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依據(jù)溶解過程體現(xiàn)的微觀信息分析解決;
(2)依據(jù)氫氣燃燒生成水的反應原理書寫表達式,并結合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回答;
(3)從金剛石與石墨的結構不同進行分析;
(4)觀察汽車尾氣處理裝置中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分析反應物、生成物,寫出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答 解:(1)該圖示反應的是物質的溶解過程,可以體現(xiàn)的微觀信息主要有分子的運動,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很小等;
(2)結合圖示可知②表示的是原子的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即:氫原子和氧原子結合成水分子(或每兩個氫原子與一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水分子);
(3)金剛石與石墨的元素組成相同但結構不同,該變化主要是導致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發(fā)生了變化;
(4)由圖示的情況可知有一個氨氣分子沒有參加反應,因此該反應的圖示可以轉化為;
可以看出反應物是NH3和NO兩種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兩種分子,所以化學反應方程式為:4NH3+6NO=5N2+6H2O.
故答案為:(1)分子在不斷運動(分子間有間隔或分子很�。唬�2)氫原子和氧原子結合成水分子(或每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水分子);(3)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發(fā)生了變化;(4)4NH3+6NO=5N2+6H2O.
點評 此題是一道微觀問題的解釋題,涉及到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實質及解釋,只要是對相關的宏觀現(xiàn)象與微觀結合在一起,便可順利解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 試劑 | 操作方法 |
A | 氯化鈉溶液(碳酸鈉) | 足量稀鹽酸 | 蒸發(fā) |
B | N2 (CO) | 足量氧化銅 | 加熱 |
C | CaCO3(CaO) | 無 | 高溫 |
D | BaCl2溶液(HCl) | 過量碳酸鋇 | 過濾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 | |
B. |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霧 | |
C. | 鐵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 | |
D. |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