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日常生活中常見到下列現象,其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B、電燈發(fā)光
C、鋼鐵生銹D、石蠟熔化
考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確定.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要依據在變化過程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生成其他物質的是化學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是物理變化.
解答:解:A、冰融化成水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不選;
B、電燈發(fā)光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不選;
C、鋼鐵生銹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鐵的物質,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
D、石蠟熔化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不選.
故選C.
點評:要熟記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為某粒子的結構示意圖,有關該粒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粒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2個電子
B、該粒子的核外有三個電子層
C、該粒子是一種非金屬元素的原子
D、該粒子的原子核內有12個質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數據合理的是( 。
A、用托盤天平稱取15.6克氧化銅
B、用100毫升量筒量取5.26毫升稀硫酸
C、普通溫度計上顯示的室溫讀數為25.62℃
D、pH試紙測得pH為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物質在發(fā)生化學反應前后,可能發(fā)生變化的是( 。
A、分子總數B、原子總數
C、質子總數D、電子總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紅磷燃燒后恢復到室溫,打開彈簧夾發(fā)現進入瓶中的水的高度不足瓶容積的 
1
5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實驗時,將鎂條代替紅磷
B、實驗中所取的紅磷不足,瓶中氧氣未反應完
C、插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已有部分空氣受熱逸出
D、實驗結束,集氣瓶沒有冷卻便將彈簧夾打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加熱后的試管應立即用冷水沖洗
B、實驗后剩余的藥品應放回原試劑瓶,避免浪費
C、洗過的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儀器已洗干凈
D、不小心碰倒酒精燈,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應立即用水撲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白光,放熱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B、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熱量,生成黑色固體
C、磷在氧氣中燃燒有大量白霧,放熱量
D、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放熱量,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一KNO3溶液,第一次蒸發(fā)掉10g水,冷卻到20℃時沒有晶體析出,第二次又蒸發(fā)掉10g水再冷卻到20℃時,析出晶體3g,若第三次仍蒸發(fā)掉10g水再冷卻到20℃,則析出晶體的質量( 。
A、可能小于3g
B、可能等于3g
C、一定等于3g
D、一定大于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和收集裝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發(fā)生裝置
 
(填字母序號),如何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用裝置D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是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若選用C做發(fā)生裝置,你認為選用C比選B的優(yōu)點是
 
.比較(1)和(2)兩種制取氧氣的方法,最好選用方法(2)的原因是
 

(3)欲使用裝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先將瓶中裝滿水,再將氣體從
 
(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氣體難溶于水,在空氣中容易與氧氣發(fā)生反應,則收集一氧化氮氣體時應選用圖中裝置
 
(填字母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