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67993  168001  168007  168011  168017  168019  168023  168029  168031  168037  168043  168047  168049  168053  168059  168061  168067  168071  168073  168077  168079  168083  168085  168087  168088  168089  168091  168092  168093  168095  168097  168101  168103  168107  168109  168113  168119  168121  168127  168131  168133  168137  168143  168149  168151  168157  168161  168163  168169  168173  168179  168187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是王軍同學自制的過濾柱,觀察圖中的填充物和水流方向
(1)填充物顆粒大小順序為什么是由大到?
(2)水流方向為什么采取由下而上的逆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甲、乙、丙三種物質均含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單質;甲、乙在常溫下均為液體,在一定條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們之間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經略去).則:
(1)甲的化學式為H2O2;
(2)丙轉化成乙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frac{\underline{\;點燃\;}}{\;}$2H2O;
(3)從微觀的角度解釋甲、乙性質有差異的原因是分子構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在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小明仔細觀察蠟燭燃燒時的火焰,發(fā)現(xiàn)火焰中不同區(qū)域的明亮程度不同,這是為什么呢?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明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1)可燃物的種類及組成會影響火焰的明亮程度.
(2)蠟燭主要由石蠟制成,石蠟是石油煉制后得到的固體物質,主要由多種碳氫化合物組成,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數(shù)目不唯一,其化學式通式為CnH2n+2,通式中碳原子數(shù)n=18~30.
(2)碳氫化合物在常溫時的狀態(tài)如表所示.
物質名稱化學式常溫時的狀態(tài)
丁烷C4H10
戊烷C5H12液(油狀)
癸烷C10H22液(油狀)
十八烷C18H38
二十四烷C24H50
(4)多數(shù)碳氫化合物在一定溫度下會分裂為碳原子數(shù)較少的碳氫化合物或碳(黑色固體)和氫氣.
【實驗探究】
序號實驗目的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
I探究哪一層火焰的溫度最高點燃蠟燭,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蠟燭的火焰中,約1s后取出觀察
探究焰心中參與燃燒的物質的成分點燃一根較粗的蠟燭,取一根一端為尖嘴的玻璃導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處,然后在尖嘴一端導管口用火柴點燃導管口處出現(xiàn)火焰
  III繼續(xù)探究焰心中參與燃燒的物質的成分點燃一根蠟燭,用一把帶有手柄的小刀,將刀尖伸入火焰中最暗的部分,即焰心處,一段時間后取出,冷卻,觀察刀尖處的現(xiàn)象冷卻至室溫后,刀尖處有油狀液體和固體物質
IV用鑷子夾住一片白瓷片,將瓷片伸入火焰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內焰處,觀察現(xiàn)象白瓷片表面迅速變黑
【分析和討論】
(1)實驗I中的實驗現(xiàn)象為火柴梗與外焰接觸部分燒焦,與內焰接觸部分烤黃,與焰心接觸部分無明顯變化.
(2)通過實驗Ⅱ,你能分析出焰心處的物質具有的化學性質是可燃性.
(3)實驗Ⅲ中,冷卻后小刀表面的油狀液體可能是戊烷(填物質名稱),生成油狀液體的原因是石蠟受熱分裂(或分解)為碳原子數(shù)較少的液態(tài)碳氫化合物.
(4)實驗 IV的目的是探究內焰中參與燃燒的物質的成分.
(5)分析實驗IV中的現(xiàn)象,可推斷出蠟燭火焰內焰處的物質中含有碳(填物質名稱),由此分析內焰處最明亮的原因是在內焰燃燒的物質中,含有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小明的爺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家里備有一臺制氧機.使用時先向制氧機中加入水,再依次加入一包白色粉末和一包黑色粉末,就有氣泡冒出來.小明很好奇,請你和他一起動手做探究某種家用制氧機的工作原理.
【提出問題】白色粉末和黑色粉末分別是什么?產生的氣體是氧氣嗎?
【查閱資料】獲得的資料有:
(1)過碳酸鈉俗稱固體雙氧水,白色固體.過碳酸鈉溶于水時,分解生成碳酸鈉溶液和過氧化氫溶液.
(2)碳酸鈉溶液不與二氧化錳反應.  (3)過碳酸鈉遇熱分解產生氧氣和大量水.
【猜想與假設】根據資料和已學知識,得出猜想:白色粉末是過碳酸鈉,黑色粉末是二氧化錳.
【實驗驗證】
實驗裝置實驗主要過程
(1)檢驗裝置氣密性.操作如下:先將導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緊握試管,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后,導管口有液面上升.
(2)在試管中依次加入二氧化錳、過碳酸鈉和水,有大量氣泡生成.
(3)收集滿一瓶氣體.
(4)檢驗氣體.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里,若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證明是氧氣.
實驗現(xiàn)象和使用制氧機的白色粉末和黑色粉末反應現(xiàn)象完全相同,證明猜想正確.
【實驗拓展】(1)小明根據資料,認為可加熱白色粉末制取氧氣(使用排水法收集氣體)
該實驗需要的儀器有(填序號)②③④⑤⑦⑧.下列序號的儀器名稱是③試管,⑦集氣瓶.

(2)使用該方法制取氧氣,加熱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停止加熱熄滅酒精燈前,應進行的操作是將導管從水槽中撤出.
(3)生活中的很多物質都可以進行家庭小實驗.消毒用的雙氧水,其成分為過氧化氫溶液,其與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反應文字表達式是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小紅發(fā)現(xiàn)切開的蘋果會很快變色,于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究氧氣是否參與了蘋果變色的過程.小紅提出假設:氧氣參與了蘋果變色的過程.老師指導小紅要進行對比實驗,小紅設計并完成了如下2個實驗.

(1)實驗1:探究使蘋果變色的氣體成分.
實驗步驟:
①準備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A為用排水集氣法收集的1瓶氧氣,B為1瓶空氣,C瓶中為空氣,3個集氣瓶容積均為250mL;
②在C瓶中做紅磷燃燒的實驗,待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至水不再進入集氣瓶中,測量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50mL,剩余氣體的主要成分為氮氣;
③將大小相同的蘋果塊依次迅速放入集氣瓶A、B和C中,記錄蘋果的變色時間.
ABC
放入蘋果起始時間下午2:00下午2:00下午2:00
實驗現(xiàn)象下午2:03
蘋果變色
下午2:09
蘋果變色
下午2:19
蘋果未變色
結論:蘋果變色與氧氣有關.
(2)實驗2:探究蘋果變色消耗的氣體體積.
小紅為了探查集氣瓶A、B中消耗氣體的體積,她采取的實驗步驟是:分別在AB兩瓶中做紅磷燃燒實驗,待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至水不再進入集氣瓶中,測量進水的體積便知紅磷消耗氧氣的體積.
實驗后小紅記錄了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由此計算出A瓶中蘋果消耗氣體的體積,請你在表格中填寫B(tài)瓶蘋果消耗氣體的體積.
AB
進入水的體積200mL42mL
蘋果消耗氣體的體積50mL8mL
(3)實驗反思:實驗過程中有一些因素會導致測量的結果不夠準確,寫出其中一種因素裝置的氣密性不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是實驗靈魂”.某;瘜W興趣小組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了“影響雙氧水分解因素”的實驗.請你幫助回答下列問題.
(1)取兩支大試管,分別倒入適量的6%、15%的雙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試氣體,發(fā)現(xiàn)濃度大的先收集滿.該操作過程中合理的排列順序是(選填序號)①③⑤④②(或③①⑤④②).
①檢驗裝置的氣密性②待有連續(xù)穩(wěn)定氣泡再排水集氣③將水槽中待收集氣體的小試管注滿水④旋緊連有導管的單孔膠塞⑤向大試管內倒入適量雙氧水再加入少許MnO2粉末
(2)用試管進行排水法集氣時,主要出現(xiàn)了如圖示所示的4種操作,其中合理的是AC.

(3)取a、b兩支試管加入等體積6%的雙氧水,再分別加入少許MnO2粉末、CuO粉末,發(fā)現(xiàn)a 中比b中產生氣泡多且快.隨即用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懸空伸入試管內,發(fā)現(xiàn)a中火星復燃,b中火星僅發(fā)亮但不復燃.由此得出影響雙氧水分解的因素是催化劑的種類.
(4)再取一支試管倒入適量6%的雙氧水,仔細觀察溶液內有少量細小氣泡浮起;然后將該支試管浸入約80℃的熱水中,溶液內氣泡明顯增多.這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懸空伸入試管內,火星更明亮卻不能復燃.試對比第(3)題a中火星復燃的現(xiàn)象,分析兩者現(xiàn)象差異的根本原因是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用裝置圖所示儀器測定空氣中O2體積含量,A為標有將容積分成五等份標線的集氣瓶,B為固定一燃燒匙的單孔膠塞,燒杯中盛紅墨水,通過下列實驗步驟,①打開夾子K②點燃匙中紅磷③夾緊K夾④將B按進A瓶口,塞緊.回答;
(1)打開K夾的時間應為待集氣瓶冷卻到室溫后,把導管插入盛水的燒杯中.
(2)實驗步驟順序為②④③①.
(3)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為發(fā)出黃光,冒出大量白煙.
(4)若水進入A瓶量達不到$\frac{1}{5}$標線,分析可能的原因有紅磷的量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興趣小組根據實驗室提供的儀器和藥品進行了氧氣的制備實驗.
(1)甲同學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氧氣.
①寫出儀器B的名稱:集氣瓶.
②甲同學應選取的試劑是Mn02和H2O2(填化學式),
Mn02固體在該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學還可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④實驗前,甲同學先向儀器A中加入水,然后將導管放入水槽中,并打開儀器A的活塞,觀察導管口是否有連續(xù)的氣泡出現(xiàn).該實驗操作的目的是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2)乙同學稱取一定質量KMn04放在大試管中,將溫度控制在250℃加熱制取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實驗結束時,乙同學發(fā)現(xiàn)收集到的O2大于理論產量,針對這一現(xiàn)象,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應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02
猜想Ⅱ:反應生成的K2Mn04分解放出O2.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K2Mn04和MnO2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實驗驗證】同學們分為兩組,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①第一組同學取一定質量的Mn02,在250℃條件下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后測得Mn02的質量不變.則猜想I錯誤.
②第二組同學取K2Mn04在250℃條件下加熱,沒有用測定質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確的結論.該組同學選擇的實驗方法是檢驗是否有氧氣生成.
【拓展延伸】實驗發(fā)現(xiàn),K2MnO4受熱只能部分分解,經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2O對其分解產生影響.請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取等量的固體于兩支試管中,一支試管中加入氧化鉀,一支試管中不加氧化鉀.用同樣火焰的酒精燈加熱,用相同規(guī)格的集氣瓶,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收集一瓶氧氣,所用時間作比較,確定錳酸鉀的分解是否與氧化鉀有關系.
【實驗反思】通過以上實驗探究,你對“問題的發(fā)現(xiàn)與解決”有何認識?必須通過認真分析,用實驗來加以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潛水員使用的供氧裝置是用過氧化鈉(Na2O2)和呼出的CO2反應來制取氧氣提供呼吸.某實驗小組為驗證這一原理,進行了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1.在常溫常壓下過氧化鈉是淡黃色固體,在不需要加熱的情況下能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2.濃硫酸有吸水性.3.2NaOH+CO2=Na2CO3+H2O
設計裝置】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探究,B裝置中盛裝NaOH溶液.

【實驗過程】向裝置A中通入足量CO2氣體,觀察到A瓶中的淡黃色固體逐漸變?yōu)榘咨勰,同時見到B、C裝置中有氣泡出現(xiàn).
【實驗分析】
(1)為驗證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實驗小組采用的驗證方法是用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尖嘴管口,若發(fā)現(xiàn)木條復燃,則說明反應生成了氧氣;
(2)裝置C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氧氣,這是根據濃硫酸具有吸水性的原理;
(3)裝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這是根據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
(4)寫出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實驗結論】
(5)實驗證明:Na2O2和CO2在不需要加熱的情況下反應可得到氧氣.通過探究同學們認為:在實驗室不用加熱的方法,用氣體也可制得氧氣.按你在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經驗,你采用的方法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用一個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小明同學在家里的藥箱中發(fā)現(xiàn)一瓶用來清洗傷口用的消毒液--“雙氧水”,他聯(lián)想到在化學課上曾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過氧氣,他高興的將家中的“雙氧水”拿到學校的實驗室,在老師的指導下和同學們一起做了如下實驗.
第一組實驗】小明欲證明該雙氧水是否失效.
(1)實驗過程
①在試管中加入5mL“雙氧水”,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發(fā)現(xiàn)木條未復燃;
②用酒精燈給上述試管加熱,液體中有氣泡產生,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發(fā)現(xiàn)木條仍未復燃;
③如圖1裝置進行操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冷凝水蒸氣.
(2)實驗結論:雙氧水沒有失效.

【第二組實驗】小明欲證明二氧化錳在雙氧水的分解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該物質在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
(1)實驗中化學反應的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實驗步驟
①準確稱量二氧化錳的質量.
②將二氧化錳裝入大試管中并加入5mL“雙氧水”;
③待反應結束后,將大試管里的固體物質進行過濾、洗滌、烘干、稱量;
④對比反應前后二氧化錳的質量.
(3)做完此實驗后,小方認為要證明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還需要再補充一個探究實驗:探究
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前后化學性質是否發(fā)生改變.
【實驗反思】依據所做的實驗,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溫度、催化劑 等.
【第三組實驗】小明欲探究Fe2O3能否作為H2O2分解的催化劑,并與MnO2的催化效果進行比較.小明、小李、小張三位同學同時進行H2O2的分解與氣體的收集實驗.實驗時間均以30秒生成氣體為準(H2O2均未全部分解)(見圖2甲),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的因素均忽略.相關數(shù)據如下:
同學序號質量分數(shù)相同的H2O2溶液溶液中加入的物質收集到的氣體體積
小明100mL未加其他物質a mL
小李100mLFe2O3  0.5gb mL
小張100mLMnO2  0.5gc mL
(1)若50mL量氣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圖2乙所示,A與B刻度間相差1mL,刻度A為20,則此時氣體的體積為31.8mL.
(2)欲探究Fe2O3在實驗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首先應比較a和b(選擇a、b、c填空)的大小,還需補充做如下實驗(無需寫出具體操作步驟):
①氧化鐵在化學反應前后化學性質是否發(fā)生改變;
②氧化鐵的質量在反應前后是否發(fā)生改變.
實驗結論:Fe2O3能加快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