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分別為KNO3、NaOH、BaCl2、MgSO4和FeCl3,不用任何其它試劑,僅用觀察的方法和溶液間相互反應(yīng)的現(xiàn)象加以區(qū)別.首先可以確定的是   溶液,隨后依次可以確定的是     、     、            

FeCl3;NaOH;MgSO4;BaCl2;KNO3

解析試題分析:分析所給物質(zhì)的水溶液的顏色,氯化鐵為黃色溶液,其余為無色,首先將氯化鐵鑒別出來;然后將鑒別出的氯化鐵溶液加入到其余的溶液中,氫氧化鈉能與氯化鐵反應(yīng)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其余無現(xiàn)象,故接著鑒別出氫氧化鈉;把鑒別出的氫氧化鈉溶液加入到剩余的溶液中,硫酸鎂能與氫氧化鈉反應(yīng)生成白色沉淀,故接著鑒別出硫酸鎂,把鑒別出的硫酸鎂加入到剩余的溶液中,氯化鋇能與硫酸鎂反應(yīng)生成白色沉淀,故鑒別出氯化鋇;硝酸鉀與其他物質(zhì)不反應(yīng),沒有現(xiàn)象,故剩下的是硝酸鉀
考點:酸、堿、鹽的鑒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某同學把自制的一種黃色花汁,分別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試劑中,并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如下表所示。

試劑
稀鹽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餾水
肥皂水
燒堿溶液
石灰水
顏色







請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問題:
該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堿指示劑。
蚊子叮咬人時射入蟻酸(具有酸的性質(zhì)),使皮膚紅腫、痛癢。要緩解這種癥狀,簡易可行的辦法是在叮咬處涂抹上述試劑中的                  。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請寫出用胃舒平治療胃酸過多癥時的化學反應(yīng)方程式                             。
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請寫出鐵銹與稀鹽酸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                                                                  
(2)H、O、Na、C、Ca是初中常見的五種元素,請選用其中的元素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式:
①用于制造肥皂的堿              ;②碘酒中的溶劑                     ;
③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質(zhì)          ;④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的物質(zh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人的胃液里含有適量鹽酸.服用含Mg(OH)2的抗酸藥可治療胃酸過多癥,有關(guān)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抗酸藥說明書上標明的食用方法為“嚼食”,將藥片嚼碎后服用的優(yōu)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某化學活動小組以“酸堿鹽的性質(zhì)”為主題進行探究性學習,請你作為該小組成員一起來解決下列問題:
(1)小紅同學從某一欠收農(nóng)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樣品,如果檢測結(jié)果呈酸性,從經(jīng)濟和可行方面考慮,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應(yīng)向農(nóng)田里施加             (填化學式)。
(2)小紅同學用右圖總結(jié)了NaOH的四條化學性質(zhì)(即NaOH與四類物質(zhì)能夠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

I.為了驗證反應(yīng)①,小紅將無色酚酞試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無色變成        。
II.依據(jù)反應(yīng)④說明NaOH必須密封保存,否則在空氣中要變質(zhì),其化學反應(yīng)方程式為:           
III.為了驗證反應(yīng)③能夠發(fā)生,你選擇的物質(zhì)是          。
a.Na2CO3         b.HCl        c.CuSO4          d.Ba(NO3)2
(3)請你設(shè)計一個實驗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寫出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粗鹽中有較多的可溶性雜質(zhì)和不溶性雜質(zhì),在粗鹽提純實驗中,四次使用玻璃棒,所起的作用分別是:
(1)溶解時,使用玻璃棒           ,起                       作用;
(2)          時,用玻璃棒                ,使液體沿玻璃棒緩緩流進過濾器;
(3)蒸發(fā)時,用玻璃棒攪拌,防止                                          ;
(4)用玻璃棒將氯化鈉晶體從蒸發(fā)皿轉(zhuǎn)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學完第十、十一單元后,小亮對家里面的幾種清潔劑進行了研究。
下表是小亮家的幾種清潔劑的功能和有效成分。

清潔劑
 
彩漂液
 
漂白水
 
功 能
 
漂洗衣物,使色彩鮮艷
 
漂除衣物污漬
 
有效成分
 
H2O2
 
NaClO
 
 
根據(jù)表中信息,請你和小亮一起回答下列問題。
(1)這兩種清潔劑的有效成分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學式)。
(2)在盛有少量“彩漂液”的試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錳,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其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                  
(3)小亮同學在使用“潔廁靈”去除水垢時,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氣泡產(chǎn)生。聯(lián)想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小明猜想“潔廁靈”的成分中可能有酸。

①為證實自己的猜想,小亮從家中又找來兩類不同的物質(zhì)進行實驗:
實驗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jīng)實驗,小亮得出“潔廁靈”的有效成分中一定有酸的結(jié)論。
②小亮想試制一瓶“潔廁靈”,你認為鹽酸、硫酸這兩種酸中的_____________更合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結(jié)合上面對“潔廁靈”的了解,在使用“潔廁靈”時應(yīng)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4)“潔廁靈”與“漂白水”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產(chǎn)生氯化鈉、水和有毒的氯氣(Cl2),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是一種廉價堿,常用于配制農(nóng)藥波爾多液和改良酸性土壤;做饅頭發(fā)酵面團時會產(chǎn)生酸類物質(zhì),需加入適量的純堿(或小蘇打),讓其相互作用產(chǎn)生     氣體,既可以防止饅頭產(chǎn)生酸味,又可使蒸出的饅頭松軟可口;四川蘆山地震后為保證居民生活用水,應(yīng)急處理的方法中通常有下列過程:在渾濁的河水中加入凈水劑,經(jīng)靜置沉淀后再     (填一種操作方法).可達到除去水中不溶性雜志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許多化學反應(yīng)都伴隨著明顯的現(xiàn)象。但也有一些觀察不到明顯現(xiàn)象。請回答下列問題:
(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現(xiàn)的明顯現(xiàn)象是                           
(2)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yīng)無明顯現(xiàn)象。為證明二者發(fā)生了反應(yīng),小紅同學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向一盛滿CO2氣體的錐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緊橡皮塞(膠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氣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蕩錐形瓶,會觀察到小氣球逐漸脹大,其主要原因是                                   。

(3)鹽酸與NaOH溶液的中和反應(yīng)也無明顯現(xiàn)象,為證明二者確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yīng),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鹽酸前,應(yīng)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問答題

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1)取甲、乙兩試管,分別加人1%淀粉溶液各4毫升.(2)甲試管內(nèi)加入2毫升唾液,乙試管內(nèi)加入2毫升蒸餾水.(3)同時將兩試管置于37℃的溫水中恒溫10分鐘后取出,分別滴加1滴碘液.(4)觀察結(jié)果.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的目的是                            
(2)請設(shè)計一張實驗記錄表,將實驗步驟及正確操作后觀察到的實驗結(jié)果填入表中.
(3)有同學認為設(shè)計上述實驗時,應(yīng)確保甲、乙兩支試管中的pH相同,但不必考慮pH大。阏J為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說出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