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66732  166740  166746  166750  166756  166758  166762  166768  166770  166776  166782  166786  166788  166792  166798  166800  166806  166810  166812  166816  166818  166822  166824  166826  166827  166828  166830  166831  166832  166834  166836  166840  166842  166846  166848  166852  166858  166860  166866  166870  166872  166876  166882  166888  166890  166896  166900  166902  166908  166912  166918  166926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儀器不能作為反應容器的是( 。
A.試管B.錐形瓶C.量筒D.燒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實驗室中,利用圖1裝置可以制取某些氣體,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帶標號的儀器的名稱:①試管,②集氣瓶;
(2)利用A裝置制取氣體,向氣體發(fā)生裝置內加入藥品前,應該進行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操作;
(3)實驗室若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A;管口應放一蓬松的棉花團,原因是為了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4)實驗室用如圖2裝置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氣體從a進入,若用水將氣體排出,則水應該從a進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關于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說法中.一定正確的是( 。
A.選用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產生氧氣最符合綠色化學理念
B.必須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C.必須使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
D.必須使用酒精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水是常用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可作為溶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由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像水這種起溶解作用的物質叫做溶劑,像食鹽這種被溶解的物質叫做溶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物質按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單質的順序排列的是(  )
A.石油 鋁合金 干冰 石墨B.汽水  煤  二氧化碳 金剛石
C.空氣 碳酸鈣 蒸餾水 液氧D.天然氣 石灰石 氧化銅  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化學變化能實現(xiàn)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如鎂帶燃燒生成了新物質氧化鎂,同時釋放了光 能和熱能;化學改變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使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教室中的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
A.陶瓷地板B.鋁合金門窗C.玻璃D.木質桌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我國化工專家侯德榜先生發(fā)明的“侯氏制堿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濃氨水中通入足量的CO2生成一種鹽,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細小食鹽粉末,由于NaHCO3在該狀態(tài)下溶解度很小,呈晶體析出,同時由于NaHCO3不穩(wěn)定,加熱后生成純堿、水和二氧化碳.根據以上敘述簡要完成問題:
(1)用上述方法進行生產時,所用的起始原料(寫出它們的化學式,下同)NH3、CO2、NaCl.
(2)最終產品是Na2CO3、NH4Cl.
(3)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是NH3+H2O+CO2═NH4HCO3,NH4HCO3+NaCl═NH4Cl+NaHCO3;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4)該生產過程中沒有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
(5)有人認為侯氏制堿法的優(yōu)點有四,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ABD.
A.生產過程中部分產品可選為起始原料使用            B.副產品是一種可利用的氮肥
C.反應不需要加熱                                  D.副產物不會造成污染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在堿性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A13+、NH4+、SO42-、Cl-B.Na+、SO42-、K+、CO32-
C.K+、Fe2+、Cl-、NO3-D.Ba2+、Na+、Cu2+、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