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13?鞍山一模)同學們在學習酸和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甲實驗中能證明兩種物質發(fā)生反應的明顯現(xiàn)象是
紅色溶液變成無色
紅色溶液變成無色

(2)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甲、乙兩個實驗所得的無色廢液倒入同一個干凈的廢液缸中,最終看到廢液渾濁并呈紅色.
【提出問題】廢液中含有哪些物質?
【交流討論】①一定含有的物質:硫酸鋇、指示劑、水、堿類物質和
氯化鈉或NaCl
氯化鈉或NaCl
(寫化學式或名稱).
②對堿類物質是什么?同學們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氫氧化鈉
猜想二:只有氫氧化鋇
猜想三:是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鋇
你認為猜想
是錯誤的
【實驗設計】若要證明剩余的兩種猜想,可選用的試劑是
硫酸或硫酸鈉等可溶性硫酸鹽
硫酸或硫酸鈉等可溶性硫酸鹽
分析:(1)酚酞溶液遇堿變紅,但是遇到中性和酸性溶液都不變色,可以據(jù)此結合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生成物來完成解答;
(2)【交流討論】①根據(jù)甲乙兩個實驗中所形成的廢液及它們混合后形成的產物來完成解答;
②結合兩個實驗所形成的廢液來分析得不正確的猜想;
【實驗設計】根據(jù)氫氧化鋇和氫氧化鈉的性質來解答.
解答:解:(1)酚酞溶液遇堿變紅,但是遇到中性和酸性溶液都不變色,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要生成硫酸鈉和水,它們恰好完全反應后的溶液為中性,所以紅色要消失;
(2)【交流討論】①甲實驗中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而乙實驗中鹽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了氯化鋇和水,它們混合后,硫酸鈉要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所以在溶液中還存在著氯化鈉;
②根據(jù)①的解答可以知道,溶液中存在著堿性物質,由于甲實驗中氫氧化鈉已被完全消耗,如果存在堿性物質,必然是乙實驗中過量的氫氧化鋇,而氫氧化鋇和硫酸鈉可以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所以可以判斷在堿性物質一定含有氫氧化鈉,至于是不是含有氫氧化鋇則應該看硫酸鈉的量,也就是說氫氧化鋇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絕對不能是單純的氫氧化鋇;
【實驗設計】根據(jù)剩余的兩種猜想可以知道它們的差別在于是不是含有氫氧化鋇,所以只要驗證是否含有氫氧化鋇即可完成判斷,根據(jù)氫氧化鋇的性質可以用硫酸或硫酸鈉等可溶性硫酸鹽來進行驗證,如果產生了表示沉淀,則證明猜想三正確,如果沒有白色沉淀產生,則說明猜想一正確.
故答案為:(1)紅色溶液變成無色;
(2)【交流討論】①氯化鈉或NaCl;
②猜想二;
【實驗設計】硫酸或硫酸鈉等可溶性硫酸鹽.
點評:熟練掌握常見的酸堿鹽的化學性質,知道酚酞遇堿變紅色,但是遇酸和中性溶液不變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鞍山一模)用化學符號填空:
(1)2個氫原子
2H
2H

(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O
;
(3)海水中含量最大的陽離子
Na+
Na+
;
(4)小蘇打的主要成分
NaHCO3
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鞍山一模)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水,飲用水安全備受關注.
(1)除去水中異味物質的方法是
吸附
吸附
;
(2)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殺菌消毒的方法是
煮沸
煮沸

(3)“84消毒液”可用于災區(qū)防疫.制備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鈉(NaClO)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X=NaClO+NaCl+H2O,則X的化學式為
Cl2
Cl2
;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關于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B
B

A.水是有機物,能賦予生命;B.水是一種極好的溶劑,能維持人體的體液平衡;C.水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D.水中氧元素含量極高,能提供人體所需的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鞍山一模)請你根據(jù)以下實驗要求從中選取所需的儀器.
(1)鎂條燃燒時,夾持鎂條用
c
c
(寫編號,下同)
(2)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硝酸鉀溶液用
ab
ab

(3)粗鹽提純時蒸發(fā)濾液所用到的儀器是
cdg
cdg

(4)在(2)(3)兩組實驗操作中都缺少的一種儀器是
玻璃棒
玻璃棒
(填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鞍山一模)某科研小組預測定孔雀石中堿式碳酸銅[Cu2(OH)2CO3]的質量分數(shù).現(xiàn)稱取30g該孔雀石樣品放入燒杯中,再逐滴加入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銅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共消耗該稀鹽酸146g(假設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最終稱得燒杯中剩余物質的質量為171.6g.試求:
(1)孔雀石中堿式碳酸銅的質量分數(shù);
(2)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結果保留至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