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1)解方程:
(2)解不等式組:

【答案】
(1)解:去分母得,2+2x﹣4=x+1,

移項得,2x﹣x=1+4﹣2,

合并同類項得,x=3,

經(jīng)檢驗,x=3是原方程的根


(2)解: ,由①得,x>1;由②得,x≤3,

故原不等式組的解集為:1<x≤3.


【解析】(1)先去分母,再移項、合并同類項即可求出x的值;(2)分別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即可.
【考點精析】利用去分母法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對題目進行判斷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先約后乘公分母,整式方程轉(zhuǎn)化出.特殊情況可換元,去掉分母是出路.求得解后要驗根,原留增舍別含糊;解法:①分別求出這個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數(shù)軸表示出各個不等式的解集;③找出公共部分;④用不等式表示出這個不等式組的解集.如果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沒有公共部分,則這個不等式組無解 ( 此時也稱這個不等式組的解集為空集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景點試開放期間,團隊收費方案如下:不超過30人時,人均收費120元;超過30人且不超過m(30<m≤100)人時,每增加1人,人均收費降低1元;超過m人時,人均收費都按照m人時的標準.設(shè)景點接待有x名游客的某團隊,收取總費用為y元.
(1)求y關(guān)于x的函數(shù)表達式;
(2)景點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當接待某團隊人數(shù)超過一定數(shù)量時,會出現(xiàn)隨著人數(shù)的增加收取的總費用反而減少這一現(xiàn)象.為了讓收取的總費用隨著團隊中人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求m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班數(shù)學興趣小組利用數(shù)學活動課時間測量位于烈山山頂?shù)难椎鄣裣窀叨,已知烈山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山高857.5尺,組員從山腳D處沿山坡向著雕像方向前進1620尺到達E點,在點E處測得雕像頂端A的仰角為60°,求雕像AB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某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項目,小明對某班同學參加鍛煉的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并繪制了下面的統(tǒng)計 圖(1)和圖(2).

(1)請根據(jù)所給信息在圖(1)中將表示“乒乓球”項目的圖形補充完整;
(2)扇形統(tǒng)計圖(2)中表示”足球”項目扇形的圓心角度數(shù)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E是ABCD的邊CD上一點,連接AE并延長交BC的延長線于點F,且AD=4, = ,則CF的長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直線y=2x+n與x軸、y軸分別交于點A、B,與雙曲線y= 在第一象限內(nèi)交于點C(1,m).
(1)求m和n的值;
(2)過x軸上的點D(3,0)作平行于y軸的直線l,分別與直線AB和雙曲線y= 交于點P、Q,求△APQ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線段AB的長為2,C為AB上一個動點,分別以AC、BC為斜邊在AB的同側(cè)作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ACD和△BCE,那么DE長的最小值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C⊥AB,AB=2 ,AC=2,點D是以AB為直徑的半圓O上一動點,DE⊥CD交直線AB于點E,設(shè)∠DAB=α(0°<α<90°).
(1)當α=18°時,求 的長;
(2)當α=30°時,求線段BE的長;
(3)若要使點E在線段BA的延長線上,則α的取值范圍是(直接寫出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P是等邊三角形ABC內(nèi)一點,將線段AP繞點A順時針旋轉(zhuǎn)60°得到線段AQ,連接BQ.若PA=6,PB=8,PC=10,則四邊形APBQ的面積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