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CaCl2應用廣泛,以石灰石(雜質(zhì)主要是Fe2O3、MgSO4)為原料生產(chǎn)CaCl2的流程如圖。
(1)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_____。
(3)濾液1中的溶質(zhì)有HCl、FeCl3、MgSO4和_____。
(4)濾液1中加入適量BaCl2的化目的是_____。
(5)濾液2中加入Ca(OH)2可以除去HCl、MgCl2和_____。
(6)濾液3呈堿性,為使溶液pH降低,可加入適量的_____。
【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 漏斗 CaCl2 除去硫酸根離子 FeCl3 稀鹽酸
【解析】
(1)根據(jù)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進行分析;
(2)根據(jù)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漏斗進行分析;
(3)根據(jù)鹽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進行分析;
(4)根據(jù)氯化鋇和硫酸鎂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鎂進行分析;
(5)根據(jù)氯化鎂、氯化鐵、鹽酸對于氯化鈣來說,也是雜質(zhì),都會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進行分析;
(6)根據(jù)氫氧化鈣過量,所以過濾后的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鈣,所以加入的試劑X是鹽酸,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進行分析。
(1)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
(2)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漏斗;
(3)鹽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所以濾液1中的溶質(zhì)有HCl、FeCl3、MgSO4和CaCl2;
(4)氯化鋇和硫酸鎂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鎂,濾液1中加入適量BaCl2的化目的是除去硫酸根離子;
(5)氯化鎂、氯化鐵、鹽酸對于氯化鈣來說,也是雜質(zhì),都會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濾液2中加入Ca(OH)2可以除去HCl、MgCl2和 FeCl3;
(6)氫氧化鈣過量,所以過濾后的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鈣,所以加入的試劑X是鹽酸,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所以濾液3呈堿性,為使溶液pH降低,可加入適量的HCl。
故答為:(1)Fe2O3+6HCl═2FeCl3+3H2O;(2)漏斗;(3)CaCl2;(4)除去硫酸根離子;(5)FeCl3;(6)稀鹽酸。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所示的儀器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氣體。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儀器a、b的名稱:a______ b______。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將制得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觀察到_____。
(3)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氧氣,可選用的裝置組合為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若用F裝置收集氧氣,應從導管____(填“①”或“②”)通入,檢驗該瓶氧氣中氧氣是否集滿的方法是___。如果要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收集氧氣時要在瓶底留一些水,其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支試管中放入一小段鎂條(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鹽酸,鎂條表面有________產(chǎn)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fā)現(xiàn)問題]為了再次觀察上述反應現(xiàn)象,小林同學用較長的鎂條重做上述實驗,但發(fā)現(xiàn)了異,F(xiàn)象,試管中出現(xiàn)了白色沉淀。
[實驗驗證1]小林同學針對兩次實驗的不同,設計對比實驗方案,探究出現(xiàn)異,F(xiàn)象的原因。
試管(盛有同體積同濃度的鹽酸) | ① | ② | ③ | ④ |
鎂條長度 | 1cm | 2cm | 3cm | 4cm |
相同的實驗現(xiàn)象(省略題干現(xiàn)象) | 快速反應,試管發(fā)熱,鎂條全部消失 | |||
沉淀量差異(恢復至20℃) | 無 | 少量 | 較多 | 很多 |
[得出結論]鎂條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白色沉淀與________有關。
[追問]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質(zhì)?
[查閱資料]①20 ℃時,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鎂54.8 g;
②鎂能與熱水反應產(chǎn)生一種堿和氫氣;
③氯化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鎂;猜想二:氯化鎂;猜想三:氫氧化鎂,猜想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實驗驗證2]將白色沉淀洗滌干凈,分別取少量沉淀于A、B、C試管中,進行如表實驗:
試管 | 操作 | 現(xiàn)象 | 結論 |
A | 加入足量鹽酸 | ________,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一不正確,但這種白色沉淀能溶于鹽酸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二不正確 |
C | 加入適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消失 |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離子是:、____ |
繼續(xù)滴加幾滴硝酸銀溶液 | 出現(xiàn)大量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I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其中B是紅棕色粉末,A、C常溫下是氣體,A和B在高溫下反應能生成C和D;B和E反應生成黃色的G溶液;F溶液和G溶液反應能生成H、I兩種沉淀,其中H不溶于稀硝酸。
(1)物質(zhì)I的化學式是____;固態(tài)C的俗名是____。
(2)A和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B和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該反應在工業(yè)上可用于____。
(3)物質(zhì)F屬于____(填“酸”、“堿”、“鹽”或“氧化物”)。
(4)F和G的反應屬于___(填一種基本反應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錸被譽為“超級金屬”,錸及其合金被廣泛應用到航空航天領域。錸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錸原子的電子數(shù)為_____,x=_____。
(2)錸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錸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自來水消毒過程中常發(fā)生下列轉(zhuǎn)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反應前后分子不可分 B. 轉(zhuǎn)化①是化合反應
C. 轉(zhuǎn)化②中丙和丁的分子個數(shù)之比為1︰1 D. 轉(zhuǎn)化①、②中氯元素的化合價都發(fā)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圖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實驗時,取下橡膠塞,點燃紅磷迅速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橡膠塞,這時看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倩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改進裝置,其優(yōu)點是_______(只填一點)。從理論上分析,玻璃管內(nèi)液面最終將上升到_______,填“1…‘2…3”或“4”)處,但實測結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金利用圖示裝置進行甲、乙對比實驗,探究溫度對CO和Fe2O3反應的影響(固定裝置略)。
(1)從實驗安全角度考慮,圖示裝置還應采取的改進措施是_____________。
(2)完全反應后,兩組的生成物均為黑色粉末(純凈物),分別用兩組生成物進行以下實驗:
步驟 | 操作 | 甲組現(xiàn)象 | 乙組現(xiàn)象 |
1 | 稱量黑色粉末質(zhì)量/g | m1 | m2 |
2 | 取黑色粉末,用磁鐵吸引 | 能被吸引 | 能被吸引 |
3 |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鹽酸 | 全部溶解,有大量氣泡 | 無明顯現(xiàn)象 |
4 |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 有紅色物質(zhì)生產(chǎn) | 無明顯現(xiàn)象 |
①甲組的黑色粉末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金查閱資料后發(fā)現(xiàn)Fe3O4在常溫下不與稀鹽酸、CuSO4溶液反應,故猜想乙組的生成物為Fe3O4。他又發(fā)現(xiàn)m2恰好為_______g ,這可成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證據(jù)。
(3)甲、乙兩組實驗說明溫度對CO和Fe2O3反應有影響,且均體現(xiàn)出CO的__________(填寫化學性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圖文回答問題。
(1) 烤焦的食物表面呈_______色,說明這些食物中含有______元素。
(2) 水果麥片中,屬于無機鹽的是_____________,加入該物質(zhì)的作用是_________
(3) 揉搓冰敷袋,水袋破裂,鹽溶解吸熱。這種鹽是____________(填“氯化鈉”或“硝酸銨”);塑料膜屬于______(填“合成”或“復合”)材料。
(4) 將太陽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常用材料是硅。硅屬于______(填“金屬”或“非金屬”),它在地殼中的含量居第________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