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安徽)我們把正六邊形的頂點及其對稱中心稱作如圖1所示基本圖的特征點,顯然這樣的基本圖共有7個特征點,將此基本圖不斷復(fù)制并平移,使得相鄰兩個基本圖的一邊重合,這樣得到圖2,圖3,…

(1)觀察以上圖形并完成下表:
圖形的名稱 基本圖的個數(shù) 特征點的個數(shù)
圖1 1 7
圖2 2 12
圖3 3 17
圖4 4
22
22
猜想:在圖(n)中,特征點的個數(shù)為
5n+2
5n+2
(用n表示);
(2)如圖,將圖(n)放在直角坐標系中,設(shè)其中第一個基本圖的對稱中心O1的坐標為(x1,2),則x1=
3
3
;圖(2013)的對稱中心的橫坐標為
2013
3
2013
3

分析:(1)觀察圖形,結(jié)合已知條件,得出將基本圖每復(fù)制并平移一次,特征點增加5個,由此得出圖4中特征點的個數(shù)為17+5=22個,進一步猜想出:在圖(n)中,特征點的個數(shù)為:7+5(n-1)=5n+2;
(2)過點O1作O1M⊥y軸于點M,根據(jù)正六邊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得出∠BO1M=30°,再由余弦函數(shù)的定義求出O1M=
3
,即x1=
3
;然后結(jié)合圖形分別得出圖(2)、圖(3)、圖(4)的對稱中心的橫坐標,找到規(guī)律,進而得出圖(2013)的對稱中心的橫坐標.
解答:解:(1)由題意,可知圖1中特征點有7個;
圖2中特征點有12個,12=7+5×1;
圖3中特征點有17個,17=7+5×2;
所以圖4中特征點有7+5×3=22個;
由以上猜想:在圖(n)中,特征點的個數(shù)為:7+5(n-1)=5n+2;

(2)如圖,過點O1作O1M⊥y軸于點M,
又∵正六邊形的中心角
360°
6
=60°,O1C=O1B=O1A=2,
∴∠BO1M=30°,
∴O1M=O1B•cos∠BO1M=2×
3
2
=
3
,
∴x1=
3

由題意,可得圖(2)的對稱中心的橫坐標為
1
2
(2
3
×2)=2
3
,
圖(3)的對稱中心的橫坐標為
1
2
(2
3
×3)=3
3

圖(4)的對稱中心的橫坐標為
1
2
(2
3
×4)=4
3
,

∴圖(2013)的對稱中心的橫坐標為
1
2
(2
3
×2013)=2013
3

故答案為22,5n+2;
3
,2013
3
點評:本題借助正六邊形考查了規(guī)律型:圖形的變化類問題,難度適中.關(guān)鍵是通過觀察、歸納與總結(jié),得到其中的規(guī)律;(2)要注意求的是整個圖形的對稱中心的橫坐標,而不是第2013個正六邊形的對稱中心的橫坐標,這也是本題容易出錯的地方.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3•椒江區(qū)一模)我們把三角形內(nèi)部的一個點到這個三角形三邊所在直線距離的最小值叫做這個點到這個三角形的距離.如圖1,PD⊥BC于D,PE⊥AC于E,PF⊥AB于F,如果PE≥PF≥PD,則稱PD的長度為點P到△ABC的距離.如圖2、圖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A(6,0),B(0,8),連接AB.
(1)若P在圖2中的坐標為(2,4),則P到OA的距離為
4
4
,P到OB的距離為
2
2
,P到AB的距離為
0.8
0.8
,所以P到△AOB的距離為
0.8
0.8
;
(2)若點Q是圖2中△AOB的內(nèi)切圓圓心,求點Q到△AOB距離的最大值;
(3)若點R是圖3中△AOB內(nèi)一點,且點R到△AOB的距離為1,請畫出所有滿足條件的點R所形成的封閉圖形,并求出這個封閉圖形的周長.(畫圖工具不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3•黃浦區(qū)二模)我們把兩個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稱為全等圖形,則下列命題中真命題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3•安徽)我們把由不平行于底邊的直線截等腰三角形的兩腰所得的四邊形稱為“準等腰梯形”.如圖1,四邊形ABCD即為“準等腰梯形”.其中∠B=∠C.

(1)在圖1所示的“準等腰梯形”ABCD中,選擇合適的一個頂點引一條直線將四邊形ABCD分割成一個等腰梯形和一個三角形或分割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和一個梯形(畫出一種示意圖即可);
(2)如圖2,在“準等腰梯形”ABCD中∠B=∠C.E為邊BC上一點,若AB∥DE,AE∥DC,求證:
AB
DC
=
BE
EC

(3)在由不平行于BC的直線AD截△PBC所得的四邊形ABCD中,∠BAD與∠ADC的平分線交于點E.若EB=EC,請問當點E在四邊形ABCD內(nèi)部時(即圖3所示情形),四邊形ABCD是不是“準等腰梯形”,為什么?若點E不在四邊形ABCD內(nèi)部時,情況又將如何?寫出你的結(jié)論.(不必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3•保定二模)定義:如果一條直線把一個面圖形的面積分成相等的兩部分,我們把這條直線稱為這個平面圖形的一條面積等分線.
如圖1,AD是△ABC的中線,則有S△ADC=S△ABD,所以直線AD就是△ABC的一條面積等分線.
探究:
(1)如圖2,梯形ABCD中,AB∥DC,連接AC,過B點作BE∥AC交DC的延長線于點E,連接AE,那么有S△AED=S梯形ABCD,請你給出這個結(jié)論成立的理由;
(2)在圖2中,過點A用尺規(guī)作出梯形ABCD的面積等分線(不寫作法,保留作圖痕跡);
類比:
(3)如圖3,四邊形ABCD中,AB與CD不平行,過點A能否畫出四邊形ABCD的面積等分線?若能,請畫出面積等分線,并給出證明;若不能,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