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宜昌)如圖1,已知四邊形OABC中的三個頂點坐標為O(0,0),A(0,n),C(m,0).動點P從點O出發(fā)依次沿線段OA,AB,BC向點C移動,設(shè)移動路程為z,△OPC的面積S隨著z的變化而變化的圖象如圖2所示.m,n是常數(shù),m>1,n>0.
(1)請你確定n的值和點B的坐標;
(2)當動點P是經(jīng)過點O,C的拋物線y=ax2+bx+c的頂點,且在雙曲線y=上時,求這時四邊形OABC的面積.

【答案】分析:(1)本題要根據(jù)圖2的分段函數(shù)進行求解.當0<z≤2時,P在OA上運動,因此S=OC•z=mz.當2<z≤3時,P在AB上運動,因此S=OC•OA=mn.由此可得出當P從A運動到B時,S=mn=m,因此n=2.而z的值是由2逐漸增大到3因此AB=1,因此B點的坐標應該是(1,2).
(2)求四邊形OABC的面積,關(guān)鍵是確定m的值.(由于P不可能與O,D重合)可分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①當P在OA上時,此時P,O,C不可能構(gòu)成拋物線.因此這種情況不成立.
②當P在AB上時,可先根據(jù)O,C的坐標來列出拋物線的解析式.此時P的縱坐標為2,然后可根據(jù)拋物線的解析式表示出P的橫坐標,然后將得出的P的坐標代入雙曲線中即可得出m的值.
③當P在BC上時,也要先得出P點的縱坐標,具體思路是過B,P作x軸的垂線,通過相似三角形來求出P點的縱坐標,然后按①的方法求出m的值.
綜合上述的情況即可得出m的值,也就能確定OC的長,即可求出梯形OABC的面積.
解答:解:(1)從圖1中可知,當P從O向A運動時,△POC的面積S=mz,z由0逐步增大到2,則S由0逐步增大到m,
故OA=2,n=2.
同理,AB=1,故點B的坐標是(1,2).

(2)∵拋物線y=ax2+bx+c經(jīng)過點O(0,0),C(m,0)
∴c=0,b=-am,
∴拋物線為y=ax2-amx,頂點坐標P為(,-am2).
∵m>1,
>0,且≠m,
∴P不在邊OA上且不與C重合.
∵P在雙曲線y=上,
×(-am2)==-
①當1<m≤2時,≤1,如圖2,分別過B,P作x軸的垂線,
M,N為垂足,此時點P在線段AB上,且縱坐標為2,
∴-am2=2,即a=-
又∵a=-,
∴-=-,m=>2,而1<m≤2,不合題意,舍去.
②當m≥2時,>1,如圖3,分別過B,P作x軸的垂線,M,N為垂足,ON>OM,
此時點P在線段CB上,易證Rt△BMC∽Rt△PNC,
∴BM:PN=MC:NC,即2:PN=(m-1):,
∴PN=
而P的縱坐標為-am2
=-am2,即a=
而a=-
∴-=化簡得:5m2-22m+22=0.
解得:m=,
但m≥2,所以m=舍去,
取m=
由以上,這時四邊形OABC的面積為:
(AB+OC)×OA=(1+m)×2=
點評:本題著重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以及反比例函數(shù)的相關(guān)知識、三角形相似等知識點,綜合性強,能力要求較高.考查學生分類討論,數(shù)形結(jié)合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二次函數(shù)》(06)(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宜昌)如圖1,已知四邊形OABC中的三個頂點坐標為O(0,0),A(0,n),C(m,0).動點P從點O出發(fā)依次沿線段OA,AB,BC向點C移動,設(shè)移動路程為z,△OPC的面積S隨著z的變化而變化的圖象如圖2所示.m,n是常數(shù),m>1,n>0.
(1)請你確定n的值和點B的坐標;
(2)當動點P是經(jīng)過點O,C的拋物線y=ax2+bx+c的頂點,且在雙曲線y=上時,求這時四邊形OABC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8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宜昌)如圖1,已知四邊形OABC中的三個頂點坐標為O(0,0),A(0,n),C(m,0).動點P從點O出發(fā)依次沿線段OA,AB,BC向點C移動,設(shè)移動路程為z,△OPC的面積S隨著z的變化而變化的圖象如圖2所示.m,n是常數(shù),m>1,n>0.
(1)請你確定n的值和點B的坐標;
(2)當動點P是經(jīng)過點O,C的拋物線y=ax2+bx+c的頂點,且在雙曲線y=上時,求這時四邊形OABC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銳角三角函數(shù)》(08)(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宜昌)如圖1,草原上有A,B,C三個互通公路的奶牛養(yǎng)殖基地,B與C之間距離為100千米,C在B的正北方,A在C的南偏東47°方向且在B的北偏東43°方向.A地每年產(chǎn)奶3萬噸;B地有奶牛9 000頭,平均每頭牛的年產(chǎn)奶量為3噸;C地養(yǎng)了三種奶牛,其中黑白花牛的頭數(shù)占20%,三河牛的頭數(shù)占35%,其他情況反映在圖2,圖3中.
(1)通過計算補全圖3;
(2)比較B地與C地中,哪一地平均每頭牛的年產(chǎn)奶量更高?
(3)如果從B,C兩地中選擇一處建設(shè)一座工廠解決三個基地的牛奶加工問題,當運送一噸牛奶每千米的費用都為1元(即1元/噸•千米時),那么從節(jié)省運費的角度考慮,應在何處建設(shè)工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8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8•宜昌)如圖,已知△ABC的頂點B的坐標是(2,1),將△ABC向左平移兩個單位后,點B平移到B1,則B1的坐標是( )

A.(4,1)
B.(0,1)
C.(-1,1)
D.(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