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4.請結合如圖1實驗常用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儀器a的名稱鐵架臺.
(2)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可采用的發(fā)生裝置為B,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若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可采用的裝置組合為DFE,若要使反應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關閉D中活塞,固液分離.
(4)為了證明氫氧化鈣溶液與稀鹽酸能發(fā)生反應,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也能發(fā)生反應.如圖2所示進行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實驗前活塞和彈簧夾K處于關閉狀態(tài)).
實驗一:氫氧化鈣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反應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鹽酸逐滴滴加入A中錐形瓶,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的現象時,關閉活塞,證明氫氧化鈣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反應;
實驗二: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將注射器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推入B中錐形瓶,過一段時間后,打開彈簧夾K,觀察到A瓶中液體進入B瓶中,且B瓶中出現白色沉淀的現象并且溶液呈紅色,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確實發(fā)生了反應.請寫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錐形瓶B中溶液最后呈紅色不能(填“能”或“不能”)證明氫氧化鈉有剩余.

分析 鐵架臺是常用的夾持儀器,制取裝置包括加熱和不需加熱兩種,如果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如果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就需要加熱.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實驗室制取CO2,是在常溫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的,碳酸鈣和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濃硫酸干燥;若要使反應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關閉D中活塞,固液分離;實驗一:氫氧化鈣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反應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鹽酸逐滴滴加入A中錐形瓶,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的現象時,關閉活塞,證明氫氧化鈣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反應;實驗二: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將注射器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推入B中錐形瓶,過一段時間后,打開彈簧夾K,觀察到A瓶中液體進入B瓶中,且B瓶中出現白色沉淀的現象并且溶液呈紅色,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確實發(fā)生了反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配平即可;錐形瓶B中溶液最后呈紅色不能證明氫氧化鈉有剩余,因為生成的碳酸鈉顯堿性.

解答 解:(1)鐵架臺是常用的夾持儀器,故答案為:鐵架臺;
(2)如果用氯酸鉀制氧氣就需要加熱,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配平即可;故答案為:B,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實驗室制取CO2,是在常溫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的,碳酸鈣和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濃硫酸干燥;若要使反應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關閉D中活塞,固液分離;故答案為:CaCO3+2HCl=CaCl2+H2O+CO2↑,DFE,關閉D中活塞,固液分離.
(4)實驗一:氫氧化鈣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反應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鹽酸逐滴滴加入A中錐形瓶,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的現象時,關閉活塞,證明氫氧化鈣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反應;實驗二: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將注射器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推入B中錐形瓶,過一段時間后,打開彈簧夾K,觀察到A瓶中液體進入B瓶中,且B瓶中出現白色沉淀的現象并且溶液呈紅色,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確實發(fā)生了反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配平即可;錐形瓶B中溶液最后呈紅色不能證明氫氧化鈉有剩余,因為生成的碳酸鈉顯堿性;故答案為:實驗一: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實驗二:A瓶中液體進入B瓶中,且B瓶中出現白色沉淀(實驗現象一定要寫到白色沉淀才得分);CO2+2NaOH=Na2CO3+H2O;不能;

點評 本考點主要考查了儀器的名稱、氣體的制取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同時也考查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氣體的干燥和實驗探究等,綜合性比較強.氣體的制取裝置的選擇與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的條件有關;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擇與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有關.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主要出現在實驗題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實驗操作中(括號內為待檢驗物質或雜質)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選項 物質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
 A CO、(CH4)氣體 鑒別 點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燒杯,觀察現象
 B  Na2CO3(NaOH)溶液 檢驗 滴加酚酞試液,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
 C Na2CO3(NaHCO3)固體 除雜 充分加熱至固體質量不變
 DMnO2(KCl)固體 分離 溶解、過濾、洗滌、烘干、蒸發(fā)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乙烯是水果的催熟劑,是化工、醫(yī)療、高新材料的重要原料.5.6g乙烯不完全燃燒發(fā)生如下反應:2X+5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4H2O+2CO,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乙烯的化學式為C2H4O
B.該反應生成CO2和H2O的質量比為22:9
C.該反應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有4種
D.若增加3.2g氧氣則不會有CO產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過氧化氫(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  )
A.-1B.-2C.+1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所示,20℃時,將盛有飽和硝酸鉀溶液(底部有硝酸鉀固體剩余)的小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某物質后,試管中固體繼續(xù)溶解.加入的物質是( 。
A.氫氧化鈉B.氯化鈉C.硝酸銨D.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選項ABCD
實驗裝置
硫在氧氣中燃燒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排水法收集氧氣
解釋集氣瓶中的水;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量筒中的水:通過水體積的變化得出O2體積集氣瓶中的水:吸收生成的四氧化二鐵集氣瓶中的水:將集氣瓶內的空氣排凈,便于觀察氧氣何時收集滿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飲用水的凈化過程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貯存、凈化、輸水.水庫將雨水、江河和溪流里的水匯集貯存起來,凈化時首先在水中加入沉淀劑,這些物質可以使懸浮在水中不溶性顆粒逐漸的沉降下來.如圖是水的凈化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常用的沉淀劑(絮凝劑)有明礬;
(2)若A中是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過濾;在實驗室進行該操作要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若B中是粒狀活性炭,其目的是吸附.
(4)進入水管網或水塔中的水是否是純凈物否;理由還含有可溶性雜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在化學課上老師向NaOH溶液通入CO2后無明顯現象.提出問題:如何通過實驗證明CO2與NaOH發(fā)生了反應.
【查閱資料】
①CaCl2溶液可與Na2CO3溶液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②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無明顯現象;在水溶液中CaCl2不與CO2、H2CO3等物質反應.
【實驗一】證明反應物之一CO2消失了
(1)同學門設計了如右圖所示的實驗,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充滿CO2的廣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一會兒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氣球變鼓.并據此現象判斷NaOH與CO2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2)老師提出上述實驗不足以證明NaOH與CO2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使氣球變鼓,不能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據此,你認為上述實驗應做的改進是設計對比試驗,用同樣體積的水與同樣的二氧化碳,觀察氣球的形變.
【實驗二】證明有新物質Na2CO3生成
同學們經過思考、討論,分別設計了以下兩個實驗方案:
方案一:打開瓶塞,向實驗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飽和的石灰水,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證明有新物質Na2CO3生成.
方案二:打開瓶塞,向實驗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證明有新物質Na2CO3生成.
(1)寫出方案二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2)你認為上述實驗方案不可行的是方案一,理由是裝置中有剩余的二氧化碳氣體,水中也能溶解部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鐵生銹需要消耗氧氣,暖寶寶中的發(fā)熱劑是鐵粉、水和食鹽等,發(fā)熱劑能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見如圖),以下對此改進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鐵生銹的過程屬于緩慢氧化
B.實驗前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C.此實驗中發(fā)熱劑的多少不影響測量結果
D.此實驗測出氧氣的體積分數約是1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