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D.夫子矢之曰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D.夫子矢之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B.來吾道夫先路

C.斂貲財以送其行D.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題。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游學徐土,兼通數(shù)經(jīng)。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yǎng)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shù)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jié)度,舍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な毓笈钊似茸綒①⒖な刈又畬偈刮鹬鹗夭_恚既甚吐黑血數(shù)升而愈

太祖聞而召佗。太祖苦頭風①發(fā),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李將軍妻病甚,呼佗視脈曰:“傷娠而胎不去。”將軍言:“(聞)[間]實傷娠,胎已去矣!辟⒃唬骸鞍该},胎未去也!睂④娨詾椴蝗弧Y⑸崛,婦稍小差。百余日復動,更呼佗。佗曰:“此脈故事有胎。前當生兩兒,一兒先出,血出甚多,后兒不及生。母不自覺,旁人亦不寤,不復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脈不復歸,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當與湯,并針一處,此死胎必出。“湯針既加,婦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長可尺所。佗之絕技,凡此類也。然本作士人,以醫(yī)見業(yè),意常自悔,后太祖親理,得病篙篤,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shù)眉視接麜哼耳!钡郊,辭以妻病,數(shù)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fā)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于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碧嬖唬骸安粦n,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②。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后,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yǎng)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后愛子倉舒病因,太祖嘆曰:“吾侮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節(jié)選自<三國志·華佗傳>)

 [注]①頭風:頭痛病。②考競:拷問.死于獄中。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尉黃琬辟              辟:開辟

  B.當引某許,若至,語人    語:告訴

  C.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      差:病愈

  D.若其虛詐,便收送之      收:逮捕

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           辭以妻病,數(shù)乞期不反

A                             B

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壁

無所知,因破取                  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

C                             D

佗久遠家思歸,因曰              其療疾,合湯不過數(shù)種

10.下列各項中每句話都能體現(xiàn)華佗醫(yī)術高明的一項是

  ①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    ②語其節(jié)度,舍去輒愈

  ③若當灸,不過一兩處,病亦應除    ④太祖親理.得病篤重

  ⑤佗針鬲,隨手而差    ⑥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

A.①③⑥    B.②③⑤   C. ③④⑥      D.②④⑤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華佗原是讀書人,外出求學,通曉幾種儒家經(jīng)典,當時有人要他出來做官,他不接受,但后來他對自己從事醫(yī)業(yè)也常產(chǎn)生后悔之情。

B.華佗懂養(yǎng)生之道,醫(yī)術更是高妙,特別擅長針灸、外科。他讓病人飲用麻沸散進行麻醉,然后進行手術,開腹斷腸。病人都沒有感到痛苦。

C.華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財物又不為他醫(yī)治,不久又將財物退還郡守,自己偷偷逃跑,還留下一封信辱罵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幾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讓華佗專為自己醫(yī)治頭痛病。后來華佗回家,遲遲不肯再來。曹操很生氣.認為華佗不愿為自己根治頭痛病。把他抓起來,在獄中拷打而死。

 12.(9分)

 (1)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3分)

譯文:                                                    

②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3分)

譯文:                                             

  (2)用“/’’線給下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曲線的句子斷句。(3分)

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shù)升而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題。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游學徐土,兼通數(shù)經(jīng)。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yǎng)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shù)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jié)度,舍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な毓笈钊似茸綒①⒖な刈又畬偈刮鹬鹗夭_恚既甚吐黑血數(shù)升而愈
太祖聞而召佗。太祖苦頭風①發(fā),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李將軍妻病甚,呼佗視脈曰:“傷娠而胎不去!睂④娧裕骸埃劊間]實傷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脈,胎未去也!睂④娨詾椴蝗。佗舍去,婦稍小差。百余日復動,更呼佗。佗曰:“此脈故事有胎。前當生兩兒,一兒先出,血出甚多,后兒不及生。母不自覺,旁人亦不寤,不復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脈不復歸,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當與湯,并針一處,此死胎必出!皽樇燃,婦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惫靡凰滥,手足完具,色黑,長可尺所。佗之絕技,凡此類也。然本作士人,以醫(yī)見業(yè),意常自悔,后太祖親理,得病篙篤,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shù)眉視,方欲暫還耳!钡郊,辭以妻病,數(shù)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fā)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于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碧嬖唬骸安粦n,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②。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后,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yǎng)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奔昂髳圩觽}舒病因,太祖嘆曰:“吾侮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節(jié)選自<三國志·華佗傳>)
[注]①頭風:頭痛病。②考競:拷問.死于獄中。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尉黃琬辟             辟:開辟
B.當引某許,若至,語人   語:告訴
C.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     差:病愈
D.若其虛詐,便收送之     收:逮捕
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          辭以妻病,數(shù)乞期不反
A                             B
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壁
無所知,因破取                 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
C                             D
佗久遠家思歸,因曰             其療疾,合湯不過數(shù)種
10.下列各項中每句話都能體現(xiàn)華佗醫(yī)術高明的一項是
①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   ②語其節(jié)度,舍去輒愈
③若當灸,不過一兩處,病亦應除   ④太祖親理.得病篤重
⑤佗針鬲,隨手而差   ⑥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
A.①③⑥    B.②③⑤   C. ③④⑥      D.②④⑤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華佗原是讀書人,外出求學,通曉幾種儒家經(jīng)典,當時有人要他出來做官,他不接受,但后來他對自己從事醫(yī)業(yè)也常產(chǎn)生后悔之情。
B.華佗懂養(yǎng)生之道,醫(yī)術更是高妙,特別擅長針灸、外科。他讓病人飲用麻沸散進行麻醉,然后進行手術,開腹斷腸。病人都沒有感到痛苦。
C.華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財物又不為他醫(yī)治,不久又將財物退還郡守,自己偷偷逃跑,還留下一封信辱罵郡守?な乇患づ铝藥咨谘,病就好了。
D.曹操讓華佗專為自己醫(yī)治頭痛病。后來華佗回家,遲遲不肯再來。曹操很生氣.認為華佗不愿為自己根治頭痛病。把他抓起來,在獄中拷打而死。
12.(9分)
(1)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3分)
譯文:                                                    
②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3分)
譯文:                                             
(2)用“/’’線給下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曲線的句子斷句。(3分)
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shù)升而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黑龍江省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李藩,字叔翰,趙郡人。藩少恬淡修檢,雅容儀,好學。父卒,家富于財,親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務散施,不數(shù)年而貧。年四十余未仕,讀書揚州,困于自給,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亞居守東都,以故人子署為從事。洛中盜發(fā),有誣牙將令狐運者,亞信之,拷掠競罪。藩知其冤,爭之不從,遂辭出。后獲真盜,藩益知名。

張建封在徐州,辟為從事,居幕中,謙謙未嘗論細微。杜兼為濠州刺史,帶使職,建封病革,兼疾驅到府,陰有冀望。藩與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語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棄州此來,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當奏聞。”兼錯愕不虞,遂徑歸。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誣奏藩建封死時搖動軍中。德宗大怒,密詔杜佑殺之。佑素重藩,因出詔,藩覽之,無動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論,持百口保君矣!钡伦诘糜咏,怒不釋,亟追藩赴闕。及召見,望其儀形,曰:“此豈作惡事人耶!”乃釋然,除秘書郎。

元和初,遷吏部郎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黃敕后批之。吏曰:“宜別連白紙!狈唬骸皠e以白紙,是文狀,豈曰批敕耶!”裴垍言于帝,以為有宰相器,遂拜藩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藎,事無不言,上重之,以為無隱。

四年冬,帝顧謂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給人足,或國貧下困,其故何也?”藩對曰:“古人云:‘儉以足用!w足用系于儉約。誠使人君不貴珠玉,唯務耕桑,則百姓既足,君孰與不足!自然帑藏充羨,稼穡豐登。若人君竭民力,貴異物,上行下效,風俗日奢,去本務末,衣食益乏,則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自然國貧家困,盜賊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鑒前古,思躋富庶,躬尚勤儉,自當理平。”帝曰:“儉約之事,是我誠心;貧富之由,如卿所說。唯當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濫,極言箴規(guī),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賀而退。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贈戶部尚書。藩為相才能不及裴垍,孤峻頗后韋貫之,然人物清規(guī),亦其流也。                                  (節(jié)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九十八》,有刪改)

【注釋】:①革,通“亟”,指病重。②帑藏(tǎng zàng),國庫。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兼錯愕不虞         虞:預料

B.以為有宰相器       器:才能

C.或家給人足         給:供應

D.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期望

2.下列各組句子中,能夠體現(xiàn)李藩性格同一側面的一組是(3分)(       )

A.①居幕中,謙謙未嘗論細微。

②親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務散施,不數(shù)年而貧。

B.①藩知其冤,爭之不從,遂辭出。

②別以白紙,是文狀,豈曰批敕耶。

C.①藩性忠藎,事無不言,上重之,以為無隱。

②若人君竭民力,……則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D.①公宜在州防遏,今棄州此來,欲何也。

②因出詔,藩覽之,無動色。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李藩年輕時安閑淡泊,勤奮好學,樂善好施,四十多歲時還沒有做官;后來在東都留守杜亞處任從事,因在洛中盜竊案件中為被誣告者爭辯不成而辭職離任。

B.李藩在幕府中任職時待人謙遜,因他的阻礙,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圖沒有得逞,受到誣告后皇上下詔要殺他,由于杜佑的極力申辯和推薦,皇上任命他為秘書郎。

C.李藩任吏部郎中時,得到裴垍的賞識和推薦,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嚴正不如韋貫之,但人品清正行為規(guī)范,跟他們是同一類人。

D.李藩認為,如果國君耗盡民力,愛好珍寶,就會上行下效,奢侈成風,舍本逐末,造成國貧家困、盜賊紛起的后果,所以力諫皇上儉省用度。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年四十余未仕,讀書揚州,困于自給,妻子怨尤之,晏如也。(5分)

譯文:                                                                                     

(2)誠使人君不貴珠玉,唯務耕桑,則百姓既足,君孰與不足。5分)

譯文:                                                                                     

5.C

6.C

7.B

8.(1)李藩四十多歲時還沒有出去做官,在揚州讀書時,在用度方面很困難,妻子兒女都責怪他,他卻安然自若。(5分。補主語,狀后,妻子,晏如,每點1分,大意1分。)

(2)假使國君不以珠玉為貴,只是致力于農(nóng)耕蠶桑,那么百姓富足之后,國君怎么能不富足。5分。誠使(假使,如果),貴(以…為貴),足(富足);孰與(怎么能),每點1分,大意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李藩,字叔翰,趙郡人。藩少恬淡修檢,雅容儀,好學。父卒,家富于財,親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務散施,不數(shù)年而貧。年四十余未仕,讀書揚州,困于自給,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亞居守東都,以故人子署為從事。洛中盜發(fā),有誣牙將令狐運者,亞信之,拷掠競罪。藩知其冤,爭之不從,遂辭出。后獲真盜,藩益知名。
張建封在徐州,辟為從事,居幕中,謙謙未嘗論細微。杜兼為濠州刺史,帶使職,建封病革,兼疾驅到府,陰有冀望。藩與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語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棄州此來,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當奏聞。”兼錯愕不虞,遂徑歸。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誣奏藩建封死時搖動軍中。德宗大怒,密詔杜佑殺之。佑素重藩,因出詔,藩覽之,無動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論,持百口保君矣!钡伦诘糜咏,怒不釋,亟追藩赴闕。及召見,望其儀形,曰:“此豈作惡事人耶!”乃釋然,除秘書郎。
元和初,遷吏部郎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黃敕后批之。吏曰:“宜別連白紙!狈唬骸皠e以白紙,是文狀,豈曰批敕耶!”裴垍言于帝,以為有宰相器,遂拜藩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藎,事無不言,上重之,以為無隱。
四年冬,帝顧謂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給人足,或國貧下困,其故何也?”藩對曰:“古人云:‘儉以足用。’蓋足用系于儉約。誠使人君不貴珠玉,唯務耕桑,則百姓既足,君孰與不足!自然帑藏充羨,稼穡豐登。若人君竭民力,貴異物,上行下效,風俗日奢,去本務末,衣食益乏,則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自然國貧家困,盜賊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鑒前古,思躋富庶,躬尚勤儉,自當理平!钡墼唬骸皟約之事,是我誠心;貧富之由,如卿所說。唯當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濫,極言箴規(guī),此固深期于卿等也!狈劝葙R而退。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贈戶部尚書。藩為相才能不及裴垍,孤峻頗后韋貫之,然人物清規(guī),亦其流也。                                 (節(jié)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九十八》,有刪改)
【注釋】:①革,通“亟”,指病重。②帑藏(tǎng zàng),國庫。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兼錯愕不虞虞:預料
B.以為有宰相器器:才能
C.或家給人足給:供應
D.此固深期于卿等也期:期望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能夠體現(xiàn)李藩性格同一側面的一組是(3分)(      )
A.①居幕中,謙謙未嘗論細微。
②親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務散施,不數(shù)年而貧。
B.①藩知其冤,爭之不從,遂辭出。
②別以白紙,是文狀,豈曰批敕耶。
C.①藩性忠藎,事無不言,上重之,以為無隱。
②若人君竭民力,……則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D.①公宜在州防遏,今棄州此來,欲何也。
②因出詔,藩覽之,無動色。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李藩年輕時安閑淡泊,勤奮好學,樂善好施,四十多歲時還沒有做官;后來在東都留守杜亞處任從事,因在洛中盜竊案件中為被誣告者爭辯不成而辭職離任。
B.李藩在幕府中任職時待人謙遜,因他的阻礙,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圖沒有得逞,受到誣告后皇上下詔要殺他,由于杜佑的極力申辯和推薦,皇上任命他為秘書郎。
C.李藩任吏部郎中時,得到裴垍的賞識和推薦,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嚴正不如韋貫之,但人品清正行為規(guī)范,跟他們是同一類人。
D.李藩認為,如果國君耗盡民力,愛好珍寶,就會上行下效,奢侈成風,舍本逐末,造成國貧家困、盜賊紛起的后果,所以力諫皇上儉省用度。
【小題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年四十余未仕,讀書揚州,困于自給,妻子怨尤之,晏如也。(5分)
譯文:                                                                                     
(2)誠使人君不貴珠玉,唯務耕桑,則百姓既足,君孰與不足!(5分)
譯文:                                                                                     
【小題5】C
【小題6】C
【小題7】B
【小題8】(1)李藩四十多歲時還沒有出去做官,在揚州讀書時,在用度方面很困難,妻子兒女都責怪他,他卻安然自若。(5分。補主語,狀后,妻子,晏如,每點1分,大意1分。)
(2)假使國君不以珠玉為貴,只是致力于農(nóng)耕蠶桑,那么百姓富足之后,國君怎么能不富足。5分。誠使(假使,如果),貴(以…為貴),足(富足);孰與(怎么能),每點1分,大意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李藩,字叔翰,趙郡人。藩少恬淡修檢,雅容儀,好學。父卒,家富于財,親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務散施,不數(shù)年而貧。年四十余未仕,讀書揚州,困于自給,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亞居守東都,以故人子署為從事。洛中盜發(fā),有誣牙將令狐運者,亞信之,拷掠競罪。藩知其冤,爭之不從,遂辭出。后獲真盜,藩益知名。
張建封在徐州,辟為從事,居幕中,謙謙未嘗論細微。杜兼為濠州刺史,帶使職,建封病革,兼疾驅到府,陰有冀望。藩與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語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棄州此來,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當奏聞!奔驽e愕不虞,遂徑歸。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誣奏藩建封死時搖動軍中。德宗大怒,密詔杜佑殺之。佑素重藩,因出詔,藩覽之,無動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論,持百口保君矣!钡伦诘糜咏,怒不釋,亟追藩赴闕。及召見,望其儀形,曰:“此豈作惡事人耶!”乃釋然,除秘書郎。
元和初,遷吏部郎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黃敕后批之。吏曰:“宜別連白紙!狈唬骸皠e以白紙,是文狀,豈曰批敕耶!”裴垍言于帝,以為有宰相器,遂拜藩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藎,事無不言,上重之,以為無隱。
四年冬,帝顧謂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給人足,或國貧下困,其故何也?”藩對曰:“古人云:‘儉以足用!w足用系于儉約。誠使人君不貴珠玉,唯務耕桑,則百姓既足,君孰與不足!自然帑藏充羨,稼穡豐登。若人君竭民力,貴異物,上行下效,風俗日奢,去本務末,衣食益乏,則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自然國貧家困,盜賊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鑒前古,思躋富庶,躬尚勤儉,自當理平!钡墼唬骸皟約之事,是我誠心;貧富之由,如卿所說。唯當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濫,極言箴規(guī),此固深期于卿等也!狈劝葙R而退。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贈戶部尚書。藩為相才能不及裴垍,孤峻頗后韋貫之,然人物清規(guī),亦其流也。                                 (節(jié)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九十八》,有刪改)
【注釋】:①革,通“亟”,指病重。②帑藏(tǎng zàng),國庫。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兼錯愕不虞虞:預料
B.以為有宰相器器:才能
C.或家給人足給:供應
D.此固深期于卿等也期:期望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能夠體現(xiàn)李藩性格同一側面的一組是(3分)(      )
A.①居幕中,謙謙未嘗論細微。
②親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務散施,不數(shù)年而貧。
B.①藩知其冤,爭之不從,遂辭出。
②別以白紙,是文狀,豈曰批敕耶。
C.①藩性忠藎,事無不言,上重之,以為無隱。
②若人君竭民力,……則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D.①公宜在州防遏,今棄州此來,欲何也。
②因出詔,藩覽之,無動色。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李藩年輕時安閑淡泊,勤奮好學,樂善好施,四十多歲時還沒有做官;后來在東都留守杜亞處任從事,因在洛中盜竊案件中為被誣告者爭辯不成而辭職離任。
B.李藩在幕府中任職時待人謙遜,因他的阻礙,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圖沒有得逞,受到誣告后皇上下詔要殺他,由于杜佑的極力申辯和推薦,皇上任命他為秘書郎。
C.李藩任吏部郎中時,得到裴垍的賞識和推薦,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嚴正不如韋貫之,但人品清正行為規(guī)范,跟他們是同一類人。
D.李藩認為,如果國君耗盡民力,愛好珍寶,就會上行下效,奢侈成風,舍本逐末,造成國貧家困、盜賊紛起的后果,所以力諫皇上儉省用度。
小題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年四十余未仕,讀書揚州,困于自給,妻子怨尤之,晏如也。(5分)
譯文:                                                                                     
(2)誠使人君不貴珠玉,唯務耕桑,則百姓既足,君孰與不足。5分)
譯文:                                                                                     
小題5:C
小題6:C
小題7:B
小題8:(1)李藩四十多歲時還沒有出去做官,在揚州讀書時,在用度方面很困難,妻子兒女都責怪他,他卻安然自若。(5分。補主語,狀后,妻子,晏如,每點1分,大意1分。)
(2)假使國君不以珠玉為貴,只是致力于農(nóng)耕蠶桑,那么百姓富足之后,國君怎么能不富足!(5分。誠使(假使,如果),貴(以…為貴),足(富足);孰與(怎么能),每點1分,大意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海南省海南中學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薄 
夫子哂之! 
“求,爾何知?”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薄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薄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小題1】下列句子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3分)

A.鼓瑟希,鏗爾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冠者五六人D.唯求則非邦也與
【小題2】下列選項中與其他三個選項句式特點不同的一項是(3分)
A.不吾知也B.毋吾以也
C.則何以哉D.因之以饑饉
【小題3】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4分)
A.吾一日長乎爾以B.非曰之能
C.吾點也與D.是故哂之是故
【小題4】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個受大國侵略而且遭受饑荒的千乘之國,并保證三年內使人民勇于作戰(zhàn)并懂得義理。“夫子哂之”,說明孔子并不贊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對其表示譏笑。
B.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個小國,三年內使人民富足。至于禮樂教化,則要等待高明的君子了,他謹慎小心,謙虛退讓,孔子對其志向非常地贊賞。
C.公西華的志向是能在諸侯舉行祭祀或會盟時擔任一個“小相”,他謙恭有禮,嫻于辭令。但孔子并不認為其志在小。
D.曾皙灑脫高雅、從容淡定。他只愿能在暮春時節(jié),脫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個成年人,帶著六七個少年,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回來。孔子對此表示贊賞,因為孔子也向往那種與世無爭的生活。
【小題5】翻譯句子
①居則曰:“不吾知也!比缁蛑獱,則何以哉?(3分)
②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3屆海南省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薄 

夫子哂之! 

“求,爾何知?”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薄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薄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1.下列句子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3分)

A.鼓瑟希,鏗爾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冠者五六人

D.唯求則非邦也與

2.下列選項中與其他三個選項句式特點不同的一項是(3分)

A.不吾知也

B.毋吾以也

C.則何以哉

D.因之以饑饉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4分)

A.吾一日長乎爾以

B.非曰之能

C.吾點也與

D.是故哂之是故

4.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個受大國侵略而且遭受饑荒的千乘之國,并保證三年內使人民勇于作戰(zhàn)并懂得義理。“夫子哂之”,說明孔子并不贊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對其表示譏笑。

B.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個小國,三年內使人民富足。至于禮樂教化,則要等待高明的君子了,他謹慎小心,謙虛退讓,孔子對其志向非常地贊賞。

C.公西華的志向是能在諸侯舉行祭祀或會盟時擔任一個“小相”,他謙恭有禮,嫻于辭令。但孔子并不認為其志在小。

D.曾皙灑脫高雅、從容淡定。他只愿能在暮春時節(jié),脫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個成年人,帶著六七個少年,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回來?鬃訉Υ吮硎举澷p,因為孔子也向往那種與世無爭的生活。

5.翻譯句子

①居則曰:“不吾知也!比缁蛑獱枺瑒t何以哉?(3分)

②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