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恰當?shù)幕瘜W用語填空.
(1)航標燈內(nèi)充入的氣體——氖氣                   
(2)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鉀               
(3)常用的有機溶劑——乙醇             
(4)標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價      

(1)Ne;(2)K2CO3;(3)C2H5OH;(4)2O5

解析試題分析:(1)氖氣屬于稀有氣體單質(zhì),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其化學式,其化學式為Ne.(2)碳酸鉀中鉀元素顯+3價,碳酸根顯﹣2價,其化學式為K2CO3.(3)乙醇的化學式為:C2H5OH.(4)由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學式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shù)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shù)字在后,故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顯+5價可表示為:2O5
考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shù)字的意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是                         ,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新型自來水消毒劑ClO2可由如下的反應制。篊l2+2X=2NaCl+2ClO2,則X的化學式為                 ;除去硬水中過多的鈣離子(離子符號是    )和鎂離子(離子符號是     )就可得到軟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二甲醚(CH3OCH3)是一種清潔燃料,能替代柴油作車用能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請回答下列問題:
(1)二甲醚屬于         (填“酸”、“堿”、“鹽”、“氧化物”或“有機物”中一種)。
(2)二甲醚的一個分子中,C、H、O三種原子的個數(shù)之比為          (填最簡整數(shù)比)。
(3)二甲醚中,C、O兩元素的質(zhì)量之比為             (填最簡整數(shù)比)。
(4)二甲醚可由合成氣(CO和H2)在一定條件下制得.用合成氣制二甲醚時,還產(chǎn)生了一種可參與大氣循環(huán)的常溫下為液體的氧化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用化學符號表示:
(1)3個氖原子     ; 
(2)2個氯原子    ;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種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根據(jù)下列要求填空:
(1)2個氮原子     ;
(2)FeSO4名稱是                 
(3)最簡單有機物的化學式            ;
(4)氯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①~⑥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zhì)的相互轉(zhuǎn)化關(guān)系(反應條件已略去).其中只有D,E,M為單質(zhì),H和L均含兩種元素,且它們的組成元素相同
①A+B→C;②A→D+E;③F→A+E;④G+K→H+A;⑤G+M→L+D;⑥Q+K→M+B
(1)寫出物質(zhì)的化學式:C     ,L           
(2)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建立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的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構(gòu)成氯化鈉的基本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
(2)用符號表示下列微粒.
2個氧原子     ;3個鈉離子      
(3)A、B、C、D表示4種物質(zhì),其微觀示意圖見下表.A和B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生成C和D.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數(shù)字序號).

反應前
 
反應后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A
 
B
 
C
 
D
 

 

 

 

 
①4種物質(zhì)均由分子構(gòu)成;②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③C、D兩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比為11:7
④4種物質(zhì)中屬于氧化物的是A、B;⑤若有28gA完全反應,則有14g D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用化學用語填空.
(1)2個氮原子      ;         (2)鐵離子     ;
(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4)氫氧化鋁中鋁元素顯+3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