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物質組成成分的探究)(2018河北一模)某興趣小組同學對廢舊干電池筒內黑色固體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1)廢舊干電池填料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錳、炭粉、氯化銨和氯化鋅等,其中氯化銨、氯化鋅可溶于水。

2)二氧化錳不與稀鹽酸、稀硫酸發(fā)生化學反應。

(猜想)猜想一:黑色固體物質中含有銨鹽;

猜想二:黑色固體物質中含有二氧化錳。

(進行實驗)

1)證明黑色固體中含有銨鹽的操作: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及反應方程式

①取適量黑色物質與_____混合置于研缽內進行研磨

②再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

____

黑色固體中含有少量的銨鹽;

氯化銨與所加物質在研缽內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探究黑色物質中是否含有二氧化錳,進行如圖所示實驗:發(fā)現(xiàn)試管內產生較多氣泡,檢驗生成氣體的方法是_________,證明猜想二正確。

(交流討論)有同學提出氧化銅也可能對過氧化氫的分解起催化作用,為了排除黑色固體是氧化銅的可能性,小組同學進行的探究實驗是_________(包括實驗操作、現(xiàn)象),證明黑色固體中不含氧化銅。

3)為了回收黑色固體中的二氧化錳,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操作:

. 操作1的名稱是________。

. 灼燒濾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熟石灰(合理即可) 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與上一問對應)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導管口處,木條復燃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沒有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 過濾 除去炭粉

【解析】

【進行實驗】(1)銨鹽能與堿性物質如熟石灰等反應產生氨氣,氨氣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2)二氧化錳可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所以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后產生的氣體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觀察木條是否復燃。【交流討論】二氧化錳不與硫酸發(fā)生反應,而氧化銅可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所以為證明黑色固體中不含氧化銅,可向黑色固體中加稀硫酸,觀察不到明顯現(xiàn)象,則說明沒有氧化銅。(3)操作1為使固體和液體分離的過濾操作;因黑色固體中含有炭粉,炭粉也不溶解于水,所以濾渣為炭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為得到純凈的二氧化錳,可利用炭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而將其除去,所以灼燒濾渣的目的是除去炭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物質甲與足量物質乙發(fā)生化學反應的過程中固體總質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下列所給物質間的反應符合坐標曲線的是(  )

選項

物質甲

物質乙

A

木炭

氧化銅

B

鐵絲

氧氣

C

碳酸鈣

鹽酸

D

銅片

硝酸銀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展開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探究活動。請你參與他們的實驗活動,并回答相關問題

(提出問題Ⅰ)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能否發(fā)生反應?

(實驗1)小明取一定量的稀鹽酸,測得其pH=2,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后,測得混合溶液的pH=3,于是得出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發(fā)生了中和反應的結論。

測定溶液pH的方法是:將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___,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小剛認為,小明的實驗方案不能證明二者發(fā)生了中和反應,理由是___。

(實驗2)小剛取稀鹽酸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溶液X,再加入適量鐵粉,觀察到___,證明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發(fā)生了反應。

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

(提出問題Ⅱ)溶液X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CaCl2Ca(OH)2;猜想三:CaCl2HCl

小組同學為驗證猜想二,進行了如下實驗(查閱資料顯示CaCl2溶液顯中性)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實驗3

取適量溶液X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___

猜想二成立

實驗4

取適量溶液X于試管中,滴加Na2CO3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成立

小明認為實驗4中產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證明猜想二成立,理由是____

請你另選一種試劑,設計合理的方案,當觀察到與實驗4相同的現(xiàn)象時,證明猜想二成立。你的實驗原理是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秦皇島海港區(qū)一模)如圖所示的實驗能驗證水的組成,請你一起參與探究。

(知識回顧)電解水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檢驗玻璃管a內氣體的方法_______;

根據生成物可以推出水的組成元素,其理論依據是________。

(提出猜想)實驗前向水中加入了少量的氫氧化鈉,為防止實驗后的廢液造成污染。小茗同學向廢液中倒入一些稀鹽酸,倒入稀鹽酸后溶液中的溶質有:

猜想1:氯化鈉

猜想2:氯化鈉和氫氧化鈉

猜想3____________

(實驗驗證)小茗取少量倒入稀鹽酸后的廢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沒有變紅,他認為猜想1正確。小華不同意他的結論,理由是____________。

小華設計實驗:___________;實驗驗證結果表明小茗的結論錯誤。

(交流討論)進一步討論后小剛提出:應先向電解水的廢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然后再滴加稀鹽酸并不斷攪拌,至溶液_________時,可確定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習小組的同學對過氧化氫分解進行探究。

Ⅰ.(探究一)影響過氧化氫分解快慢的因素

分別取5mLH2O2溶液進行實驗,測定產生4mLO2所需時間,實驗結果記錄如下:

實驗序號

H2O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溫度℃

MnO2粉末用量/g

反應時間

30

35

0

t1

30

55

0

t2

5

20

0.1

3s

15

20

0.1

1s

(1)對比①②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過氧化氫分解越快,則t1_____t2(填“>”、“=”“<”)

(2)能說明過氧化氫分解快慢與溶質質量分數(shù)有關的實驗是_____(填實驗序號),合理的結論是_____。

(交流探討)MnO2屬于金屬氧化物,其它金屬氧化物能否起到類似MnO2的催化作用?

Ⅱ、(探究二)探究Fe2O3是否對過氧化氫分解起催化作用

操作步驟

實驗情況記錄

結論

A試管上方帶火星的木條未復燃

B中出現(xiàn)氣泡快,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Fe2O3_____(填不影響”、“減慢加快)過氧化氫分解

B試管中的混合物過濾,把濾渣烘干、_____。

固體質量0.2g

Fe2O3質量未變

C試管上方帶火星的木條_____,

D試管中溶液變成

_____

Fe2O3可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得出結論)過氧化氫分解快慢受溫度、濃度、催化劑等因素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對自行車的支架進行噴漆處理可以防止其生銹,原因是_____。

2)西瓜有甜味,主要是因為西瓜中含有六大基本營養(yǎng)素中的_____。

3)我國在南海成功開采出可燃冰。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請寫出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

4)柚子皮可以吸附室內異味,請寫出初中化學中學過的具有同樣性質的一種物質名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等質量的鎂、鐵、鋅,分別放入三份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同的稀鹽酸中,反應生成的H2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根據圖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

A. X、Y、Z分別表示鎂、鋅、鐵 B. 鐵消耗的鹽酸質量最大

C. 鎂、鋅、鐵過量,鹽酸不足 D. 鎂、鋅消耗的鹽酸質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河南改編)如圖裝置可以做CO還原Fe2O3的實驗并檢驗該反應的氣體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發(fā)生裝置得到的CO中混有雜質CO2H2O。請回答下列問題:

(1)A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裝置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產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環(huán)保角度考慮,請寫出一種尾氣處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灤南縣一模)科技節(jié)活動中,化學實驗小組做了如下實驗,請回答以下問題:

1)圖A所示實驗可觀察到鐵樹上浸有無色酚酞溶液的棉團由白色變?yōu)?/span>____色,該實驗中沒有涉及的性質是__(填字母)。

A 氨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B 氨分子有一定質量

C 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

2)圖B所示實驗,將注射器中濃石灰水注入瓶中,會看到雞蛋被入瓶中,該實驗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3)圖C所示實驗,當通過導管向熱水中通入氧氣時,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

4)圖D所示實驗,觀察紫色小花(用石蕊試紙做成的)會變色,其反應原理為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