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詞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尊賢而
B.無,無長無少
C.奈何取之錙銖,用之如泥沙
D.后世之其傳而莫能名者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蘇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加粗詞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
A.尊賢而
B.無,無長無少
C.奈何取之錙銖,用之如泥沙
D.后世之其傳而莫能名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加粗詞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
A.尊賢而
B.無,無長無少
C.奈何取之錙銖,用之如泥沙
D.后世之其傳而莫能名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西省上高二中2009屆高三下學期第八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絕江海者托于船,致遠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是故呂尚聘,而天下知商將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紂用惡來,齊用蘇秦,秦用趙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齊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嘆曰:“昔我先君桓公,長轂八百乘以霸諸侯,今我長轂三千乘,而不敢久處于此者,豈其無管仲歟!”弦章對曰:“臣聞之,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則車下之臣盡管仲也!

  楊因見趙簡主曰:“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焙喼髀勚,絕食而嘆,跽而行,左右進諫曰:“居鄉(xiāng)三逐,是不容眾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見過八矣!焙喼髟唬骸白硬恢。夫美女者,丑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見之,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子路問于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弊勇吩唬骸爸行惺献鹳t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讎之;怨讎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卷八?尊賢》,有改動)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猶不能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達到

B.

江海者托于船  絕:橫渡

C.

不肖而不能去也  賤:地位低下

D.

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讎:同“仇”,仇恨

(2)

下列各組句子,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長轂八百乘霸諸侯  而此獨鐘名,何哉?

B.

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亡何也?  孰能譏之乎?

C.

水廣魚大,君明臣忠  竭誠吳越為一體

D.

遂出見之,授以為相  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3)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闡述“尊賢興國”道理的一組是

①致遠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簡主聞之,絕食而嘆

⑤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⑥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

[  ]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作者認為人君樹立功名、成就霸業(yè)抑或破家亡國、身敗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賢而下士。

B.

齊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輛兵車卻不敢在宋國久留,弦章告訴他,要多有幾個管仲一樣的賢臣就好了。

C.

楊因是一個有爭議的人,而趙簡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眾議,委以重任,表明趙簡主能夠尊賢用賢。

D.

孔子認為尊賢與賤不肖是治國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為“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而導致滅亡。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

答:________

②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土,故走來見。

答:________

③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

答: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山西省太原五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絕江海者托于船,致遠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是故呂尚聘,而天下知商將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紂用惡來,齊用蘇秦,秦用趙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齊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嘆曰:昔我先君桓公,長轂八百乘以霸諸侯,今我長轂三千乘,而不敢久處于此者,豈其無管仲歟!弦章對曰:臣聞之,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則車下之臣盡管仲也。

  楊因見趙簡主曰: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簡主聞之,絕食而嘆,跽而行,左右進諫曰:居鄉(xiāng)三逐,是不容眾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見過八矣。簡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見之,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子路問于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讎之;怨讎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卷八·尊賢》,有改動)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

猶不能致其之所欲至矣      意:意料

B.

故絕江海者于船         托:托起

C.

欲霸王者托于          賢:好

D.

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讎:同“仇”,仇恨

(2)

下列各組句子,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長轂八百乘霸諸侯

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B.

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亡何也?

還也

C.

水廣魚大,君明則臣忠

岳陽樓之大觀也

D.

遂出見,因授以為相

其孰能譏

(3)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闡述“尊賢興國”道理的一組是

①致遠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簡主聞之,絕食而嘆

⑤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⑥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

[  ]

A.

③④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4)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作者認為人君樹立功名、成就霸業(yè)抑或破家亡國、身敗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手下是否有賢士。

B.

齊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輛兵車卻不敢在宋國久留,弦章告訴他,如果桓公在這里,那么車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C.

楊因是一個有爭議的人,而趙簡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眾議,委以重任,表明趙簡主能夠尊賢用賢。

D.

孔子認為尊賢與賤不肖是治國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為“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而導致滅亡。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

②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山西省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絕江海者托于船,致遠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是故呂尚聘,而天下知商將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紂用惡來,齊用蘇秦,秦用趙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齊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嘆曰:“昔我先君桓公,長轂八百乘以霸諸侯,今我長轂三千乘,而不敢久處于此者,豈其無管仲歟!”弦章對曰:“臣聞之,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則車下之臣盡管仲也。”
  楊因見趙簡主曰:“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焙喼髀勚,絕食而嘆,跽而行,左右進諫曰:“居鄉(xiāng)三逐,是不容眾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見過八矣。”簡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彼斐鲆娭蚴谝詾橄,而國大治。
  子路問于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弊勇吩唬骸爸行惺献鹳t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讎之;怨讎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卷八?尊賢》,有改動)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猶不能致其之所欲至矣——意:意料
B.故絕江海者于船——托:托起
C.欲霸王者托于——賢:好
D.怨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讎:同“仇”,仇恨
2.下列各組句子,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長轂八百乘霸諸侯/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B.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亡何也?/吾還也
C.水廣魚大,君明則臣忠/此岳陽樓之大觀也
D.遂出見,因授以為相/其孰能譏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闡述“尊賢興國”道理的一組是(     )
①致遠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簡主聞之,絕食而嘆
⑤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⑥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
A.③④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⑤
4.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人君樹立功名、成就霸業(yè)抑或破家亡國、身敗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手下是否有賢士。
B.齊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輛兵車卻不敢在宋國久留,弦章告訴他,如果桓公在這里,那么車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C.楊因是一個有爭議的人,而趙簡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眾議,委以重任,表明趙簡主能夠尊賢用賢。
D.孔子認為尊賢與賤不肖是治國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為“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而導致滅亡。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題。
  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滅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趙襄子最怨智伯,漆其頭以為飲器。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涂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zhí)問涂廁之刑人,則豫讓,內(nèi)持刀兵,曰:“欲為智伯報仇!”左右欲誅之。襄子曰:“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后,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弊溽屓ブ。
  居頃之,豫讓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識也。行見其友,其友識之,曰:“汝非豫讓邪?”曰:“我是也!逼溆褳槠唬骸耙宰又牛|(zhì)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為所欲,顧不易邪?何乃殘身苦形,欲以求報襄子,不亦難乎!”豫讓曰:“既已委質(zhì)臣事人,而求殺之,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后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頃之,襄子當出,豫讓伏于所當過之橋下。襄子至橋,馬驚,襄子曰:“此必是豫讓也!笔谷藛栔,果豫讓也。于是襄子乃數(shù)豫讓曰:“子不嘗事范、中行氏乎?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讎,而反委質(zhì)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以為之報讎之深也?”豫讓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于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襄子喟然嘆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為計,寡人不復釋子!”使兵圍之。豫讓曰:“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前君已寬赦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愿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讎之意,則雖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義之,乃使使持衣與豫讓。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死之日,趙國志士聞之,皆為涕泣。(節(jié)選自《史記·刺客列傳》)
  注:①范氏、中行氏:春秋時晉國大夫,與智伯、趙、韓、魏合稱“晉國六卿”。
1.對下列各句中對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執(zhí)問涂廁之刑人/執(zhí):抓住
B.委質(zhì)而臣事襄子/質(zhì):作人質(zhì)
C.于是襄子乃數(shù)豫讓曰/數(shù):責備
D.臣聞明主不人之美/掩:遮掩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欲刺襄子/安能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何殘身苦形/項伯夜馳之沛公軍
C.名成矣/無伯叔,終鮮兄弟
D.執(zhí)問涂廁之刑人,豫讓/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噪而相逐
3.下列各項對本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豫讓曾事奉范、中行氏,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處受到尊寵。文章開篇便挑明了豫讓與智伯的關系,為下文剌殺趙襄子作了鋪墊。
B.豫讓兩次刺殺趙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隱于廁所,一次藏于橋下。但因為趙襄子“心動”、“馬驚”使得刺殺失敗,這兩處的細節(jié)交待,突出了事件的傳奇色彩。
C.豫讓兩次刺殺前的準備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第一次甘為“刑人”,第二次更是不惜毀容自殘。這都說明了豫讓報仇意志堅定,不惜犧牲,用盡一切手段。
D.趙襄子與豫讓雖為敵對雙方,但更是一對知己。趙襄子明知豫讓是刺客,卻為其忠義所感動;豫讓雖欲刺殺趙襄子,實則為了彰顯為人臣的忠義,趙襄子的死并不是他的目的。
4.用“/”給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于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5.把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后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重慶市高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問題。
  侯可字無可,華州華陰人。少倜儻不羈,以氣節(jié)自許。既壯,盡易前好,篤志為學。隨計入京,里中醵金贐行。比還,悉散其余與同舉者,曰:“此金,鄉(xiāng)里所以資應詔者也,不可以為他利!鼻倚校勦l(xiāng)人病,念曰:“吾歸,則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輟己馬載之,徒步而歸。
  孫沔征儂徭,請參軍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縣。巴俗尚鬼而廢醫(yī),唯巫言是用,娶婦必責財,貧人女至老不得嫁?蔀榧s束,立制度,違者有罪,幾變其習。再調(diào)華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質(zhì)人田券至萬畝,歲責其租。可晨馳至富家,發(fā)櫝出券歸其主?だ糈w至誠貪狡區(qū)兇橫,持守以下短長,前后莫能去?杀┢渥铮杉现锚z,言于大府誅之,聞者快服。 簽書儀州判官。西夏寇邊,使者使可按視,即以數(shù)十騎涉夏境,猝與之遇,亟分其騎為三四,令之曰:“建爾旗幟,旋山徐行!毕娜搜h(huán)間見,疑以為誘騎不敢擊。韓琦鎮(zhèn)長安,薦知涇陽縣。說渭源羌酋輸?shù)匕饲ы暎虺鞘煅?SUP>③以撫之。琦上其功。
  可輕財樂義,急人之急,憂人之憂。與田顏為友。顏病重,千里求醫(yī),未歸而顏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殮而可至,拊之乃瞑。顏無子,不克葬,可辛勤百營,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單衣以居,有饋白金者,顧顏之妹處室,舉以佐其奩具。一日自遠歸,家以窶告,適友人郭行扣門曰:“吾父病,醫(yī)邀錢百千,賣吾廬而不售。”可惻然,計橐中裝略當其數(shù),盡與之。關中稱其賢。(選自《宋史·列傳》)
  【注】①計:計吏,考察官吏的官員。②醵:聚集錢財;贐:臨行時贈送禮物。③熟羊:地名。 ④橐中裝:指珠玉之類的財物。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娶婦必財,貧人女至老不得嫁——責:索求
B.夏人循環(huán)見,疑以為誘敵不敢擊——間:間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質(zhì)人田券至萬畝——質(zhì):質(zhì)問
D.顏無子,不葬——克:能夠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少倜儻不羈,氣節(jié)自許——梅曲為美,直則無姿
B.待侯君乎——北冥有魚,名為鯤
C.即以數(shù)十騎涉夏境,猝之遇——獨樂樂,人樂樂,孰樂
D.賣吾廬不售——位尊無功
3.下列各句中,與“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B.一日自遠歸,家以窶告
C.言于大府誅之
D.夫晉,何厭之有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侯可少年時倜儻不羈,長大后篤志為學。家貧,鄉(xiāng)親們湊錢資助他入京應詔,回來后將錢全分給其他同舉者,將要走時又留下來照顧生病的鄉(xiāng)人,顯示出他自律不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績卓著。在巴州化城時,訂立規(guī)約制度,基本上改變了當?shù)亍吧泄韽U醫(yī)”、“娶婦責財”等陋習。在華原時,打擊富人的巧取豪奪;把貪暴的郡吏繩之以法,此舉大快人心,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擁護。
C.侯可能妥善處理邊境事務。西夏寇邊時,使者派侯可巡視,侯可立即帶領數(shù)十騎到了邊境,突然與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敵人,使夏人“不敢擊”;又說服羌人首領獻納土地,并筑熟羊城來安撫他們,韓琦上報他的功績。
D.侯可輕財樂義,有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饋白金”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辦嫁妝;友人父病無錢醫(yī)治,侯可把自己的財物全給了他。其義舉獲得人們交口稱贊。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可晨馳至富家,發(fā)櫝出券歸其主。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之曰:“建爾旗幟,旋山徐行!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惻然,計橐中裝略當其數(shù),盡與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9屆泰安市英雄山中學高三年級第一次復習檢測、語文試卷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任延,字長孫。更始元年,拜會稽都尉。會稽頗稱多士。延到,皆聘請高行,敬待以師友之禮。掾吏貧者,輒分奉祿以賑給之。每時行縣,輒使慰勉孝子,就餐飯之。吳有龍丘萇者,隱居太末,王莽時,四輔三公連辟,不到。掾史白請召之。延曰:“龍丘先生躬德履義,有原憲、伯夷之節(jié)。都尉埽灑其門,猶懼辱焉,召之不可!鼻补Σ堍俜钪],修書記②,致醫(yī)藥,吏使相望于道。積一歲,萇乃乘輦詣府門,愿得先死備錄。遂署議曹祭酒③。萇尋病卒,延自臨殯,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賢大夫爭往宦焉。

  建武初,詔征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獵為業(yè),不知牛耕,民常告糴交趾④,每致困乏。延乃令鑄作田器,教之墾辟。田疇歲歲開廣,百姓充給。

  拜武威太守,帝親見,戒之曰:“善事上官,無失名譽!毖訉υ唬骸俺悸勚页疾凰,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節(jié)。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詔!钡蹏@息曰:“卿言是也!奔戎渫瑫r將兵長史田紺,郡之大姓,其子弟賓客為人暴害。延收紺系之,父子賓客伏法者五六人。紺少子尚乃聚會輕薄數(shù)百人,自號將軍,夜來攻郡。延即發(fā)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內(nèi),吏民累息⑤。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孫,皆令詣學受業(yè)?に煊腥逖胖俊后坐擅誅羌不先上,左轉(zhuǎn)召陵令。

(《后漢書·循吏列傳》)

[注]①功曹:官名。②修書記:寫好書信。③議曹祭酒:官名。④交趾:地名。⑤累息:累氣。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病卒,延自臨殯 尋:招致

B.

民常糴交趾 告:請求,要求

C.

龍丘先生躬德義 履:實行

D.

擅誅羌不先上 坐:由

(2)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①延令鑄作田器、诮衿渲反不能及

B.

①父子賓客伏法五六人 ②假輿馬,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

①敬待師友之禮 ②作《師說》貽之

D.

①有原憲、伯夷節(jié)、诰渥x不知,惑之不解

(3)

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能說明任延尊重、任用、培養(yǎng)人才的一組是

①會稽頗稱多士

②聘請高行,敬待以師友之禮

③躬德履義,有原憲、伯夷之節(jié)

④延自臨殯,不朝三日

⑤郡中賢大夫爭往宦焉

⑥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孫,皆令詣學受業(yè)

[  ]

A.

①③⑤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⑥

(4)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任延敢于除暴安民。他任武威太守后首先鎮(zhèn)壓了兇暴為害的田紺父子及賓客多人,又平定了田紺之子田尚策動的暴亂,使官吏民眾非常敬畏。

B.

任延濟困敬老。對貧窮的屬官,分出自己的俸祿周濟他們;對孝子,經(jīng)常予以慰問和勉勵。

C.

任延直言敢諫。他認為某些有著很好聲望的上級長官其實一味利己,不是忠臣,因此拒絕了皇帝要求他遵從上級長官的勸告。

D.

任延任地方官時注重發(fā)展生產(chǎn)。不善農(nóng)耕的九真之民,在他的指導下制造農(nóng)具,開墾荒地,逐漸由貧窮變?yōu)楦蛔恪?/P>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輒使慰勉孝子,就餐飯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掾吏白請召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皆令詣學受業(yè)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履正奉公,臣子之節(jié)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素質(zhì)教育新教案·高中語文·第一冊 題型:048

閱讀下文,回答15題。

  (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負書擔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妊,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乃夜發(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見說趙王于華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說,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于趙而關不通。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quán),皆欲決于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失,未戰(zhàn)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于兄弟。夫賢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廊廟之內(nèi),不式于四境之外。當(蘇)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zhuǎn)轂連騎,炫煌于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cè)目而視,側(cè)耳而聽;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1.對文段中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妻不下妊:指妻子不從織機上下來迎接。

B.廊廟之內(nèi):式,用;廊廟,指朝廷。

C.未戰(zhàn)一士:沒有讓一個士兵去打仗。

D.使趙大重:使趙國的國力強大起來。

2.下列句子加粗詞語的意義跟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形容枯稿

B.簡練以為揣摩

C.山東之國

D.嫂蛇行匍匐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引錐自刺

  于亂石間擇一二扣之

B.抵掌談,趙王大說

  君將哀生之乎

C.當秦隆,黃金萬鎰為用

  雖我死,有子存焉

D.諸侯相親賢兄弟

  臣誠恐見欺王而負趙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反映蘇秦合縱成功的一組是

①乃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谮w王大說,封為武安君,受相印 ③蘇秦相于趙而關不通、苁接谡,不式于勇 ⑤轉(zhuǎn)轂連騎,炫煌于道、耷骞俪,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

[  ]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蘇秦耗盡資用,游說秦王沒有成功。狼狽還家,受到家人蔑視。

B.蘇秦不怕失敗,發(fā)奮讀書,刻若鉆研,充滿自信,終于成功。

C.蘇秦游說趙王,受到重用,一時間合縱策略遍行于天下各諸侯國。

D.蘇秦衣錦還鄉(xiāng),家人大事歡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讓人覺得好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