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比實驗”是化學學習中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某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學完相關的化學知識后,走進實驗室做了如圖實驗,請你參與并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實驗A,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需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實驗中使用銅片,是利用了銅的導熱 性(填一條物理性質)
(2)對于實驗B,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試管①中的鐵釘明顯銹蝕,由此得出:鐵生銹的主要條件是鐵與水和氧氣直接接觸.欲除去鐵銹可用稀鹽酸洗的方法,鐵制品除銹時不能 (填“能”或“不能”)長時間浸在酸溶液中.
(3)實驗C是利用體積相同并充滿CO2的軟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進行實驗,根據(jù)塑料瓶變癟的程度證明CO2 與NaOH溶液中的溶質確實發(fā)生了反應,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4)實驗D的燒杯②中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能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當燒杯①中液體是濃氨水時燒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當燒杯①中液體換成濃鹽酸,且燒杯②中液體換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時,一段時間后,溶液顏色的變化是紅色逐漸褪去變?yōu)闊o色.其中鹽酸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屬于復分解反應(填反應類型).

分析 (1)根據(jù)燃燒的條件以及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進行解答;
(2)根據(jù)鐵生銹的主要條件是鐵與水和空氣直接接觸以及除去鐵銹可用鹽酸清洗方法進行解答;
(3)根據(jù)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進行解答;
(4)根據(jù)濃鹽酸、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以及酸堿指示劑遇到酸堿變色情況進行解答.

解答 解:(1)燃燒的條件:物質具有可燃性、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實驗A中濾紙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與氧氣接觸,在加熱過程中,利用銅片的導熱性,在中間加熱,能夠提供均勻的熱量,由于乒乓球碎片的著火點較低,首先燃燒起來,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故填:溫度需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導熱;
(2)對于實驗B,一段時間觀察試管①中的鐵釘明顯銹蝕,①試管中即提供了空氣,也提供了水,由此得出:鐵生銹的主要條件是鐵與水和空氣直接接觸;鐵制品除銹時不能長時間浸在酸溶液中,因為酸也和金屬反應;故填:氧氣;稀鹽酸;不能;
(3)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
(4)實驗D的燒杯②中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能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當燒杯①中液體時濃氨水時,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氨氣溶于水顯堿性,所以燒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當燒杯①中液體換成濃鹽酸,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溶于水顯酸性,燒杯②中液體換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時,一段時間后,溶液顏色的變化是紅色逐漸褪去變?yōu)闊o色.其中鹽酸與NaOH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的兩種化合物,屬于復分解反應.
故答案為:紅;紅色逐漸褪去變?yōu)闊o色;HCl+NaOH═NaCl+H2O;復分解.

點評 此題是一道實驗設計題,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燃燒的條件、鐵生銹的條件、二氧化碳的性質、微粒的性質并進行知識的大膽遷移,只有這樣才能順利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根據(jù)圖1實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①鐵架臺 ②水槽
(2)常溫下,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B(填序號),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并較純凈的氧氣時,可選用的裝置組合是A(填序號),試管口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試管口為什么要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熱的試管引起試管的炸裂;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當氣泡均勻連續(xù)時,開始收集;一同學在用此收集方法結束后,發(fā)現(xiàn)水開始從導管倒流,這是因為該同學熄滅酒精,而導氣管沒從水槽中移出,此時他可采取取下試管口的橡皮塞的措施來補救.
(4)已知甲烷氣體極難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實驗室可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的固體混合物來制取甲烷.實驗室制取甲烷的裝置組合是A(從上圖中選擇).若用圖2裝置來收集甲烷,甲烷應從a端進入.(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全國省級聯(lián)考】河南省2017屆九年級5月調研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A~E是初中常見的物質:鹽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種。A可用于金屬表面除銹,B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它們相互間發(fā)生反應或轉化的關系如圖所示(“—”表示兩種物質間能發(fā)生反應“→”表示兩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

(1)C的化學式為________;D在生活中生產(chǎn)中的一種用途是_________。

(2)E→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為了檢驗在氫氣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試回答:

(1)裝置B中盛放的試劑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為了確保通過灼熱的CuO的氣體中不含CO2(檢驗混合氣體中CO2是否除盡).
(2)當觀察到B中石灰水不變渾濁,D中石灰水變渾濁時,說明混合氣體中一定混有一氧化碳.
(3)如果混合氣體中混有一氧化碳,為了保護環(huán)境,應在D裝置的排氣管口采取的措施是點燃尾氣(或用氣球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小欣在課外資料中獲知NH3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氧化銅反應.
【提出問題】NH3是不是與H2、CO等一樣將氧化銅還原成銅?
【查閱資料】
(1)氨氣與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H3+3CuO$\frac{\underline{\;\;△\;\;}}{\;}$3Cu+3X+N2,則X的化學式為H2O.
(2)白色的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
(3)濃硫酸可吸收氣體氨氣.
【實驗設計】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酒精燈等未畫出)

【討論】
(1)實驗中,當觀察到量氣管內(nèi)液面不再下降,說明氧化銅已反應完全.當A裝置中氧化銅反應完全,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氨氣至玻璃管冷卻的目的是防止灼熱的銅被氧化.
(2)B裝置的作用檢測反應是否有水生成.
(3)D裝置用于測定N2體積,連接A、B、C裝置,將氨氣緩緩通入一段時間后,再連接上D裝置,其目的是排盡裝置中的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小敏的午餐食譜是米飯.孜然牛肉.排骨湯.要使食譜的營養(yǎng)更合理.均衡,應當添加的食物是( 。
A.清蒸鱔絲B.豆?jié){C.油爆蝦D.胡蘿卜炒青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有甲、乙、丙三種金屬,將甲、乙分別放入丙的硝酸鹽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乙無變化,則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A.甲>丙>乙B.乙>甲>丙C.甲>乙>丙D.丙>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試根據(jù)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黃銅礦主要成分是CuFeS2

(2)通常鋁制品很耐腐蝕的原因是:鋁常溫下即能與氧氣發(fā)生反應,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

(3)很多寶石絢麗多彩的原因是:寶石中由于含有某些金屬離子,才使它們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如紅寶石含有鉻元素,藍寶石含有鐵和鈦元素;

(4)鈦合金可以用來制造人造骨的原因:因為鈦合金的性質和人的骨骼相似,并且具有相容性,所以鈦合金可以用來制造人造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是甲烷燃燒的微觀模擬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B中補充畫出相關粒子圖形,使其表示正確;
(2)補充的依據(jù)是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
(3)此變化前后發(fā)生改變的粒子有甲烷分子和氧分子;
(4)點燃的條件下,A到B的過程表示的是在點燃條件下,甲烷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氫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B到C的過程表示的是每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每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結合成一個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