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句是

A.君臣不惠忠
B.是以仁者非之
C.越王擊金而退之
D.乃若夫少食惡衣、殺身而為名
D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句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句是

[     ]

A.君臣不惠忠
B.是以仁者非之
C.越王擊金而退之
D.乃若夫少食惡衣、殺身而為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一)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弊螅讼荽鬂芍。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吳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二)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小題1:下列各句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可謂智力孤危。B.期山東為三處。
C.幾何不從汝而也。D.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小題2:下列加點字中詞性活用不同類的一項是
A.憂勞可以興國。B.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C.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D.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小題3:下列各組句中加點字意義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①吾見其難為②視為止,行為遲
B.①漢軍乃覺之②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C.①盤盤焉,囷囷焉②得養(yǎng)生焉
D.①提刀而立,為之四顧②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
小題4:下列句子中與“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然今卒困于此。B.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C.趙嘗五戰(zhàn)于秦。D.不忍殺之,以賜公。
小題5: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騎能屬者百余人耳——能夠跟上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B.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所遇到的對手都被我擊破了,所打擊的敵人都臣服了。
C.與嬴而不助五國也——是因為親附秦國卻不幫助五國。
D.燕趙之君,始有遠略——燕趙兩國的君王,才開始有謀略。
小題6: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況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項羽帶領(lǐng)八百壯士夜間突圍成功,一路逃亡,又被農(nóng)夫所騙誤入沼澤,逃到東城縣,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數(shù)千。
B.東城快戰(zhàn)中,項羽明知必死,沒有退縮,愿意拼死決戰(zhàn),這主要表現(xiàn)他知恥重義。
C.文段(二)從“不賂者以賂者喪”這一方面來論證中心論點。
D.文段(二)依次從齊燕趙三國分析各自滅亡的原因之后,進一步從反面作假設(shè)推論,以證明確實是“不賂者以賂者喪”。
小題7:下列各句中對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伶官傳序》在議論的文字中,多用反問句、疑問句,是說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全文以“嗚呼”起筆,一嘆再嘆,以嘆始終,于反復詠嘆中顯示委婉的韻致。
B.司馬遷寫人物,有時是一場寫多人,有時是連續(xù)集中地寫一人!俄椨鹬馈分袑椨鸬膶懛ㄊ峭ㄟ^三個連續(xù)事件集中表現(xiàn)了他的性格特點。
C.《六國論》首段從論古入,收尾以慨今出,表面上是歷史論文,實際上論古諷今,現(xiàn)實針對性很強。
D.《阿房宮賦》一文文采煥然,使用了許多形象生動的修辭手法,如寫阿房宮的占地之廣、建筑之高就用了夸張的手法,描寫宮中歌舞的感受使用白描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西桂林中學2011-2012學年高一上學期段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乃號令于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贝蠓蚍N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曰:“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執(zhí)其手而與之謀。遂使之行成于吳。

  子胥①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zhàn)之國也;三江環(huán)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于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②,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

  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曰:“子茍赦越國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將進之。”太宰嚭諫曰:“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注:①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名員,字子胥。②上黨之國:中原諸國。

(1)

選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  ]

A.

吾與之共越國之政(管理)

B.

賈人夏則皮(買,購入)

C.

遂使之行于吳(講和)

D.

越人美女八人(打扮)

(2)

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

例句:執(zhí)其手與之謀

[  ]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求子

B.

暮寢思之

C.

位尊無功,俸厚而無勞

D.

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

(3)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分類正確的一項

縋而出,見秦伯

②沒死以

③今夫差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④吾妻之我者

⑤孔子登東山而

⑥猶不能恃無功之

⑦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

⑧能刺寡人之過者

⑨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

[  ]

A.

①④⑧/②⑦/③⑤⑨/⑥

B.

①⑧/②⑦/③⑨/④⑤/⑥

C.

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

D.

①⑧/②⑥⑦/③⑤/④⑨

(4)

下列句子的類型與其它三項不相同的一項

[  ]

A.

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B.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C.

其有敢不盡力者乎

D.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

(5)

下列說法不符合選文意思的一項

[  ]

A.

越王棲于會嵇山之后才開始尋求謀臣。

B.

選文第一段,大夫種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責備越王平日沒有培養(yǎng)謀臣以備用時。

C.

伍子胥認為:吳越兩國相鄰,勢不兩立,不滅掉吳國,越國就得不到更好的發(fā)展。

D.

吳王夫差與越國訂立了盟約而后撤兵。

(6)

翻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1.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江環(huán)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于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茍赦越國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將進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安福中學09-10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也。反以明經(jīng)①舉,授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仁杰為吏人誣告,立本見而謝曰:“仲尼云:‘觀過知仁矣!阆驴芍^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仁杰孝友絕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鄭崇質(zhì),母老且病,當充絕域,仁杰謂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遠使,豈可貽親萬里之憂!”乃詣長史藺仁基,請代崇質(zhì)而行。
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武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坐誤斫昭陵柏樹,仁杰奏罪當免職,高宗令即誅之,仁杰又奏罪不當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弊笥覍偃式芰畛,仁杰曰:“……陛下作法,懸之象魏②,徒、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百姓何所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后,謂陛下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寵用事,朝廷懾懼,仁杰奏之,請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曰:“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之類,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于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誡。本立竟得罪,繇③是朝廷肅然!
越王貞④稱兵汝南事敗,緣坐者六七百人,籍沒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杰哀其詿⑤國誤,緩其獄,密表奏曰:“臣欲顯奏,似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復毀,意不能定。此輩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碧厣庠,配流豐州,諸次于寧州,父老迎而勞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輩邪?”相攜哭于碑下,齋三日而后行。齋三日而后行。諸囚至流所,復相與立碑頌狄君之德。
(《舊唐書·狄仁杰傳》)
[注:①明經(jīng):唐代科舉中一種主要科目。②象魏:古代天子、諸候?qū)m門外的闕。制定了法律就在象魏上懸掛公布!皯抑笪骸本褪枪诒姷囊馑。③繇(yóu):由。④越王貞:太宗第八子,起兵反武則天,失敗自殺。⑤詿(guà):連累]
【小題1】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有錯的一項是(    )

A.立本見而謝曰謝:道歉
B.仁杰孝友絕人絕:拒絕
C.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虧:破壞
D.恐乖陛下存恤之旨乖:違背
【小題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仁杰為吏人誣告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
B.母老且病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C.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D.今陛下以昭陟一株柏殺一將軍然后以六合為家
【小題3】下面的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明狄仁杰執(zhí)法嚴明的一組是(    )
①乃詣長史藺仁基,請代崇質(zhì)而行      ②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
③仁杰又奏罪不當死    ④仁杰奏之,請付法寺
⑤父老迎而勞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輩子?”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D.③④
【小題4】下面的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狄仁杰被人誣告,工部尚書閻立本當時做河南道黜陟使,查辦此事后,稱贊狄仁杰是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的明珠。
B.狄仁杰對朋友非常友善,得知鄭崇質(zhì)家有年老多病的母親而要派去戍守邊境時,主動請求代替鄭崇質(zhì)前往。
C.狄仁杰敢于犯顏力諫,嚴明執(zhí)法,使武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左司郎中王本立等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D.狄仁杰執(zhí)法寬嚴有度,在越王貞起兵反叛一案中,私下請求皇上赦免了那些牽連犯罪的人及其家屬,當?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都為他立碑頌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安福中學09-10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也。反以明經(jīng)①舉,授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仁杰為吏人誣告,立本見而謝曰:“仲尼云:‘觀過知仁矣!阆驴芍^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比式苄⒂呀^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鄭崇質(zhì),母老且病,當充絕域,仁杰謂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遠使,豈可貽親萬里之憂!”乃詣長史藺仁基,請代崇質(zhì)而行。
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武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坐誤斫昭陵柏樹,仁杰奏罪當免職,高宗令即誅之,仁杰又奏罪不當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左右屬仁杰令出,仁杰曰:“……陛下作法,懸之象魏②,徒、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百姓何所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后,謂陛下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寵用事,朝廷懾懼,仁杰奏之,請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曰:“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之類,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于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誡。本立竟得罪,繇③是朝廷肅然。”
越王貞④稱兵汝南事敗,緣坐者六七百人,籍沒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杰哀其詿⑤國誤,緩其獄,密表奏曰:“臣欲顯奏,似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復毀,意不能定。此輩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特赦原之,配流豐州,諸次于寧州,父老迎而勞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輩邪?”相攜哭于碑下,齋三日而后行。齋三日而后行。諸囚至流所,復相與立碑頌狄君之德。
(《舊唐書·狄仁杰傳》)
[注:①明經(jīng):唐代科舉中一種主要科目。②象魏:古代天子、諸候?qū)m門外的闕。制定了法律就在象魏上懸掛公布!皯抑笪骸本褪枪诒姷囊馑肌"埕恚▂óu):由。④越王貞:太宗第八子,起兵反武則天,失敗自殺。⑤詿(guà):連累]
1.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有錯的一項是(    )

A.立本見而謝曰謝:道歉

B.仁杰孝友絕人絕:拒絕

C.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虧:破壞

D.恐乖陛下存恤之旨乖:違背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仁杰為吏人誣告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

B.母老且病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C.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D.今陛下以昭陟一株柏殺一將軍然后以六合為家

3.下面的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明狄仁杰執(zhí)法嚴明的一組是(    )
①乃詣長史藺仁基,請代崇質(zhì)而行      ②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
③仁杰又奏罪不當死    ④仁杰奏之,請付法寺
⑤父老迎而勞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輩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4.下面的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狄仁杰被人誣告,工部尚書閻立本當時做河南道黜陟使,查辦此事后,稱贊狄仁杰是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的明珠。

B.狄仁杰對朋友非常友善,得知鄭崇質(zhì)家有年老多病的母親而要派去戍守邊境時,主動請求代替鄭崇質(zhì)前往。

C.狄仁杰敢于犯顏力諫,嚴明執(zhí)法,使武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左司郎中王本立等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D.狄仁杰執(zhí)法寬嚴有度,在越王貞起兵反叛一案中,私下請求皇上赦免了那些牽連犯罪的人及其家屬,當?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都為他立碑頌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也。反以明經(jīng)①舉,授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仁杰為吏人誣告,立本見而謝曰:“仲尼云:‘觀過知仁矣!阆驴芍^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比式苄⒂呀^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鄭崇質(zhì),母老且病,當充絕域,仁杰謂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遠使,豈可貽親萬里之憂!”乃詣長史藺仁基,請代崇質(zhì)而行。
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武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坐誤斫昭陵柏樹,仁杰奏罪當免職,高宗令即誅之,仁杰又奏罪不當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弊笥覍偃式芰畛,仁杰曰:“……陛下作法,懸之象魏②,徒、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百姓何所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后,謂陛下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寵用事,朝廷懾懼,仁杰奏之,請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曰:“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之類,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于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誡。本立竟得罪,繇③是朝廷肅然。”
越王貞④稱兵汝南事敗,緣坐者六七百人,籍沒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杰哀其詿⑤國誤,緩其獄,密表奏曰:“臣欲顯奏,似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復毀,意不能定。此輩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碧厣庠,配流豐州,諸次于寧州,父老迎而勞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輩邪?”相攜哭于碑下,齋三日而后行。齋三日而后行。諸囚至流所,復相與立碑頌狄君之德。
(《舊唐書·狄仁杰傳》)
[注:①明經(jīng):唐代科舉中一種主要科目。②象魏:古代天子、諸候?qū)m門外的闕。制定了法律就在象魏上懸掛公布!皯抑笪骸本褪枪诒姷囊馑。③繇(yóu):由。④越王貞:太宗第八子,起兵反武則天,失敗自殺。⑤詿(guà):連累]
小題1: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有錯的一項是(    )
A.立本見而謝曰謝:道歉
B.仁杰孝友絕人絕:拒絕
C.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虧:破壞
D.恐乖陛下存恤之旨乖:違背
小題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仁杰為吏人誣告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
B.母老且病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C.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D.今陛下以昭陟一株柏殺一將軍然后以六合為家
小題3:下面的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明狄仁杰執(zhí)法嚴明的一組是(    )
①乃詣長史藺仁基,請代崇質(zhì)而行      ②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
③仁杰又奏罪不當死    ④仁杰奏之,請付法寺
⑤父老迎而勞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輩子?”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D.③④
小題4:下面的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狄仁杰被人誣告,工部尚書閻立本當時做河南道黜陟使,查辦此事后,稱贊狄仁杰是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的明珠。
B.狄仁杰對朋友非常友善,得知鄭崇質(zhì)家有年老多病的母親而要派去戍守邊境時,主動請求代替鄭崇質(zhì)前往。
C.狄仁杰敢于犯顏力諫,嚴明執(zhí)法,使武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左司郎中王本立等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D.狄仁杰執(zhí)法寬嚴有度,在越王貞起兵反叛一案中,私下請求皇上赦免了那些牽連犯罪的人及其家屬,當?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都為他立碑頌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試題。

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也。反以明經(jīng)①舉,授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仁杰為吏人誣告,立本見而謝曰:“仲尼云:‘觀過知仁矣!阆驴芍^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比式苄⒂呀^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鄭崇質(zhì),母老且病,當充絕域,仁杰謂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遠使,豈可貽親萬里之憂!”乃詣長史藺仁基,請代崇質(zhì)而行。

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武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坐誤斫昭陵柏樹,仁杰奏罪當免職,高宗令即誅之,仁杰又奏罪不當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弊笥覍偃式芰畛觯式茉唬骸啊菹伦鞣,懸之象魏②,徒、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百姓何所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后,謂陛下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寵用事,朝廷懾懼,仁杰奏之,請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曰:“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之類,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于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誡。本立竟得罪,繇③是朝廷肅然!

越王貞④稱兵汝南事敗,緣坐者六七百人,籍沒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杰哀其詿⑤國誤,緩其獄,密表奏曰:“臣欲顯奏,似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復毀,意不能定。此輩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特赦原之,配流豐州,諸次于寧州,父老迎而勞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輩邪?”相攜哭于碑下,齋三日而后行。齋三日而后行。諸囚至流所,復相與立碑頌狄君之德。

(《舊唐書·狄仁杰傳》)

[注:①明經(jīng):唐代科舉中一種主要科目。②象魏:古代天子、諸候?qū)m門外的闕。制定了法律就在象魏上懸掛公布!皯抑笪骸本褪枪诒姷囊馑。③繇(yóu):由。④越王貞:太宗第八子,起兵反武則天,失敗自殺。⑤詿(guà):連累]

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有錯的一項是(     )

A、立本見而謝曰              謝:道歉

B、仁杰孝友絕人              絕:拒絕

C、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      虧:破壞

D、恐乖陛下存恤之旨          乖:違背

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仁杰為吏人誣告      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

B.母老且病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C.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        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D.今陛下以昭陟一株柏殺一將軍    然后以六合為家

下面的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明狄仁杰執(zhí)法嚴明的一組是(     )

①乃詣長史藺仁基,請代崇質(zhì)而行       ②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

③仁杰又奏罪不當死     ④仁杰奏之,請付法寺

⑤父老迎而勞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輩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下面的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狄仁杰被人誣告,工部尚書閻立本當時做河南道黜陟使,查辦此事后,稱贊狄仁杰是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的明珠。

B.狄仁杰對朋友非常友善,得知鄭崇質(zhì)家有年老多病的母親而要派去戍守邊境時,主動請求代替鄭崇質(zhì)前往。

C.狄仁杰敢于犯顏力諫,嚴明執(zhí)法,使武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左司郎中王本立等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D.狄仁杰執(zhí)法寬嚴有度,在越王貞起兵反叛一案中,私下請求皇上赦免了那些牽連犯罪的人及其家屬,當?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都為他立碑頌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中新教材同步導學(高一·下) 題型:01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已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后左右之親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則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t4,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也;家焉疃X之,欲與疏遠之臣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yǎng)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zhì)。雖有圣智,不能與謀。謀之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nèi),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則禍斯及矣使其一悟,捽(zu$)而去之可也;抡咧疄榈湥m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禍者,謂此也。可不戒哉!

歐陽修《五代史宦者傳論》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宦者之害,非一
端:原因。
B.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
患:憂慮。
C.欲與疏遠之臣左右之親近
圖:圖謀。
D.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而起
資:理由。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其源深女禍。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人歟?

B.能以小善人之意。

木直繩,輮以為輪。

C.蓋其漸積而勢使之也。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糅使之也。

D.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使三國各愛其地。

3.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  ]

A.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于女禍。

B.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C.待其已信,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

D.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4.選出與其它三項特殊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

A.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

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故曰“深于女禍”者,謂此也。

5.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大概這是由于他們掌管的事務易接近皇帝而且關(guān)系親狎,他們的心性偏狹而且狠毒。

B.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君主的安危由宦官的喜怒所決定,禍殃災難潛伏在宮廷內(nèi)部。

C.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因而,后果最嚴重的,是丟了天下,其次就是丟了性命。

D.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則禍斯及矣--女色的確能迷惑君主,但宮女不被君主寵幸且始終不能醒悟,那么,宦官所造成的禍殃也會波及到她們的頭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廣西桂林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題。

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乃號令于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贝蠓蚍N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曰:“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執(zhí)其手而與之謀。遂使之行成于吳。

子胥①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zhàn)之國也;三江環(huán)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于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②,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

  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曰:“子茍赦越國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將進之!碧讎褐G曰:“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注:①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名員,字子胥。  ②上黨之國:中原諸國。

1.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

  A. 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管理)          B. 賈人夏則資皮(買,購入)

C. 遂使之行成于吳(講和)              D. 越人飾美女八人(打扮)

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    )

例句:執(zhí)其手而與之謀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B. 暮寢而思之

C. 位尊而無功,俸厚而無勞              D. 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

3.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分類正確的一項(    )

①夜縋而出,見秦伯        ②沒死以聞             ③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④吾妻之美我者            ⑤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⑥猶不能恃無功之尊

⑦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    ⑧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⑨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

A.①④⑧/②⑦/③⑤⑨/⑥           B.①⑧/②⑦/③⑨/④⑤/⑥

C.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          D.①⑧/②⑥⑦/③⑤/④⑨

4.下列句子的類型與其它三項不相同的一項(    )

A. 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B.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C. 其有敢不盡力者乎                   D.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

5.下列說法不符合選文意思的一項(    )

A.越王棲于會嵇山之后才開始尋求謀臣。

B. 選文第一段,大夫種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責備越王平日沒有培養(yǎng)謀臣以備用時。

C. 伍子胥認為:吳越兩國相鄰,勢不兩立,不滅掉吳國,越國就得不到更好的發(fā)展。

D. 吳王夫差與越國訂立了盟約而后撤兵。

6.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3分)

7.三江環(huán)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于是矣!(4分)

8.子茍赦越國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將進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3-2014學年浙江省溫州市十校聯(lián)合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共19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2分)

【甲】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節(jié)選自《逍遙游》)

【乙】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郑延趪腥杖。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子知之乎?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①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②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節(jié)選自《秋水》) 

 [注]①練實:竹子開花后結(jié)的果實。②鴟chī,貓頭鷹一類的鳥。

1.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今子欲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仆口語遭遇此禍 

B.宋榮子猶然笑                    辯乎榮辱境     

C.搜國中三日三夜                  圣人不凝滯物                    

D.旬有五日后反                    何不淈其泥揚其波

2.對下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故夫知效一官,行一鄉(xiāng)    比:合乎        B.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我邪       嚇:恐嚇

C.彼且乎待哉             惡:何          D.彼于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          致:給予                

3.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惠子梁,莊子往見之

A.流俗之所也                       B.赭衣,關(guān)三木   

C.臣具以表                         D.固知死生為虛誕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御六氣之辯                     B.雖趣舍萬殊

C.古者富貴而名摩滅                   D.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5.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的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提到宋榮子是為了說明“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自視甚

高,十分可笑。

B.列子御風而行,輕妙飄然,他超然脫俗,但還沒達到逍遙的境界。

C.“無己”、“無功”、“無名”也即“無所待”,就要培育一個屬于靈性的、充滿無限自由和諧的廣大的精神世界,反映了莊子追求絕對心靈自由的要求。

D.乙文中,莊子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鄙視功名利祿,追求高潔和自由的態(tài)度。形象生動,尖銳痛快,余味無窮。體現(xiàn)了莊子散文的獨特風格,使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為一體。  

6.翻譯下面的句子。(共9分)

(1)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2)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2分)

                                                                                           

(3)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