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B.在該反應中丁一定沒有參加化學反應
C.丙可能是單質
D.甲和乙的質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質量

分析 反應后質量增加的物質是生成物,反應后質量減少的物質是反應物,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物質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既不是反應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劑.

解答 解:反應前后容器中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反應后質量分數(shù)減小的物質是反應物,質量分數(shù)增大的物質是生成物,由圖中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變化可知,甲和乙的質量分數(shù)減小,是反應物,丙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增大,是生成物,而丁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不變,丁物質可能是催化劑;
A、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屬于化合反應.正確.
B、研究表明,有些催化劑在反應過程中參加了化學反應,如果丁物質是催化劑,也可能參與了化學反應.錯誤.
C、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物質反應生成了丙物質,屬于化合反應,丙物質屬于化合物.錯誤.
D、應該是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質量,而甲物質和乙物質沒有完全反應.錯誤.
故選:A.

點評 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時,要注意是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沒有參與反應的那部分物質的質量不能計算在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將下列元素名稱或符號補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某學;瘜W興趣小組同學在學習了制取氧氣這一節(jié)內容后,發(fā)現(xiàn)在實驗室里用5%H2O2溶液加熱制O2,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很難復燃.同學們經過認真觀察,猜想其可能原因是可能原因是生成的大量水蒸氣對實驗造成了干擾.為了驗證此猜想是否正確,興趣小組的同學經過熱烈討論,制定了實驗方案并進行了實驗.(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第一組同學采取增大H2O2溶液濃度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熱,結果一段時間后,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燃;
第二組的同學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用帶火星木條檢驗,木條復燃;
第三組同學從實驗裝置上進行了改進,效果很好(見圖):
在實驗基礎上,同學們經過交流討論,得出了一些結論
①由第一組同學的實驗可得出:影響H2O2分解產生O2的量的多少及分解快慢的因素之一是H2O2溶液濃度的大小;
②由第二組同學的實驗可得出:影響H2O2分解產生O2的分解快慢的因素之一是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促進H2O2分解,減少水分蒸發(fā);
③第三組同學的實驗驗證了實驗前同學們猜想的正確性,其中濃硫酸的作用是濃硫酸吸收了氣體中的水蒸氣,使氧氣的濃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關于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黃銅片和銅片互相刻畫,黃銅片上會留下清晰的劃痕
B.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電解水時,電源負極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D.將二氧化碳通入燃著高低兩支蠟燭的燒杯中,蠟燭自低到高依次熄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請用化學用語填空:
(1)鋅元素Zn;
(2)3個亞鐵離子3Fe2+;
(3)2個二氧化碳分子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黃銅是銅和鋅的合金.為了確定某黃銅中鋅的質量分數(shù),某同學利用該合金樣品與稀硫酸反應,進行了三次實驗,所得相關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實驗中誤差忽略不計):
實驗次數(sh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所取合金的質量/g102010
所用稀硫酸的質量/g5050100
生成氫氣的質量/g0.20.20.2
(1)從上表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第二次實驗所取合金所用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
(2)試計算黃銅中鋅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微粒觀是化學問題觀念之一,某話雖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中屬于化合物分子的有兩種.
(2)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
(3)分析以上微觀過程,你能總結出的一條結論是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不變(或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或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化學活動周的一個項目為“噴泉噴噴噴”,各競賽小組設計出了各種有趣的噴泉.已知氨氣(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極易溶于水,實驗室可加熱氯化銨和消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
(1)競賽I組設計了圖一A實驗,在干燥的燒瓶內收集滿純凈干燥的氨氣,塞緊帶有玻璃管和膠頭滴管(預先吸滿水)的膠塞,擠壓膠頭滴管,打開止水夾.形成了噴泉.該噴泉實驗的原理是:溶解度極大的氨氣溶于水后,燒瓶內的壓強急劇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進入燒瓶,產生噴泉;
(2)競賽Ⅱ組設計了圖一B實驗,引發(fā)了噴泉.競賽Ⅱ組引發(fā)噴泉的方法是:打開止水夾,用熱毛巾捂住圓底燒瓶;
(3)競賽Ⅲ組設計了圖一C實驗,引發(fā)了噴泉.玻璃套管中的固體可能是活性炭;
(4)競賽Ⅳ組的實驗設計和過程與競賽I組完全相同,但未能成功引發(fā)噴泉,原因可能是:裝置漏氣.
(5)為了保證實驗安全和環(huán)保,若選用圖二甲、乙裝置組合收集氨氣,氣體應從a(填a或b)端通入.另一端接乙裝置中的c,裝置中漏斗的兩個作用是防倒吸,增大吸收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為探究“水的凈化”過程,某實驗小組從河中取了水樣,現(xiàn)對水樣進行如下處理:向水樣中加入明礬攪拌溶解,靜置一段時間后,除去固體小顆粒,進行(填操作名稱)過濾,玻璃棒在該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再向濾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樣中的顏色和異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