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區(qū)分下列各組物質的兩種方法都正確的是(  )
選項ABCD
需區(qū)分的物質軟水和蒸餾水氨氣和二氧化碳食鹽水和純堿溶液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方案一加肥皂水攪拌聞氣味滴加酚酞溶液點燃聞氣味
方案二觀察顏色觀察顏色滴加食醋加熱,看是否熔化
A.AB.BC.CD.D

分析 根據兩種物質與同種試劑反應產生的不同現(xiàn)象來鑒別它們,若兩種物質與同種物質反應的現(xiàn)象相同,則無法鑒別它們.

解答 解:A、軟水和蒸餾水,均產生較多的泡沫,且顏色相同,用觀察顏色的方法不能鑒別,故選項錯誤.
B、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二氧化碳沒有氣味,用聞氣味的方法可以鑒別;氨氣和二氧化碳均為無色氣體,用觀察顏色的方法不能鑒別,故選項錯誤.
C、食鹽水和純堿溶液分別顯中性、堿性,滴加酚酞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的是純堿溶液,不變色的是食鹽水;滴加食醋,產生氣泡的是純堿溶液,無明顯變化的是食鹽水;兩種方法都正確,故選項正確.
D、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點燃聞氣味,有刺激性氣味的是聚氯乙烯;加熱,都會熔化,不能鑒別,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有一定難度,在解決鑒別物質題時,判斷的依據是:所選試劑需要與待鑒別的物質反應并出現(xiàn)明顯不同的現(xiàn)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發(fā)明了“聯(lián)合制堿法”的科學家是( 。
A.張青蓮B.拉瓦錫C.道爾頓D.侯德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研究小組將足量的A、B兩種金屬同時分別放入兩份質量分數(shù)相同的少量稀鹽酸中,根據實驗現(xiàn)象,繪制的反應生成H2的體積
(氣體體積都在相同狀況下測定)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根據此圖,請你寫出兩條結論.
(1)反應速率:A>B;
(2)金屬活動性: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2016年以來,我國多個地區(qū)屢有霧霾.下列減少霧霾的措施正確的是( 。
A.推進太陽能的開發(fā)B.鼓勵多開私家車出行
C.倡導用煤火力發(fā)電D.支持焚燒農作物秸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生活中處處充滿化學,下列各組化學知識的總結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①食醋清除水垢主要發(fā)生物理變化
②饅頭烤焦變黑主要發(fā)生化學變化
B ①硫酸銨化肥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施用
 ②酸性土壤可用氫氧化鈉固體改良
C ①洗潔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②硝酸銨溶于水使溶液的溫度降低
D①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 的完全燃燒
②用細沙滅火降低了可燃物著火點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某同學想確定工業(yè)樣品碳酸鈉中氯化鈉的含量(假設除氯化鈉外不含其他雜質),按流程進行了如下實驗:
(1)加入氯化鈣溶液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Cl2=2NaCl+CaCO3↓;
(2)求解原固體中發(fā)生反應的物質的(x)的比例式為:$\frac{106}{x}$=$\frac{100}{20g}$;
(3)原固體中碳酸鈉和氯化鈉的質量最簡整數(shù)比為:106:83;
(4)加入水的質量是:182.2g;
(5)用此碳酸鈉樣品和Ca(OH)2反應制氫氧化鈉80kg,需樣品的質量為189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除去如表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選用的試劑和操作方法都正確的是(  )
選項物 質 雜質試 劑操作方法
ACuOC足量空氣在空氣中灼燒
BCO2HCl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和濃硫酸依次通過兩種試劑
CKClK2SO4蒸餾水和過量BaCl2溶液溶解、過濾、蒸發(fā)
DFeCl3溶液CuCl2過量鐵粉過濾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金屬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
(1)鋁可以制成鋁箔,這是利用金屬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鐵制品生銹的條件是與水和氧氣接觸,用稀鹽酸除鐵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3)一般情況下,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接觸時,活動性強的金屬首先被腐蝕.造船工業(yè)為了避免輪船的鋼鐵外殼被腐蝕,通常在輪船外殼鑲嵌的金屬是D(填字母序號).
A.銀塊             B.銅塊      C.鉛塊       D.鋅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用扇子扇火爐時,火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蠟燭時一扇就滅,請用化學原理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