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各句的加粗詞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舉酒客,誦明月之詩 ②浩浩乎如虛御風(fēng) ③肴核既盡,杯盤狼 ④自余為

A、①②④是通假字,③不是。
B、①③是通假字,②④不是。
C、①④是通假字,②③不是。
D、均是通假字。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各句的加粗詞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舉酒客,誦明月之詩 ②浩浩乎如虛御風(fēng) ③肴核既盡,杯盤狼 ④自余為
A、①②④是通假字,③不是。
B、①③是通假字,②④不是。
C、①④是通假字,②③不是。
D、均是通假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日:“何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蘇子日:“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字。

1)蘇子愀然,正襟

2)釃酒

3)一世之雄也

4)吾與子之所共

2.選出下列句子中加粗字判斷正確的一項                 ( 。

①哀吾生須臾  ②惟江上清風(fēng)  ③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④寄蜉蝣天地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對第二段的詞語和句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一句是化用《論語·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句子,意思完全相同。

B.“惟江上之清風(fēng)……吾與子之所共適!陛^集中地表達(dá)了作者“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的人生觀。

c.“且夫天地之間……雖一毫而莫取”四句,與孔子的“富貴于我如浮云”一樣灑脫,表現(xiàn)了作者對待功名富貴,得失榮辱的達(dá)觀。

D.作者用“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來說明變與不變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日:“何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蘇子日:“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字。

1)蘇子愀然,正襟

2)釃酒

3)一世之雄也

4)吾與子之所共

2.選出下列句子中加粗字判斷正確的一項                 ( 。

①哀吾生須臾  ②惟江上清風(fēng)  ③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④寄蜉蝣天地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對第二段的詞語和句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一句是化用《論語·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句子,意思完全相同。

B.“惟江上之清風(fēng)……吾與子之所共適!陛^集中地表達(dá)了作者“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的人生觀。

c.“且夫天地之間……雖一毫而莫取”四句,與孔子的“富貴于我如浮云”一樣灑脫,表現(xiàn)了作者對待功名富貴,得失榮辱的達(dá)觀。

D.作者用“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來說明變與不變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中新教材同步導(dǎo)學(xué)(高一·下) 題型:013

閱讀下面短文,完成問題。

   亭以雨,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敵,以名其子。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風(fēng)之明年,始治官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bi4n 高興、喜歡)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繄(y9,助詞)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蘇軾《喜雨亭記》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亭以雨名,喜也
志:記。
B.雨麥于岐山之
陽:山的南面
C.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客而告之
屬:囑咐,吩咐。
D.民曰太守,太守不
有:據(jù)有。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

B.予至扶風(fēng)之明年,始治官舍。

C.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

D.歸之太空,太空冥冥。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亭以雨,志喜也。

以故其后之曰“褒禪”。

B.予至扶風(fēng)之明年,始治官。

唐浮圖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

C.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成。

先主斜趨漢津,與羽船相會。

D.使天而雨珠,寒者不以為襦。

誠不已。

4.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喜之大小不一。

②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可得耶?

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此亭者。

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5.對“雨”字的解釋,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

[  ]

A.是歲之春,麥于岐山之陽。

B.乙卯乃,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

C.十日不則無禾。

D.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

6.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  ]

A.周公得禾,以(周公)名其書。

B.引流種樹,以(流、樹)為休息之所。

C.憂者以喜,病者以(喜)愈,而吾亭適成。

D.歸之(于)天子,天子曰不然。

7.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  ]

A.其示不忘一也--他們表示不會忘記這是一樁喜事。

B.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因為亭子在堂屋的北面,所以在南面便開鑿了一口池塘。

C.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然而過了一個多月也沒有下雨,百姓才因此憂慮起來。

D.無麥無禾,歲且薦饑--沒有麥沒有禾稻,年成自然荒歉了。

8.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  ]

A.本文圍繞“喜雨亭”命名原因記事抒懷,體現(xiàn)了作者關(guān)心農(nóng)事、與民同樂的思想。

B.作者引用周公、漢武、叔孫“有喜名物”的先例,表明自己繼承古代的傳統(tǒng)習(xí)俗,遵循先祖的遺訓(xùn)。

C.官吏、商賈、農(nóng)夫、憂者、病者、各層人等對喜降甘雨如此高興,作者在和客人飲酒對話之中,通過議論表達(dá)了他的喜悅之情。

D.文章以歌作結(jié)。從大守、天子、造物到太空,均居得雨之功,涉筆成趣,與全文輕松幽默的風(fēng)格相諧和,對寫透一個“喜”字,是很好的補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閱讀下面短文,完成問題。

   亭以雨,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敵,以名其子。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風(fēng)之明年,始治官。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bi4n 高興、喜歡)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繄(y9,助詞)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蘇軾《喜雨亭記》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亭以雨名,喜也
志:記。
B.雨麥于岐山之
陽:山的南面
C.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客而告之
屬:囑咐,吩咐。
D.民曰太守,太守不
有:據(jù)有。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

B.予至扶風(fēng)之明年,始治官舍。

C.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

D.歸之太空,太空冥冥。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亭以雨,志喜也。

以故其后之曰“褒禪”。

B.予至扶風(fēng)之明年,始治官。

唐浮圖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

C.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成。

先主斜趨漢津,與羽船相會。

D.使天而雨珠,寒者不以為襦。

誠不已。

(4)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喜之大小不一。

②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可得耶?

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此亭者。

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5)對“雨”字的解釋,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

[  ]

A.是歲之春,麥于岐山之陽。

B.乙卯乃,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

C.十日不則無禾。

D.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

(6)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  ]

A.周公得禾,以(周公)名其書。

B.引流種樹,以(流、樹)為休息之所。

C.憂者以喜,病者以(喜)愈,而吾亭適成。

D.歸之(于)天子,天子曰不然。

(7)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  ]

A.其示不忘一也--他們表示不會忘記這是一樁喜事。

B.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因為亭子在堂屋的北面,所以在南面便開鑿了一口池塘。

C.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然而過了一個多月也沒有下雨,百姓才因此憂慮起來。

D.無麥無禾,歲且薦饑--沒有麥沒有禾稻,年成自然荒歉了。

(8)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  ]

A.本文圍繞“喜雨亭”命名原因記事抒懷,體現(xiàn)了作者關(guān)心農(nóng)事、與民同樂的思想。

B.作者引用周公、漢武、叔孫“有喜名物”的先例,表明自己繼承古代的傳統(tǒng)習(xí)俗,遵循先祖的遺訓(xùn)。

C.官吏、商賈、農(nóng)夫、憂者、病者、各層人等對喜降甘雨如此高興,作者在和客人飲酒對話之中,通過議論表達(dá)了他的喜悅之情。

D.文章以歌作結(jié)。從大守、天子、造物到太空,均居得雨之功,涉筆成趣,與全文輕松幽默的風(fēng)格相諧和,對寫透一個“喜”字,是很好的補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未,以名其書;漢魏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秋,以名其予: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風(fēng)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歧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作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多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邪?

(節(jié)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1)對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亭以雨名,喜也
志:記
B.其為有年
占:占卜
C.既而月不雨
彌:接連
D.于是舉酒于亭上以
屬:勸(飲)

(2)比較下面各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  ]

①民方以為
可得耶
②民以為未足
又可忘耶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對下面四個句子中“雨”的用法和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雨麥于歧山之陽
②既而彌月不雨
③始旱而賜之以雨
④皆雨之賜

A.①②詞性相同,意義相同;③④詞性相同,意義相同。

B.①②詞性相同,意義不同;③④詞性相同,意義相同。

C.①②詞性不同,意義不同;③④詞性相同,意義不同。

D.①②詞性不同,意義相同;③④詞性不同,意義不同。

(4)“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A.今天干旱才開始,就給這里的老百姓送來了及時雨。

B.今天沒有拋棄這里的老百姓,剛剛開始干旱就送來了及時雨。

C.現(xiàn)在上天在剛剛開始干旱時,就給這里的老百姓送來了及時雨。

D.現(xiàn)在上天不拋棄這里的老百姓,在干旱一開始時就以雨賜之。

(5)“無麥無禾,歲且薦饑”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A.不種麥子,不種谷子,年歲將要發(fā)生災(zāi)荒。

B.不種麥子,不種豆子,年歲將要發(fā)生災(zāi)荒。

C.收不到麥子,收不到谷子,年歲將要連續(xù)饑荒。

D.收不到麥子,收不到豆子,年歲將要連續(xù)饑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1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未,以名其書;漢魏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秋,以名其予: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風(fēng)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歧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作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多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睙o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邪?

(節(jié)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1)對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亭以雨名,喜也
志:記
B.其為有年
占:占卜
C.既而月不雨
彌:接連
D.于是舉酒于亭上以
屬:勸(飲)

(2)比較下面各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  ]

①民方以為
可得耶
②民以為未足
又可忘耶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對下面四個句子中“雨”的用法和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雨麥于歧山之陽
②既而彌月不雨
③始旱而賜之以雨
④皆雨之賜

A.①②詞性相同,意義相同;③④詞性相同,意義相同。

B.①②詞性相同,意義不同;③④詞性相同,意義相同。

C.①②詞性不同,意義不同;③④詞性相同,意義不同。

D.①②詞性不同,意義相同;③④詞性不同,意義不同。

(4)“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A.今天干旱才開始,就給這里的老百姓送來了及時雨。

B.今天沒有拋棄這里的老百姓,剛剛開始干旱就送來了及時雨。

C.現(xiàn)在上天在剛剛開始干旱時,就給這里的老百姓送來了及時雨。

D.現(xiàn)在上天不拋棄這里的老百姓,在干旱一開始時就以雨賜之。

(5)“無麥無禾,歲且薦饑”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A.不種麥子,不種谷子,年歲將要發(fā)生災(zāi)荒。

B.不種麥子,不種豆子,年歲將要發(fā)生災(zāi)荒。

C.收不到麥子,收不到谷子,年歲將要連續(xù)饑荒。

D.收不到麥子,收不到豆子,年歲將要連續(xù)饑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舶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保ㄌK軾《赤壁賦》節(jié)選)
1.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山川相,郁乎蒼蒼——繆:通“繚”,盤繞
B.方其破荊州,江陵——下:下面
C.釃酒臨江,橫賦詩——槊:長矛
D.是造物者之無盡也——藏:寶藏
2.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
①蘇子愀
②何為其
③茍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
我之死,有子存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對文中“客”與“蘇子”的觀點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客人高度稱贊了曹操這樣的英雄,委婉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功業(yè)無成的傷感。
B.客人大有“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的苦惱和無可奈何。
C.蘇子的思想則較為積極,水長流,月永生,宇宙和人生都是永恒的。
D.蘇子還認(rèn)為,只要投入大自然,能及時捕捉造化的各種美,人生就是幸?鞓返牧。
4.對這兩段選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的主客對答實際上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偷挠^點代表了蘇軾的生活苦惱,主的觀點則代表了蘇軾的超脫領(lǐng)悟。
B.本文是一篇抒情小賦,而就其內(nèi)涵來說,更是一篇哲理小賦,包含了對宇宙人生的思考和領(lǐng)悟。
C.作者認(rèn)為清風(fēng)明月可以隨意拾取,從中看得出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是積極樂觀曠達(dá)的,是能夠融入大自然并享受大自然的。
D.這兩段選文,寫歷史事件,寫眼前之景,寫主客問答,聯(lián)想豐富,轉(zhuǎn)換自然。第一段把物和人對比著寫,突出了人的渺小,為第二段寫入的超脫埋下了伏筆,形成了反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高一人教新課標(biāo)第三單元測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赤壁賦》選段,完成后面各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蘇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B.

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危坐:坐立不安

C.

而卒莫消長也    消長:消減和增長

D.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共適:共同享受

(2)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1)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趧t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

2)①自其不變者而觀 ②是造物者無盡藏也

[  ]

A.

兩個“乎”字相同,兩個“之”字也相同

B.

兩個“乎”字相同,兩個“之”字不同

C.

兩個“乎”字不同,兩個“之”字相同

D.

兩個“乎”字不同,兩個“之”字也不同

(3)

把“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如果要加上關(guān)聯(lián)詞,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P>

[  ]

A.

如果……,即使……也……

B.

只要……,雖然……也……

C.

只要……,即使……那么……

D.

如果……,雖然……那么……

(4)

對“之”字的意義和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⑤駕一葉之扁舟

⑥渺滄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須臾

⑧羨長江之無窮

[  ]

A.

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

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

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

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5)

下面對選文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懷古從誦古詩句寫起,再寫目中所見地形,后寫古人曹操。

B.

“方其”以下八句,是推測,是想像,極力渲染,此即“鋪”,是賦之正統(tǒng)寫法。

C.

“寄蜉蝣”以下八句,表現(xiàn)的是客人的出世思想和消極情緒,這是蘇軾所不能贊同的。

D.

體現(xiàn)這一段主要內(nèi)容的重點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一導(dǎo)練語文(蘇教) 蘇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而未嘗也      往:流逝。

B.

則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曾經(jīng)。

C.

其破荊州      方:當(dāng)。

D.

一世之雄也     固:本來。

(2)

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的句式特點,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何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  ]

A.

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

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C.

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D.

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3)

下列句子中不是對偶句的一項是

[  ]

A.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B.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C.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D.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4)

下列對文中的句子出處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

“正襟危坐”一語出自《史記·日者列傳》,原文為“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

B.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

C.

“孟德之困于周郎”系出自三國“赤壁之戰(zhàn)”中周瑜巧用連環(huán)計,打敗曹軍的事實。

D.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國演義》開篇詞中的詩句,原句為“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

(5)

文章通過哪些對比寫出人生的短暫?請舉例說明。

(6)

作者針對客人的回答闡述了什么道理?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7)

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2)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