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堿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是堿溶液中都含有OH-(填化學符號).
(2)為了檢驗土壤的酸堿度,小明同學取少量土壤樣品與蒸餾水按1:5的質量混合,充分攪拌后靜置,把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上層清液滴在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測出土壤pH=5.5,若pH試紙用蒸餾水濕潤,則他測出的pH偏大(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分析 (1)堿溶液中都含有自由移動的氫氧根離子;
(2)利用pH試紙可以測定溶液的酸堿度;
測定pH時,若pH試紙用蒸餾水濕潤,則測出的pH不準確,如果是酸性溶液,測定結果偏大,如果的堿性溶液,測定結果偏。

解答 解:(1)堿之所以具有相似化學性質,是因為堿溶于水時,都能夠電離出自由移動的氫氧根離子,氫氧根離子可以表示為OH-;
(2)檢驗土壤的酸堿度時,可以取少量土壤樣品與蒸餾水混合,充分攪拌后靜置,把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上層清液滴在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可以測出土壤pH,由于土壤的浸出液顯酸性,若pH試紙用蒸餾水濕潤時,會導致酸性減弱,從而導致測出的pH偏大.
故填:OH-; 蒸餾水; 玻璃棒;標準比色卡;偏大.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jù)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巢湖市心學校2017屆九年級中考強化訓練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圖象正確反映對應的變化關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過量

B. 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鎂混合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

C. 將足量碳酸鎂和氧化鎂固體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相同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中

D. 在一定溫度下,向不飽和的硝酸鈉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鈉固體,充分攪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qū)九年級5月模擬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關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的電解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B.生活中通過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用蒸餾的方法可以將海水淡化

D.愛護水資源主要從節(jié)約用水和防治水體污染兩方面采取相應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日照市莒縣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學業(yè)水平模擬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物質的宏觀性質與微觀組成(或結構)相互聯(lián)系是化學特有的思維方式, 下列對物質性質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

A. 降溫能使水結冰,是因為在較低的溫度下水分子靜止不動

B. 水和過氧化氫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的構成不同

C. 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比較穩(wěn)定,是因為它們的原子結構都相對穩(wěn)定

D. 氫氧化鉀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試液變藍,是因為它們都含有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觀察一下我們的周圍,就會發(fā)現(xiàn)金屬的用途之廣.

(1)根據(jù)如圖的應用實例,可知金屬具有的物理性質有導電、導熱、延展性.
(2)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一百余種元素中,金屬元素的種類遠比非金屬元素的種類多(填“多”或“少”);工業(yè)上用赤鐵礦作原料煉鐵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3)金屬礦物的儲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廢鋼鐵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節(jié)約金屬資源(填“合理開采礦物”或“節(jié)約金屬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為電熱扇的示意圖.
(1)電熱扇中含有的金屬是Al(填化學式,寫一種即可).
(2)鋁反光罩長期使用能耐腐蝕的原因是通常情況下鋁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鋁保護膜.
(3)鐵質網(wǎng)罩常采用刷漆的方法防銹,防銹的原理是隔絕氧氣和水.
(4)請寫出一個能體現(xiàn)鐵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化學方程式Fe+CuSO4═FeSO4+Cu.
(5)取暖器報廢后,你認為最環(huán)保的處理方法是按組成材料分類回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銅及其化合物在生產(chǎn)、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一、銅的性質及其應用
兔首和鼠首均為青銅器(銅、錫合金),表面呈綠色,這是銅器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生成了銅銹(銅銹俗稱銅綠).銅綠化學式是Cu2(OH)2CO3,它受熱會分解生成三種氧化物.
(1)青銅器屬于A(填序號).
A.無機材料          B.合成材料         C.復合材料      D.復合肥
(2)銅綠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3)為了弄清銅生成銅綠的條件,某化學實驗小組借鑒課本“鐵釘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設計了“銅片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實驗如圖1所示(所用銅片潔凈、光亮,試管內的“”為銅片).

實驗較長時間后,發(fā)現(xiàn)D(填試管編號)試管中銅片最先生銹.小組討論后發(fā)現(xiàn)實驗還不夠完善,要得出正確的結論,還要補充一個實驗.你認為要補充的一個實驗是:Cu和CO2、O2(寫出試管中需要的物質).可以省略不做的實驗是試管ABC(填試管編號).
二、銅的制備研究
銅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備:
方法一:火法煉銅:Cu2S+O2$\frac{\underline{\;高溫\;}}{\;}$2Cu+SO2
方法二:濕法煉銅:CuSO4+Fe=FeSO4+Cu
(4)上述兩種方法中,你認為哪種方法更好方法二 ,原因是能耗低(寫出1條原因即可).輝銅礦的主要成分為Cu2S,常用于火法煉銅.若生成過程中銅元素的轉化率為90%,生產(chǎn)64tCu需要含Cu2S 80%的輝銅礦111 t(取整數(shù)).
三、銅的化合物的制備研究
堿式碳酸銅可用于生產(chǎn)木材防腐劑等.工業(yè)上可用微蝕刻廢液(含有一定量Cu2+、H+、SO42-、H2O2和微量Fe3+)制備高純度堿式碳酸銅,其制備過程如圖2:

(5)加入試劑1的目的是除去廢液中的酸性物質,試劑1最好選用c(填序號).
a.Fe2O3                 b. CaCO3               c.CuO
(6)加入Na2CO3沉淀前須除去Fe3+,否則Fe2(SO43會與Na2CO3反應,產(chǎn)生一種氣體,同時生成NaFe3(OH)6(SO42沉淀,影響產(chǎn)品質量,6Na2CO3+3Fe2(SO43+6H2O
=2NaFe3(OH)6(SO42+6CO2↑+5Na2SO4
(7)加入Na2CO3沉淀時,反應液pH對產(chǎn)品中的SO42-含量以及反應液中Cu2+沉淀效率的影響如圖3所示,第二次沉淀時溶液pH最好控制在8.5.

(8)所制得的堿式碳酸銅的組成可表示為:xCuCO3•yCu(OH)2•zH2O.某研究小組設計如圖4實驗裝置測定其中CuCO3的質量分數(shù)(不考慮植物油中溶解CO2產(chǎn)生的影響).
實驗步驟如下:①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②準確稱量樣品的質量1.2g;③裝藥品,調節(jié)量氣裝置兩邊液面相平,讀取量氣管刻度為10ml;④向錐形瓶內加入50ml(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⑤冷卻到室溫;⑥再次調節(jié)量氣裝置兩邊液面相平,讀取量氣管刻度為172ml.
Ⅰ.請將上述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Ⅱ.裝置B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少量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C中的試劑是c(填字母序號); a.堿石灰                 b.濃硫酸                 c.無水硫酸銅
Ⅲ.步驟⑥中調節(jié)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將水準管緩慢下移(填“緩慢上移”或“緩慢下移”).
Ⅳ.若標準狀況下,每44g二氧化碳的體積為22.4L.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產(chǎn)品中CuCO3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保留到0.1%)
Ⅴ.若其他操作均正確,僅因下列因素可使測定結果偏小的是BCD(填字母序號);
A.步驟③中平視刻度,步驟⑥中仰視讀數(shù)
B.硫酸的用量不足
C.量氣管中未加植物油
D.步驟⑥中沒有調節(jié)量氣裝置兩邊液面相平,直接讀數(shù)
(9)堿式碳酸銅【xCuCO3•yCu(OH)2•zH2O】的熱分解研究.小組同學用熱分析儀對固體進行熱分解,獲得相關數(shù)據(jù),繪成的固體質量與分解溫度的關系如圖5.
(已知Cu(OH)2的分解溫度小于CuCO3的分解溫度.)
Ⅰ.通過計算可得x:y:z=1:1:1;
Ⅱ.若將16.0g剩余固體繼續(xù)加熱到更高的溫度,發(fā)現(xiàn)固體質量減少了1.6g后質量不再改變,寫出此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CuO$\frac{\underline{\;高溫\;}}{\;}$2Cu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從①金剛石;②石墨;③活性炭中選擇物質并用序號填空
(1)可作潤滑劑的是②;
(2)可用于切割大理石的是①;
(3)可吸附除去河水中的異味的是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元素中屬于非金屬元素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