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碳酸鎂晶須(MgCO3•nH2O,n=1~5的整數(shù))廣泛應(yīng)用于冶金、耐火材料及化工產(chǎn)品等領(lǐng)域.為測定碳酸鎂晶須中n的值,學習小組設(shè)計了如下裝置并進行了3次實驗:(不考慮稀鹽酸揮發(fā))
【查閱資料】:
a、碳酸鎂晶須受熱分解,生成3種氧化物;
b、相對分子質(zhì)量:[Mr(MgCO3):84、Mr(H2O):18、Mr(MgO):40、Mr(CO2):44]

【實驗步驟】
①檢查氣密性;
②準確稱取3.45g MgCO3•nH2O放在B裝置中,連接儀器;
③打開彈簧夾a,鼓入一段時間空氣,稱量C裝置的質(zhì)量;
④關(guān)閉彈簧夾a,打開分液漏斗活塞,緩緩滴入稀鹽酸至不再產(chǎn)生氣體為止;
⑤打開彈簧夾a,緩緩鼓入空氣;

編  號123
實驗前228.00228.00228.00
實驗后229.10229.11229.09
⑥準確稱量C裝置的質(zhì)量(如右表);
⑦重復(fù)上述步驟;
⑧根據(jù)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
【實驗分析及數(shù)據(jù)處理】
(1)A裝置中盛放的溶液是NaOH(濃)溶液,其目的是吸收鼓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2)D裝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CO2進入C裝置,造成誤差;
(3)計算碳酸鎂晶須中的n值:(要有計算過程)
【實驗反思】
(4)實驗結(jié)果與理論值有偏差,可以在B、C增加一個除去氯化氫氣體的裝置以減少誤差;
(5)下列選項中,會造成實驗結(jié)果偏大的是②③④;偏小的是①;
①反應(yīng)結(jié)束后,沒有通空氣;           ②稱量C裝置前,沒有通空氣;
③沒有A裝置;                        ④沒有D裝置;
(6)為精確測定n的值,在老師指導下,小組同學稱取13.8g MgCO3•nH2O進行熱重分析,并繪制出如圖2所示的熱重曲線示意圖.則:
①t2℃時,剩余固體為MgCO3•H2O(填化學式);
②最終剩余的4.0g物質(zhì)是MgO(填化學式);
③碳酸鎂晶須完全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MgCO3•3H2O$\frac{\underline{\;\;△\;\;}}{\;}$MgO+3H2O+CO2↑.

分析 通過實驗裝置和實驗分析可知:第一步驟首先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這是保證實驗成功的關(guān)鍵;第⑤步中,打開彈簧夾a,緩緩鼓入空氣,是為了把整個裝置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去;A裝置中盛放的溶液是NaOH(濃)溶液,是用來吸收鼓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減少誤差;D裝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CO2進入C裝置,造成誤差.實驗結(jié)果與理論值有偏差,可以在B、C增加一個除去氯化氫氣體的裝置以減少誤差;會造成實驗結(jié)果偏大的是:稱量C裝置前,沒有通空氣,沒有A裝置,沒有D裝置;偏小的是:反應(yīng)結(jié)束后,沒有通空氣;根據(jù)圖象分析晶體分解過程及產(chǎn)物.

解答 解:【實驗步驟】第一步驟首先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這是保證實驗成功的關(guān)鍵;第⑤步中,打開彈簧夾a,緩緩鼓入空氣,是為了把整個裝置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去;故答案為:①檢查氣密性;⑤緩緩鼓入空氣
【實驗分析及數(shù)據(jù)處理】
(1)A裝置中盛放的溶液是NaOH(濃)溶液,是用來吸收鼓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減少誤差,故答案為:NaOH(濃)溶液;吸收鼓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2)D裝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CO2進入C裝置,造成誤差,故答案為:防止空氣中的CO2進入C裝置,造成誤差
(3)3次實驗C裝置平均增重$\frac{1.1g+1.11g+1.09g}{3}$=1.1g
MgCO3•nH2O~CO2
84+18n      44
3.45g       1.1g  
$\frac{84+18n}{3.45g}=\frac{44}{1.1g}$ 
n=3;
故答案為:3;
(4)實驗結(jié)果與理論值有偏差,可以在B、C增加一個除去氯化氫氣體的裝置以減少誤差;故答案為:除去氯化氫氣體的;
(5)會造成實驗結(jié)果偏大的是:稱量C裝置前,沒有通空氣,沒有A裝置,沒有D裝置;偏小的是:反應(yīng)結(jié)束后,沒有通空氣;故答案為:②③④;①;
(6)①由第(2)問計算可知該晶體的化學式為MgCO3•3H2O,由圖象可知該晶體分解過程先分解生成水,當結(jié)晶水全部失去后碳酸鎂分解生成氧化鎂和水,設(shè)t2℃時,剩余固體化學式為MgCO3•xH2O,則此時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MgCO3•3H2O $\frac{\underline{\;\;△\;\;}}{\;}$MgCO3•xH2O+(3-x)H2O
138           84+x×18
13.8g         10.2g
$\frac{138}{13.8g}$=$\frac{84+18x}{10.2g}$
x=1
故此時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MgCO3•H2O
②根據(jù)分解過程可知最終分解過程是碳酸鎂完全分解生成氧化鎂和水,因此最終固體是氧化鎂,化學式為MgO
③MgCO3•nH2O完全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MgCO3•3H2O $\frac{\underline{\;\;△\;\;}}{\;}$MgO+3H2O+CO2↑.
故答案為:①MgCO3•H2O;②MgO;③MgCO3•3H2O$\frac{\underline{\;\;△\;\;}}{\;}$MgO+3H2O+CO2↑;

點評 本考點既考查了實驗步驟的設(shè)計,又考查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有關(guān)的計算等,還對實驗進行了評價,綜合性比較強.實驗探究題是近幾年中考的熱點之一,它包括實驗方法和過程的探究,實驗結(jié)論和實驗規(guī)律的探究等.本題通過實驗資料和實驗分析,得到了正確的結(jié)論,屬于結(jié)論性探究.同學們要具體分析,綜合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科學研究小組的同學在用一定濃度的硫酸溶液處理廢金屬材料(主要是生鐵、鍍鋅鐵皮)時,溶液發(fā)燙并聞到了刺激性氣味,這種反,F(xiàn)象引起了同學們的思考.從組成物質(zhì)的元素角度分析,他們猜測氣體可能是SO2、CO、CO2、H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確定該氣體的成分,他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I.SO2、CO2都能與堿溶液反應(yīng)生成鹽和水,CaSO3難溶于水;
II.SO2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yīng)并使它褪色,上述其它氣體不能.
實驗探究:
(1)甲同學為了驗證處理廢金屬材料產(chǎn)生的氣體中是否含有CO2,把它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并觀察實驗現(xiàn)象. 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做法不合理.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因SO2+Ca(OH)2═CaSO3↓+H2O.
(2)同學們設(shè)計了一套合理的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鐵架臺已略去).請你從下列試劑中選擇所需藥品并完成實驗(藥品可重復(fù)選用):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濃硫酸,無水硫酸銅,堿石灰 (假設(shè)每步反應(yīng)都是完全的)

①寫出E裝置中試劑的名稱或化學式無水硫酸銅或CuSO4
②若觀察到B(填裝置序號)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原氣體中有CO2
③若觀察到D中黑色氧化銅變紅色,E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色,F(xiàn)中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現(xiàn)象,證明原氣體中有H2無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工業(yè)上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鐵的反應(yīng)來煉鐵.用2000t含80%Fe2O3的赤鐵礦石,理論上可以煉出含鐵90%的生鐵的質(zhì)量是多少?(計算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各組變化中,每一轉(zhuǎn)化在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xiàn)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過濾
B.
   稀釋濃硫酸
C.
      蒸發(fā)
D.
  測定液體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將生銹的鐵釘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先觀察到鐵銹逐漸消失,無色溶液變成黃色現(xiàn)象,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H2SO4=Fe2(SO43+3H2O,屬于復(fù)分解反應(yīng)類型;一會兒又發(fā)現(xiàn)鐵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屬于置換反應(yīng)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日常生活與化學有著密切聯(lián)系,用熟石灰、稀鹽酸、食鹽,干冰填空.(填化學式)
①用來改良酸性土壤的是Ca(OH)2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CO2
③可用于清洗鋼鐵表面鐵銹的是HCl.
④可用于代替消毒劑洗傷口的是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金屬X的活動性比較強,它的氧化物為X2O3,其對應(yīng)堿為其對應(yīng)堿為X(OH)3.X(OH)3難溶于水,而XCl3可溶于水.下列各組中的物質(zhì)難以直接反應(yīng)而制得XCl3的是(  )
A.X+HClB.X2O3+HClC.X(OH)3+HClD.X(OH)3+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A、B、C三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據(jù)圖回答問題.
(1)溫度為t1℃時,A與C物質(zhì)的溶解度相等;
(2)t2℃時A、B、C三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由小到大的順序為C<A<B(填字母代號);
(3)t2℃時,把A、B物質(zhì)各50g分別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飽和溶液的是A(填字母代號),若要使之達到飽和狀態(tài),還需要向溶液中加入30g該溶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