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
(1)用如圖裝置進行電解,實驗前關上活塞,向長頸漏斗內倒入水,若觀察到 現(xiàn)象,則說明氣密性好.b中收集到的氣體是 .該實驗說明水是由 組成的,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該變化中發(fā)生改變的微粒是 .
(2)我國水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常向水中加入 檢驗是硬水還是軟水.生活中硬水軟化的方法為 .
(3)下列自來水的凈化過程中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
A.自然沉淀 B.沙層過濾 C.活性炭吸附 D.殺菌消毒
(4)寫出生活中節(jié)約用水的一種做法: .
電解水實驗;硬水與軟水;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保護水資源和節(jié)約用水.. | |
專題: | 空氣與水. |
分析: | (1)根據壓強的變化、電解水實驗的現(xiàn)象、微粒的變化分析回答; (2)根據硬水、軟水的鑒別方法、硬水的軟化方法分析回答; (3)根據凈化過程中變化的特征分析回答; (4)根據常見的節(jié)約用水的措施分析回答. |
解答: | 解:(1)用如圖裝置進行電解,實驗前關上活塞,向長頸漏斗內倒入水,由于密封的氣體體積減少壓強增大.若觀察到漏斗內形成穩(wěn)定的水柱且高于兩邊管內液面現(xiàn)象,則說明氣密性好.b中收集到的氣體較多是氫氣.該實驗生成了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2H2O2H2↑+O2↑,該變化中發(fā)生改變的微粒是水分子. (2)我國水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常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軟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生活中硬水軟化的方法為加熱煮沸. (3)在自來水的凈化過程中,殺菌消毒有新物質生成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 (4)生活中節(jié)約用水的措施很多,例如:淘米水澆花、洗衣水沖廁等. 故答為:(1)漏斗內形成穩(wěn)定的水柱且高于兩邊管內液面,氫氧兩種元素,2H2O2H2↑+O2↑水分子;(2)肥皂水,加熱煮沸;(3)D;(4)淘米水澆花等. |
點評: | 本題考查了水的電解、硬水的軟化、保護水資源等,要加強記憶有關的知識點,并能夠區(qū)分應用.本考點的基礎性比較強,主要出現(xiàn)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化學之最”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B.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D.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鋁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 燃燒都生成氣體 |
| B. | 凡有發(fā)光、發(fā)熱現(xiàn)象的變化都叫燃燒 |
| C. | 燃燒、緩慢氧化、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 |
| D. | 完全燃燒放熱,不完全燃燒不放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知識的整理有錯誤的是( 。
A.實驗方法 | B.化學與生活 |
①鑒別O2、CO2﹣﹣可用澄清石灰水 ②熄滅酒精燈﹣﹣用嘴吹滅 ③除去鐵銹﹣﹣用稀鹽酸 | ①人體缺鐵會引起貧血癥 ②海水中含量最大的元素是氧元素 ③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之前做燈火試驗 |
C.實驗記錄 | D.物質構成 |
①用10mL量筒量取8mL水 ②20mL水與20mL酒精混合體積小于40mL ③用托盤天平稱取5.6g食鹽 | ①分子、原子、離子都能構成物質 ②空氣、液氧、二氧化碳中都含氧分子 ③碳酸鈣的化學式為CaCO3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乙酰氨基苯酚(C8H9NO2)是速效感冒膠囊的有效成分之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對乙酰氨基苯酚是一種化合物
B.對乙酰氨基苯酚中含有2個氧原子
C.對乙酰氨基苯酚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41
D.對乙酰氨基苯酚中,碳、氫、氮、氧元素的質量比是8:9: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4年“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是“加強河湖管理,建設水生態(tài)文明”.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 水的天然循環(huán)主要是通過物理變化完成的 |
| B. | 化肥、農藥的不合理施用,會造成天然水體污染 |
| C. | 天然水中硬水屬于混合物,軟水屬于純凈物 |
| D. | 天然淡水經過沉降、過濾、殺菌消毒等凈化過程變成自來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