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園林部門決定利用現(xiàn)有的349盆甲種花卉和295盆乙種花卉搭配A、B兩種園藝造型共50個,擺放在迎賓大道兩側(cè).已知搭配一個A種造型需甲種花卉8盆,乙種花卉4盆;搭配一個B種造型需甲種花卉5盆,乙種花卉9盆.
(1)某校九年級某班課外活動小組承接了這個園藝造型搭配方案的設計,問符合題意的搭配方案有幾種?請你幫助設計出來;
(2)若搭配一個A種造型的成本是200元,搭配一個B種造型的成本是360元,試說明(1)中哪種方案成本最低,最低成本是多少元?

【答案】
(1)解:設搭配A種造型x個,則B種造型為(50﹣x)個,

依題意得 ,

解這個不等式組得:31≤x≤33,

∵x是整數(shù),

∴x可取31,32,33,

∴可設計三種搭配方案 ①A種園藝造型31個,B種園藝造型19個;

②A種園藝造型32個,B種園藝造型18個;

③A種園藝造型33個,B種園藝造型17個


(2)解:方法一:由于B種造型的造價成本高于A種造型成本.所以B種造型越少,成本越低,

故應選擇方案③,成本最低,最低成本為33×200+17×360=12720(元),

方法二:方案①需成本31×200+19×360=13040(元);

方案②需成本32×200+18×360=12880(元);

方案③需成本33×200+17×360=12720(元),

∴應選擇方案③,成本最低,最低成本為12720元


【解析】(1)根據(jù)題意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直接解不等式組,然后取整數(shù)解即可得出答案;(2)根據(jù)(1)中得出的三種方案,分別計算出三種方案的成本,選擇成本最低的方案即可.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應用的相關知識,掌握1、審:分析題意,找出不等關系;2、設:設未知數(shù);3、列:列出不等式組;4、解:解不等式組;5、檢驗:從不等式組的解集中找出符合題意的答案;6、答:寫出問題答案.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個工程隊均參與某筑路工程,先由甲隊筑路60公里,再由乙隊完成剩下的筑路工程,已知乙隊筑路總公里數(shù)是甲隊筑路總公里數(shù)的 倍,甲隊比乙隊多筑路20天.
(1)求乙隊筑路的總公里數(shù);
(2)若甲、乙兩隊平均每天筑路公里數(shù)之比為5:8,求乙隊平均每天筑路多少公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平面上有3個點的坐標:A(0,﹣3),B(3,0),C(﹣1,﹣4).
(1)在A,B,C三個點中任取一個點,這個點既在直線y1=x﹣3上又在拋物線上y2=x2﹣2x﹣3上的概率是多少?
(2)從A,B,C三個點中任取兩個點,求兩點都落在拋物線y2=x2﹣2x﹣3上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菱形ABCD中,∠A=60°,AB=4 ,點P在菱形內(nèi),若PB=PD=4,則∠PDC的度數(shù)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拋物線y=ax2﹣ax+6與x軸負半軸交于點A,與x軸的正半軸交于點B,且AB=7.

(1)如圖1,求a的值;
(2)如圖2,點P在第一象限內(nèi)拋物線上,過P作PH∥AB,交y軸于點H,連接AP,交OH于點F,設HF=d,點P的橫坐標為t,求d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直接寫出t的取值范圍;
(3)如圖3,在(2)的條件下,當PH=2d時,將射線AP沿著x軸翻折交拋物線于點M,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N,使∠AMN=45°,若存在,求出點N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EC∥AB,∠EDA=∠ABF.
(1)求證: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2)求證:OA2=OEO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緩解長沙市區(qū)內(nèi)一些主要路段交通擁擠的現(xiàn)狀,交警隊在一些主要路口設立了交通路況顯示牌(如圖).已知立桿AB高度是3m,從側(cè)面D點測得顯示牌頂端C點和底端B點的仰角分別是60°和45°.求路況顯示牌BC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直線MN與⊙O相切于點M,ME=EF且EF∥MN,則cos∠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寫出下列命題的已知、求證,并完成證明過程.
(1)命題: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簡稱:“等角對等邊”).

已知:如圖,
求證:
(2)證明命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