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研究高錳酸鉀的分解產(chǎn)物,某興趣小組同學查閱資料,并取一定質(zhì)量的高錳酸鉀加熱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別進行了以下三個實驗。
【實驗內(nèi)容】:
編號
實驗內(nèi)容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1
取反應后固體剩余物0.2g加入5mL 6%的H2O2溶液中
劇烈反應,放出大量熱量,產(chǎn)生大量氣體
固體剩余物中的MnO2對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2
取0.2gMnO2加入5mL  a   (H2O2溶液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H2O2溶液中
平穩(wěn)反應,放出熱量,持續(xù)產(chǎn)生氣體
MnO2對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3
取反應后固體剩余物1.0g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過濾
固體完全溶解,濾紙上無黑色固體殘余物
固體剩余物中無   b  
 
【實驗分析】
(1)完成上表中的填空內(nèi)容:a     、b     ;
(2)實驗2的目的是     
(3)同學們經(jīng)過討論,認為實驗1的結(jié)論不正確,理由是     
【查閱資料】
Ⅰ、KMnO4受熱分解時,在某條件下可能發(fā)生以下兩個反應:
①6KMnO42K2MnO4+K2Mn4O8+4O2↑    
②KMnO4KMnO2+O2
Ⅱ、相對分子質(zhì)量:(KMnO4:158    O2:32)
(4)16gKMnO4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為    ;加熱使之完全分解,若完全發(fā)生反應①,生成O2的質(zhì)量為     ;若同時發(fā)生反應①②,生成O2的質(zhì)量范圍是      。(保留二位小數(shù)。提示:依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觀察)

(1)a:6%   b:MnO2
(2)和實驗1進行對比,確定MnO2的催化作用
(3)實驗3證實固體剩余物中沒有二氧化錳,可能是分解后產(chǎn)物中其他物質(zhì)起催化作用  
(4)6.48g  2.16g    2.16g~3.24g

試題分析:(1)(2)實驗編號為1和2的兩個實驗是為了作對比,目的是想說明高錳酸鉀分解剩余物中的二氧化錳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除加入的物質(zhì)不同(一個加高錳酸鉀分解剩余物,一個直接加二氧化錳)外,其余的因素都要相同,所以選擇加入的過氧化氫溶液也應該是6% 。由于二氧化錳為不溶于水的固體物質(zhì),經(jīng)過濾后發(fā)現(xiàn)沒有剩余固體,只能說明沒有二氧化錳。
(3)實驗1的結(jié)論認為是固體剩余物中的MnO2對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而實驗3又證實固體剩余物中沒有二氧化錳,故實驗1的結(jié)論有誤。
(4)16gKMnO4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為16g×64/158=6.48g。若完全發(fā)生反應①,生成O2的質(zhì)量為6.48g的8/24,即2.16g。如果完全按反應②進行,則生成O2的質(zhì)量為6.48g的2/4,即3.24g,如果同時發(fā)生反應①②,生成O2的質(zhì)量范圍是2.16g~3.24g。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實驗課上,同學們用下圖所示四種溶液探究與指示劑的作用.實驗后進行廢液處理,處理過程為:將A和B中液體混合,得到紅色溶液E;將C和D中液體混合,得到廢液F;將E和F放入燒杯中.

(1)向A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后,溶液顏色為         色.
(2)A和B混合后,溶液中一定沒有                  
a.NaCl        b.HCl        c.NaOH
(3)C和D混合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繼續(xù)對燒杯中的廢液成分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燒杯廢液中含有什么物質(zhì)?
【查閱資料】碳酸鈉溶液呈堿性;CaCl2溶液呈中性.
【初步分析】通過分析上述實驗現(xiàn)象,燒杯中的廢液除酚酞和水外還一定含有               
【進行實驗】請設計實驗驗證可能含有的物質(zhì)
實驗操作
現(xiàn)象與結(jié)論
 
 
 
(5)為實現(xiàn)綠色排放(溶液呈中性),應對廢液再進行的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亮亮同學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高錳酸鉀(KMn04)放在大試管中,將溫度控制在250℃加熱制取O2,該反應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jié)束時,乙同學發(fā)現(xiàn)收集到的O2大于理論產(chǎn)量,針對這一現(xiàn)象,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應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02
猜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驗證】同學們分為兩組,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①第一組同學取一定質(zhì)量的二氧化錳(Mn02),在250℃條件下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后測得Mn02的質(zhì)量不變。則猜想_________錯誤。
②第二組同學取K2Mn04在250℃條件下加熱,沒有用測定質(zhì)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2正確的結(jié)論。該組同學選擇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興趣小組在實驗臺上發(fā)現(xiàn)一瓶標簽部分破損、未蓋瓶塞的溶液(如圖),于是同學們決定利用實驗臺上的其他藥品對這瓶溶液進行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不考慮碳酸氫鈉)
[提出猜想]這瓶溶液是:
猜想一:氯化鈉溶液;
猜想二:氫氧化鈉溶液;
猜想三:碳酸鈉溶液:
猜想四:硫酸鈉溶液.
[實驗推斷]
(1)小香取樣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得出結(jié)論:該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鈉溶液,也不可能是硫酸鈉溶液,理由是                                       ;(2)小芳另取樣滴加稀鹽酸,觀察到有       產(chǎn)生,得出結(jié)論;該溶液是碳酸鈉溶液.
(3)小美認為小芳的結(jié)論不完全正確,理由是                              
小組同學討論后一致認為還需要進行如下實驗:
[繼續(xù)探究]另取樣,加入              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再取上層清液,滴入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
[實驗結(jié)論]由此推測出這瓶溶液最初是               溶液(寫化學式),敞口放置過程中發(fā)生了變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某興趣小組同學對實驗室制備氧氣的條件進行如下探究實驗。
①為探究催化劑的種類對雙氧水分解速度的影響,甲設計以下對比實驗:
Ⅰ.將3.0g 10%H2O2溶液與1.0g MnO2均勻混合
Ⅱ.將x g10% H2O2溶液與1.0g CuO均勻混合
在相同溫度下,比較兩組實驗產(chǎn)生O2的快慢。
Ⅰ中反應的化學(符號)表達式是________;Ⅱ中x的值應為________。
②乙探究了影響雙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種因素。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雙氧水的質(zhì)量
雙氧水的濃度
MnO2的質(zhì)量
相同時間內(nèi)產(chǎn)生O2體積

50.0g
1%
0.1g
9 mL

50. 0g
2%
0.1g
16 mL

50.0g
4%
0.1g
31 mL
 
本實驗中,測量O2體積的裝置是________(填編號)。

實驗結(jié)論:在相同條件下,_______________,雙氧水分解得越快。丙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通過比較___________也能達到實驗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實驗室常用過氧化氫溶液和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制取氧氣。
【提出問題】二氧化錳是催化劑,二氧化錳的用量對反應速率是否有影響?
【設計實驗】(1)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2)實驗記錄:每次用30mL10%的過氧化氫溶液,采用不同量二氧化錳粉末做催化劑進行實驗,測定相關數(shù)據(jù)記錄于下表中:
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MnO2(g)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待測數(shù)據(jù)
 
 
 
 
 
 
 
 
 
 
【分析】(1)寫出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
(2)上述實驗應該測定的“待測數(shù)據(jù)”可能是                      。
(3)10次實驗“每次用30 mL 10%的過氧化氫溶液”的目的是                 。
(4)若第2次實驗比第3次實驗的“待測數(shù)據(jù)”更      (填"大"或"小"),說明催化劑的用量越多,反應越快。
【實驗與結(jié)果】經(jīng)多次實驗證明,第1次實驗至第7次實驗中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依次加快,第7次實驗至第10次實驗所記錄的“待測數(shù)據(jù)”無明顯差異。
【結(jié)論】                                                 。
【評價與反思】(答對本小題獎勵4分,化學試卷總分不超過60分)
氧化銅是否也能用做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催化劑?請設計實驗驗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兩個問題:
(1)研究燃燒的條件【步驟2】打開K3,關閉K2,打開K1將A中溶液滴入Ⅰ中與B接觸,關閉K1.Ⅲ中有氣泡冒出,白磷燃燒.Ⅲ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此實驗運用對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燒的一個條件,它是               
(2)研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
A中盛有稀硫酸,B為碳酸鈉固體,Ⅲ中盛有氫氧化鈉溶液.
【實驗1】打開K3,關閉K2,打開K1將A中溶液滴入Ⅰ中與B接觸,關閉K1.一段時間后,Ⅲ中沒有明顯現(xiàn)象.
【實驗2】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Ⅱ中盛放的可能是    ,后續(xù)實驗的操作及現(xiàn)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甲同學對寒痛樂熨劑(簡稱“寒痛樂”)的發(fā)熱原理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于是帶了幾包寒痛樂,來到實驗室對其進行研究。


【查閱資料】
[ 用法用量 ] 外用,一日1次。將外袋剪開,取出藥袋,晃動數(shù)次,使藥物充分松散,接觸空氣,手摸有熱感時,置于固定袋內(nèi),覆蓋于痛患處,每袋可發(fā)熱不少于15小時。
[ 原料層 ] 鐵、蛭石、活性炭、水等。
[ 作用原理 ] 鐵跟氧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鐵(固體),并放熱。
【實驗一】驗證寒痛樂成分中所含鐵的化學性質(zhì)。
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將寒痛樂打開,將藥物倒入一燒杯中,觀察
 藥物為黑色固體粉末
 
用一條形磁鐵與燒杯中的黑色粉末充分接觸,取適量吸附在磁鐵上的黑色粉末放于燃燒匙中,在酒精燈上點燃后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
劇烈燃燒,                    
                              
 
實驗結(jié)論:寫出此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
集氣瓶中加水的作用是                                          
【實驗二】用寒痛樂熨劑藥粉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甲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記錄
步驟
實驗操作
主要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及解釋
 
連接好裝置如上圖所示,然后                       
                                        
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加入足量藥品,迅速將膠塞蓋嚴,并充分振蕩
                      
進入集氣瓶內(nèi)水的體積即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實驗反思】乙同學認為甲同學所做“寒痛樂藥粉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實驗不能證明上述結(jié)論,他將操作改進后再進行測量,得到了較為準確的結(jié)果。他改進后的操作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小明家的新房裝修,瓦工師傅用石灰漿(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抹墻.收工時瓦工師傅把未用完的石灰漿用沙土蓋上,以備第二天再用,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石灰漿因變質(zhì)而失效.
(1)請你根據(jù)所學知識寫出石灰漿變質(zhì)的化學方程式                            
(2)小明想通過實驗驗證石灰漿的變質(zhì)情況,請你幫助小明完成以下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取樣,加一定量水充分溶解后,過濾
取少量濾渣于試管中,加入足量      
               
該石灰漿部分變質(zhì)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
               
 
(3)由此小明聯(lián)想到實驗室里的一些藥品必須密封保存.實驗室中必須密封保存的藥品可分為以下幾類:
①藥品能與空氣中的成分發(fā)生反應,如澄清的石灰水;
②藥品具有揮發(fā)性,如                              ;
                    ,如濃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