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5.如圖表示植物進行的生理活動,請據圖回答:
(1)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則該圖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光合作用,其表達式是:二氧化碳+水$→_{葉綠體}^{光能}$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
(2)物質D表示有機物,該物質通過莖中的篩管運輸到其他器官.
(3)若A表示氧氣,B表示二氧化碳,則該圖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呼吸作用,與該生理過程密切相關的細胞結構是線粒體.

分析 由我們所學的知識可以知道:(1)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_{葉綠體}^{光能}$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自身的需要,還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同時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為生物的活動提供動力,據此解答.

解答 解:(1)綠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儲存能量,同時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光合作用.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則該圖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光合作用,其反應式可表示為:二氧化碳+水$→_{葉綠體}^{光能}$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
(2)導管的功能是把從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全身各器官,運輸方向自下而上;篩管的功能是把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自上而下運輸到其它器官.物質D的運輸方向是向下的,因此是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
(3)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這一生理活動是在細胞的線粒體內完成的.因此若A表示氧氣,B表示二氧化碳,則該圖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呼吸作用.
故答案為:(1)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
(2)有機物;篩管(或韌皮部).
(3)呼吸作用;線粒體.

點評 有關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識是考查的重點,在學習該部分內容時,可進行對比掌握,從概念、公式、原料、產物、條件等方面比較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人體生命活動中產生的廢物,主要通過泌尿系統(tǒng)排出體外.每天應該喝足量的水,以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請根據泌尿系統(tǒng)組成示意圖和表l中的相關信息回答:
表1:血漿、原尿和尿液部分成分比較(單位:g/L)
成分樣本一樣本二樣本三
蛋白質80.00.00.3
葡萄糖1.00.01.0
尿素0.318.00.3
(1)圖中[①]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根據表l中的數據可以判斷樣本二為尿液.
(3)腎小囊內流動的液體是表中的樣本三,稱為原尿.
(4)尿液和原尿的差異說明了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中,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衛(wèi)生監(jiān)督部門要求餐飲行業(yè)的餐具必須經過嚴格消毒后才能供顧客使用,從傳染病的預防角度來看,主要是為了( 。
A.控制傳染源B.切斷傳播途徑
C.保護易感人群D.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巴斯德將狂犬的唾液注射到兔的體內,兔患狂犬病而死,他將死兔的腦和脊髓通過處理,弱化成疫苗,注射到正常狗的體內,狗獲得了對該病的免疫力.后來,有一男孩被狂犬咬傷,不治必死,在狂犬病發(fā)病潛伏期內,巴斯德多次對其接種弱化病毒,男孩最終平安無事.
材料二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它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禽流感等同屬于一類傳染病,發(fā)病后幾乎全部死亡.
材料三 2005年元月27日,湖南瀏陽某鄉(xiāng)3歲幼女被惡狗咬傷,當日在診所注射狂犬病疫苗,但仍于2月23日不幸死亡.專家發(fā)現(xiàn),對創(chuàng)傷深廣、嚴重者,除按要求注射狂犬疫苗外,還應在24小時內注射高效抗病毒血清一劑,才能有效防治.此種治療方法在非典流行期間,對非典患者注射痊愈者的血清也起到了積極的治療作用.
(1)從免疫角度分析,材料三中所用抗病毒血清屬于抗體.
(2)巴斯德為發(fā)病前的男孩接種弱化病毒,從免疫的角度看,弱化病毒疫苗屬于抗原,男孩獲得的免疫力屬于特異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非條件反射的是( 。
A.咬著肉塊流唾液B.聞到肉香流唾液
C.談到烤羊肉流唾液D.看到羊肉串流唾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輸血或輸液時,針刺入的血管是動脈
B.右心室的壁較左心室的壁厚
C.動脈里流的是動脈血,靜脈里流的是靜脈血
D.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通過毛細血管相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做“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時,某同學提出的問題是: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唾液的作用是否都有關,他按照下列方案進行實驗.
a、將饅頭碎屑放入①號試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攪拌.
b、將饅頭碎屑放入②號試管,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攪拌.
c、將饅頭塊放入③號試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攪拌.
回答下列問題:
(1)若以“唾液”為實驗變量,則①號試管和②號試管是一組對照實驗,要探究的問題是: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嗎;
(2)若將3支試管都放入37℃的溫水水中,10分鐘后取出冷卻加入碘液2滴,充分振蕩,預測的實驗現(xiàn)象是:①號試管不變藍;②號試管變藍.
(3)解釋①號試管所出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淀粉分解成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導致人體幼年期患呆小癥的原因是(  )
A.垂體分泌的甲狀腺激素不足B.甲狀腺分泌的激素不足
C.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不足D.胰島分泌的胰島素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表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實驗中的記錄.該實驗結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加入物質溫度加入碘液
1淀粉糊+唾液37℃不變藍
2淀粉糊+唾液99℃變藍
A.效率很高B.需要適宜的溫度
C.需要適宜的酸堿度D.只對一種物質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