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請選擇鑒別下列各組中兩種固體物質(zhì)的試劑或者方法.
AgCl和BaCO3稀鹽酸、Cu粉和CuO稀硫酸或觀察顏色、KMnO4和MnO2雙氧水或觀察顏色.

分析 ①根據(jù)碳酸根離子與酸反應進行分析;
②根據(jù)硫銅與酸不反應、氧化銅與硫酸反應;觀察顏色等進行分析;
③根據(jù)KMnO4、MnO2加熱是否生成氧氣、或分別滴入雙氧水生成氣體;觀察顏色等進行分析;

解答 解:①AgCl與稀鹽酸不反應,無現(xiàn)象;BaCO3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有氣泡;
②硫酸和銅不會反應,但硫酸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銅溶液顯藍色;
觀察顏色:Cu粉為紅色,CuO為黑色;
③KMnO4、MnO2分別滴入雙氧水,生成氣體的為MnO2,無氣體生成的為KMnO4
觀察顏色:KMnO4為紫紅色,MnO2為黑色;
故答案為:
 稀鹽酸、稀硫酸或觀察顏色、雙氧水或觀察顏色.

點評 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需要鑒別物質(zhì)的性質(zhì),然后將選項中的物質(zhì)代入題中進行驗證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qū)九年級5月中考模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場所掛的圖標與“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

A. 液化氣站 B. 煤礦的井下通道 C. 農(nóng)產(chǎn)品批發(fā)市場 D. 電影院等娛樂場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九年級中考一;瘜W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等體積的滴有紅墨水的水和酒精分別緩緩注入下圖所示的裝置中,蓋緊膠塞將兩種液體混合,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從該實驗中,能得到的結論是

A.分子變小了 B.分子間有間隔

C.不同分子間一定發(fā)生化學反應 D.酒精不能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現(xiàn)象與化學變化無關的是( 。
A.花生霉變B.水的蒸餾C.水分解D.鐵生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根據(jù)圖示的反應情況,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部分反應物沒有參與反應
B.發(fā)生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C.生成兩種產(chǎn)物的質(zhì)量比為22:7
D.反應過程中參加反應的NO破裂成了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根據(jù)如圖所示裝置,回答有關氣體制取的問題.

(1)實驗室用B裝置制取O2時,應選用的藥品有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
(2)D裝置和C相比,收集氣體時的優(yōu)點是收集的氧氣比較純凈.
(3)若用A、D組合制取O2,在沒有錯誤操作的情況下,當有氣泡從集氣瓶口逸出時,說明了什么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敘述,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所屬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
A.用赤鐵礦煉鐵: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還原反應
B.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2KMnO$\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分解反應
C.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三氧化硫   2NaOH+SO3═NaSO4+HO2   復分解反應
D.探究銅和銀的活動性Cu+2AgNO3═2Ag+Cu(NO32   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下列裝置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氣體.根據(jù)給出的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儀器a的名稱:長頸漏斗.
(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為A(填字母);若用E裝置收集氧氣,當觀察到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現(xiàn)象時,說明氧氣已收集滿.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裝置是BD(填字母),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還需將氣體通過盛有濃硫酸填藥品名稱的洗氣瓶F.
(4)用收集到的氧氣做“細鐵絲在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實驗時,集氣瓶底需預先放少量水或細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2015年10月5日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發(fā)現(xiàn)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青蒿素(Cl5H22O5)挽救了全世界疾病患者數(shù)千萬人的生命,下列有關青蒿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青蒿素是一種化合物B.青蒿素由三種元素組成
C.一個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個原子D.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