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各句的加粗詞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 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 ③肴核既盡,杯盤狼籍 ④自余為僇人 A、①②④是通假字,③不是。 B、①③是通假字,②④不是。 C、①④是通假字,②③不是。 D、均是通假字。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日:“何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蘇子日:“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字。
(1)蘇子愀然,正襟危坐
(2)釃酒臨江
(3)固一世之雄也
(4)吾與子之所共適
2.選出下列句子中加粗字判斷正確的一項 ( 。
①哀吾生之須臾 ②惟江上之清風(fēng)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寄蜉蝣于天地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對第二段的詞語和句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一句是化用《論語·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句子,意思完全相同。
B.“惟江上之清風(fēng)……吾與子之所共適!陛^集中地表達(dá)了作者“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的人生觀。
c.“且夫天地之間……雖一毫而莫取”四句,與孔子的“富貴于我如浮云”一樣灑脫,表現(xiàn)了作者對待功名富貴,得失榮辱的達(dá)觀。
D.作者用“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來說明變與不變的道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蘇子日:“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字。
(1)蘇子愀然,正襟危坐
(2)釃酒臨江
(3)固一世之雄也
(4)吾與子之所共適
2.選出下列句子中加粗字判斷正確的一項 ( 。
①哀吾生之須臾 ②惟江上之清風(fēng)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寄蜉蝣于天地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對第二段的詞語和句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一句是化用《論語·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句子,意思完全相同。
B.“惟江上之清風(fēng)……吾與子之所共適!陛^集中地表達(dá)了作者“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的人生觀。
c.“且夫天地之間……雖一毫而莫取”四句,與孔子的“富貴于我如浮云”一樣灑脫,表現(xiàn)了作者對待功名富貴,得失榮辱的達(dá)觀。
D.作者用“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來說明變與不變的道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中新教材同步導(dǎo)學(xué)(高一·下) 題型:013
閱讀下面短文,完成問題。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敵,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風(fēng)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bi4n 高興、喜歡)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繄(y9,助詞)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蘇軾《喜雨亭記》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
B.予至扶風(fēng)之明年,始治官舍。
C.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
D.歸之太空,太空冥冥。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亭以雨名,志喜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B.予至扶風(fēng)之明年,始治官舍。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C.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相會。
D.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
誠不得已。
4.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其喜之大小不一。
②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
③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此亭者。
④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5.對“雨”字的解釋,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
[ ]
A.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
B.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
C.十日不雨則無禾。
D.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
6.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 ]
A.周公得禾,以(周公)名其書。
B.引流種樹,以(流、樹)為休息之所。
C.憂者以喜,病者以(喜)愈,而吾亭適成。
D.歸之(于)天子,天子曰不然。
7.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 ]
A.其示不忘一也--他們表示不會忘記這是一樁喜事。
B.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因為亭子在堂屋的北面,所以在南面便開鑿了一口池塘。
C.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然而過了一個多月也沒有下雨,百姓才因此憂慮起來。
D.無麥無禾,歲且薦饑--沒有麥沒有禾稻,年成自然荒歉了。
8.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 ]
A.本文圍繞“喜雨亭”命名原因記事抒懷,體現(xiàn)了作者關(guān)心農(nóng)事、與民同樂的思想。
B.作者引用周公、漢武、叔孫“有喜名物”的先例,表明自己繼承古代的傳統(tǒng)習(xí)俗,遵循先祖的遺訓(xùn)。
C.官吏、商賈、農(nóng)夫、憂者、病者、各層人等對喜降甘雨如此高興,作者在和客人飲酒對話之中,通過議論表達(dá)了他的喜悅之情。
D.文章以歌作結(jié)。從大守、天子、造物到太空,均居得雨之功,涉筆成趣,與全文輕松幽默的風(fēng)格相諧和,對寫透一個“喜”字,是很好的補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閱讀下面短文,完成問題。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敵,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風(fēng)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bi4n 高興、喜歡)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繄(y9,助詞)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蘇軾《喜雨亭記》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
B.予至扶風(fēng)之明年,始治官舍。
C.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
D.歸之太空,太空冥冥。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亭以雨名,志喜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B.予至扶風(fēng)之明年,始治官舍。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C.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相會。
D.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
誠不得已。
(4)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其喜之大小不一。
②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
③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此亭者。
④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5)對“雨”字的解釋,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
[ ]
A.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
B.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
C.十日不雨則無禾。
D.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
(6)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 ]
A.周公得禾,以(周公)名其書。
B.引流種樹,以(流、樹)為休息之所。
C.憂者以喜,病者以(喜)愈,而吾亭適成。
D.歸之(于)天子,天子曰不然。
(7)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 ]
A.其示不忘一也--他們表示不會忘記這是一樁喜事。
B.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因為亭子在堂屋的北面,所以在南面便開鑿了一口池塘。
C.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然而過了一個多月也沒有下雨,百姓才因此憂慮起來。
D.無麥無禾,歲且薦饑--沒有麥沒有禾稻,年成自然荒歉了。
(8)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 ]
A.本文圍繞“喜雨亭”命名原因記事抒懷,體現(xiàn)了作者關(guān)心農(nóng)事、與民同樂的思想。
B.作者引用周公、漢武、叔孫“有喜名物”的先例,表明自己繼承古代的傳統(tǒng)習(xí)俗,遵循先祖的遺訓(xùn)。
C.官吏、商賈、農(nóng)夫、憂者、病者、各層人等對喜降甘雨如此高興,作者在和客人飲酒對話之中,通過議論表達(dá)了他的喜悅之情。
D.文章以歌作結(jié)。從大守、天子、造物到太空,均居得雨之功,涉筆成趣,與全文輕松幽默的風(fēng)格相諧和,對寫透一個“喜”字,是很好的補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未,以名其書;漢魏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秋,以名其予: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風(fēng)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歧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作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多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邪?
(節(jié)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1)對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比較下面各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對下面四個句子中“雨”的用法和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①②詞性相同,意義相同;③④詞性相同,意義相同。
B.①②詞性相同,意義不同;③④詞性相同,意義相同。
C.①②詞性不同,意義不同;③④詞性相同,意義不同。
D.①②詞性不同,意義相同;③④詞性不同,意義不同。
(4)“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A.今天干旱才開始,就給這里的老百姓送來了及時雨。
B.今天沒有拋棄這里的老百姓,剛剛開始干旱就送來了及時雨。
C.現(xiàn)在上天在剛剛開始干旱時,就給這里的老百姓送來了及時雨。
D.現(xiàn)在上天不拋棄這里的老百姓,在干旱一開始時就以雨賜之。
(5)“無麥無禾,歲且薦饑”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A.不種麥子,不種谷子,年歲將要發(fā)生災(zāi)荒。
B.不種麥子,不種豆子,年歲將要發(fā)生災(zāi)荒。
C.收不到麥子,收不到谷子,年歲將要連續(xù)饑荒。
D.收不到麥子,收不到豆子,年歲將要連續(xù)饑荒。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1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未,以名其書;漢魏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秋,以名其予: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風(fēng)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歧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作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多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睙o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邪?
(節(jié)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1)對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比較下面各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對下面四個句子中“雨”的用法和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①②詞性相同,意義相同;③④詞性相同,意義相同。
B.①②詞性相同,意義不同;③④詞性相同,意義相同。
C.①②詞性不同,意義不同;③④詞性相同,意義不同。
D.①②詞性不同,意義相同;③④詞性不同,意義不同。
(4)“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A.今天干旱才開始,就給這里的老百姓送來了及時雨。
B.今天沒有拋棄這里的老百姓,剛剛開始干旱就送來了及時雨。
C.現(xiàn)在上天在剛剛開始干旱時,就給這里的老百姓送來了及時雨。
D.現(xiàn)在上天不拋棄這里的老百姓,在干旱一開始時就以雨賜之。
(5)“無麥無禾,歲且薦饑”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A.不種麥子,不種谷子,年歲將要發(fā)生災(zāi)荒。
B.不種麥子,不種豆子,年歲將要發(fā)生災(zāi)荒。
C.收不到麥子,收不到谷子,年歲將要連續(xù)饑荒。
D.收不到麥子,收不到豆子,年歲將要連續(xù)饑荒。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高一人教新課標(biāo)第三單元測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一導(dǎo)練語文(蘇教) 蘇教版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