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未之有也。 非我也,歲也。 B、蚓無爪牙之利。 仁義不施 C、恥學于師。 句讀之不知。 D、不拘于時。 予羈縻不得還。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01 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到則披草而坐披:分開 |
B.過湘江,緣染溪緣:沿著 |
C.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施施:姿態(tài)柔和的樣子 |
D.心凝形釋釋:解除束縛 |
A.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
B.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
C.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
D.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 |
A.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B.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故為之文以志 |
D.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
A.入深林,窮回溪(形容詞作動詞,意思是“走到盡頭”) |
B.望西山,始指異之(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意思是“使……奇特”) |
C.箕踞而遨(名詞作狀語,意思是“像簸箕一樣”) |
D.日與其徒上高山 (名詞作狀語,意思是“天天”) |
A.文中作者用“怪特”、“特立”來形容西山的特點,這一特點也恰好映襯了作者雖遭挫折、磨難,卻孤高傲世、不甘沉淪的人格之美 |
B.“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表達的是一種“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一境界是作者游覽西山而給他帶來的心靈啟迪,作者因此忘卻了煩擾,獲得了精神慰藉 |
C.為了表現(xiàn)“西山”的美好可愛,作者在描寫“西山”時,綜合運用了對比、襯托、象征等表現(xiàn)手法如作者以“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來反襯“西山”的高大挺拔 |
D.這段文字在描寫“西山”的景物時,對形容詞和動詞的選擇運用簡約而精當、準確而傳神將西山形象逼真、色彩鮮明地刻畫出來,富于動態(tài)美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練習。
在維也納歡迎大會上的演說恩格斯
親愛的同志們!
今天晚上我受到了當之有愧的接待,在我離開這個會場以前不能不對此表示深切的、衷心的感謝。我必須說,可惜現(xiàn)在只能由我來享受我的亡友馬克思的榮譽了。我是在這個意義上接受你們的熱烈歡迎的。如果說我在參加運動的50年中的確為運動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獎賞。我的最好的獎賞就是你們!到處都有我們的同志:在西伯利亞的監(jiān)獄里,在加利福尼亞的金礦里,直到澳大利亞,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個大的國家,在那里社會民主黨沒有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F(xiàn)在全世界無論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我們的神色。我們就是一個使人畏懼的強國,一個比其他強國更能起到?jīng)Q定作用的強國。這使我感到驕傲!我們沒有白活,我們能夠自豪地、滿意地回顧自己的事業(yè)。在德國,有人曾想用暴力來鎮(zhèn)壓運動,每一次,社會民主黨都以資產(chǎn)階級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式作了回答。在每一次新的選舉中,社會民主黨的選票總是不可遏止地增長,這使資產(chǎn)階級戰(zhàn)栗,使卡普里維戰(zhàn)栗,使所有的執(zhí)政者戰(zhàn)栗(暴風雨般的掌聲)。剛才一位講演人提到,在國外,社會民主運動總是被人估計不足。親愛的同志們,我走過維也納的街道,看了資產(chǎn)階級殷勤地為未來的無產(chǎn)階級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廈(會場大為活躍),我還請人指給我看了你們曾經(jīng)正大光明地占領過的富麗堂皇的市政廳大廈。從你們占領市政廳大廈的那一天起,誰也不會再對你們估計不足了(掌聲雷鳴)。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日子。那時候我正在倫敦,看到了英國報紙記者們的那種惶恐的樣子,當時他們報道說,7月9日無產(chǎn)階級占領了維也納,而且是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巧妙地占領了它。(暴風雨般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與會者一再高呼:“恩格斯萬歲!”)
(1893年9月14日)
(1)恩格斯:“我是在這個意義上接受你們的熱烈歡迎的。”該句表現(xiàn)恩格斯什么精神?這個意義”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了資產(chǎn)階級殷勤地為未來的無產(chǎn)階級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廈”一句表現(xiàn)了恩格斯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鑒賞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這篇演說之所以出色,主要在于它有豐富內(nèi)容和富麗的文采。
B.透過全文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看出一代偉人恩格斯那高尚的人格和昂揚的斗志。
C.本文主旨是號召全體無產(chǎn)階級,以“這個劃時代的日子”為新的起點,頑強英勇地同資產(chǎn)階級作斗爭。
D.全文感情激越,演講者與聽眾息息相通,才使得演講真正具備了強烈的感召力。
E.恩格斯在總結(jié)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成果的同時,還對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練習。
在維也納歡迎大會上的演說恩格斯
親愛的同志們!
今天晚上我受到了當之有愧的接待,在我離開這個會場以前不能不對此表示深切的、衷心的感謝。我必須說,可惜現(xiàn)在只能由我來享受我的亡友馬克思的榮譽了。我是在這個意義上接受你們的熱烈歡迎的。如果說我在參加運動的50年中的確為運動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獎賞。我的最好的獎賞就是你們!到處都有我們的同志:在西伯利亞的監(jiān)獄里,在加利福尼亞的金礦里,直到澳大利亞,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個大的國家,在那里社會民主黨沒有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現(xiàn)在全世界無論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我們的神色。我們就是一個使人畏懼的強國,一個比其他強國更能起到?jīng)Q定作用的強國。這使我感到驕傲!我們沒有白活,我們能夠自豪地、滿意地回顧自己的事業(yè)。在德國,有人曾想用暴力來鎮(zhèn)壓運動,每一次,社會民主黨都以資產(chǎn)階級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式作了回答。在每一次新的選舉中,社會民主黨的選票總是不可遏止地增長,這使資產(chǎn)階級戰(zhàn)栗,使卡普里維戰(zhàn)栗,使所有的執(zhí)政者戰(zhàn)栗(暴風雨般的掌聲)。剛才一位講演人提到,在國外,社會民主運動總是被人估計不足。親愛的同志們,我走過維也納的街道,看了資產(chǎn)階級殷勤地為未來的無產(chǎn)階級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廈(會場大為活躍),我還請人指給我看了你們曾經(jīng)正大光明地占領過的富麗堂皇的市政廳大廈。從你們占領市政廳大廈的那一天起,誰也不會再對你們估計不足了(掌聲雷鳴)。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日子。那時候我正在倫敦,看到了英國報紙記者們的那種惶恐的樣子,當時他們報道說,7月9日無產(chǎn)階級占領了維也納,而且是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巧妙地占領了它。(暴風雨般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與會者一再高呼:“恩格斯萬歲!”)
(1893年9月14日)
(1)恩格斯:“我是在這個意義上接受你們的熱烈歡迎的。”該句表現(xiàn)恩格斯什么精神?這個意義”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了資產(chǎn)階級殷勤地為未來的無產(chǎn)階級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廈”一句表現(xiàn)了恩格斯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鑒賞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這篇演說之所以出色,主要在于它有豐富內(nèi)容和富麗的文采。
B.透過全文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看出一代偉人恩格斯那高尚的人格和昂揚的斗志。
C.本文主旨是號召全體無產(chǎn)階級,以“這個劃時代的日子”為新的起點,頑強英勇地同資產(chǎn)階級作斗爭。
D.全文感情激越,演講者與聽眾息息相通,才使得演講真正具備了強烈的感召力。
E.恩格斯在總結(jié)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成果的同時,還對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中國畫的“寫意性”
中國畫表現(xiàn)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認識和方法。中國畫家對生活中的實體形象在提煉、概括當中,運用的不是寫實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實性、典型性。那么,中國繪畫藝術審美意識物化形態(tài)的特征是什么?簡單說來,就是“寫意性”。
把“寫意”視為筆墨形式,是明以后的事。中國畫的“寫意”,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藝術觀,是中國繪畫藝術的表現(xiàn)方法,是迥異于西方美學的另一種美學體系。它理應包括從經(jīng)營意象、塑造形象、表現(xiàn)思想主題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如果把“寫意”簡單地看成是筆與墨之間的一種形式和單純的繪畫技法問題的話,就會妨礙我們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了解。
“神似論”所以成為中國古代畫論中的一支巨流,因為“神”是主宰形貌的精神本質(zhì)。所謂“形無神不活,神無形而不存”,表現(xiàn)物象,沒有“神”,不管“形”怎樣鮮明、逼肖,也很難生氣郁勃。所以把寫“神”、表現(xiàn)“神韻”“神似”作為塑造形象的最高表現(xiàn)。中國畫在注重“神”之外,還更注重“意”,因為“神”多在物“意”之中,輕“形”與其說是基于重“神”,毋寧說是為了表“意”。因為從藝術表現(xiàn)看,“意”是構(gòu)成“神似”、“神韻”的重要條件!耙狻奔仁侵袊L畫的繪畫觀,又是創(chuàng)作方法。
“意”的內(nèi)涵在中國古典繪畫中是比較寬泛而多義的。“意”除指畫家的主觀意志、情思、畫的意旨、意蘊外,還指神似、神韻、意趣;也指藝術表現(xiàn)上的含蓄和精練概括,當然更指意境。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意”的概念在繪畫中似無嚴格的界定,這表明中國畫在追求“意”的表現(xiàn)上,是從對具體形象的表現(xiàn)發(fā)展為對作品畫意的表現(xiàn)。
“意”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不到之到”。清人查禮在他的《畫梅題跋》中論畫梅時說:“畫梅不要像,像則失之刻。要不到,到則失之描。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到有意。”中國畫“不似而似”則似在“神”,“不到而到”則到在“意”,這是藝術的更高境界。
“精而造疏,簡而意足”,這雖說是宋的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但它可以代表中國繪畫藝術的審美原則!熬敝砸霸焓琛,“精”在中國畫中所以未能長足地發(fā)展,是因為中國繪畫藝術多以“謹細”為忌。這在唐人的《歷代名畫記》中就已提出:“精之為病也,而成謹細。”“謹細”是指對物象外在形貌的過分刻畫,張彥遠的《論畫體》有一段文字對我們了解這一審美原則,特別是理解中國畫的重“意”很有幫助。他說:“夫畫物特忌形貌彩章,歷歷具足,甚謹甚細,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
在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中,隨著主觀描寫的增加,從塑造形象的寫神、表意和追求自然渾成中生發(fā)機趣,進而又產(chǎn)生了表現(xiàn)畫家自己思想、情意和主題內(nèi)容的“寫意”。但是無論是表現(xiàn)具體形象的“神”“意”,或是為表達畫家思想感情和畫中主題的“寫意”,其基本方面都是相同的,這就是元人湯逅所說:“以意寫之,不在跡象!薄安辉谯E象”并非不要依據(jù)客觀“跡象”,而是說依據(jù)“跡象”,但不為“跡象”所牽,是化客觀跡象為主觀跡象。表物象之“意”是畫家在他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過程中,為了創(chuàng)造足以“達心”“適意”的藝術形象,可以不受客觀對象拘束;當他創(chuàng)造“達心”“適意”的藝術想象并進而表現(xiàn)自然景色和社會事物時,不僅不受客觀對象的拘束,而且還可以用“運實入虛”或“運虛入實”的手法創(chuàng)造畫意。
此外,中國歷代畫家、文人也以畫“造意”,這和他們的繪畫觀、審美理想緊密相聯(lián)。他們把繪畫看作和創(chuàng)作詩文一樣,也是抒發(fā)胸臆的一種方式。他們之所以重“意”,正是為了以達其心、適其意。唐代王維的畫更帶有較強的主觀抒情的性質(zhì),宋人畫更多的是借助梅、竹的習慣寓意來比喻人的氣節(jié)和情操。
(選自2009年12月12日《美術報》,有刪改)
1.根據(jù)文意,下列說法正確的兩項是( )( )
A.中國畫的美學體系迥異于西方美學體系,它運用的不是寫實手法,因此,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既缺乏典型性,也不真實。
B.中國繪畫藝術的輕“形”,不僅是為了強調(diào)“神似”“神韻”,更是為了表“意”,因為“神似”“神韻”的構(gòu)成離不開“意”。
C.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意”貫穿始終。從審美構(gòu)思、形象塑造,到思想主題表達,都離不開“意”,“意”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D.中國古典繪畫力求避免“謹細”,是因為“精”在中國畫中未能得到長足發(fā)展,因此,只有“精而造疏”,才能“簡而意足”。
E.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為了使藝術形象足以表達畫家思想感情,在創(chuàng)作時,常常可以不依據(jù)客觀物象,不受客觀物象的拘束。
2.能夠體現(xiàn)中國畫“不到之到”的審美原則的一項是( )
A.形無神而不活,神無形而不存。
B.“意”的概念,似無嚴格界定。
C.畫物特忌形貌彩章,歷歷具足。
D.宋人多以梅寄寓人之氣節(jié)情操。
3.“不患不了,而患于了”中的“了”指什么?為什么中國畫“患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中,畫家是怎樣做到“達心”“適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共16分)
當代藝術:危機不可或缺
維舟
從社會的角度來說,當代藝術的一個突出特征是:它變得離大眾越來越遙遠。對普通人來說,當代藝術基本都是抽象、晦澀難懂的象征,它們創(chuàng)作出來似乎更多是給另一些藝術家看的,而不是為了讓公眾明白。王爾德曾有一句名言:“我常常擔心不被誤解。”他的意思是,惟恐公眾按自己原有的認識來理解他的藝術創(chuàng)新。當代藝術家已經(jīng)不必抱有這樣的擔心了,因為“被人誤解”幾乎已經(jīng)是當代藝術的一個普遍特征。 在1991-1997年間,法國發(fā)生了一場關于“當代藝術的危機”的文化論戰(zhàn),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論戰(zhàn),正如它基于一個名副其實的危機——這不僅僅是當代藝術的危機,實際上也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危機。在此之前很久,有一個事實早已大白于天下:內(nèi)在于現(xiàn)當代藝術的那種自我革命、不斷破壞又不斷創(chuàng)造的精神,已經(jīng)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因為藝術的不斷的自我破壞,不但疏離了公眾,變成一種內(nèi)行人的游戲,更重要的是如今已無任何共識(它們多數(shù)已被視為霸權(quán)而遭摧毀)可以讓不同藝術之間對話,剩下的,只是看似和平共處的彼此漠然的多樣性。簡言之,如今不存在一個單數(shù)的“當代藝術”,而更類似于一堆五顏六色、彼此分異的海洋球,每個都自稱是“當代藝術”。
在這場論戰(zhàn)中,雖然各方意見紛歧極大(否則也不會爭論了六年之久),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他們倒也至少對當代藝術有某些一致看法:“沒有審美標準可以適用于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它純粹是市場的產(chǎn)物”、“它與公眾隔絕,后者對其一無所知”。這些“共識”本身就表明了當代藝術的危機所在:它遠離本應面對的觀眾、靠市場而非藝術本身維系、審美上又呈現(xiàn)出某種“多元停滯”狀態(tài)。這說到底并非只是當代藝術的危機,而是整個社會變遷的結(jié)果:在這個時代,高度民主和不斷推倒傳統(tǒng)之后,出現(xiàn)的是一個高度個人自由的社會,猶如葉芝詩中所言:“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沒人能說服其他人,也沒有什么標準能凌駕于萬物之上,眾聲喧嘩而漠然共處。正如在新聞事件之中,你也已無法看到惟一的真相,而只有各種說法。
在這一機制正常運作的時候,這至少還安然無事,但在退潮時,形形色色的暗礁也就露出了水面。在美好的80年代之后,法國的藝術市場在1991年初轟然崩潰,藝術品價格一落千丈——也正是因此,這場關于“當代藝術危機”的論戰(zhàn)才不早不晚于1991年爆發(fā)。和眼下的經(jīng)濟危機一樣,國家似乎成了惟一的“救市”力量:法國政府通過藝術基金購買作品,頒發(fā)獎金、資助藝術家,以各種方式積極介入。麻煩的是:這看似是件好事,但在某種意義上說卻更加劇了當代藝術的危機——甚至是最嚴重的危機。
這其間的原因說來也不難理解:國家力量支持當代藝術,一個必然的后果便是藝術家依賴其存活,結(jié)果是“藝術成為一個職業(yè)化的藝術界管制下的行業(yè)”,導致“藝術家的公務員化及其社會地位的學院化”。于是,雖然“幾乎所有人都對國家預算中1%的文化支出表示敬意”,但法國的當代藝術卻還是“原地踏步”,法國的藝術家仍是“收入可憐且不受尊重的職業(yè)”,當代藝術即使有優(yōu)秀作品仍然缺乏反饋,其結(jié)果還是迎來了最終的危機。最糟的是,在作者看來,如果國家對藝術的行政管理體制要求“文化也要有效益”,那這將是藝術的徹底公務員化——在這種觀念下,藝術的存在變成了公務員證明自己職業(yè)價值的活動,一種哪怕是無人來參與儀式也要維持的公共服務。
乍看起來,這些發(fā)生在法國的爭論與我們時空距離遙遠,但事實上在字里行間我們不難看出它對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的極強針砭意味。在這個時代,不止是經(jīng)濟、文化、藝術全球化了,危機和問題也同樣全球化了。如果對中國而言有什么不同,那可能就是某種“時差”:發(fā)生在二十年前法國的這場論戰(zhàn),對今天的中國仍具現(xiàn)實意義,而要是在二十年前反倒是超前的,因為當時的中國當代藝術尚未出現(xiàn)如此嚴重的問題。套用馬克思的話說,歷史不但會以悲劇、喜劇多次出現(xiàn),而且還會在不同地方出現(xiàn)。
5.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分)
A.當代藝術基本都是抽象、晦澀難懂的象征,它們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都是給另一些藝術家看的,而不是為了
讓公眾明白。
B.當代藝術崩潰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審美標準可以適用于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C.因為整個社會的變遷,所以當代藝術出現(xiàn)了危機。
D.套用馬克思的話,是為了說明在法國出現(xiàn)的當代藝術崩潰現(xiàn)象有可能會在中國出現(xiàn)。
E.國家力量支持當代藝術,必然會導致“藝術家的公務員化及其社會地位的學院化”。
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使當代藝術產(chǎn)生危機的原因的一項是 (3分)
因為藝術的不斷的自我破壞,不但疏離了公眾,變成一種內(nèi)行人的游戲,更重要的是如今已無任何共識
(它們多數(shù)已被視為霸權(quán)而遭摧毀)可以讓不同藝術之間對話。
當代藝術如今已無任何共識(它們多數(shù)已被視為霸權(quán)而遭摧毀)可以讓不同藝術之間對話。
因為當代藝術基本都是抽象、晦澀難懂的象征,它們創(chuàng)作出來似乎更多是給另一些藝術家看的,而不是
為了讓公眾明白。
因為法國的藝術市場在1991年初轟然崩潰,藝術品價格一落千丈。
7.為什么法國政府對當代藝術的積極介入?yún)s更加劇了當代藝術的危機?(4分)
8.綜觀全文,當代藝術有哪些危機?(4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陶庵夢憶序
張岱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駭駭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挽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后人妝點語也。
饑餓之余,好弄筆墨。因思昔日生長王謝,頗事豪華,今日罹此果報:以笠報顱,以蕢報踵,仇簪履也。以衲報裘,以苧報絺,仇輕暖也。以藿報肉,以糲報粻,仇甘旨也。以薦報床,以石報枕,仇溫柔也。以繩報樞,以甕報牖,仇爽塏也。以煙報目,以糞報鼻,仇香艷也。以途報足,以囊報肩,仇輿從也。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粱,車旅蟻穴,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癡人前不得說夢矣。
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甕,念無以償,癡坐佇想曰:“得是夢便好!”一寒士鄉(xiāng)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未真,自嚙其臂曰:“莫是夢否?”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
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因嘆慧業(yè)文人,名心難化,政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榻二王,以流傳后世,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愕窒不敢與接接:接觸 |
B.仇輿從也仇:怨恨 |
C.不次歲月次:排列 |
D.猶事雕蟲事:從事 |
A.李牧連卻之 |
B.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 |
C.予我千金,吾生若 |
D.必械手足,置老監(jiān) |
A.作者把今日的困苦饑餓歸于對往日奢華的果報,對往昔的追憶更像是無奈的夢囈。 |
B.作者所寫的《陶庵夢憶》,雜記他從前的種種見聞,不同于以往年譜、志林,寄托自己對國破家亡的感慨。 |
C.作者引用《枕中記》中“黃粱一夢”的故事,喻指自己過去的富貴生活如虛夢一場。 |
D.作者對話陵腳夫“失足破其甕”,癡念“得其夢便好”的想法持批評態(tài)度,而對寒士鄉(xiāng)試中式的不易卻抱有深深的同情。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