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對“之”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是 |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老之將至 ③興感之由 ④后之覽者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兩個“竊”字的意思相同,兩個“子”字的意思也相同。 |
B.兩個“竊”字的意思不同,兩個“子”字的意思也不同。 |
C.兩個“竊”字的意思相同,兩個“子”字的意思不同。 |
D.兩個“竊”字的意思不同,兩個“子”字的意思相同。 |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也不同。 | D.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也相同。 |
A.左師公請求太后,讓其少子補黑衣之?dāng)?shù),其目的是以此為話題,委婉勸諫太后。 |
B.左師觸龍私下里認(rèn)為趙太后愛燕后不如愛長安君。 |
C.左師觸龍認(rèn)為,為子女作長遠(yuǎn)打算才是真正地愛護自己的子女。 |
D.燕后遠(yuǎn)嫁,趙后思念她,每次祭祀時,趙后必為她祈禱,保佑她不被送回來。左師認(rèn)為這才是真正為子女作長遠(yuǎn)打算。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劉寵,字祖榮,東萊牟平人,齊悼惠王之后。悼惠王子孝王將閭,將閭少子封牟平侯,子孫家焉。父丕,博學(xué),號為通儒。
寵少受父業(yè),以明經(jīng)舉孝廉,除東平陵令,以仁惠為民所愛。母疾,棄官去。百姓將送塞道,車不得進,乃輕服遁歸。
后四遷為豫章太守,又三遷會稽太守。山民愿樸,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頗為官吏所擾。寵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遷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老叟,龍眉皓發(fā),自若邪山谷間出,人赍百錢以送寵。寵勞之曰:“父老何自苦?”對曰:“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它守時吏發(fā)求民間,至夜不絕,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年老曹值圣明,今聞當(dāng)見棄去。故自扶奉送。”寵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為人選一大錢受之。
轉(zhuǎn)為宗正、大鴻臚。延嘉四年,代黃瓊為司空,以陰霧愆陽免。頃之,拜將作大匠,復(fù)為宗正。建寧元年,代王暢為司空,頻遷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歸鄉(xiāng)里。
寵前后歷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準(zhǔn)約省素,家無貨積。嘗出京師,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頓灑掃,以待劉公,不可得也!睂櫉o言而去。時人稱其長者,以老病卒于家。
(《后漢書·劉寵傳》)
1.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子孫家焉 家:安家。
B.寵簡除煩苛 簡:選擇。
C.或狗吠竟夕 竟:整個。
D.今聞當(dāng)見棄去 見:表被動。
2比較下列各句中“以”字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
①以仁惠為民所愛 ②人赍百錢以送寵 ③二年,以日食策免 ④整頓灑掃,以待劉公
A.①與③相同,②與④相同
B.①與③相同,②與④不同
C.①與③不同,②與④相同
D.①與③不同,②與④不同
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能夠表現(xiàn)劉寵仁惠的一組是( )
①車不得進,乃輕服遁歸 ②寵簡除煩苛,禁察非法 ③后四遷為豫章太守 ④寵勞之曰:“父老何自苦?” ⑤拜將作大匠,復(fù)為宗正 ⑥以日食策免,歸鄉(xiāng)里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劉寵的祖父原是齊王的后代,后來遷居牟平。其父劉丕也是一個很有學(xué)問的大儒。
B.劉寵年輕時跟隨父親學(xué)習(xí),因精通經(jīng)學(xué)被薦舉為孝廉,后授東平陵縣令,因仁愛惠民被吏民愛戴。
C.山陰縣有五六個眉毛頭發(fā)都白了的老人,拿著錢來謝劉寵,以表示對他懲處擾民官吏的感謝。
D.劉寵曾多次擔(dān)任卿相大官,但他清廉樸素,家里沒有多少資財。他曾經(jīng)從京師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因不認(rèn)識他而把他拒之門外。
5.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若邪山谷間出。
(2)父老何自苦?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劉寵,字祖榮,東萊牟平人,齊悼惠王之后。悼惠王子孝王將閭,將閭少子封牟平侯,子孫家焉。父丕,博學(xué),號為通儒。
寵少受父業(yè),以明經(jīng)舉孝廉,除東平陵令,以仁惠為民所愛。母疾,棄官去。百姓將送塞道,車不得進,乃輕服遁歸。
后四遷為豫章太守,又三遷會稽太守。山民愿樸,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頗為官吏所擾。寵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遷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老叟,龍眉皓發(fā),自若邪山谷間出,人赍百錢以送寵。寵勞之曰:“父老何自苦?”對曰:“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它守時吏發(fā)求民間,至夜不絕,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年老曹值圣明,今聞當(dāng)見棄去。故自扶奉送!睂櫾唬骸拔嵴文芗肮孕?勤苦父老!”為人選一大錢受之。
轉(zhuǎn)為宗正、大鴻臚。延嘉四年,代黃瓊為司空,以陰霧愆陽免。頃之,拜將作大匠,復(fù)為宗正。建寧元年,代王暢為司空,頻遷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歸鄉(xiāng)里。
寵前后歷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準(zhǔn)約省素,家無貨積。嘗出京師,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頓灑掃,以待劉公,不可得也!睂櫉o言而去。時人稱其長者,以老病卒于家。
(《后漢書·劉寵傳》)
1.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子孫家焉 家:安家。
B.寵簡除煩苛 簡:選擇。
C.或狗吠竟夕 竟:整個。
D.今聞當(dāng)見棄去 見:表被動。
2比較下列各句中“以”字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
①以仁惠為民所愛 ②人赍百錢以送寵 ③二年,以日食策免 ④整頓灑掃,以待劉公
A.①與③相同,②與④相同
B.①與③相同,②與④不同
C.①與③不同,②與④相同
D.①與③不同,②與④不同
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能夠表現(xiàn)劉寵仁惠的一組是( )
①車不得進,乃輕服遁歸 ②寵簡除煩苛,禁察非法 ③后四遷為豫章太守 ④寵勞之曰:“父老何自苦?” ⑤拜將作大匠,復(fù)為宗正 ⑥以日食策免,歸鄉(xiāng)里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劉寵的祖父原是齊王的后代,后來遷居牟平。其父劉丕也是一個很有學(xué)問的大儒。
B.劉寵年輕時跟隨父親學(xué)習(xí),因精通經(jīng)學(xué)被薦舉為孝廉,后授東平陵縣令,因仁愛惠民被吏民愛戴。
C.山陰縣有五六個眉毛頭發(fā)都白了的老人,拿著錢來謝劉寵,以表示對他懲處擾民官吏的感謝。
D.劉寵曾多次擔(dān)任卿相大官,但他清廉樸素,家里沒有多少資財。他曾經(jīng)從京師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因不認(rèn)識他而把他拒之門外。
5.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若邪山谷間出。
(2)父老何自苦?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閱讀下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已;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jì);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shè)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已。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jǐn)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節(jié)選自《禮記·禮運》
(1)下面加粗字讀音釋義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
①男有分②幼有所長
(2)下列句中加粗字與“以正君臣”的“正”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
(3)下列三句中“此”字所指找的對象,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而兵由此起 ②由此其選也 ③如有不由此者
(4)“在勢者去,眾以為殃”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A.有權(quán)勢的人就要離開,因為百姓認(rèn)為他是禍害
B.在位的統(tǒng)治者就要被罷免職位,因為百姓認(rèn)為他是禍患
C.有權(quán)勢的人只好離開,因為百姓以他不用禮為禍害
D.在位的統(tǒng)治者就要被罷免職位,因為百姓以他不用禮為禍害
(5)對“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翻譯正確的是
[ ]
A.(人們)不讓財物扔在地上,但也不必收藏在自己家里
B.財物不好就把它扔在地上,不一定把它藏在自己的家里
C.(人們)不讓財物扔在地上,但也不必把自己藏起來
D.財物不好就把它扔在地上,但也不必收藏在自己家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山東省濟寧一中高三第一次質(zhì)量檢測理科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12分,每小題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論語·先進》
【小題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夫子哂之哂:微笑。 |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
C.因之以饑饉因:趁著 | D.如或知爾,則何以哉或:有人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
B.①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②為國以禮 |
C.①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D.①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②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與其它不同。 |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
A.曾皙描繪了一幅和諧寧靜萬民同樂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個國家德政達(dá)到極致的體現(xiàn),這正好符合孔子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因此孔子說“吾與點也”。 |
B.此篇結(jié)構(gòu)完整,人物形象鮮明:子路性急直率,有點粗疏魯莽;冉有、公西華謙虛謹(jǐn)慎,平易謙和;曾晰則顯得從容不迫,逍遙自在,甚至有點狂放不羈。 |
C.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雋,絲毫沒有斧鑿痕跡,卻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賢論志的圖畫。 |
D.弟子們談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態(tài)度:對曾皙表示非常贊同,甚至欣賞;對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達(dá)對弟子的滿意;對冉有、公西華沒有表示可否。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陜西省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吳充,字沖卿,建州浦城人。未冠舉進士,入為國子監(jiān)直講、吳王宮教授。等輩多與宗室狎,充齒最少,獨以嚴(yán)見憚,相率設(shè)席受經(jīng)。
選人胡宗堯者,翰林學(xué)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銓歐陽修為之請,仇家譖修以為黨宿,詔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讒逐。若以為私,則臣愿與修同貶。”于是修復(fù)留,而充改知太常禮院。張貴妃薨,治喪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紙行文書,不令同僚知。充移開封治吏罪,忤執(zhí)政意,出知高郵軍。神宗諭以任用意,知諫院!
王安石參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諫職,為翰林學(xué)士。三年,拜樞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請招還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領(lǐng)所部,永為外臣,無庸復(fù)列置郡縣,殫財屈力。時方以開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進樞密使。充不善安石所為,數(shù)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無與,欲相之。安石去,遂代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充欲有所變革,乞召還司馬光數(shù)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語,與之書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洶洶。民困于煩苛,日夜引領(lǐng),冀朝廷覺悟,一變敝法!背渖钏贾,終不能用。王珪與充并相,忌充,陰掣其肘。而充素惡蔡確,確治相州獄,捕安持及親戚、官屬考治,欲鉤致充語,帝獨明其亡他。及確之預(yù)政,充與議變法于前,數(shù)為所詘。安南師出無功而知諫院張璪又謂充與郭逵書止其進兵復(fù)置獄充既數(shù)遭同列困毀積憂畏疾益侵。元豐三年,罷為觀文殿大學(xué)士。卒,年六十。充內(nèi)行修飭,事兄甚謹(jǐn)。為相務(wù)安靜,性沉密,對家人語,未嘗及國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將終,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謂充心正而力不足,譏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七十一)
11.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
A.相率設(shè)席受經(jīng) 接受,學(xué)習(xí)
B.仇家譖修以為黨宿,詔出修同州 誣陷
C.無庸列置郡縣,殫財屈力 竭盡,耗盡
D.帝獨明其亡他 無,沒有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判銓歐陽修為之請 數(shù)為所詘
B.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紙行文書 光亦以充可告語
C.民困于煩苛 充與議變法于前
D.自新法之行 及確之預(yù)政
13.下列各組句子中,都能表現(xiàn)吳充性格沉穩(wěn)周密的一組是(3分)( )
A.獨以嚴(yán)見憚,相率設(shè)席受經(jīng) 充深思之,終不能用
B.引嫌解諫職,為翰林學(xué)士 充移開封治吏罪,忤執(zhí)政意
C.充欲有所變革,乞召還司馬光等數(shù)十人 及確之預(yù)政,充與議變法于前
D.無庸復(fù)列置郡縣,殫財屈力 將終,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
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3分)( )
A.吳充還未成年就考中了進士。做吳王宮教授時,得到寵愛。在與皇帝宗室親密交往的同事中,要數(shù)吳充最年輕。
B.歐陽修因為替胡宗堯講話被仇家陷害,吳充向皇上進言強調(diào)歐陽修的忠直,使得歐陽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吳充雖然是王安石的親家,但卻和王安石的政見不太相同;在王安石離開朝廷后,吳充也曾想改變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請求皇上召回司馬光等人。
D.吳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也盡心盡力為朝廷效力,但世人評價他是為人正直卻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無能為力時還不懂得急流勇退。
15.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分)
安 南 師 出 無 功 而 知 諫 院 張 璪 又 謂 充 與 郭 逵 書 止 其 進 兵 復(fù) 置 獄 充 既 數(shù) 遭 同 列 困 毀 積 憂 畏 疾 益 侵。
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7分)
①修忠直,不宜用讒逐。若以為私,則臣愿與修同貶。(3分)
②充不善安石所為,數(shù)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無與,欲相之。(4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xué)年山東省煙臺市高三5月適應(yīng)性練習(xí)(二)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七代①論
蘇轍
英雄之士,能因天下之勢而遂成之。天下之勢,未有可以必成者也,而英雄之士,常因其隙而入于其間,堅忍而不變,是以天下之勢遂成而不可解。
自晉以下,天下何其紛紛也。強者不能以相吞,而弱者不能以相服,其德不足以相君臣,而其兵不足以相吞滅。天下大亂,離而為南北,北又離而為東西,其君臣又自相篡取而為七代,至于隋而后合而為一。蓋其間百有余年之中,其賢君名臣累累而出者,不為少矣。然而南不能渡河以有北之民;而北不能過江以侵南之地。豈其百年之間。南無間之足乘,而北無隙之要入哉?蓋亦其勢之有所不可者也。七代之際,天下嘗有變矣。宋取之晉,齊取之宋,梁取之齊,陳取之梁,而周、齊取之后魏。此五釁者,兵交而不解,內(nèi)亂而無救,其間非小也,而其四鄰拱手遠(yuǎn)望,而莫敢入。蓋其取之者,誠有以待之,而不可以乘其倉卒也。嘗試論之。姚泓②、宋武之際,天下將合之際也。姚興既死,而秦地大亂。武帝舉江南之兵長驅(qū)以攻秦,兵不勞而關(guān)中定。此天下之一時也。及夫劉穆③之死,關(guān)中未安,席不及暖,兵不及息,而奔走以防江南之亂,留孺子孱將,以抗四方強悍之虜,則天下之勢已遂去矣。且此惟不能因天下之勢而遂成之也,則夫天下之勢亦隨去之而已矣。
嗟夫!使武帝既入關(guān),因而居之,以鎮(zhèn)撫其人民,南漕江淮之資,西引巴漢之粟,而內(nèi)因關(guān)中之盛,厲兵秣馬,以問四方之罪戾。當(dāng)此之時,天下可以指麾而遂定矣,而何江南之足以蒂芥夫吾心哉!然而其事則不可以不察也,其心將有所取乎晉,而恐夫人之反之于南,是以其心憂懼顛倒,而不見天下之勢。孔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惫史蛴锌梢匀√煜轮畡荻活,以求移其君,而遂失之者,宋武之罪也。
【注】①七代:南北朝時期的七個朝代。②姚泓(388年—417年),字元子,十六國時期后秦政權(quán)的最后一位君主,后秦文桓帝姚興長子。③劉穆:宋武帝劉裕的左仆射。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五釁者,兵交而不解 釁:間隙、縫隙。
B、武帝舉江南之兵長驅(qū)以攻秦 舉:發(fā)動,率領(lǐng)。
C、席不及暖,兵不及息 息:呼吸,嘆息。
D、南漕江、淮之資,西引巴、漢之栗 引:取得,拿來。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強者不能以相吞,而弱者不能以相服 ②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B、①其賢君名臣累累而出者不為少矣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軟
C、①及夫劉穆之死,關(guān)中未安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①是以其心憂慎顛倒,面不見天下之勢 ②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用來說明沒有“因天下之勢”的一組是
①天下大亂,離而為南北,北又離為東西
②而其四鄰拱手遠(yuǎn)望,而莫敢入
③而秦地大亂,武帝舉江南之兵長驅(qū)以攻秦
④而奔走以防江南之亂,留孺子孱將以抗四力強悍之虜
⑤南漕江、淮之資,西引巴、漢之栗,而內(nèi)因關(guān)中之盛
⑥是以其心憂慎顛倒,而不見天下之勢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之勢未有可以必成者也”是本文的中心論點,作者開篇就提出這一觀點,開宗明義,觀點鮮明,全文緊扣這一觀點展開論述。
B、作者認(rèn)為自晉以來百余年國家沒有統(tǒng)一的原因,是各當(dāng)權(quán)者不善于抓住機遇,不敢采取果斷行動,一味等靠而錯失良機。
C、宋武帝劉裕秦順利平定中關(guān)后,沒有判斷準(zhǔn)形勢,采取了錯誤的舉措施,喪失了統(tǒng)一全國的機會,照作者的觀點來看,劉裕并非“英雄之士”。
D、作者引用孔子的話目的是說明宋武帝“見小利”而“大事不成”。邊里的“小利”是指控制“江南”,“大事”則指攻取晉而統(tǒng)一天下。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豈其百年之間,南無間之足乘,而北無隙之可入哉?(4分)
(2)嘗試論之,姚泓、宋武之際,天下將合之際也。(3分)
(3)其心將有所取乎晉,而恐夫人之反之于南。(3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