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0.某學習小組對課本中“食鹽常用于制氯氣、燒堿”的內容產生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用自制的實驗裝置(圖1)進行電解飽和食鹽水制取氫氧化鈉的實驗.一段時間后,關閉電源,從K處導出部分溶液作為待測液進行如下探究.
(1)電解飽和食鹽水生成燒堿、氫氣和氯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電\;}}{\;}$2NaOH+H2↑+Cl2↑.
(2)為了檢驗待測液中含有氫氧化鈉,某同學取待測液滴加酚酞溶液,當出現(xiàn)紅色的現(xiàn)象時,表明含有氫氧化鈉.
(3)為了測定待測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可以用沉淀法.甲組同學按照圖2所示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a.步驟②須加入足量的氯化鎂溶液,其目的是將氫氧化鈉全部轉化為氫氧化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MgCl2=Mg(OH)2↓+2NaCl.滴加一定量氯化鎂溶液后,判斷所加氯化鎂溶液是否足量的具體操作是:靜置,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鎂溶液,若觀察到無明顯現(xiàn)象,則證明氯化鎂溶液已經足量.
b.利用沉淀物的質量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若缺少步驟④的操作,則所測得的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將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沒影響”).
(4)乙組同學利用酸堿中和法測定待測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稱取4g待測液于燒杯中加水稀釋,用帶有刻度的滴管逐滴滴加7.3%的稀鹽酸(密度為1.02g/mL),邊加邊振蕩,用pH計測定溶液的pH,所得數據如下:
加入稀鹽酸的體積/mL02.04.06.08.09.8
燒杯中溶液的pH13.012.912.812.612.37.0
試計算待測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分析 (1)電解飽和食鹽水生成燒堿、氫氣和氯氣,書寫對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
(2)酚酞遇堿變紅;
(3)根據實驗方法進行方案的分析與評價.
(4)根據恰好完全反應所用的鹽酸的量和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

解答 解:(1)電解飽和食鹽水生成燒堿、氫氣和氯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電\;}}{\;}$2NaOH+H2↑+Cl2↑.
(2)為了檢驗待測液中含有氫氧化鈉,某同學取待測液滴加酚酞溶液,由于酚酞遇堿變紅,而題目給出的結論是含有氫氧化鈉,所以對應的現(xiàn)象是出現(xiàn)紅色.
(3)為了測定待測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可以用沉淀法.沉淀法是將氫氧化鈉轉化為沉淀,然后通過沉淀的質量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
a.步驟②須加入足量的氯化鎂溶液,加入氯化鎂是因為氯化鎂和氫氧化鈉能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加入足量是使氫氧化鈉完全轉化,所以加入足量的氯化鎂溶液的目的是 將氫氧化鈉全部轉化為氫氧化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OH+MgCl2=Mg(OH)2↓+2NaCl.滴加一定量氯化鎂溶液后,判斷所加氯化鎂溶液是否足量的,也就是判斷是否有剩余的氫氧化鈉,此時需要靜置后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鎂溶液,若觀察到無明顯現(xiàn)象,則證明氯化鎂溶液已經足量.
b.利用沉淀物的質量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若缺少步驟④的操作,導致氫氧化鎂表面有雜質,也就是氫氧化鎂的質量偏大,對應的氫氧化鈉也就偏大,所以所計算的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將 偏大.
(4)由表中數據可知,加入9.8g稀鹽酸時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消耗的HCl的質量為1.02g/mL×9.8mL×7.3%≈0.73g
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0.73g
$\frac{40}{36.5}$=$\frac{x}{0.73g}$
x=0.8g
待測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frac{0.8g}{4g}$×100%=20%
答案為:
(1)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電\;}}{\;}$2NaOH+H2↑+Cl2↑.
(2)紅色.
(3)a.   將氫氧化鈉全部轉化為氫氧化鎂,2NaOH+MgCl2=Mg(OH)2↓+2NaCl.   氯化鎂; 無明顯現(xiàn)象.b. 偏大.
(4)20%.

點評 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第一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確的數據,第三計算過程要完整.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溶液一定是( 。
A.混合物B.無色的C.化合物D.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在溶液中K+和SO42-能大量共存
B.氯化鈉是由氯化鈉分子構成的
C.最外層電子數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
D.木炭還原氧化銅反應中,氧化銅是氧化劑,木炭是還原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將25gA與5gB發(fā)生反應,所得混合物中有10gA,11gC,還有一種新物質D.若A、B、C、D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30、20、44、18,則下列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
A.A+2B=2C+DB.2A+B=C+2DC.A+2B=C+2DD.2A+B=2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探究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實驗時,a中的固體由黑色變紅色,b中的試管內產生氣泡和白色沉淀.
【査閱資料】氧化亞銅(Cu2O)是紅色固體,能與稀硫酸發(fā)生如下反應:Cu2O+H2SO4=Cu+CuSO4+H2O.【提出問題】已知實驗后a中的紅色固體含有單質銅,是否還含有氧化亞銅(Cu2O)呢?
【實驗驗證】取a中的紅色固體少量于試管中,加入稀硫酸溶液,試管中出現(xiàn)溶液變藍色,證明固體中確實含有Cu2O.
【提出問題】木炭還原氧化銅產生的氣體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CO2 猜想二:CO 猜想三:CO和CO2
【提出質疑】甲同學認為猜想二不正確,他的理由是實驗時,裝置b中的試管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
【驗證猜想】乙同學將木炭還原氧化銅產生的氣體通入灼熱的氧化銅粉末中,黑色固體變紅,證明猜想三是正確的,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O+CO$\frac{\underline{\;\;△\;\;}}{\;}$Cu+CO2
【交流反思】興趣小組認為上圖裝置不夠完善,為了防止尾氣對空氣的污染,應該把上圖裝置中的b部分裝置換成下列ABD裝置(填字母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課外活動小組學習了課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實驗,知道P2O5不能隨便排放在空氣中,否則會對空氣造成污染,所以對該實驗進行了改進.

【實驗Ⅰ】小徐所在小組覺得用氫氣燃燒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不會有任何污染.于是設計的實驗裝置如甲圖所示.實驗時用夾子B夾住橡膠管,打開夾子A,點燃純凈的氫氣并迅速插入瓶中,使氫氣在瓶中燃燒.
(1)當氫氣燃燒的火焰剛好熄滅時,接下來的操作是關閉A夾,冷卻后,打開B夾.
(2)有同學提出,若用CO燃燒產生CO2消耗氧氣取代H2,進行如上操作也能完成氧氣體積分數的測定.你是否認同該同學的意見,并簡要說明理由同意,CO燃燒生成CO2氣體,瓶中氣壓不變.
【實驗Ⅱ】小吳所在的小組覺得只要裝置密閉就能避免污染問題,設計了如乙圖實驗裝置.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tǒng)內共有50mL空氣.然后給裝有紅磷的玻璃管加熱.同時交替推動兩個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內的紅磷變成白煙,且較長時間內無進一步變化時停止.停止加熱后,待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推至一個注射器內.
(1)在實驗的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的目的是把裝置中的氧氣耗盡.
(2)你覺得與課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相比,該實驗除了解決污染的問題外還有什么優(yōu)勢?反應始終在密閉容器中,測量結果更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下列化學用語均有錯誤,請將正確的化學用語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1)鈣元素cACa.     
(2)2個硫酸根離子(SO42-22SO42-
(3)氧化鈉 NaONa2O.
(4)3個氧原子 3O23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目的是( 。
A.除去CO中的CO2B.
探究二氧化錳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C.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D.探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裝置不能達到對應實驗目的是( 。
A.證明鐵生銹有空氣參與B.確認CO2和 NaOH 已發(fā)生反應
C.比較 MnO2 和 Fe2O3 的催化效果D.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