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復習時,常用專題探究的方法學習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與制取,課堂上老師引導我們回顧了幾個探究實驗.
探究1:研究常見物質組成

A、B、C都是研究物質組成的實驗.從研究方法得知,A實驗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內的氧氣,使瓶內壓強減小來推測空氣里氧氣含量的.B實驗是通過證明生成物的元素組成來推斷水的組成的.而C實驗與B(填實驗代號)實驗的方法相同.
探究2:研究常見物質性質--氫氧化鈉與硫酸是否剛好完全中和
(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應后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發(fā)現(xiàn)該溶液的pH<7,說明硫酸過量.
(2)驗證:
實驗內容實驗現(xiàn)象解釋與結論
取反應后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加入
碳酸鈉溶液
產生氣泡證明研究結論正確
探究3:研究常見物質制取--制取氫氧化鈉溶液
小京同學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加入過量的碳酸鈉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過濾后得到無色溶液,他說:“我制得了氫氧化鈉溶液!”
小歡同學卻說:“這種無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氫氧化鈉.”他提出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用試管取無色溶液少許,滴入2滴無色酚酞試液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無色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
小妮認為小歡的實驗方案也不嚴密,不能證實無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理由是碳酸鈉溶液也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小妮設計了另一個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用試管取無色溶液少許,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再滴加適量的酚酞試液

酚酞試液變紅色
無色溶液中確實
含有氫氧化鈉
我認為:小歡和小妮的實驗是為了證實小京結論的可靠性,小京的結論不可靠,原因
是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顯然小妮的實驗可靠性比小歡的實驗好,原因是排除了碳酸鈉溶液的干擾.

分析 探究1:
空氣中含有氧氣,可燃物在空氣中燃燒時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shù)不變;
探究2:
顯酸性的溶液的pH小于7;
稀硫酸能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
探究3:
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都是顯堿性的溶液,都能夠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碳酸鈉能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

解答 解:探究1:
從研究方法得知,A實驗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內的氧氣,使瓶內壓強減小來推測空氣里氧氣含量的.B實驗是通過證明生成物的元素組成來推斷水的組成的.而C實驗與B實驗的方法相同.
故填:氧氣;元素組成;B.
探究2:
(2)驗證如下表所示:

實驗內容實驗現(xiàn)象解釋與結論
取反應后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氣泡證明研究結論正確
探究3:
小妮認為小歡的實驗方案也不嚴密,不能證實無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理由是碳酸鈉溶液也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故填:碳酸鈉溶液也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小妮設計的另一個實驗如下表所示: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用試管取無色溶液少許,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再滴加適量的酚酞試液酚酞試液變紅色無色溶液中確實
含有氫氧化鈉
小京的結論之所以不可靠,是因為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
小妮的實驗可靠性之所以比小歡的實驗好,是因為排除了碳酸鈉溶液的干擾.
故填: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排除了碳酸鈉溶液的干擾.

點評 實驗現(xiàn)象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現(xiàn),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為揭示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實質奠定基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用元素符號或化學式填空:
(1)三個磷原子3P         (2)兩個氧分子2O2
(3)2個鈣離子2Ca2+          (4)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stackrel{+2}{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下列(如圖1)為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請回答問題:

(1)寫出帶有標號儀器的名稱:a酒精燈;b水槽.
(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合適時機是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時,開始收集.
(3)實驗室用稀硫酸和鋅反應制取干燥的H2,應選用的裝置組合是A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4)裝置A雖然操作簡便,但無法控制反應速率.請從圖2中選、螅ㄌ钚蛱枺┤〈鶤中的單孔塞,以達到控制反應速率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不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直尺
B.
  尼龍?zhí)岚?/td>
C.
 純羊毛手套
D.
  塑膠地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體操運動員在完成單杠、吊環(huán)項目時常用“鎂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種“鎂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種或兩種固體,實驗小組對其成分展開了探究.
已知: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H2O+CO2
(1)探究“鎂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樣品,如圖1所示進行實驗.觀察到a試管中有氣泡產生,b試管中產生的現(xiàn)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鎂粉”中一定含有MgCO3
②為證明“鎂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將燃著的木條放在圖中b試管口上方,木條熄滅.但同學們指出,該實驗不能達成實驗目的,需要將圖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換成氫氧化鈉濃溶液.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實驗方案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到b試管口無明顯現(xiàn)象,證明“鎂粉”中不含Mg.
(2)探究“鎂粉”中是否還含有MgO及Mg(OH)2
【實驗過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種固體分別做性質實驗.分別取0.5 g三種固體粉末,每次取樣方法如圖2所示:
逐滴加入相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下表中記錄消耗的同濃度稀鹽酸的體積(以下體積均在同一條件下測定,且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1位)
MgOMg(OH)2MgCO3
消耗稀鹽酸的體積/mL10.47.25.0
Mg(OH)2與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OH)2+2HCl═MgCl2+2H2O.
Ⅱ.取“鎂粉”樣品0.5g,加入上述稀鹽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時消耗稀鹽酸的體積約為5.3mL.
【實驗分析及結論】
“鎂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0.5gMgCO3消耗的鹽酸體積與0.5g“鎂粉”消耗的鹽酸體積不相等
【實驗反思】
為確定“鎂粉”的具體成分,同學們認為還需要補充如下實驗:分別取0.5g“鎂粉”和0.5gMgCO3,加入足量稀鹽酸,測定生成的氣體體積分別為119mL和140mL.由此可知“鎂粉”中含有Mg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85%,“鎂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種物質為Mg(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某同學用燃燒紅磷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實驗后發(fā)現(xiàn)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小于$\frac{1}{5}$,對此,你認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檢查實驗裝置是否漏氣
B.可能紅磷的量不足,沒有除盡氧氣
C.將紅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實驗
D.沒有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進入瓶內的水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根據(jù)下面的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標有②的儀器名稱:②酒精燈.
(2)小華想用高錳酸鉀制取比較純凈的氧氣,他應選擇的裝置組合為AE(填序號).你認為A裝置中還缺少棉花.加熱時為什么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3)通過查閱資料得知:①氨氣(NH3)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小且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其水溶液稱為氨水;②氨氣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水和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小芳同學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她應選擇的裝置組合是AD(填序號),寫出氨氣和氧化銅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氧化銅+氨氣$\stackrel{加熱}{→}$銅+水+氮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化學用語與含義相符的是( 。
A.MgCl2--氯化鎂B.Ca--鈣離子C.2H--2個氫元素D.02一2個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xiàn)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①圖Ⅰ燒杯中的水:形成密閉系統(tǒng),觀察檢查時的現(xiàn)象
②圖Ⅱ量筒中的水:通過水的體積變化得出O2的體積
③圖Ⅲ集氣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熱量
④圖Ⅳ集氣瓶中的水:冷卻濺落熔化物,防止集氣瓶炸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