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泰州)如圖①,Rt△ABC中,∠B=90°,∠CAB=30度.它的頂點A的坐標為(10,0),頂點B的坐標為,AB=10,點P從點A出發(fā),沿A→B→C的方向勻速運動,同時點Q從點D(0,2)出發(fā),沿y軸正方向以相同速度運動,當點P到達點C時,兩點同時停止運動,設運動的時間為t秒.
(1)求∠BAO的度數(shù).
(2)當點P在AB上運動時,△OPQ的面積S(平方單位)與時間t(秒)之間的函數(shù)圖象為拋物線的一部分,(如圖②),求點P的運動速度.
(3)求(2)中面積S與時間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及面積S取最大值時點P的坐標.
(4)如果點P,Q保持(2)中的速度不變,那么點P沿AB邊運動時,∠OPQ的大小隨著時間t的增大而增大;沿著BC邊運動時,∠OPQ的大小隨著時間t的增大而減小,當點P沿這兩邊運動時,使∠OPQ=90°的點P有幾個?請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1)已知了AB的長和B點的坐標,那么sin∠BAO==,因此∠BAO=60°
(2)由函數(shù)的圖形可知:當t=5時,三角形OPQ的面積是30,如果設點P的速度為a,那么AP=5a,那么P到AC的距離就是a,也就是P到OQ的距離為10-a.OQ=QD+OD=5a+2.因此(5a+2)×(10-)×=30,解得a=1.6,a=2.由于拋物線的解析式為S=(at+2)(10-)×,經(jīng)化簡后可得出對稱軸應該是t=,當a=1.6時,對稱軸t=5.625顯然大于5,與給出的拋物線的圖形不相符,因此a=2是本題的唯一的解.也就是說P的速度是2單位/秒.
(3)根據(jù)(2)的求解過程即可得出S的解析式.然后根據(jù)函數(shù)的解析式來得出函數(shù)的最大值及此時對應的t的取值,然后根據(jù)P,Q的速度和t的取值,可求出P點的坐標.
(4)本題其實主要是看P在B點和C點時∠OPQ的度數(shù)范圍,當∠OBQ的度數(shù)大于90°,∠OCQ的度數(shù)小于90°時,那么在AB,BC上分別有一個符合要求的點P,如果∠OBQ的度數(shù)小于90°時那么就沒有符合要求的點,如果∠OBQ=90°,那么符合要求的點只有一個.當P,B重合時,作∠OPM=90°交y軸于點M,作PH⊥y軸于點H,然后比較OM和OQ的長即可得出∠OPQ的大致范圍,根據(jù)相似三角形OPH和OPM不難得出OM的長,然后比較OM,OQ的大小,如果OQ>OM則說明∠OPQ>90°,反之則小于90°,用同樣的方法可得出當P與C重合時∠OPQ的大致取值范圍,然后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即可判定出有幾個符合要求的點.
解答:解:(1)∵頂點B的坐標為,AB=10,
∴sin∠BAO==,
∴∠BAO=60度.

(2)點P的運動速度為2個單位/秒.

(3)過P作PM⊥x軸,
∵點P的運動速度為2個單位/秒.
∴t秒鐘走的路程為2t,即AP=2t,
又∵∠APM=30°,
∴AM=t,又OA=10,
∴OM=(10-t),即為三角形OPQ中OQ邊上的高,
而DQ=2t,OD=2,可得OQ=2t+2,
∴P(10-t,t)(0≤t≤5),
∵S=OQ•OM=(2t+2)(10-t),
=-(t-2+
∴當t=時,S有最大值為,此時P().

(4)當點P沿這兩邊運動時,∠OPQ=90°的點P有2個.
①當點P與點A重合時,∠OPQ<90°,
當點P運動到與點B重合時,OQ的長是12單位長度,
作∠OPM=90°交y軸于點M,作PH⊥y軸于點H,
由△OPH∽△OPM得:OM==11.5,
所以OQ>OM,從而∠OPQ>90度.
所以當點P在AB邊上運動時,∠OPQ=90°的點P有1個.
②同理當點P在BC邊上運動時,可算得OQ=12+=17.8,
而構成直角時交y軸于(0,),=20.2>17.8,
所以∠OCQ<90°,從而∠OPQ=90°的點P也有1個.
所以當點P沿這兩邊運動時,∠OPQ=90°的點P有2個.
點評:本題結合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考查二次函數(shù)的綜合應用,要特別注意(2)中舍去速度為1.6的原因.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二次函數(shù)》(06)(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泰州)如圖①,Rt△ABC中,∠B=90°,∠CAB=30度.它的頂點A的坐標為(10,0),頂點B的坐標為,AB=10,點P從點A出發(fā),沿A→B→C的方向勻速運動,同時點Q從點D(0,2)出發(fā),沿y軸正方向以相同速度運動,當點P到達點C時,兩點同時停止運動,設運動的時間為t秒.
(1)求∠BAO的度數(shù).
(2)當點P在AB上運動時,△OPQ的面積S(平方單位)與時間t(秒)之間的函數(shù)圖象為拋物線的一部分,(如圖②),求點P的運動速度.
(3)求(2)中面積S與時間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及面積S取最大值時點P的坐標.
(4)如果點P,Q保持(2)中的速度不變,那么點P沿AB邊運動時,∠OPQ的大小隨著時間t的增大而增大;沿著BC邊運動時,∠OPQ的大小隨著時間t的增大而減小,當點P沿這兩邊運動時,使∠OPQ=90°的點P有幾個?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0年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冀教版(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泰州)如圖①,Rt△ABC中,∠B=90°,∠CAB=30度.它的頂點A的坐標為(10,0),頂點B的坐標為,AB=10,點P從點A出發(fā),沿A→B→C的方向勻速運動,同時點Q從點D(0,2)出發(fā),沿y軸正方向以相同速度運動,當點P到達點C時,兩點同時停止運動,設運動的時間為t秒.
(1)求∠BAO的度數(shù).
(2)當點P在AB上運動時,△OPQ的面積S(平方單位)與時間t(秒)之間的函數(shù)圖象為拋物線的一部分,(如圖②),求點P的運動速度.
(3)求(2)中面積S與時間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及面積S取最大值時點P的坐標.
(4)如果點P,Q保持(2)中的速度不變,那么點P沿AB邊運動時,∠OPQ的大小隨著時間t的增大而增大;沿著BC邊運動時,∠OPQ的大小隨著時間t的增大而減小,當點P沿這兩邊運動時,使∠OPQ=90°的點P有幾個?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江蘇省泰州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泰州)如圖①,Rt△ABC中,∠B=90°,∠CAB=30度.它的頂點A的坐標為(10,0),頂點B的坐標為,AB=10,點P從點A出發(fā),沿A→B→C的方向勻速運動,同時點Q從點D(0,2)出發(fā),沿y軸正方向以相同速度運動,當點P到達點C時,兩點同時停止運動,設運動的時間為t秒.
(1)求∠BAO的度數(shù).
(2)當點P在AB上運動時,△OPQ的面積S(平方單位)與時間t(秒)之間的函數(shù)圖象為拋物線的一部分,(如圖②),求點P的運動速度.
(3)求(2)中面積S與時間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及面積S取最大值時點P的坐標.
(4)如果點P,Q保持(2)中的速度不變,那么點P沿AB邊運動時,∠OPQ的大小隨著時間t的增大而增大;沿著BC邊運動時,∠OPQ的大小隨著時間t的增大而減小,當點P沿這兩邊運動時,使∠OPQ=90°的點P有幾個?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江蘇省泰州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7•泰州)如圖,在2×2的正方形格紙中,有一個以格點為頂點的△ABC,請你找出格紙中所有與△ABC成軸對稱且也以格點為頂點的三角形,這樣的三角形共有    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