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對宏觀現(xiàn)象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
A.稀有氣體可做保護氣,因為原子最外層電子層達到穩(wěn)定結構
B.水和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因為組成元素和分子構成不同
C.NaOH溶于水溫度升高,因為Na+、OH-擴散吸收的熱量大于水合放出的熱量
D.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因為水分子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分析 根據(jù)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zhì)的分子性質(zhì)相同,不同物質(zhì)的分子性質(zhì)不同,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解:A、稀有氣體可做保護氣,是因為稀有氣體化學性質(zhì)很不活潑,它們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層達到穩(wěn)定結構,故選項解釋正確.
B、水和過氧化氫均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水和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故選項解釋錯誤.
C、NaOH溶于水溫度升高,因為Na+、OH-擴散吸收的熱量小于水合放出的熱量,故選項說法錯誤.
D、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是因為水分子分裂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和氧分子,大量的氫分子、氧分子分別聚集成氫氣、氧氣,該事實說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且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故選項解釋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zhì)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zhì)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在一次化學實驗中,同學們將飽和硫酸銅溶液逐滴加到5mL飽和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到以下異常實驗現(xiàn)象:
實驗序號滴加CuSO4溶液的量實驗現(xiàn)象
第1~6滴有藍色沉淀,但振蕩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藍色溶液
第7~9滴產(chǎn)生藍色沉淀,且沉淀逐漸增多,振蕩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漸變黑色
在實驗①中同學們根據(jù)所學初中化學知識判斷藍色沉淀是氫氧化銅,請你寫出生成藍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
實驗①中藍色沉淀為什么消失?同學們繼續(xù)進行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I.氫氧化銅在溫度70℃-80℃時可分解生成氧化銅;
II.四羥基合銅酸鈉[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藍色.
【猜想與討論】小陶認為藍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氫氧化銅發(fā)生了分解.其他同學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測,理由是沉淀消失,形成亮藍色溶液,而氫氧化銅分解產(chǎn)生的是黑色固體.
同學們交流討論后,提出以下兩種猜想.
猜想一:少許Cu(OH)2可溶于足量水中.
猜想二:Cu(OH)2可在足量NaOH濃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藍色
【實驗探究】為驗證猜想,同學們用Cu(OH)2粉末(其它試劑可任選)設計如下實驗.請你填寫表中的空格.
實驗序號實驗方法與操作實驗現(xiàn)象結論
將少許Cu(OH)2粉末加到5mL蒸餾水中,充分振蕩沉淀不溶解,液體仍為無色猜想一錯誤
將少許Cu(OH)2粉末加入到足量氫氧化鈉濃溶液中,充分振蕩固體溶解,溶液呈亮藍色猜想二正確
【結論與反思】(1)根據(jù)實驗,并進一步查閱資料知道,氫氧化銅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解生成
Na2Cu(OH)4,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NaOH+Cu(OH)2=Na2Cu(OH)4
(2)根據(jù)實驗可知飽和硫酸銅溶液與飽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是放熱反應,依據(jù)的實驗現(xiàn)象是藍色沉淀逐漸變?yōu)楹谏?br />(3)寫出氫氧化銅受熱分解生成黑色固體的化學方程式Cu(OH)2$\frac{\underline{\;\;△\;\;}}{\;}$Cu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有一種固體混合物可能由NH4NO3、NaCl、CuSO4、Ca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組成,為了測定其組成,進行下列實驗:
①將固體混合物溶于水后得無色透明澄清溶液A;
②向A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完全反應后,過濾,得白色沉淀X和澄清溶液B;
③白色沉淀X中加入足量鹽酸,沉淀不消失;
④澄清溶液B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并微熱,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Y放出.
(1)寫出X、Y的化學式:XBaSO4,YNH3
(2)推斷原混合物一定含有的物質(zhì)是Na2SO4、NH4NO3,一定不含有的物質(zhì)是CuSO4、CaCO3,可能含有的物質(zhì)是NaCl.
(3)該實驗過程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有(任意寫兩個):Na2SO4+BaCl2═BaSO4↓+2NaCl,NH4NO3+NaOH=NaNO3+NH3↑+H2O,均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復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其中“”代表氫原子,“”代表氮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該反應類型為置換反應
B.該反應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
C.所得生成物Z和W的質(zhì)量比為9:15
D.該反應中原子、分子種類都未發(fā)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在空氣中點燃鎂條,鎂不但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也會與氮氣反應生成氮化鎂(Mg3N2).某學習小組擬對鎂在空氣中燃燒后的固體混合物中氮化鎂的質(zhì)量分數(shù)進行測定,設計如下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
I.氮化鎂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氨氣;
II.堿石灰是固體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劑,不與NH3反應;
III.2NH3+H2SO4═(NH42SO4
Ⅳ.NH3 是一種極易溶于水的氣體.
【實驗步驟】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精確稱量鎂在空氣中燃燒后的固體5.00g 放入錐形瓶中,稱量裝置C,連接好裝置;
③關閉活塞K,打開A 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樣品恰好完全反應;
④打開活塞K,鼓入空氣;⑤再次稱量裝置C.
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下列問題的探究:
(1)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及現(xiàn)象是:關閉活塞K及分液漏斗活塞,雙手手掌緊貼錐形瓶外壁,觀察C瓶中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該裝置不漏氣;
(2)裝置B和裝置D的共同作用是吸收水分,防止裝置中氣體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水分進入C瓶;
(3)實驗步驟④鼓入空氣的作用是使產(chǎn)生的氨氣全部進入C瓶被濃硫酸吸收;
(4)若裝置C 增重0.34g,固體混合物中Mg3N2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20%;
(5)實驗證明此方法測定的結果偏低,可能原因是部分氨氣溶于水中不能完全排出(寫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由于使用汽車而造成的污染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1)汽車尾氣中的污染物有NO和CO等.治理汽車尾氣中NO和CO的一種方法是:在汽車的排氣管上裝上一個催化轉(zhuǎn)化裝置,使NO和CO反應,生成CO2和 N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NO$\frac{\underline{\;催化劑\;}}{\;}$2CO2+N2;NO發(fā)生了還原反應.
(2)使用氫能源汽車是治理汽車尾氣的一個有效途徑.在氫能源汽車行駛過程中的能量轉(zhuǎn)化是從化學能開始,最終轉(zhuǎn)化為機械能.氫能源本身無毒、原料來源廣、可再生、燃燒產(chǎn)物是水,不污染空氣等優(yōu)點(填一點).
(3)某些汽車輪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屬材料復合而成的.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A等性能(填字母)
A.耐高溫、高彈性  B.透氣性好、耐磨  C.密度小,熔點低
其中使用的金屬材料一般為鈦合金,主要利用它的C等性能(填字母)
A.導熱性好  B.絕緣性好   C.硬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其對應的實驗操作的是( 。
A.
常溫下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斷加入水稀釋
B.
向等質(zhì)量的Mg與MgO中分別加入足量等濃度的稀硫酸
C.
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斷放入鐵粉
D.
向一定量的部分變質(zhì)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實驗中,能達到相應目的是( 。
A.檢驗NaOH溶液是否變質(zhì):取樣,滴入石蕊溶液
B.鑒別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取樣,測酸堿度
C.分離木炭粉和氧化銅的混合物:向固體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過濾
D.除去CO中的CO2氣體和水蒸氣: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濃硫酸和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