4.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3分)

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5.翻譯下面的句子。(各2分,共8分)

(1)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4)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溫州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6—20題。(共17分,選擇題每題2分)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①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碧釉唬骸胺畬④娨愿F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選自《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
①督亢:現(xiàn)在河北省涿州市東南一帶,是燕國土地肥沃的地方。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今行而無信:相信。
B.計不知所出耳顧:不過,只是。表示輕微的轉折。
C.秦王必見臣說:通“悅”,喜歡,高興。
D.進兵北地略:掠奪、奪取。
【小題2】對下列句中劃線詞語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秦王購金千斤            ② 秦遇將軍,可謂深矣
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④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題3】從后兩段文字內容看,對荊軻形象評價有誤的一項是(  )
A.擅長辭令,一席話以誠感人,終使樊將軍甘心自刎獻首。
B.果斷堅決,見太子丹“不忍”,便“私見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計,正確判斷行刺秦王的關鍵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為取“信物”誘使樊將軍自刎。
【小題4】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3分)
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小題5】翻譯下面的句子。(各2分,共8分)
(1)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4)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

  陳群字文長,穎川許昌人。祖父實,父紀。群為兒時,實常奇異之。魯國孔融高才傲,年在紀、群之間,先與紀友,后與群交,為紀拜,由是顯名。劉備臨豫州,辟群為別駕。時陶謙病死,徐州迎備,備欲往,群說備曰:“袁術尚強,今東,必與之爭。呂布若襲將軍之后,將軍雖得徐州,事必無成!眰渌鞏|,與袁術戰(zhàn)。布果襲下邳,遣兵助術,大破備軍,備恨不用群言。隨紀避難徐州。屬呂布破,太祖辟群為司空掾屬。時有薦樂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還教,以為模、逵穢德,終必敗,太祖不聽。后模、逵皆坐奸宄誅,太祖以謝群。群薦廣陵陳矯、丹陽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吳人叛,乾忠義死難,矯遂為名臣,世以群為知人。

  青龍中,營治宮室,百姓農(nóng)時。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猶卑宮室而惡衣服,況今喪亂之后,人民至少,比漢文、景之時,不過一大郡。加邊境有事,將士勞苦,若有水旱之患,國家之深憂也。且吳、蜀未滅,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動,講武勸農(nóng),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宮室,臣懼百姓遂困;將何以應敵?今中國勞力,亦吳、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機也。惟陛下慮之!

  初,劉虞坐弟與魏諷謀反,當誅。群言之太祖,太祖曰:“虞,名臣也,吾亦欲赦之!蹦藦臀弧S萆畹氯,群曰:“夫議刑為國,非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劃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國孔融高才                   倨:傲慢

      B為紀拜                         更:改

      C.百姓農(nóng)時                       失:耽誤

      D.太祖以                       謝:道謝

  2.下列各句加粗、加下劃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以為模、逵穢德                    B.人民至少

      C不過一大郡                       D.今中國勞力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加橫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4.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陳群“知人”的一組是(。

  ①以為模、逵穢德,終必敗;

 、谌核]廣陵陳矯、丹陽戴乾;

  ③臣懼百姓遂困;

  ④群言之太祖;

  ⑤吾亦欲赦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群出身名門,少年時就被人們所推崇。連才高氣傲的孔融,也因與陳群交往,而把過去視為同輩朋友的陳紀尊為父輩。

  B.陳群因為“識人”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來又讓同僚佩服。

  C.陳群能審時度勢,憂國憂民,敢于持公道,講實話,難能可貴。

  D.陳群知人善任,對賢才力薦,對庸君力諫,對無德者力阻,對蒙冤者力辨,這些都出于公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

  陳群字文長,穎川許昌人。祖父實,父紀。群為兒時,實常奇異之。魯國孔融高才傲,年在紀、群之間,先與紀友,后與群交,為紀拜,由是顯名。劉備臨豫州,辟群為別駕。時陶謙病死,徐州迎備,備欲往,群說備曰:“袁術尚強,今東,必與之爭。呂布若襲將軍之后,將軍雖得徐州,事必無成!眰渌鞏|,與袁術戰(zhàn)。布果襲下邳,遣兵助術,大破備軍,備恨不用群言。隨紀避難徐州。屬呂布破,太祖辟群為司空掾屬。時有薦樂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還教,以為模、逵穢德,終必敗,太祖不聽。后模、逵皆坐奸宄誅,太祖以謝群。群薦廣陵陳矯、丹陽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吳人叛,乾忠義死難,矯遂為名臣,世以群為知人。

  青龍中,營治宮室,百姓農(nóng)時。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猶卑宮室而惡衣服,況今喪亂之后,人民至少,比漢文、景之時,不過一大郡。加邊境有事,將士勞苦,若有水旱之患,國家之深憂也。且吳、蜀未滅,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動,講武勸農(nóng),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宮室,臣懼百姓遂困;將何以應敵?今中國勞力,亦吳、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機也。惟陛下慮之!

  初,劉虞坐弟與魏諷謀反,當誅。群言之太祖,太祖曰:“虞,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復位。虞深德群,群曰:“夫議刑為國,非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劃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國孔融高才                   倨:傲慢

      B為紀拜                         更:改

      C.百姓農(nóng)時                       失:耽誤

      D.太祖以                       謝:道謝

  2.下列各句加粗、加下劃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以為模、逵穢德                    B.人民至少

      C不過一大郡                       D.今中國勞力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加橫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4.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陳群“知人”的一組是(。

  ①以為模、逵穢德,終必;

 、谌核]廣陵陳矯、丹陽戴乾;

 、鄢紤职傩账炖;

 、苋貉灾;

 、菸嵋嘤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陳群出身名門,少年時就被人們所推崇。連才高氣傲的孔融,也因與陳群交往,而把過去視為同輩朋友的陳紀尊為父輩。

  B.陳群因為“識人”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來又讓同僚佩服。

  C.陳群能審時度勢,憂國憂民,敢于持公道,講實話,難能可貴。

  D.陳群知人善任,對賢才力薦,對庸君力諫,對無德者力阻,對蒙冤者力辨,這些都出于公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