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Al和Cu的活動性時,把鋁片放入硫酸銅的水溶液中,無意中發(fā)現(xiàn)有較多氣泡產(chǎn)生,于是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欲望.
[提出問題]該氣體是什么呢?
[猜    想]
甲同學認為可能是氧氣;   
乙四同學認為可能是氫氣
丙同學認為可能二氧化碳;  
丁同學認為可能是二氧化硫
[分    析]從物質(zhì)的組成來看,其中
同學的猜想完全不可能.
[操作分析]鋁片放入硫酸銅之前,應先用砂布將表面打磨光亮,理由是
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有利于反應
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有利于反應

[探究設計]
(1)聞該氣體的氣味,發(fā)現(xiàn)沒有氣味,排除了
同學的猜想.
(2)對余下的兩種猜想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現(xiàn)象 結論
收集一試管氣,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 木條不復燃
該氣體不是氧氣
該氣體不是氧氣
收集一試管氣體;移近酒精燈火焰
收集一試管氣體;移近酒精燈火焰
發(fā)出輕微的爆鳴聲,并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 該氣體是氫氣
[思維拓展]由以上探究實驗可以推知,硫酸銅溶液中可能含有物質(zhì)
H2SO4
H2SO4
(填化學式),試寫出生成這種氣體的化學方程式:
2Al+3H2SO4=Al2(SO4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分析:鋁在空氣中表面易氧化形成氧化鋁保護膜,進行有關鋁的性質(zhì)實驗需要將其除掉,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檢驗氫氣使用的是收集氣體點燃的方法;活潑金屬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
解答:解:【操作分析】:鋁在空氣中表面易氧化形成氧化鋁保護膜,進行有關鋁的性質(zhì)實驗需要將其除掉,所以本題答案為:除去鋁片表面的氧化膜,有利與反應;
【探究設計】(1)聞該氣體的氣味,發(fā)現(xiàn)沒有氣味,而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氣味,故不會是二氧化硫,所以本題答案為:;
(2)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給出的反應物質(zhì)中不含有碳元素,故不會是二氧化碳,所以本題答案為:丙;
(3)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而該實驗中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說明不是氧氣,所以本題答案為:該氣體不是氧氣;
     檢驗氫氣使用的是收集氣體點燃的方法,所以本題答案為:收集一試管氣體,移近酒精燈火焰;
【思維拓展】此硫酸銅溶液與鋁接觸能產(chǎn)生氫氣,說明溶液中含有酸,此酸為硫酸,所以本題答案為:H2SO4,生成這種氣體的化學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
故答案為:分析:丙
操作分析: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有利于反應
探究設計:(1)丁
(2)
實驗步驟 現(xiàn)象 討論
該氣體是氧氣
收集一試管氣體;移近酒精燈火焰
思維拓展:H2SO4;2Al+3H2SO4=Al2(SO43+3H2
點評:本題考查了金屬鋁的有關性質(zhì),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學習周報 化學 人教課標中考版 2009-2010學年 第4期 總160期 人教課標中考版 題型:059

為了探究分子的性質(zhì)及變化,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下一些實驗探[實驗探究]探究活動一:小剛和小明兩位同學,分別按下圖所示的甲、乙兩個實驗裝置進行了相關實驗.(查閱資料:紫色石蕊溶液的顏色為紫色,濃鹽酸有很強的揮發(fā)性,揮發(fā)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與稀鹽酸中的溶質(zhì)相同.)

探究活動二:小紅同學把等量的洗衣粉分別放在兩只透明的玻璃杯中,然后向兩只玻璃杯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冷水和熱水.

探究活動三:貝貝同學分別用量筒量取了50 mL水和50 mL酒精,然后將兩種液體混合.

[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1)探究活動一中,小明燒杯中的溶液變成了紅色,則小剛同學實驗過程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由此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zhì)之一是________.

(2)探究活動二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洗衣粉在熱水中融化的速度比在冷水中的快,由此小紅同學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活動三中,貝貝同學將兩種液體混合后,體積約為94 mL.起初貝貝認為是自己的實驗存在誤差,就重復上述的實驗操作進行實驗,但還是發(fā)現(xiàn)混合后的液體總體積小于100 mL.由此現(xiàn)象說明構成物質(zhì)的分子具有的性質(zhì)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與反思]興趣小組的同學聯(lián)想到在常溫下,人們可以將較大體積的氣體(氧氣、煤氣、石油氣體等燃料)液化貯存在體積較小的特制鋼瓶內(nèi),由此又得出了另一結論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